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清上蠲痛颗粒由安徽省药物研究所研制的中药新药。为研究该药的疗效和安全性,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为临床验证负责单位,我院受其委托于1998年2月~12月对该药进行Ⅱ期临床研究,现将我院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对照卫生部药政局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病例选择,受试前详细询问病人的症状,并进行体检,诊断均符合中医辨证及西医偏头痛诊断标准[1],排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肿瘤等器质性病变。纳入临床试验病例118例,试验设计为数字随机、平行对照。按照随机数字表,将病例随机分为清…  相似文献   

4.
5.
清上蠲痛汤是龚廷贤《寿世保元》中专治头痛的一首著名方剂,笔者以此方加减治疗各种慢性头痛,疗效满意,现将一些体会介绍如下。1偏头痛偏头痛属于中医“头风”病的范畴,其发病急骤,痛势剧烈,常偏于头的一侧,痛止如常人,易反复发作。其病位在“足少阳胆之脉”,病机多为血瘀络痹,痰热阻络,风阳上扰  相似文献   

6.
半仿生煎药法对清上蠲痛汤止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实验以清上蠲痛汤为例,与常规煎药法(CD)法进行比较,探讨半仿生煎药法(SBD法)对小鼠止痛作用的影响。方法:用SBD法和CD法制备汤剂,用热板法,扭体法和电刺激法对小鼠进行止痛实验。结果:清上蠲痛汤具有较好的止痛作用,用SBD法制备的汤剂比用CD法制备的汤剂的止痛作用更好。结论:对清上蠲痛汤而言,半仿生煎药法的止痛作用优于常规煎药法,使药物的生理效应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赛庚啶对偏头痛疗效及血浆 β_内啡肽和蛋氨酸脑啡肽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双盲法给 10例健康志愿者和 38例偏头痛病人 (男性15例 ,女性 2 3例 ,年龄 37a±s 10a)分别服用赛庚啶 4mg ,8mg和 12mg ,bid× 12wk。于wk 4,wk8,wk 12后观察头痛日数和指数的改变 ,并测定发作期和间歇期血浆内上述 2种阿片肽。结果 :赛庚啶和安慰剂均使头痛日数和指数明显下降 ,使发作期和间歇期 2种阿片肽血浆浓度显著升高。结论 :赛庚啶可促进 β_内啡肽分泌 ,减少活性物质释放 ,促进蛋氨酸脑啡肽分泌使对疼痛的抑制增强 ,在 8mg剂量或以上时对偏头痛有效  相似文献   

8.
纳洛酮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5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采用补液利尿常规治疗;实验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1h、2h血浆β-内啡肽水平。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浆β-内啡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纳洛酮能够降低血浆β-内啡肽的水平,用于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纳洛酮对敌敌畏中毒家兔血浆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家免分为两组,均采用敌敌畏灌胃法使其中毒,常规治疗组予硫酸阿托品和碘解磷定治疗,纳洛酮预防组在中毒前予纳洛酮,中毒后予硫酸阿托品和碘解磷定治疗,分别测定两组动物敌敌畏中毒前和中毒治疗后不同时间血浆β-内啡肽含量.结果 与正常动物相比,常规治疗组血浆β-内啡肽水平在中毒治疗后1~20 h均显著升高(P<0.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纳洛酮预防组血浆β-内啡肽水平在中毒治疗后1~20 h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家兔急性敌敌畏中毒可引起血浆β-内啡肤水平急剧升高,纳洛酮预防性应用则可明显降低中毒家兔血浆β-内啡肽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芬太尼、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对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β-内啡肽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术中即时记录MAP(平均动脉压)和HR(心率)的变化并于麻醉前(T1)、气腹前(T2)、气腹后30 min(T3)和解除气腹后15 min(T4)四个时点抽取静脉血测定β-内啡肽的含量.结果 MAP和HR的变化:在T1、T4时相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2、T3时相R组和S组较F组显著降低(P<0.05),且R组和S组比较无差异.3组患者血浆β-内啡肽含量的改变:与T1时相比较,3组患者血浆β-内啡肽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F组比较,在T1、T2时相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和T4时相R组和S组均较F组明显降低(P<0.05),R组和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凭静脉全身麻醉下,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均可较好的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三者相比,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能更有助于降低伤害性刺激,减轻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张中军  陈军  詹英  李倩  杨建平 《江苏医药》2013,39(11):1253-1255
目的 探讨大鼠侧脑室注射不同滴度表达β-内啡肽的重组腺病毒(Ad-NEP)对脑脊液β-内啡肽的影响.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均分为6组:A、B、C、D和E组,分别于侧脑室注射滴度为5×107、5×108、5×109、5×1010和5×1011噬菌斑形成单位(PFU)的Ad-NEP;F组作为空白对照.4d后测定脑脊液中β-内啡肽的浓度.结果 C组和D组脑脊液中β-内啡肽的浓度明显高于F组[(667.80±121.50) pg/ml和(974.65±174.97) pg/ml vs.(76.20±7.13) pg/ml](P<0.01).结论 使用5×109和5×1010PFU两种滴度的Ad-NEP侧脑室注射是提高实验大鼠脑脊液β-内啡肽浓度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动态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22例和心绞痛(AP)36例患者(冠心病组)血浆β-EP、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行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射血分数(LVEF)测定,临床心功能评定.其结果与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C组)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AMI发病、AP入院发作后12、24、48、96 h及7 d血β-EP、cTnT、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5);均于12 h内开始升高,24 h达峰值,7 d内逐渐下降;三项指标均随心功能不全升级而升高.血β-EP与cTnT、CK-MB水平及LVEDD、LVESD旱正相关(P<0.05或P<0.01),与LVEF值呈负相关(P<01.05).结论 血浆β-EP水平可作为冠心病急性事件和心功能状况的辅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和慢性的神经血管疾患,目前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其中之一可能机制为血小板功能亢进和血液粘稠度增高。溶血磷脂酸(LPA)是低密度脂蛋白致血管内皮病变的活性成分,是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早期释放的酶标记物,可提示血小板开始活化。而内皮素-1作为目前已知最强的长效内源性血管收缩调节因子,二者均可在血小板活化过程中产生,因此,探讨偏头痛患者 LPA 与 AP的相关性,可为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本文就LPA、ET-1的基本特性、生物学功能及二者与偏头痛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刘人树  李钟文 《中国药业》2004,13(11):26-27
目的:观察瓦沙比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浆β-内啡肽(β-EP)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左肾动脉狭窄法建立二肾一夹(2K1C)高血压大鼠模型.于术后第 8天分别以20% 瓦沙比、10% 瓦沙比、0.1% 卡托普利、冷开水(模型组 )20 mL/kg灌胃,假手术组灌胃等量冷开水,1次 /d,连续26 d.于第27天断头取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β-EP浓度.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浆β-EP浓度显著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瓦沙比各组及 0.1% 卡托普利组则可使之降低,与模型组比较,20% 瓦沙比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10% 瓦沙比组和 0.1% 卡托普利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瓦沙比在降低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同时,也降低高血压大鼠血浆β-EP浓度,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更年期妇女外周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变化对其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1例更年期妇女(45岁~60岁),根据症状、血压、绝经情况进行分组,各组妇女均进行外周血浆β-EP和一些相关指标测定[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结果 ①有血管舒缩紊乱症状(如潮热、头晕)的妇女组β-EP水平低于无症状妇女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2,P<0.05).②围绝经期妇女β-EP水平的变化对血压无显著影响(P>0.05).③围绝经期妇女血浆β-EP水平的变化对TXA2和PGI2的水平及比值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β-EP水平变化可能会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紊乱,暂时性地影响更年期妇女的血管舒缩功能,但对血压及血管因子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心合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药利心合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抗心力衰竭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利心合剂,两组均8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心功能分级情况、临床症状、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善情况及血浆ET-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高于对照组(83%)(P〈0.05),LVESD、LVEDD、LVEF及血浆ET-1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利心合剂能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室重构,并且明显降低血浆ET-1水平,是治疗CHF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7.
海洛因依赖者血浆β-内啡肽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内源性阿片样物质(OLS)是神经-内分秘系统重要的递质和调质;β-内啡肽(β-EP)是OLS中三太内源性阿片肽之一.对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起着重要作用。海洛因对人体β-EP分泌的影响的研究报道国内尚来见到。为进一步认识海洛因对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长期吸烟者在戒烟前后血浆皮质醇和 β-内啡肽水平的变化及形成机制。方法·· :于戒烟前后采集长期吸烟者静脉血 ,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皮质醇及血浆 β-内啡肽的含量。结果·· :长期吸烟者的血浆皮质醇(227.82ng·ml-1±s40.03ng·ml-1)及血浆 β-内啡肽(14.68ng·ml-1±s4.48ng·ml-1)明显高于正常组 ;戒断后长期吸烟组的血浆皮质醇(271.92ng·ml-1±s32.19ng·ml-1)明显升高 ,而血浆 β-内啡肽(8.16ng·ml-1±s4.97ng·ml-1)明显降低。结论·· :血浆皮质醇及 β-内啡肽可作为判断戒烟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而改善内源性阿片肽系统及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的功能可能对戒烟有助。  相似文献   

19.
不同弹针频率(0,200,500次/分)对正常人皮肤痛阈和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500次/分组(N=8)皮肤痛阈上升值和血浆β-EP的净增值显著大于0次/分组(N=7)。提示:弹针频率可能通过影响β-EP的合成、分泌从而影响镇痛效果。本研究对5例急性腰腿痛病人采用500次/分弹针频率的治疗结果也证实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 (Roxb.) DC.]又名入地金牛、蔓椒、双面针、双背针等,为芸香科花椒属藤本植物,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广西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