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附子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甘草或干姜与熟附片共同煎煑,可使后者的毒性大为降低,此种降低乃因熟附片中生物碱在共同煎煑过程中起了化学变化所致,熟附片毒性与其中所含生物碱的总量无关,口服的半数致死量较腹腔注射时大五倍左右,在整体动物身上(兔及豚鼠),熟附片中毒时的心电图改变与乌头碱相似,心率变慢,传导阻滞,室性期外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维乱缩,大量阿托品对中毒时的心电图有改善作用,但不能防止动物的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附子炮制品来源、煎煮、配伍等方面评价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用药的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不同来源附子炮制品、单方煎煮和复方煎煮液中6种生物碱含量,综合评价附子炮制品的质量及煎煮、配伍对其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的影响。结果不同来源黑顺片中6种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单酯型生物碱在0.303 5~1.394 8 mg/g之间,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在0~0.094 0 mg/g之间;炮附片生物碱含量偏低,单酯型生物碱在0.099 0~0.213 5 mg/g之间;两种炮制品经煎煮后,双酯型生物碱基本消失,单酯型生物碱含量也有所降低,其中黑顺片单煎液的溶出率为58.92%,炮附片单煎液的溶出率为87.87%,其复方煎煮液中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均比单煎液偏高。结论 12批黑顺片中6种生物碱含量均符合药典要求,炮附片中生物碱含量偏低,不合格现象明显,煎煮液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基本消失,毒性更小,与甘草和干姜配伍后,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乌头、附子”强心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饶曼人 《药学学报》1966,13(3):195-203
用南京地区所产的中国乌头及经过炮制后的川附子(熟附片)煎剂,在离体心脏(蟾蜍、蛙、豚鼠、兔)标本上进行了试验,证明有强心作用。熟附片煎剂对在位心脏(蛙、猫、犬)亦表现轻度强心作用,而中国乌头只有毒性影响。经化学分析,其中不含强心甙,却含较高量的钙,乌头为0.24%,熟附片1.41%。也含有鞣酸0.8%,钾离子0.47%。煎煑愈久,煎剂中钙含量也有相应增高。以EDTA络合法,离子交换树脂,草酸铵除去钙后则强心作用消失,但对特异性较低的蟾蜍离体心脏,有时可出现强心作用。乌头及熟附片在蛙心上增强心脏收缩及拮抗乌头碱的作用与钙颇相似,因而认为乌头、附子煎剂的强心作用与其中所含的钙有密切关系。总碱对蛙心的作用与乌头碱基本一致,未发现总碱中水解产物有明显的强心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乌头及附子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乌头及熟附片有降低大鼠肾上腺內抗坏血酸含量的作用渥饔貌槐晃彀捅韧啄萍奥缺核瓒?但能被考的松部分阻断。作用的有效成分系生物碱。乌头碱亦同样有降低作用。熟附片煎剂能增加大鼠尿中17-酮类固醇的排泄,减少大鼠末梢血液中嗜酸性白血球数,大剂量并能抑制大鼠蛋清性足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附子不同部位及其炮制品生物碱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附子不同部位及其炮制品中6种单、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采用滴定法测定其总生物碱含量,分析其不同部位及其炮制品生物碱含量的变化。结果:单酯型生物碱大小依次为:制附子皮>黑顺片>白附片>附子皮>生附子,双酯型生物碱大小为:附子皮>生附子>制附子皮>黑顺片>白附片,总生物碱大小为:附子皮>生附子>制附子皮>黑顺片>白附片。结论:附子皮中生物碱的含量高,毒性大,为了保证其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黑顺片与白附片临床应用应有所区分。  相似文献   

6.
曹福香  石青芳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0):2151-2152
现就中药的煎服方法作一简单介绍。1煎药方法1 1先煎 :即延长煎煮时间10~15分钟。包括有效成份不宜煎出的矿物、见壳类药物。如 :珍珠母、磁石。只有先煎才能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须久煎去毒性的药物 ,如 :附子 ,川乌均应先煎。因这类药物含乌头类生物碱 ,对心脏毒性很大。用量稍大即可致心律失常 ,甚至引起室颤而死亡。因此 ,煎煮时先用水浸泡至无干心时 ,加水煮沸4~6小时 ,尝试有麻舌感时 ,即可。这样就可以保留有效成分总生物碱的含量 ,而促进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和分解 ,从而降低毒性成分的含量 ,达到降低毒性的目的 ;治疗的特殊需要 ,…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高效液相法在附子及其炮制品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测定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 进行供试品及对照品溶液制备,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x tend-C18柱,乙醚超声提取,检测波长为235 nm.考察供试品和(或)对照品溶液的线性关系,HPLC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以及加样回收率试验和样品测定.结果 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分别为Y=4.070×105X+ 82.50、Y=3.960×105X +6.826、Y=3.956×105X+7.256,线性范围为0.107~ 4.035/μg、0.100~4.078/μg、0.085 ~ 3.505/μg,精密量RSD为0.67%、0.70%、0.39%,稳定性RSD为0.66%、0.45%、0.75%,重复性RSD为1.65%、1.56%和1.76%,加样回收率RSD为97.30% (1.37%)、97.25% (1.40%)和97.60%(1.51%),生附片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高低顺序为: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乌头碱.炮制品中,盐附子的毒性已经大大降低,而清水黑顺片、熟附片(干片蒸制)、熟附片(鲜片蒸制)中仅有微量的毒性成分,而炮附片中主要毒性成分的含量仍较高.结论 HPLC法在附子与其炮制品中双酯型生物碱测定中具有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实验结果稳定,重现性好,专属性强,且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RSD能达到定量的要求,可能是一种较好的附子中双酯型生物碱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8.
附子不同配伍药对中生物碱成分的电喷雾质谱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传统中医用药附子的配伍药对为研究对象,考察附子与不同中药配伍对附子中生物碱的影响规律,揭示配伍减毒的科学内涵。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和内标法,分别对生附子,生附子加炙甘草、白芍、干姜、大黄共煎液和药渣中乌头类生物碱进行系统考察。与生附子相比,双酯型生物碱在附子加炙甘草、大黄、白芍、干姜共煎液中的含量降低;附子加炙甘草、白芍、干姜共煎液中的脂型生物碱含量增高。附子与炙甘草、白芍、干姜配伍的解毒机制是使毒性较大的双酯型生物碱转化为毒性小的脂型生物碱;与大黄配伍的解毒机制是药物所含成分与附子中的双酯型生物碱络合生成难溶于水的复合物,使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降低。本法对深入研究乌头属植物的配伍作用机制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煎煮方法和药物配伍对附子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煎煮时间、煎煮溶剂和配伍对附子毒性的影响。方法以心律失常为指标,考察煎煮时间、煎煮溶剂和与甘草、干姜配伍对附子毒性的影响。同时,采用HPLC法测定附子各种不同处理方法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煎煮时间延长、醇提和与干姜、甘草配伍均能使附子的毒性降低,附子的毒性与3号色谱峰位置的生物碱呈显著相关性(r=0.91)。结论煎煮时间、煎煮溶剂和配伍对附子毒性均有影响,而3号色谱峰位置的生物碱可能是总乌头类生物碱中毒性较强的物质。  相似文献   

10.
党中文 《云南医药》2012,(4):410-411
乌头碱类包括草乌、附子、附片。乌头碱中毒是基层急诊科的常见疾病,在冬季多见,因加工或服用不当可发生中毒,主要毒物为乌头碱,强烈兴奋迷走神经,作用于心脏,可导致心率减慢,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和  相似文献   

11.
建立过程可控、智能化程度高的生产线,有助于提升微波炮附子的品质及生产效率,促进微波炮附子的转化与应用。本研究根据附子减毒原理及工业化微波设备特点,以双酯型生物碱及单酯型生物碱为指标,建立微波炮附子工业化生产线,并进行中试生产。同时与附子主流炮制品生附片、白附片以及黑顺片的有效成分含量及药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微波炮附子工业化生产主要分为“液封减毒-干燥膨化”两阶段。中试生产10批微波炮附子的单酯型生物碱含量为0.071%~0.166%;双酯型生物碱含量为0.004%~0.016%,均符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相关要求。与黑顺片和白附片相比,微波炮附子的有效成分保留率更高。药理实验表明,微波炮附子不仅保留了黑顺片、白附片的抗炎、镇痛活性,同时可显著提高肝癌化疗小鼠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的水平,增强小鼠脾脏细胞中CD4/CD8比值(P <0.05),调节机体免疫,而白附片的这种作用较弱,黑顺片和生附片则无该作用。通过以上研究,建立了过程可控、智能化程度高的微波炮附子生产线,并用优化工艺生产出了毒性低、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微波炮附子,为微波炮附子的工业化连续生产和临床应用奠定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乌头对血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天培  潘鑫鑫 《药学学报》1966,13(4):250-252
南京地区所产的乌头及四川所产的熟附片所作成的煎剂对麻醉动物可引起迅速而暂短的降压,此时心脏功能尚无显著变化,故降压与血管有密切关系。用本实验室自制的末梢阻力测定装置测得,熟附片煎剂能引起下肢血管的显著扩张,而乌头煎剂作用较小,降压可被大量阿托品或苯海拉明所消除,此外它尚能扩张冠状血管,而此与血压或心率无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乌头对血管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南京地区所产的乌头及四川所产的熟附片所作成的煎剂对麻醉动物可引起迅速而暂短的降压,此时心脏功能尚无显著变化,故降压与血管有密切关系。用本实验室自制的末梢阻力测定装置测得,熟附片煎剂能引起下肢血管的显著扩张,而乌头煎剂作用较小,降压可被大量阿托品或苯海拉明所消除,此外它尚能扩张冠状血管,而此与血压或心率无关。  相似文献   

14.
附子配伍原则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从化学角度探讨附子配伍的原则。方法利用电喷雾质谱分析和比较生附子及其复方中药煎煮液中二萜类生物碱的变化规律;测定附子及其他中药煎煮液的pH值并用电喷雾质谱考察酸性对药材中乌头碱水解的影响。结果生附子单煎煮及与甘草共煎后双酯型乌头生物碱大部分发生水解,生附子与半夏或五味子共煎生物碱水解受抑制,生附子和甘草单煎液的酸性远低于半夏或五味子单煎液,中乌头碱在酸性条件下不水解。结论酸性是影响乌头碱类双酯型生物碱水解的重要因素,强酸条件下水解受抑制,附子煎煮液毒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雷礼琴  朱婉红  余瑶 《江西医药》2014,(12):1567-1568
目的:分析急性碳酸钡中毒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特征,以便为临床更好的诊治急性碳酸钡中毒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11例误食碳酸钡急性中毒患者进行多次同步12导联心电图采集记录并分析。结果11例患者心电图均出现ST段压低,T波低平、倒置,U波明显增高,有的出现T-U融合波。2例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其中1例为多源性室性早搏并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且最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而死亡。1例为室性早搏二联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短P-R间期。1例出现窦房结至心房游走心律且心动过缓(48次/min)。1例出现心房内阻滞。结论碳酸钡中毒可引起ST-T-U的低血钾及心肌缺血缺氧(样)的心电图改变特征,重者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传导障碍,心电图改变在治疗过程中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16.
部分植物类中药,因含生物碱、毒苷、毒性蛋白、萜与内酯等而具有毒性,容易引起中毒。掌握中药中毒的基本临床表现,正确判断是否中毒,何种药物中毒等。对于临床安全用药,及时采取针对性救治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电图检测对诊断高钾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2例高钾血症患者的心电图与血清钾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41例,与血清钾测定的符合率为56.9%;血清钾大于5.5 mmol/L时,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的符合率为22.2%,主要表现为T波高耸,里帐篷状;血清钾大于6.7 mmol/L时,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的符合率为74.3%,主要表现为ST段压低,P波振幅降低,时限增宽,部分患者出现窦.室传导,个别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血清钾大于10.0 mmol/L时,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的符合率为100%,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结论 心电图表现与血清钾测定有较好的一致性,当合并其他电解质失衡时,会加重心电图的异常程度;心电图可准确、简便鉴别假性高血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草乌与贝母在煎煮过程及体外模拟消化环境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变化规律,初步阐明草乌配伍贝母毒性作用变化原因。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改良异羟肟酸铁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测定草乌与贝母不同配比合煎液及人工胃、肠液处理后溶液中总生物碱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类成分的含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综合考察各配比和处理方法对毒性作用变化情况。结果:通过PCA和HCA的综合考察,两者得到的结果相似,均显示11个样品被分为3组,其中样品1为Ⅰ组,样品2、5、9、10、11为Ⅱ组,样品3、4、6、7、8为Ⅲ组,样品的分类结果可能与草乌生物碱和贝母生物碱含量有关;草乌与贝母在一定的比例下毒性增加,尤其是其合煎剂经胃液处理后毒性进一步增大,而经过肠液处理后毒性有一定的降低。结论:"草乌反贝母"是在一定条件下的配伍禁忌,可能与配伍比例和药物体内释放部位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附子、附子与炙甘草、附子与生甘草的水煎液进行定量分析。其结果:附子与炙甘草同煎较附子单煎其乌头类生物碱的溶出率降低28.68%;附子与生甘草同煎其溶出率降低81.18%。  相似文献   

20.
谭朝丹  楼冰  顾伟鹰  施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0,40(21):2238-2242,2250
目的: 通过考察不同比例的黄连与吴茱萸药对,其配方颗粒与单煎液、合煎液的关键成分含量差异,探索药对配方颗粒与传统煎法的等效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制法下6种生物碱含量,并利用SPSS18.0进行统计检验。结果: 与单煎相比,配方颗粒中4种黄连生物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均与合煎中没有明显差异(小檗碱P=0.881;表小檗碱P=0.810;黄连碱P=0.961;巴马汀P=0.220;吴茱萸次碱P=0.137),单煎中黄连生物碱含量平均值约为配方颗粒或合煎的2倍(P<0.01),吴茱萸次碱单煎含量明显降低(配方颗粒/合煎平均值为单煎的3倍以上,P<0.01),而吴茱萸碱在配方颗粒与单煎中的差异小(P=0.314),平均值均在合煎液含量的40%以下(P<0.01)。另外,随着吴茱萸占比提高,合煎液中4种黄连生物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明显降低,但比例对配方颗粒和单煎影响不大。结论: 在黄连和吴茱萸药对中,黄连生物碱配方颗粒与合煎差异不显著,吴茱萸生物碱在配方颗粒中可能发生转变,导致与合煎有差异,而且配方颗粒并不能重现合煎中药对比例对成分含量的影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