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64排螺旋CT重建正常成人的双侧上胫腓关节,测量活体上胫腓关节坡度,与裸骨测量结果比较,探讨该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正常成年男女志愿者各100名,年龄18~90岁,行双下肢64排螺旋CT扫描,重建胫腓骨全长。选用角尺测量上胫腓关节面与腓骨干纵轴的夹角(∠A)和上胫腓骨关节面与水平线的夹角(∠B)。运用统计学单因素方差分析原理验证测量方法准确性。结果∠A范围为56.16°57.45°,x=56.80°±6.59°,M=56.70°,两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308,P=0.758)。£B范围为32.17°~33.44°,面:32.80°±6.49°,M=32.90°。相关一回归研究结果示∠A和∠B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51.87,P〈0.01),两者呈负相关(r=-0.952,P=0.00)。结论利用64排螺旋CT重建上胫腓关节测量结果与裸骨关节面测量结果一致,证明该方法精确、方便、无创,便于临床应用,并建立大样本数据库。  相似文献   

2.
上胫腓关节是滑动关节,由两个椭圆形关节面、滑膜和关节囊组成。上胫腓关节的运动包括上下移动和旋转运动,其运动方式和幅度各人差异很大[1]。现将我们对109根人干腓骨的上胫腓骨关节坡度的研究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标本:上、下胫腓关节面及其粗隆和外踝...  相似文献   

3.
人干腓骨上胫腓关节坡度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类上胫腓关节坡度对关节本身的稳定性是否有影响。方法 采用两种方法分别对 10 9根干腓骨的上胫腓关节坡度进行测量。结果 腓骨干纵轴与关节面的夹角 (∠A)为 5 9 93°± 9 2 9° ,左右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2 5 )。该角度越大 ,坡度越平坦 ;角度越小 ,坡度越陡直。关节面与水平线的夹角 (∠B)为 30 2 5°± 9 32°,左右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2 5 )。该角度越大 ,坡度越陡直 ;角度越小 ,坡度则越平坦。两种方法测量结果之间呈负相关 (r =- 0 396 2 ,t =4 47,P <0 0 0 1)。结论 测量上胫腓关节坡度可了解国人上胫腓关节解剖结构和类型 ,估价上胫腓关节的稳定性 ,对上胫腓关节不稳 (半脱位 )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上胫腓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建民 《创伤杂志》1989,5(2):116-119
  相似文献   

5.
创伤性上胫腓关节脱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性上胫腓关节脱位的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自2000年4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创伤性急性上胫腓关节脱位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18~60岁,平均30.6岁。根据Ogden分型:前外侧脱位8例,后内侧脱位2例,向上脱位2例。患者均表现为膝外下方肿胀,腓骨小头突出,腓骨小头疼痛,按压腓骨小头有浮动感。1例保守治疗,11例手术治疗。结果:12例均获随访,时间10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按Lysholm评价标准:跛行(4.92±0.28)分,支撑(4.92±0.28)分,交锁(15.00±0.00)分,不稳定(24.58±0.79)分,疼痛(22.50±1.24)分,肿胀(8.50±0.90)分,爬楼梯(9.75±0.62)分,下蹲(4.92±0.28)分,总分(95.08±2.02)分;优11例,良1例。神经功能均恢复,X线检查无再脱位。结论:创伤性上胫腓关节脱位易漏诊,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上胫腓关节液流注性囊肿致腓总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诊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我科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因上胫腓关节液流注致腓总神经卡压的9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6例神经外囊肿患者经神经松解、囊肿切除术后踝关节及各趾背伸肌力达M4~M5,平均恢复时间约3.5个月;3例神经内囊肿患者经同一术式治疗,背伸肌力达M3~M4,平均恢复时间7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上胫腓关节液流注可形成腓总神经内或外囊肿,神经内囊肿较神经外囊肿恢复时间长、效果差.此类疾病早诊治,早治疗,患肢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胫腓关节脱位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手术治疗上胫腓关节脱位1例,采取2枚克氏针固定,术后管型长腿石膏于膝关节屈曲10°-15°固定3周,术后6周拆除克氏针。结果随访1年,无运动后膝关节疼痛及不稳。结论上胫腓关节脱位应依不同的脱位类型及时期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下胫腓关节弹性钩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胫腓关节弹性钩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下胫腓关节弹性钩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27例。结果 27例均获得随访6~18个月,疗效满意。末次随访时疗效按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23例,良4例。结论下胫腓弹性钩钢板设计合理,符合下胫腓关节的解剖生理特点,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9.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29岁.于2010年1月13日因从高处跌落受伤,首诊为L4椎体爆裂骨折伴不全瘫.4 d后被送至上级医院,经手术治疗腰椎骨折后转回我院行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10.
武瑞刚 《中国科学美容》2011,(1):64-64,F000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骨折患者的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及各种后处理重建的CT资料,比较轴位CT及二维、三维图像表现特征:结果二维和三维重建对骨折的显示较为直观,特别是三维重建对脱位和旋转的显示最佳。结论轴位CT图像可以较准确地了解骨折情况,但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使骨折更为直观。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上胫腓关节是一个容易让人忽视的关节,临床上许多膝部的顽疾是由上胫腓关节的外伤或病变引起,研究其生物力学很重要。目前,新型高效的有限元研究方法尚未应用于上胫腓关节脱位的生物力学研究中。 目的:通过正常人的上胫腓关节CT扫描图像,建立两型(水平型和倾斜型)上胫腓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躯体受到由远端向近端的纵向作用力下,上胫腓关节处的应力分布,提供对活体上胫腓关节评估的新方法。 方法:选择2名(水平型和倾斜型各1名)均无上胫腓关节及膝关节外伤史的正常健康志愿者,进行64排CT扫描其上胫腓关节,运用逆向工程原理,通过三维有限元建模软件建立两型三维有限元模型。以上胫腓关节最常受力--沿纵轴受力,分别在两型三维有限元模型上进行力学加载,研究上胫腓关节处的应力分布,记录胫骨和腓骨出现明显相对位移(脱位)的作用力大小。 结果:成功建立了两型上胫腓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其加载后的应力主要分布于两型上胫腓关节的腓骨内侧部分及腓骨头中部偏外上的区域,沿纵轴作用力引起两型关节脱位的作用力为:倾斜型关节1250 N,水平型关节1850 N。 结论:倾斜型上胫腓关节较水平型上胫腓关节更易发生脱位,与文献的结果相一致。研究所用的两型上胫腓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具有有效性,可作为力学分析的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12.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照X线冠状动脉造影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误诊原因。方法搜集140例患者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DCTCA)完整资料,以其近期实施的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对于两种检查结果中不同的部分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4DCTCA显示1343支冠状动脉,不同部位的Ⅲ级血管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无显著差异(χ^2检验,P〉0.05)。在Ⅰ、Ⅱ级血管中,79支两项检查结果不一致,其中64DCTCA假阳性28支,假阴性14支,10支病变程度评估过重,27支评估过轻。各组血管间总体存在显著差异(χ^2检验,P〈0.01);对冠状动脉主干与分支的误诊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χ^2检验,P〈0.01),而冠状动脉主干LAD,LCX和RCA病变显示无显著差异(χ^2检验,P〉0.05)。结论完善的检查前准备是保障64DCTCA重组优质冠状动脉图像的前提,良好的图像后处理有助于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单纯性下胫腓关节分离临床较少见,因不被人注意而漏诊,导致以后的长期疼痛,影响行走。我们曾收治4例,予以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唐韬  廖勇  周维山 《中国骨伤》2003,16(11):657-657
踝关节骨折多合并有下胫腓关节损伤,对其手术治疗,多采用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我院自1998-2001年对17例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患者,给予骨螺栓内固定,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及内科治疗肺栓塞疗效.方法:对18例肺栓塞回顾性分析CTPA的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例554支血管中223支发生肺动脉栓塞(46.2%).54.3%肺叶以上动脉、65.1%肺叶动脉及42.0%肺段动脉受累.肺栓塞的CTPA表现:直接征象:①腔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充盈缺损(8.5%)、锐角附壁型充盈缺损(18.3%)、钝角附壁型充盈缺损(46.6%)及完全闭塞(1 9.3%).其中中心型及锐角型充盈缺损提示急性肺栓塞,钝角型充盈缺损及完全闭塞则为慢性肺栓塞的征象;②管腔突然狭窄(9.0%).间接征象:主动脉和(或)右侧叶问肺动脉扩张、胸腔积液、“肺少血”征、肺梗死、“马赛克”等.治疗后CTPA上肺动脉血栓部分或基本消失,肺动脉显示率显著提高,急性PE变化更明显,以中心性肺栓塞效果显著.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PA能够清楚显示PE的征象及其演变过程及治疗后效果,是诊断PE的一种可靠技术.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的诊治.[方法]14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中,合并53例下胫腓关节分离,对其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15个月.根据Band-Tackson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86例,良47例,可13例,差1例,优良率92%.[结论]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和固定,治疗的目的是维持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保证损伤的骨及韧带更好修复,防止踝穴增宽及踝关节不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下胫腓联合的CT测量,观察下胫腓联合在CT扫描图象上的解剖特性,并探讨临床意义。[方法]对12例正常踝关节进行下胫腓联合轴向扫描,测量指标统计学处理。[结果]胫骨的腓骨切迹前部较后部短,切迹前后部夹角为(137.45±9.59)°,切迹深度(4.36±1.15)mm,胫腓重叠的垂直距离为(7.01±2.02)mm。[结论]胫骨的腓骨切迹深度、切迹内腓骨的位置影响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对下胫腓联合分离,CT轴向扫描用于诊断和治疗后的评估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对Ⅳ期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08年4月期间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49例Ⅳ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术前行64排螺旋CT(64MDCT)检查的2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日本胃癌规约对肿瘤进行分期。将CT术前分期结果与临床-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经64MDCT术前分期,其中65.2%(15/23)T分期准确,47.8%(11/23)N分期准确,70.8%(17/24)M分期准确,58.6%TNM分期准确(17/29)。而腹膜转移患者中6/9未能经术前64MDCT检出。结论64MDCT可以对Ⅳ期胃癌进行较准确的分期,其分期准确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为腹膜转移的漏诊,但64MDCT分期降低并不增加剖腹探查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目的探讨腓骨近段横形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诊治及其与Maisonneuve骨折鉴别。方法通过1例腓骨近段横形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治体会,从损伤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面与Maisonneuve骨折相鉴别。结果根据本病例的损伤机制、临床表现采取相应的治疗,治疗方法与Maisonneuve骨折不同,按照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分,结果97分。结论对于小腿近段直接暴力损伤造成腓骨近段横形骨折,其损伤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面有别于Maisonneuve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