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炎症因子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11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支架植入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20mg+常规用药)和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40mg+常规用药),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检查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测量支架内再狭窄率,记录心绞痛发生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结果瑞舒伐他汀组TC、TG、LDL-C、Hs-CRP和-tk,绞痛发生率均较阿托伐他汀组低(P〈0.05),HDL—C高于阿托伐他汀组,支架内再狭窄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较阿托伐他汀有更强的凋脂和抗炎作用,能减少心绞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刘志远  李玉东  张金盈 《中国医药》2012,7(8):1045-104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心肌急性严重缺血甚至坏死导致的一系列疾病谱组成.研究发现,妊娠相关蛋白-A(PAPP-A)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人体内重要的炎症因子,炎症反应在ACS发生、发展及并发症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阿托伐他汀不仅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而且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本研究主要探讨阿托伐他汀在ACS早期治疗中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何春槐 《海峡药学》2010,22(5):130-13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血尿酸水平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1和10 mg·d^-1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hs-CRP、UA、TC、TG、LDL-C和HDL-C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0%vs 80.0%,P〈0.05);两组治疗后hs-CRP和UA水平比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治疗后无明显区别;TC、TG和LDL-C水平治疗后有显著降低(P〈0.05),HDL-C略有升高,但治疗后2组血脂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ACS疗效显著,能抑制ACS病变的炎症反应,调节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4.
陈君蓉  李小明 《安徽医药》2013,34(9):1321-1323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我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9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入院时均空腹24 h抽取静脉血液待查。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但不使用降脂类药物;观察组每日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1次/d。两组患者用药2周后分别测量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TC、TG、LDL-C、HDL-C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临床治疗后,hs-CRP与IL-1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hs-CRP与IL-18水平,且不良反应小,对临床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不同基因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接受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及低分子肝素5 000 U/12 h治疗,5 d后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正常基因组50例,阿托伐他汀+基因突变组50例,瑞舒伐他汀组+正常基因组50例,瑞舒伐他汀组+基因突变组50例。在服用氯吡格雷之前(基线值)、加用他汀类药物之前及服用他汀类药物7 d后,用全血阻抗法分别测定二磷酸腺苷(ADP)(10 mmol/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结果 4组基线值无差别,与基线值比较,服用氯吡格雷5 d后和加服他汀类药物治疗7 d后,4组患者PA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分别在不同基因组间的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他汀对同一基因组的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细胞色素3A4途径代谢的阿托伐他汀及不经细胞色素3A4代谢的瑞舒伐他汀,对同一基因组的PA活性无影响,对不同基因组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2例冠心病(CHD)患者和20例对照组的hs-CRP水平。同时将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4周后再次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①hs-CRP水平在UAP组、AMI组较SAP组、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②4周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血清hs-CR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较常规治疗组治疗4周后亦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ACS早期治疗中可降低ACS患者hs-CRP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2例CHD患者和20例对照组的hs-CRP水平。同时将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4周后再次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 (1)hs-CRP水平在UAP组、AMI组较SAP组、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2)4周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较常规治疗组治疗4周后亦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ACS早期治疗中可降低ACS患者hs-CRP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CS患者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各40例,在常规ACS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或辛伐他汀20 mg/d,观察5个月。测定两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并观察对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t=6.75、6.34,4.32、4.12,P<0.05),瑞舒伐他汀治疗后显著低于辛伐他汀组(t=3.15、3.11,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瑞舒伐他汀组略低于辛伐他汀组,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2,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具有显著抗炎作用,都能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瑞舒伐他汀抗炎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确诊的ACS患者1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阿托伐他汀(辉瑞)20 mg/d常规治疗组及首剂80 mg负荷量,继之40 mg/d强化治疗组。所有实验对象在研究初始及2周后2次行肝功能、肌酸激酶、肾功能、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血浆脑利钠肽(BNP)浓度测定。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血浆Hcy、BN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NO水平明显升高,以强化治疗组升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肝肾功能损伤、肌酸激酶明显升高等不良反应。结论对ACS患者来说,与20 mg/d阿托伐他汀比较,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同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记录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为(4.02±0.37) mmol/L,甘油三酯为(1.85±0.13)mmol/L,低密度脂蛋白为(2.46±0.28) mmol/L,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为(3.11±0.52) mg/L,IL-6为(13.44±2.35) μ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浓度,减轻患者体内血管炎症因子作用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IL-8、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ACS患者96例,随机分为小剂量组(阿托伐他汀10g/d),大剂量组(阿托伐他汀40g/d)和对照组,每组32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3周Hs-CRP浓度及IL-6、IL-8、IL-10的水平变化,Hs—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浆II,-6、IL-8、IL-10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结果治疗前三组Hs—CRP、IL-6、IL-8、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周、2周、3周时各组Hs—CRP、IL-6、IL-8、IL-10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治疗后Hs—CRP、IL-6、IL-8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L—10水平无明显差异(P〉O.05);治疗后大剂量组Hs—CRP、IL-6、IL-8水平均低于小剂量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L-10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ACS病人炎症反应,大剂量较小剂量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3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之中67例患者,分别采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血脂改善情况和总体治疗效果。结果经过3周治疗后,试验组HDL-C与常规组比较明显升高,其LDL-C、TG、TC与常规组比较则明显降低,两组血脂改善情况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总体治疗效果比较,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与阿托伐他汀比较,瑞舒伐他汀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和总体治疗效果优势明显,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全面普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102名在我院就诊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1例。瑞舒伐他汀组用瑞舒伐他汀10 mg.d-1治疗,阿托伐他汀组用阿托伐他汀20 mg.d-1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血脂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评价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脏功能。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2组内血脂水平,hs-CRP,内皮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总胆固醇(TC),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疗效更好。2组均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复发性心绞痛,瑞舒伐他汀组2例,阿托伐他汀组4例;血运重建,瑞舒伐他汀组为3例,阿托伐他汀组5例,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药物均可降低患者血脂,改善患者炎性反应,提高血管内皮功能,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作用,但血脂及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瑞舒伐他汀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以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的近期效果。方法91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hs-CRP、LDL-C水平分别为(3.0±0.6)mmol/L、(1.9±0.3)mg/L、(0.9±0.3)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3.9±0.5)mmol/L、(3.6±0.4)mg/L、(1.3±0.4)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FMD、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者以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均有良好降脂、改善血管内皮、减轻炎症反应效果,但后者在减轻炎症反应、降低LDL-C、TC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降脂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瑞舒伐他汀)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各90例。对比两组降脂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86/9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4.44%(76/90)比较,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LDL-C、HDL-C、TC和T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LDL-C、TC和T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9/9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2%(11/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降脂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正>炎症细胞介导的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是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重要机制[1],因此抗血小板、抗凝、抗炎、稳定斑块是ACS早期治疗的关键环节。高敏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各项血脂指标改善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脂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然而采用瑞舒伐他汀效果更为显著,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更为明显,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至我院治疗的8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以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措施的基础上,使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含量明显较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时,使用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控制炎性因子水平,改善临床表征,并且用药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共计54例临床资料,分别治疗后按照文中疗效标准进行指标统计,最后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间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后,显效者16例(59.3%),有效者9例(33.3%),无效2例(7.4%),总有效率(包括显效者与有效者之和)为92.6%,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数据结果(8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发心律失常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