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患者接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术)后胃肠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将89例EVAR术后患者根据手术先后顺序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腹部超导组(超声波导入胃肠宁贴片)、足三里按摩组、足三里按摩合并腹部超导组。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术后第一次出现肠道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肠鸣时间(肠鸣音每次至少3 min)。术后每隔2 h观察一次,夜间睡眠期间可酌情减少观察时间。结果 各组患者术前人口学参数、合并症情况及腹主动脉瘤解剖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麻醉方式以局麻为主。髂总动脉瘤引起单侧髂内动脉封堵共8例,样本均衡,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方差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其余3组术后第一次出现肠鸣时间、排便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和排气时间均有所改善,尤其排便时间。进一步两组间比较,足三里按摩组和腹部超导组之间术后第一次出现肠鸣时间、排便时间和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足三里按摩合并腹部超导组术后第一次出现肠鸣时间、恢复进食时间比腹部超导组和足三里按摩组更早(P均<0.05);然而,在术后第一次出现排气和排便时间方面,足三里按摩合并腹部超导组并未比足三里按摩组和腹部超导组明显缩短。结论 足三里按摩+腹部超导组在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患者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均较其他组明显提前,有利于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3.
4.
用杂交瘤技术从成年雄性BXSB小鼠胸腺细胞随机制备出4株分泌Ig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并对它们所产生的单克隆Ig类别及对自身抗原的反应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单克隆Ig中,IgG类别的多于IgM类别,显示BXSB小鼠胸腺内产生各类Ig的浆细胞比例与正常小鼠胸腺内以产生IgM的浆细胞为主的情况不同。此外,BXSB小鼠胸腺内浆细胞产生的Ig仅不少数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5岁,因"进行性头晕、乏力4个月余"于2004年5月21日人我院.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不振,活动后心悸、气促等贫血症状,无发热、出血倾向、酱油色尿、骨痛、消瘦、紫外线过敏、脱发、口腔溃疡、关节肿痛等.  相似文献   

6.
未定性免疫球蛋白病,目前少有专门报告,其特点是血清中有“M”成份免疫球蛋白,而无多发性骨髓瘤(multejple myelo-ma,MM)、巨球蛋白血症,原发性淀粉样变等有关疾病的证据。本病演变多样,很难预测其发展趋向。我们遇见2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7.
用杂交瘤技术从成年雄性BXSB小鼠胸腺细胞随机制备出1株分泌Ig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并对它们所产生的单克隆Ig类别及对自身抗原的反应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单克隆Ig中,IgG类别的多于IgM类别,显示BXSB小鼠胸腺内产生各类Ig的浆细胞比例与正常小鼠胸腺内以产生IgM的浆细胞为主的情况不同。此外,BXSB小鼠胸腺内浆细胞产生的Ig仅少数为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8.
应用人IgG免疫BALB/C小鼠脾脏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在PEG作用下融合,经3次克隆化后获得五株抗人IgG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用被动血凝法和ELISA检测培养上清滴度为2 ̄4,用琼脂双扩散法证明此单克隆抗体只与人IgG发生反应,产生透明沉淀线。经IgG亚类血清鉴定,其单克隆抗体均属IgG-G1亚类抗体。五株杂交瘤细胞在液氮保存数月,经反复复苏培养,不改变其分泌抗体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33例发生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肾移植病人分为两组,A组16例(OKT3 5 mg/d);B组17例(OKT3 2.5mg/d).观察排斥反应逆转情况及感染的发生率.结果A组13例(81.25%)急性排斥反应逆转,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移植肾自发性破裂行移植肾摘除术,2例移植肾失功恢复血液透析.B组15例(88.24%)急性排斥反应逆转,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移植肾自发性破裂行移植肾摘除术,1例移植肾失功恢复血液透析.两组排斥反应逆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合并感染43.75%,B组5.8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OKT3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0.
未定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US)是患者血浆中存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而无多发性骨髓瘤(MM),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原发性淀粉样变或相关疾病。我院6例病人由未定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转化为多发性骨髓瘤。MGUS的发展趋势是重要的,由MGUS转为MM的患者最初的临床资料包括血红蛋白水平,M峰的大小,骨髓中浆细胞的数量及正常免疫球蛋白的数量与M蛋白成分长期稳定的病人无明显区别。这些病人的年龄,性别,器官肿大的出现及尿中出现小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血浆白蛋白也不能区分是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还是将转化为恶性浆细胞病…  相似文献   

11.
12.
M蛋白是由单克隆浆细胞分泌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中含有大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又称为副蛋白血症。临床上,副蛋白血症与周围神经病变关系密切。本文从血液学角度,总结了M蛋白相关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常见临床情况、诊断以及治疗,以期加深理解、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全基因合成并原核表达免疫球蛋白M的重链(IgMμ链)及其各肽段,与天然的IgM、IgMμ链和IgG进行免疫原性的分析比较,进一步了解IgMμ链恒定区的结构与功能。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IgMμ链恒定区(CH1-CH4)的cDNA序列并进行必要的大肠杆菌密码子优化,利用重叠延伸PCR(OE-PCR)体外基因合成人IgMμ链恒定区全长(CH1-CH4)及其截断片段CH1-CH2和CH3-CH4。原核表达并纯化相应的3种融合蛋白PET32a-rMμCH1-CH4、PET32a-rMμCH1-CH2和PET32a-rMμCH3-CH4,并分别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天然人IgM、IgMμ链和IgG免疫组为对照。再用ELISA法检测6种血清,分析比较其抗原性及免疫原性。结果利用OE-PCR方法体外成功合成1 359 bp的IgMμ链(CH1-CH4)全长基因、651 bp的IgMμ链CH1CH2和708 bp的IgMμ链CH3CH4,并构建相应原核表达质粒PET32a-rMμ1-4、PET32a-rMμ1-2和PET32a-rMμ3-4,血清ELISA检测结果显示:①IgG免疫原性>IgM>IgMμ链>rMμ1-4>rMμ1-2>rMμ3-4;②IgM免疫的血清与IgG有较强的交叉反应性,IgG免疫的血清与IgM也存在较强的交叉反应性;IgMμ链和重组μ链的各肽段免疫的血清与IgG均无明显的交叉反应性。结论重组的IgMμ链及其各肽段与天然IgMμ链有着相似的免疫原性和特异性,为基因工程得到抗人IgMμ链单克隆抗体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淀粉样变性病患者多系统受累的临床特点,提高对AL型淀粉样变性病的认识。方法研究对象为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在北京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的20例AL型肾淀粉样变性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活检病理检查刚果红染色阳性确诊(舌、皮肤、肾、直肠黏膜)淀粉样变性病,经免疫荧光或免疫组化确定为AL型。对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1)90%患者发病年龄>40岁,男女比例3∶2。90%的患者有2个或以上系统受累,3个系统以上受累占30%(6/20)。一般表现乏力者占45%(9/20),体质量下降者占40%(8/20)。2)循环系统呈现低血压趋势;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壁厚度(1.12±0.34)cm,室间隔厚度或左室壁厚度>1.1cm者占35%(7/20),40%(8/20)患者有左室舒张功能受损表现,15%(3/20)患者发现颗粒样心肌回声增强。心电图异常者占80%(16/20)。3)消化系统症状达75%;消化道出血者占30%(6/20);舌体肥大者占25%(5/20);肝脏肿大者占35%(7/20)。4)肾脏病变:90%(18/20)的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85%(17/20)患者有肾小管损伤;肾脏增大者(长径>12cm)占40%(8/20)。5)血液系统病变:85%(17/20)患者血和尿中免疫固定电泳(immunofixation electrophoresis,IFE)发现同类型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其中λ轻链15例,κ轻链2例。6)神经系统病变:25%(5/20)患者出现神经系统表现。结论 AL型淀粉样变性病临床呈多系统受累,消化器官、肾脏、心脏为常见的靶器官,本病临床表现复杂但有临床特点可循。  相似文献   

15.
SLEComplicatedMonoclonalGammopathyofUndeterminedSignificance¥YaoShaowu(姚少吾)andZhuJingjing(朱晶晶)(AffiliatedYueYangHospital,Shan...  相似文献   

16.
比浊法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定量中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红  徐益恒 《西部医学》2005,17(3):266-267
目的 探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异常高值定量的问题。方法 采用HITACHI71 70 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5点定标透射比浊法与Beckman特定蛋白分析系统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30例免疫球蛋白(Ig G)异常高值血清。结果 两法在测定血清单克隆异高值Ig G时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P<0 .0 1 ) ,一定浓度范围内(低高、中高组)相关系数r=0 .96 6 ,定量正常参考范围的Ig A、Ig M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P<0 .0 5 ) ,相关系数分别为r=0 .994和r=0 .989。当Ig G大于5 5 g/ L时,出现假性低值。结论 两法在一定浓度高值范围相关,定量结果间存在差异。速率散射比浊测定法具有灵敏度高,自动识别抗原过量所致的钩状现象并进行自动稀释处理、准确定量的优点。透射比浊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应用不具备前者的功能,因此需对单克隆Ig异高值病例初诊加以抗原过量的防范,可采用电泳或蛋白定量过筛,避免单克隆Ig异高值漏检。  相似文献   

17.
吴垠  陈文明  陈世伦 《北京医学》2001,23(3):181-181
未定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US)是患者血浆中存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而无多发性骨髓瘤(MM)、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原发性淀粉样变或相关疾病.因MGUS可转化为MM、WM、淀粉样变等疾病,故被称为MGUS.  相似文献   

18.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单抗)的临床应用有限制人源性单抗的制备还存在许多困难,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来生产单抗,制备基因工程抗体分子的关键是得到抗体可变区基因,我们从分泌  相似文献   

19.
1 病历报告患者 ,女 ,4 7岁 ,因水肿、高血压 6个月 ,加重 2 0d于 2 0 0 1年 12月 3日入院。查体 :T 37℃ ,P 80 /min ,R 2 1/min ,BP16 5 / 85mmHg ,皮肤苍白 ,眼睑及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颈及双肺未见异常 ,心界向左下扩大 ,心率同脉率 ,律不齐 ,心尖部可闻及 3/ 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脾肋下可触及。血常规 :Hb 6 0~ 93g/L ,WBC(7.1~9.2 )× 10 9/L ,N 0 .85~ 0 .86 ,L 0 .11~ 0 .19,M 0 .0 3~0 .0 7,PTC(2 4 5~ 4 0 7)× 10 9/L。尿常规 :蛋白 ( )或 ( )。尿糖 (+)~ ( ) ,RBC 0 - 2 /HP …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治疗恶性浆细胞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7年9月间我院36例恶性浆细胞病并接受血浆置换治疗的患者,分析置换前后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免疫球蛋白的变化以评价血浆置换的治疗效果。结果恶性浆细胞病患者血浆置换前后,血浆Ig M、Ig G及Ig A球蛋白水平分别为[(82.12±25.59)g/L]vs[(50.98±15.95)g/L],[(76.36±13.55)g/L]vs[(45.36±11.88)g/L],[(104.36±27.70)g/L]vs[(64.75±22.36)g/L](P0.05);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别为[(16.50±2.57)s]vs[(15.85±1.56)s],[(51.61±8.66)s]vs[(45.90±8.26)s](P0.05),凝血功能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及血钾(K)置换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血小板(PLT)置换前后分别为[(157.25±44.27)×109/L]vs[(127.93±37.10)×109/L],下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浆置换疗法能迅速有效清除恶性浆细胞病中异常分泌的单克隆(同源的)免疫球蛋白,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延缓疾病的发展,为疾病的基础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