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力 《四川医学》2013,34(5):697-698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于II~III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2年6月在我院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80例,根据患者乳腺癌的分期平均分为两组: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式选择、局部控制情况和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等。结果新辅助化疗组患者术前可保乳数为II期3例,治疗后升高到22例(III期患者12例),5年OS(总生存率)和DFS(无瘤生存率)为87.5%和7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患者的保乳率、降低患者肿瘤的局部复发及转移,提高患者5年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合并2型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云南省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Ⅰ~Ⅳ期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5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并对预后作出评价。方法:选取2001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I~Ⅳ期的女性乳腺癌患者60例,按是否合并有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学特征、5年生存率及5年无瘤生存率。结果: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在肿瘤原发灶大小(T)、雌、孕激素受体、Her-2/neu表达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淋巴结转移数目(N)上糖尿病组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两组随访5年,非糖尿病组无瘤生存率高于糖尿病组(P=0.020),但两组的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671)。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分期较晚,预后较差。故糖尿病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分析231例乳腺癌术后放疗疗效与临床分期、转移情况、放疗剂量的关系,认为:临床分期Ⅰ、Ⅱ期5、10年生存率显著高于Ⅲ、Ⅳ期(P<0.05),放疗与放疗加化疗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腋淋巴结转移者的生存率明显低(P<0.05),照射剂量50~55Gy的5、10年生存率显著高于<50Gy者(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35岁以下青年乳腺癌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收集甘肃省肿瘤医院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69例青年乳腺癌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浸润性导管癌49例,占73.91%;按TNM分期,Ⅱ,Ⅲ期病例58例,占82.61%;5年生存率,0期5年生存率100%、Ⅰ期5年生存率75%、Ⅱ期5年生存率64.44%、Ⅲ期5年生存率30.77%、Ⅳ期5年生存率0%。结论:青年乳腺癌多数为浸润性导管癌,TNM分期越晚,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5.
分析231例乳腺癌术后放陪疗效与临床分期,转移情况,放疗剂量的关系。认为:临床分期Ⅰ、Ⅱ期5、10年生存率显著高于Ⅲ、Ⅳ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胸腺上皮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探寻与疾病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本院心胸外科1997年6月至2007年9月胸腺上皮肿瘤病例137例,记录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于术后进行随访,按照Masaoka病理分期将所有病例分为Masaoka I/II期和III/IV期两组,按照WHO组织学分型将所有病例分为WHO A/AB/B1组和B2/B3/C组,应用Kaplan-Meier法、COX回归模型等寻找疾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病例中124例(90.5%)行全切手术,9例(6.6%)行姑息性切除,4例(2.9%)行活检术。Masaoka I/II期病例中手术全切率(100%)明显高于III/IV期病例的全切率(分别为67.9%和63.6%,P<0.001)。137例病例中总的5年、10年总生存率为71.4%和50.1%。Masaoka I/II期病例生存率明显高于III期、IV期病例(P<0.001);按照WHO分型,A/AB/B1型5年、10年生存率明显高于B2/B3/C型病例 (P<0.001);完全切除病例术后5年、10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不完全切除和活检病例(P<0.001)。COX回归分析发现,Masaoka病理分期、WHO组织学分型、肿瘤完全切除及手术时年龄与预后相关。结论:Masaoka病理分期、WHO组织学分型、肿瘤完全切除及手术时患者年龄是胸腺上皮肿瘤患者重要的预后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了解临床分期对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及生存影响。方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生存率及建立Cox风险模型。结果五年生存率为44.12%,I和II期的五年生存率为66.7%,III和IV期的五年生存率为34.04%,两组生存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建立Cox风险模型RR值为2.8,模型检验(X2=2.45,P=0.014)。结论(1)I、II期和III、IV期的生存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病期越早,治疗效越好,生存时间越长。(2)在同一时间内III、IV期的死亡风险比I、II期高2.8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预后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5年12月236例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患者的年龄、绝经与否、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量、TNM分期、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的疗效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236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68.6%。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及TNM分期与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其中三阴性乳腺癌的生存率较非三阴乳腺癌明显降低(P=0.022)。术后进行化疗、放射治疗或内分泌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均高于未进行综合治疗的患者(P〈0.05)。年龄、绝经与否、激素受体表达与5年生存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三阴性乳腺癌以及术后是否进行化疗、内分泌治疗、放射治疗均与预后有密切关系。其中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和TNM分期为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软骨损伤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选择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软骨损伤患者,对照组选择类风湿关节炎无软骨损伤的患者。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RF-IgA、RF-IgM、ACCP、ESR及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不同X线分期患者外周血中RF-IgA、RF-IgM、RF-IgG水平不存在统计学差异,采用Bonferroni法检验发现,II期、III期患者血清中RF-Ig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不同X线分期患者ACCP、CRP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II期、III期患者血清中ACCP水平明显高于I期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II期患者血清中ACCP水平明显高于II期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I期、III期患者ESR、CRP水平高于I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法进行分析,血清中RF-IgA、RF-IgM、ACCP、CRP及ESR水平升高是RA伴软骨损伤患者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中RF-IgA、RF-IgM、ACCP、CRP及ESR水平升高是RA伴软骨损伤患者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对其进行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2例乳腺癌患者中的52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作为甲组,将同期入院的50例青年乳腺癌患者作为乙组。我院对乙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甲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方法与乙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放射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甲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在52例甲组患者中,有36例患者患有乳房肿块,有9例患者患有乳头溢液,有7例患者患有乳头溃疡;她们中,有9例患者的病情临床分期为Ⅰ期,有32例患者的病情临床分期为Ⅱ期,有7例患者的病情临床分期为Ⅲ期,有4例患者的病情临床分期为Ⅳ期。治疗结束后,我院对甲组患者随访3年,统计其生存率为88.46%;随访5年,统计其生存率为82.69%。我院对乙组患者随访3年,统计其生存率为80%,随访5年,统计其生存率为64%。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3年和治疗结束后5年的生存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乳房肿块、乳房溢液和乳头溃疡是老年乳腺癌的主要临床特点。对老年乳腺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疗效确切,而且安全、可靠。此治疗方法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118例乳腺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118例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与预后问的相关性,明确影响乳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整理2002-2004年间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18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68.6%.肿块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及临床分期与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P<0.001).ER、PR、C-erbB-2均为阴性表达者("三阴"乳腺癌)生存率较非"三阴"乳腺癌明显降低(P=0.022).根治术后行内分泌治疗者较未予内分泌治疗者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P=0.011).术后放疗者较末予放疗者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P=0.048).结论 肿块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临床分期、"三阴"乳腺癌以及术后进行内分泌、放射治疗均与预后密切相关.其中肿块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和临床分期为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100例三阴乳腺癌(TN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为TNBC预后判读方法 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手术治疗的100例TNBC患者(TNBC组)临床资料,以同期100例非三阴乳腺癌(NTNBC)患者(NTNBC组)为对照,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影响TNB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TNBC组在<35岁、临床分期III期、组织学分级III级、肿瘤大小≥5 cm、淋巴结转移阳性等因素方面所占构成比明显高于NTN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BC组3年生存率为73.00%,NTNBC组3年生存率为84.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BC组有<35岁、临床分期III期、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III级、肿瘤大小≥5 cm、淋巴结转移阳性等因素时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无以上因素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BC患者具有发病年龄较轻、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高、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较差等临床病理学特征,以上因素同时也是影响患者预后不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青年女性乳腺癌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91年1月至2000年7月收治的35例35岁以下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中,临床Ⅰ期2例,Ⅱ期16例,Ⅲ期13例,Ⅳ期4例。行乳腺癌根治术8例,改良根治术25例,未手术者2例。33例手术患者中8例行单纯手术治疗,25例行综合治疗。29例患者获3年以上随访,其3年生存率为69.0%,5年生存率为57.1%。结论 青年女性乳腺癌以中晚期多见,肿瘤进展快、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p16和p5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p16蛋白和p53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74例乳腺癌p16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74例乳腺癌p16蛋白阳性表达率43.2%;在不同组织学分级的乳腺癌中p16蛋白阳性率分别为I级11.1%,II级50%,III级44.8%,其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4例乳腺癌p53蛋白的阳性率为44.6%;p53蛋白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明显相关,其阳性率分别为I 级22.2%,II级30.6%,III级69.0%,III级明显高于I级(P<0.01)和II级(P<0.01)。乳腺癌p16蛋白与p53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p16蛋白的失表达,突变型p53蛋白的过表达均与乳腺癌发生展有关,它们通过不同途径发挥生物学作用,p53蛋白表达对评估乳腺癌的分化程度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中华 《当代医学》2016,(34):41-42
目的:探讨对II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前放化疗的效果。方法选取II期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A组先行改良根治术后再行放化疗,B组先放化疗后再行改良根治术。对2组患者临床缓解率和卡氏评分进行对比。并随访5年,统计5年生存率、5年复发率、5年病灶远端转移率。结果 B组临床缓解率90.00%显著高于A组70.00%,卡氏评分(89.87±10.28)显著高于A组(72.74±12.64()P<0.05)。B组5年生存率65.00%显著高于A组30.00%,5年复发率10.00%、5年病灶远端转移率25.00%显著低于A组30.00%、62.50%(P<0.05)。结论对II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前放化疗的效果确切,跟传统先手术后放化疗对比,可显著提高临床缓解率和健康水平,减少远期复发率和病灶远端转移率,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 1996-06/2006-06,我科收治乳腺癌患者129例,皆为女性,年龄29~72(中位41.5)岁. 均经病理确诊. 临床分期I期23例, II期54例, III期37例, IV期15例. 根治术18例,改良根治术108例,扩大根治术3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及血清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相关基因A(MICA)水平,研究其对于乳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RT—PCR检测32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MICA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56例乳腺癌血清、69例乳腺良性病血清及7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MICA浓度,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MICA阳性表达率81.25%(26/3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9.38%(3/32),乳腺癌组MICAmRNA相对表达量(1.36±0.18)显著高于乳腺癌旁(0.76±0.0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中MICA浓度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分析表明,I期+Ⅱ期乳腺癌组织MICAmRNA表达显著高于Ⅲ期+Ⅳ期,与血清中不一致(Ⅲ期+Ⅳ期乳腺癌患者血清中MICA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I期+Ⅱ期);乳腺癌组织MICAmRNA水平与淋巴结转移与否无明显相关性,转移组血清MICA蛋白浓度显著高于未转移者,与年龄及分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MICA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的辅助指标,并与临床分期相关;早期肿瘤组织高表达MICA,从而诱导NK细胞杀灭肿瘤细胞,晚期肿瘤组织表面MICA脱落至血液中导致其高表达。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多学科综合治疗乳腺癌的经验和体会。方法收集连续收治的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的乳腺癌病例,共850例,比较不同治疗模式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68·3%;0~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92·1%,70·5%,33·7%和0。接受传统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1·0%和64·8%(P=0·107);手术后接受辅助化疗和内分泌治疗者5年生存率较高(P<0·05),接受辅助放疗、生物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者5年生存率无明显提高(P>0·05)。结论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是目前治疗可手术乳腺癌的有效措施且效疗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肌间沟联合腋路阻滞及尺神经沟神经阻滞在断指再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至2013年1037例实施断指再植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I 组、II组、III组,其中I组仅行肌间沟神经阻滞,II组仅行腋路尺神经阻滞,III组联合使用肌间沟和腋路阻滞及尺神经沟神经阻滞。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情况、麻醉效果、镇痛维持时间、术后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III组患者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低于I组、II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III组患者镇痛维持时间明显大于I组、II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III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100%,I组和II组分别为89.9%,94.5%,由此可见III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I组和II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III组患者疼痛值在48h内均明显低于其它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肌间沟联合腋路阻滞及尺神经沟神经阻滞用于断指再植手术具有较好的阻滞及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阴与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之间的差异,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将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有完整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手术乳腺癌387例分为三阴性乳腺癌组79例,非三阴性乳腺癌组308例,比较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等。结果三阴性乳腺癌组:①年龄〈35岁的比例高(P=0.012);②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比例大(P=0.031);③肿瘤最大直径≥5cm多(P=0.044);④确诊时淋巴结阳性者多(P=0.011);⑤肿瘤临床分期为Ⅲ期的多(P=0.007);⑥组织学分级为III级的多(P=0.028),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2.15%和88.61%,均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的86.69%和95.45%(P值分别为0.003和0.031)。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有发病年龄较轻、有乳腺癌家族史比例高、确诊时临床分期晚、淋巴结转移率高、肿瘤直径大、组织学分级高、易复发和远处转移、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低等特点。患者年龄、肿瘤最大直径、确诊时淋巴结状态、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级别和病理类型,特别是年龄、淋巴结状态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