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P-选择素在血管炎患者外周血表达的意义.方法:选取血管炎患者20例,正常人对照18例,采用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P-选择素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P-选择素的表达.结果:血管炎患者存在P-选择素的过高表达.结论:P-选择素可能与血管炎有关.  相似文献   

2.
亓翠玲  李斌  杨扬  叶杰  王丽京  黄韧 《新医学》2014,(6):382-384
目的探讨P-选择素对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B16黑色素细胞株通过小鼠的尾静脉注射到小鼠背景为C57/BL(C57)的P-选择素敲除的小鼠和C57小鼠的体内。建立转移瘤瘤模型,第21天断颈处死小鼠,计数转移到肺表面的结节的数目,HE染色进一步确定转移结节。结果P-选择素敲除小鼠肺表面转移的肿瘤结节的数目明显比C57小鼠少,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证实小鼠肺组织中有B16细胞的肺转移灶。结论P-选择素缺失可能参与抑制了黑色素瘤的肺转移。  相似文献   

3.
P-选择素(P-sel)属于细胞分子黏附受体选择素家族中的一员,是存在于血小板α-颗粒和内皮细胞分泌颗粒内的一种糖蛋白,介导白细胞、单核细胞黏附至活化的血小板与内皮细胞表面而发生相互作用,在控制炎症方面起重要作用。某些肿瘤细胞表面有P-sel受体表达,介导肿瘤细胞与血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 -选择素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 2 5例乳腺纤维腺瘤、2 8例乳腺导管内癌、5 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 -选择素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 -选择素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2 .0 % ( 3 /2 5 )、3 9.3 % ( 11/2 8)、74.0 % ( 3 7/5 0 ) ,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且其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结论 :提示P -选择素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淋巴结转移 ,有望成为预测乳腺癌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和全血血小板数变化在监测老年冠心病的病情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23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三组:急性心肌梗死(AMI)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8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78例和对照组8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的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对冠心病患者的外周全血血小板总数变化及其与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AMI组、UAP组及SAP组的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AMI组、UAP组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和SAP组相比,其值增加明显;AMI组和UAP组结果相似;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与外周全血血小板总数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可能是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细胞粘附分子及其研究已成为热点,对其调节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相互作用等功能,以及在细胞生长发育、免疫应答、炎症反应、血液凝固、组织修复和肿瘤转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给予高度关注。选择素(selectins)是新近被发现的细胞粘附分子中一个家族,包括P-selectin,E-selectint和L-selectin,主要功能为介导活化血小板、内皮细胞与自细胞、肿瘤细胞等粘附和相互作用,并与免疫损伤、炎症、血栓形成及肿瘤转移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急性白血病(AL)常伴有一系列出、凝血功能异常,而与其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化状态有关.为探讨内皮及血小板活化功能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作者于2003年1月至2004年10月对4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进行血栓调节蛋白(TM)和P-选择素(P-selectin)的检测,观察治疗前及缓解后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P-选择素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选择素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43例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根据有无蛋白尿分为三个亚组:2型糖尿病无蛋白尿组(A组)52例、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41例和2型糖尿病临床蛋白尿组(C组)50例]及3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P-选择素水平.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葡萄糖氧化酶比色法检测空腹血糖的水平;采用电泳仪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采用特种蛋白分析仪免疫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清P-选择素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临床蛋白尿组血清P-选择素水平高于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P<0.01);而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P-选择素水平高于糖尿病无蛋白尿组(P<0.01).2型糖尿病的P-选择素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均呈正相关(r分别0.40、0.84、0.87,P均<0.01).结论:血清P-选择素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过程,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P-选择素在危重病患者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本课题对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心肌损伤进行研究 ,旨在探讨危重病患者心肌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心肌肌钙蛋白T和P 选择素两项指标测定 ,对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内 1 5例APACHEⅡ≥ 1 6危重病患者和 2 0例健康献血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①危重病患者心肌肌钙蛋白T浓度明显高于健康献血员 ,且其中死亡组又明显高于存活组 (P <0 0 1或P <0 0 5) ;②危重病患者的P 选择素在发病后 4、 2 4、 1 2 0h 3个时点均显著高于献血员 (P<0 0 1 ) ,死亡组危重病患者P 选择素浓度在发病 2 4h达峰值且显著高于存活组患者 (P <0 0 5) ;③在危重病患者发病后第 4、 2 4hcTnT与P 选择素两者呈显著正相关 (γ4=0 73 48,P <0 0 1 ;γ2 4 =0 6865,P <0 0 1 )。结论 :①在危重病患者中存在急性心肌损伤 ,且心肌损伤程度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②P 选择素在危重病患者心肌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P-选择素在1型糖尿病肾病大鼠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勤  汪年松  李军辉  王锋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4):4191-4193
目的:探讨P-选择素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和低分子肝素法安明对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链脲佐菌素(60mg/kg体重)构建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N)组、糖尿病(DN)组、法安明大剂量治疗(T1)组、法安明小剂量治疗(T2)组。于应用法安明前、后第4、8、12周分别测定4组大鼠的体重、尿蛋白总量(24h)、尿白蛋白(24h),血肌酐;检测大鼠血P-选择素、肾组织P-选择素及P-选择素mRNA表达。结果:与N组比较,DN组大鼠肾重/体重指数以及24h尿微量白蛋白、蛋白定量、血肌酐均显著上升(P<0.05),肾组织P-选择素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P<0.05)。与DN组比较,T1组大鼠、肾重/体重指数下降(P<0.05),T1和T2组尿蛋白量(24h)、微量白蛋白和血肌酐均显著下降(P<0.01)。T1和T2组P-选择素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P-选择素可能参与了糖尿病的发病过程,法安明可能通过抑制P-选择素的表达从而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总结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其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两院4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和咯血为急性肺栓塞的早期主要临床表现,血清D-二聚体、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螺旋CT、肺通气/灌注核素扫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和/或肺动脉造影确诊为重要的诊断手段,早期抗凝、溶栓治疗获良效。本组治愈或好转32例,死亡12例。结论:急性肺血栓早期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呼吸困难、胸痛等,早期诊断肺栓塞至关重要,及时抗凝和溶栓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后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外科手术后APE 2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3例外科手术后APE占同期所有住院APE的17.42%(23/132),手术包括普外科手术10例,骨科手术9例,肿瘤外科手术2例,妇科和泌尿外科手术各1例,其中与恶性肿瘤相关的手术7例(30.43%)。本组经螺旋CT肺动脉造影确诊21例,余2例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查确诊,予积极抗凝及对症治疗后本组存活21例,死亡2例(术后当日突发低血压和休克经抢救无效)。结论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应进行APE风险评估,对手术后APE做到早期预防、规范化诊治。  相似文献   

15.
20例肺动脉栓塞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动脉栓塞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动脉栓塞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存在危险因素,呼吸困难和胸痛为最常见的症状.动脉血气分析、血D-二聚体、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栓塞症的诊断有参考价值,同位素核素灌注扫描、螺旋CT具有无创和高敏感性的特点,肺动脉造影是最为可靠的辅助检查.结论 肺动脉栓塞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漏诊误诊,临床工作中应增强对肺动脉栓塞症的诊断意识,结合适当的辅助检查手段,以期达到早期诊断、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SCT)扫描对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2例PTE患者的64层SCT肺动脉成像资料,分析PTE栓子的形态特征和PTE间接征象。【结果122例中,血栓全部表现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共126个栓子,其中栓子位于主肺动脉为2个,左右肺动脉干内13个,肺叶动脉49个,肺段及以下62个;除外主肺动脉的2个栓子,右侧77个,左侧47个,其中表现为中心型充盈缺损25个、附壁型充盈缺损79个、完全闭塞型分别为22个。PTE间接征象:“肺少血”征2例、“马赛克”征3例,肺大片实变3例,肺梗塞10例,肺动脉扩张4例,胸腔积液12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PTE简便、安全、准确性高,是PTE一种重要而可靠的临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here is limited information on the extent and clinical importance of the delay in hospital presentation of 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elay in hospital presentation of PT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clinical and imaging findings in PTE.

Methods

This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ith a diagnosis of acute PTE between September 2007 and September 2011. Relationships between delay in hospital presentation and clinical findings, risk factors, imaging findings, and in-hospital mortality were analyzed.

Results

Of the 195 patients enrolled, 84 (43.1%) patients presented 3 days after the onset of symptoms. Patients with chest pain, history of immobility for more than 3 days, recent surgery, and estrogen use had significantly less delayed presentation. Righ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was significantly more frequent in patients with delayed presentation (odds ratio [OR] = 2.38;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27−4.44; p = 0.006); however, no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delay in presentation and pulm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or color Doppler sonography findings. Patients with delayed presentation were at higher risk of in-hospital mortality (OR = 4.32; 95% CI 1.12−16.49; p = 0.021).

Conclusions

Our study showed that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TE had delayed presentation. Also, patients with delayed presentation had worse echocardiographic findings and higher in-hospital mortality.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兔实验性肺血栓栓塞(PTE)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在肺动脉中表达的动态变化,了解急性肺栓塞后机体局部纤溶能力的变化。方法将48只日本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栓塞组和对照组,栓塞组利用自体血栓经股静脉输入建立PTE模型,对照输入生理盐水。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对照组及栓塞后即刻,4、8和24 h栓塞部位肺动脉组织中t-P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PA在栓塞后8 h和24 h表达明显增强,而在栓塞后即刻和4 h未见明显表达;半定量蛋白表达结果显示t-PA在栓塞后4h表达开始增高,栓塞后8 h表达进一步增强,24 h达到高峰,与各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有意义(P<0.05),与栓塞后即刻相比有显著性(P<0.05)。结论兔急性肺栓塞后,t-PA表达水平随时间而逐渐增高,表明了在肺动脉栓塞早期,机体的纤溶功能明显增强,这种内源性的纤溶能力的增强有利于血栓的溶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肺核素影像扫描检查及肺动脉造影等其它临床手段,对肺血栓栓塞症(PTE)进行明确诊断;从临床基础探讨PTE致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3~2002年问,我院37例肺血栓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在37例患者中,进行核素影像明确诊断32例(86.4%)。在21~50岁年龄段,女性发病率小于男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51.4%)患者存在深静脉血栓。结论:核素影像仍是目前首选的诊断肺栓塞的筛选手段,其结果有较重要的诊断或排除诊断意义。女性PTE的发病年龄晚于男性,与雌激素降低胆固醇血浓度及月经周期改变凝血机制等有关。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主要的危险因素,与PTE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兔实验性肺血栓栓塞(PTE)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在肺动脉中表达的动态变化,了解急性肺栓塞后机体局部纤溶能力的变化。方法将48只日本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栓塞组和对照组,栓塞组利用自体血栓经股静脉输入建立PTE模型,对照输入生理盐水。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对照组及栓塞后即刻,4、8和24h栓塞部位肺动脉组织中t-P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PA在栓塞后8h和24h表达明显增强,而在栓塞后即刻和4h未见明显表达;半定量蛋白表达结果显示t-PA在栓塞后4h表达开始增高,栓塞后8h表达进一步增强,24h达到高峰,与各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有意义(P〈0.05),与栓塞后即刻相比有显著性(P〈0.05)。结论兔急性肺栓塞后,t—PA表达水平随时间而逐渐增高,表明了在肺动脉栓塞早期,机体的纤溶功能明显增强,这种内源性的纤溶能力的增强有利于血栓的溶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