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体颅骨瓣帽状腱膜下埋藏与复位治疗儿童重型颅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体颅骨帽状腱膜下埋藏与复位治疗儿童重型颅脑损伤的优点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体颅骨帽状腱膜下埋藏与复位治疗儿童重型颅脑损伤46例。结果 全组复位时无脑组织膨出不能复位的情况发生,术后骨瓣埋藏处皮下积血4例,皮下积液2例,均自行吸收。随访38例,头颅外形对称,手触骨瓣不活动,摄X线片有纤维骨痂生长,无骨瓣吸收或坏死。结论 自体颅骨帽状腱膜下埋藏与复位既可避免延迟修补的并发症,又可减少人工材料修补的不良反应和给患儿带来的心理负担,是儿童颅骨缺损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颅骨帽状腱膜下埋与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1991年以来72例颅骨修补的治疗经验,其中30例常规行硅橡胶涤纶丝网板修补,42例术中将颅骨瓣埋藏于帽状腿膜下,2-4月行自体颅骨修补术,结果:30例常规行硅橡胶涤纶丝网板修补组术后28例塑型满意,术后头皮下积液6例,头皮感染2例,42例自体颅骨再植组术后经6月至1年随访均有骨痂生长。全组病例塑形满意(仅1例颅骨下陷约0.2cm),术后头皮感染1例,结论:自体颅骨帽状腱膜下埋藏与再植是颅骨修补的有效方法,能形成骨性愈合,塑形满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颅骨瓣早期牵拉复位在修复颅骨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1例颅脑手术需行去骨瓣减压者,游离颅骨瓣,将颅骨瓣埋藏于骨窗边的帽状腱膜下,2周内脑水肿减退后,牵拉预先固定于颅骨瓣的丝线,将颅骨瓣复位于骨窗.结果:121例病人均一次复位成功,无1例切口感染,无并发牵拉部位血肿,颅骨瓣复位良好,头颅外形如常.结论...  相似文献   

4.
我们将28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骨瓣减压术后的颅骨瓣即时埋藏在伤员自体皮下保存,埋藏部位有腹壁皮下、大腿前内侧皮下以及头部手术切口旁的帽状腱膜下.在开颅手术3个月~4个月后,颅脑损伤病情已稳定时再取出埋藏的颅骨瓣回植于颅骨骨窗处修复颅骨缺损,经4个月至5年的随访,再植的颅骨生长良好,取得良好的整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颅骨瓣皮下埋藏及再植修复颅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将28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骨瓣减压术后的颅骨瓣即时埋藏在伤员自体皮保存,埋藏部位有腹壁皮下,在腿前内侧皮下及头部手术切口旁的帽状腱膜下,在开颅手术3个月-4个月后,颅脑损伤病情已稳定时再取出埋藏的颅骨瓣回植于颅骨骨窗处修复颅骨缺损,经4个月至5年的随访,再植的颅骨生长良好,取得良好的整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2007-2008年采用自体颅骨骨瓣帽状腱膜下埋藏与早期再植2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高压病人去骨瓣减压,骨瓣保存于邻近骨窗的帽状腱膜下,对其进行保存和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7例颅高压病人行去骨瓣减压术,将骨瓣保存于帽状腱膜下,待高颅压缓解,将颅骨瓣再植。结果:帽状腱膜下保存的颅骨瓣新鲜、无吸收改变,病理学检查骨细胞存活。随访6月至3年,行X线片、CT等检查显示颅骨瓣存活,骨性愈合。结论:帽状腱膜下自体颅骨保存与再植是修补颅骨最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自体颅骨超低温保存再植修补颅骨缺损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超低温保存自体颅骨修补颅骨缺损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62例应用超体温保存自体颅骨修补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患者均修补成功,无1例死亡,58例术后切口一期愈合。46例术后随访3个月-1年,头颅外形美观,与健侧对称,骨瓣固定牢靠,无松动及下陷。头颅X线及螺旋CT扫描显示骨瓣与骨窗边缘骨性愈合,骨瓣成活良好。结论超低温保存自体颅骨是最理想、最符合生理、最佳的颅骨修补材料,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基层医院颅骨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基层医院颅骨修补术的经验.方法 对本院2001年7月采用骨水泥、有机玻璃、钛网和自体颅骨瓣等修补颅骨缺损的修补方式、优缺点进行比较.结果 骨水泥、有机玻璃、钛网和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各有所长.结论 骨水泥、有机玻璃、钛网和自体颅骨瓣等在基层医院修补颅骨缺损是可行的,而帽状腱膜下颅骨瓣牵拉复位术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术中行颞肌成形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同期60例去大骨瓣开颅病人,随机分成2组(术前2组临床资料无差异),其中30例用人工脑膜将颞肌与顶部头皮帽状腱膜扇形连接(A组),另30例按传统方法关颅作为对照(B组)。3个月后颅骨修补2组均采用计算机三维塑形颞肌下修补术。结果:除去2组的死亡病人及未行颅骨成形的病人,A组21例,B组18例,用人工脑膜将颞肌与帽状腱膜扇形连接组( A组)的头颅形态明显优于对照组( B组);神经功能的恢复也优于对照组。结论:人工脑膜颞肌成形可有效预防颞肌废用性萎缩,改善后期颅骨修补后的头颅外观形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陈家康 《华夏医学》2004,17(2):182-183
目的:探讨颅骨缺损一次复位成形的新方法。方法:将87例开颅需去骨瓣减压者的颅骨瓣埋于相应的帽状腱膜下并从骨瓣牵出3根丝线于头皮外,而后行手法推移颅骨瓣复位。结果:75例颅骨瓣复位成功,占86.2%,12例术后10d切口骨窗张力仍未降低,采取术后3~6个月行手术切开骨瓣复位。结论:对脑水肿需去颅骨瓣减压的患者,带蒂颅骨瓣状腱膜下埋藏牵拉复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皮下埋藏自体颅骨成形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 ,用埋藏于腹壁皮下的自体骨瓣行颅骨成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 998年 3月~ 2 0 0 1年 3月 ,对 8例重型颅脑损伤 ,3例脑出血病人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术前、术中设计游离骨瓣大小及位置 ,术后将骨瓣埋藏于腹壁皮下 ,术后X线定期检查骨瓣 ;1~ 2个月后取出行颅骨成形术。结果 :1 1例均临床愈合 ,无 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皮下埋藏自体颅骨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在 1个月行颅骨成形是最佳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3.
赵国兴 《农垦医学》2012,34(2):137-139
目的:探讨灭活自体颅骨瓣回植外加颅骨锁钉固定,在二期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方法:对2009年10月~2011年11月收治的6例因急性颅脑损伤及高血压脑出血行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采用高压灭菌消毒自体颅骨瓣复位回植外加颅骨锁钉固定治疗颅骨缺损,对其疗效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本组无感染或排斥反应病例,切口均甲级愈合,1例术后皮下积液,经皮穿刺配合局部理疗后,积液消失.术后随访1~24个月,X线及CT复查显示回植骨边缘吸收未超过颅骨锁钉范围,所有患者头颅外观及颅骨牢固度良好,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自体骨瓣回植外加颅骨锁钉固定治疗颅骨缺损,更好地恢复了颅腔解剖结构和头颅外观,可有效地防止回植骨松动、凹陷,方法简单、经济实用、患者易接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胡世华  周金良  江勇 《海南医学》2012,23(14):56-57
目的探讨普通低温碘伏保存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普通低温碘伏保存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手术疗效、并发症及随访资料。结果 35例患者术后塑形良好,并发皮下积液8例,无感染病例。术后6个月~1年颅脑CT复查颅骨瓣固定良好,均见骨缘大部分增生愈合。结论普通低温碘伏保存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保存方法简单易行,手术效果良好,并发症少,经济实用,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5.
自体颅骨超低温保存再植修复颅骨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超低温保存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效果。方法对45例去颅骨减压患者的骨瓣贮存于-83℃1~9个月后取出,自然复温,用常规方法修复颅骨缺损,术后3~6个月复查头颅X线或CT。结果全部病例愈合良好,30例有骨痂生长。结论颅骨超低温贮存、可用于延迟植入,骨瓣再植利于修补、塑形。  相似文献   

16.
自体颅骨超低温保存在植修复颅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怡兴  何炳辉 《广东医学》2000,21(4):315-316
目的 研究超低温保存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效果。方法 对45例去颅骨减压患者的骨瓣贮存于-83℃1~9个月后取出,自然复温,用常规方法修复颅骨缺损,术后3~6个月复查头颅X线或CT。结果 全部病例愈合良好,30例有骨痂生长。结论 颅骨超低温贮存、可用于延迟植入,骨瓣再植利于修补、塑形。  相似文献   

17.
超低温冷冻自体/同种异体颅骨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冷冻自体/同种异体颅骨修补颅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因外伤、手术等多种原因从患者头颅所获得颅骨瓣及碎片,经消毒、包装和辐照后进行超低温冷冻贮藏.择期对颅骨缺损患者进行修补和成形.结果 自体10例,同种异体8例,均复位和整复成功,无1例感染和排斥反应,对18例患者随访6个月~2年.头颅外形如常,X线或CT颅骨成像检查颅骨嵌合良好,骨性愈合.结论 应用超低温冷冻自体/同种异体颅骨修补颅骨缺损,克服了游离骨瓣腹部或大腿皮下保存,骨瓣会出现骨质吸收变小、变薄的缺点.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颅骨修补基本不受时间限制.改善了人工替代材料修补后出现的排异反应和头颅异常.减少患者手术费用和精神负担.能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颅骨完整性、头颅美观性.  相似文献   

18.
于海涛  夏建国  李军  王丽 《当代医学》2007,(23):165-167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开颅减压,采用带蒂颞深筋膜与帽状腱膜下组织修补硬脑膜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方法 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手术患者46例,病灶主要位于额颞部或交界处,采用冠状切口、扩大翼点入路或标准大骨瓣减压入路,进行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或内减压手术,硬脑膜用带蒂颞深筋膜与帽状腱膜下组织进行修补.结果 出现脑脊液漏合并切口感染1例(2.2%),皮下积液4例(8.7%),死亡3例(6.5%),生存43例.生存者均得到1-6月随访,恢复良好,并有一部分来院行颅骨修补手术,再次手术和病理证实:颞深筋膜与帽状腱膜下组织无变性、坏死等改变,与硬脑膜愈合良好.结论 颞深筋膜与帽状腱膜下组织是自体同部位组织,与硬脑膜组织结构相同,有足够大的面积和较好的血运.用带蒂颞深筋膜与帽状腱膜下组织修补硬脑膜,恢复了头皮的基本结构层次,充分缓解颅内高压和维持颅内环境稳定;其为颅骨修补提供良好的组织解剖基础,也缩短下次手术时间,减少医疗成本和患者经济负担.采用本术式治疗颅脑损伤,可行、实用,并发症少,对患者损伤小,没有潜在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于海涛  夏建国  李军  王丽 《当代医学》2007,(12):165-167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开颅减压,采用带蒂颞深筋膜与帽状腱膜下组织修补硬脑膜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方法 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手术患者46例,病灶主要位于额颞部或交界处,采用冠状切口、扩大翼点入路或标准大骨瓣减压入路,进行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或内减压手术,硬脑膜用带蒂颞深筋膜与帽状腱膜下组织进行修补.结果 出现脑脊液漏合并切口感染1例(2.2%),皮下积液4例(8.7%),死亡3例(6.5%),生存43例.生存者均得到1-6月随访,恢复良好,并有一部分来院行颅骨修补手术,再次手术和病理证实:颞深筋膜与帽状腱膜下组织无变性、坏死等改变,与硬脑膜愈合良好.结论 颞深筋膜与帽状腱膜下组织是自体同部位组织,与硬脑膜组织结构相同,有足够大的面积和较好的血运.用带蒂颞深筋膜与帽状腱膜下组织修补硬脑膜,恢复了头皮的基本结构层次,充分缓解颅内高压和维持颅内环境稳定;其为颅骨修补提供良好的组织解剖基础,也缩短下次手术时间,减少医疗成本和患者经济负担.采用本术式治疗颅脑损伤,可行、实用,并发症少,对患者损伤小,没有潜在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颅脑外伤、肿瘤以及脑血管意外等引起的严重颅内高压常需行去骨瓣减压术,通常于术后3~6 个月病情平稳后实行颅骨成型术.目前国内外报道运用自体骨瓣埋藏于皮下并用于颅骨修补,但一般均为2个月后施行,超早期(2周内)修补的病例尚未见报道.现将我们治疗的4例超早期自体骨瓣颅骨成型术的治疗经过与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