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多发创伤合并休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多发创伤合并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休克治疗,治疗组加用乌司他丁20万U静滴,q8h,连续5d。观察两组平均在ICU的观察时间、死亡率、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及细胞因子(IL-1、IL-6、TNF-α)在治疗后第1,3,5天的血中的含量。结果:两组对比在死亡率、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乌司他丁治疗当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所测血TNF-a、IL-1、IL-6值基本持平(P>0.05),治疗后第3天和第5天所测IL-1、IL-6、TNF-a值,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治疗创伤合并休克,维护多个脏器功能,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5,(29):4094-409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64例ICU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每次取10万单位溶于500 ml 1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3次,连用7 d。统计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30 d生存率;检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3、7天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外周血中的WBC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7天的各凝血指标水平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凝血指标在治疗后7 d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乌司他丁可改善ICU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乌司他丁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及相应的凝血因子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感染性休克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首先应用乌司他丁20万U加入生理盐水30ml中静脉推注,再用乌司他丁100万U持续微量泵入,速度5万U/h,连用7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多种炎性反应指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3d体温、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得到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3d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ODS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大剂量乌司他丁能有效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炎性反应程度,降低MODS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收治我科住院的40例无凝血功能障碍的SIR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20例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乌司他丁,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3、7d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小板计数(BPC)。结果治疗组治疗后7d的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可能对SIRS患者的凝血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创伤性肺损伤时对患者动脉血气氧交换指标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4例创伤所致肺损伤住院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使用率、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检测患者不同时间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氧和分数、动脉氧分压与患者血清CRP浓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氧交换指标显著改善(P<0.05),CRP浓度降低(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P浓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ARDS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创伤性肺损伤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氧合状况,降低患者炎症反应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使用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急性肺损伤(ALI)肺保护性机械通气中的疗效.方法 将90例ALI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一般治疗与保护性机械通气,观察组另给予乌司他丁治疗,5d后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白细胞计数(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PaO2/FiO2高于对照组(P<0.05),PaCO2、WBC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乌司他丁对保护性机械通气的ALI患者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肺组织换气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在重症监护室(ICU)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ICU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患者1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乌司他丁),各77例。两组均连续治疗3 d,比较两组氧化应激反应、心肌灌注、心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丙二醛水平、心肌灌注评分、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乌司他丁在ICU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患者中效果良好,可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心肌灌注,提高心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感染性休克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首先应用乌司他丁20万U加入生理盐水30ml中静脉推注,再用乌司他丁100万U持续微量泵入,速度5万U/h,连用7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多种炎性反应指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3d体温、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得到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3d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ODS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能有效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炎性反应程度,降低MODS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大黄在创伤后急性肺损伤( ALI)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ALI 84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乌司他丁组、大黄组、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每组21例,4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乌司他丁组给予乌司他丁微泵静脉注射,大黄组给予大黄胶囊鼻饲,联合用药组给予乌司他丁联合大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呼吸频率、机械通气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呼吸相关指标,血白细胞及细胞因子变化。结果4组共死亡10例,病死率为11.9%。乌司他丁组、大黄组、联合用药组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联合用药组疗效更显著(P<0.05)。4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呼吸频率减缓,二氧化碳分压、氧和指数增高,白细胞、C反应蛋白、白介素-2、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下降,且均以联合用药组变化最明显(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大黄治疗ALI具有协同作用,并可抑制炎性因子释放,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张华梁  王薇 《中国药业》2012,(22):44-4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在治疗感染性休克中的疗效。方法将患者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使用尿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UTI)针1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8 h 1次,连续7 d。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病例数,ICU的住院天数及病死率,检测两组治疗后第1,3,5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治疗组患者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MODS的发生率和ICU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患者血清中TNF-α,IL-1,IL-6的浓度在1 d内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第3天和第5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UTI对感染性休克的细胞因子TNF-α,IL-1,IL-6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以减轻器官损伤,缩短患者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1.
周荣兵  刘丽  王燕  李波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54-2155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危重SIR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多器宫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TNF-α、IL-6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均P<0.01);观察组MODS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6.7%、3.3%,对照组分别为36,7%、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5.32、4.58,均P<0.05).结论 应用乌司他丁治疗SIRS能有效抑制炎性因子,在早期阻断SIRS向MODS发展,降低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血常规、血乳酸(LA)及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3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分为对照组(65例)与观察组(65例),对照组接受脓毒症休克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乌司他丁,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前,2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中性粒细胞比值(NEU%)、LA、PCT、C反应蛋白(CR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d后,观察组WBC、NEU#、NEU%、LA、PCT、CR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前,2组患者体温(T)、呼吸频率(RR)、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T、RR、HR显著低于对照组,SBP、DBP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ICU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休克的疗效确切,可以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改善组织灌注,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例,治疗组每日给予乌司他丁20万日2次静脉输注,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乌司他丁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10~14d,对照组16~22d。结论乌司他丁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效果显着,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4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10万单位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次/日,连用7天。治疗过程中记录患者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检测患者住院时、住院3天、住院7天CRP、TNF-α、IL-6、白细胞计数水平。结果观察组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患者CRP、TNF-α、IL-6、白细胞计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效果较好,能缩短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张丽  纪茹英 《河北医药》2008,30(8):1147-1148
目的 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危重脑血管病高血糖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ICU监护病房的110例危重脑血管病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血糖控制在3.9~6.1 mmol/L)和胰岛素常规治疗组(血糖控制在8.0~11.1 mmol/L).观察2组患者体温、心率、呼吸、血气、白细胞等变化,确定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结果 (1)强化治疗组SIRS发生率(7.3%)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0.0%)(P<0.05)(2)强化治疗组入院后7 d体温、心率、呼吸、血气、白细胞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入院后7 d体温、心率、呼吸、血气、白细胞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能降低危重脑血管病高血糖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这与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能够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治疗急性中毒相关肾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128例急性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10万U每日2次静脉滴注。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常规检测患者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2组之间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和对急性肾损伤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中发病后24h内及72h内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和7.5%,对照组分别为11.3%和21.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3、7d后,治疗组均较对照组肾损伤程度显著减轻(P<0.05)。结论:乌司他丁在急性中毒治疗中可以显著减少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并可促进已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好转。  相似文献   

17.
邹淑弢 《现代医药卫生》2014,(14):2180-2181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联合乌司他丁在急性肺损伤(ALI)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6月到至2013年5月该院收治的50例AL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一般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27例患者再配合乌司他丁治疗;其余23例ALI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炎症指标,记录ALI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病死率,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炎症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ALI的有效率达88.9%(24/27),与对照组有效率60.9%(14/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20±11)d]短于对照组[(34±12)d],病死率(18.5%)低于对照组(4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对原发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实行肺保护性机械通气配合乌司他丁药物治疗ALI能有效抑制炎性反应,能显著改善ALI患者的肺组织换气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王琤  张君涛  陈凯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2):2377-2381
目的研究山莨菪碱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杨凌示范区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206例,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3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注射液20万单位加到5%葡萄糖500 m L,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首次静脉注射0.2 mg/kg,必要时每隔30分钟重复给药。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结局、一般临床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 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 CO_2)、(p O_2/Fi O_2)、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期间,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死亡率分别为37.9%、2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p CO_2、WBC、CRP、PCT、IL-6显著降低,p O_2、p O_2/Fi O_2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呼吸频率、心率、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p CO_2、WBC、CRP、PCT、IL-6低于对照组,p O_2、p O_2/Fi O_2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莨菪碱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肺氧合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陈文兰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806-1807
目的 评价乌司他丁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HTS)治疗与疾病转归中的疗效.方法 将140例HTS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及对症处理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比较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ICU住院天数、MODS发生例数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第3d时观察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白蛋白(ALB)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ICU住院天数明显较短[(5.0±2.5)d比(6.7±4.0)d],MODS发生率[10.0% (7/70)比24.3%(17/70)]、治疗有效率[93.0% (65/70)比77.1% (54/7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乌司他丁应用于HTS治疗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在ICU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50例ICU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性护理组实施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APACHE Ⅱ评分、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血氧饱和度、氧分压、ICU重症住院时间。结果 护理前,两组APACHE Ⅱ评分、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血氧饱和度以及氧分压比较,P> 0.05,护理后,两组APACHE Ⅱ评分、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血氧饱和度以及氧分压均显著改善,且综合性护理组APACHE Ⅱ评分、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以及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综合性护理组的ICU重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 <0.05)。综合性护理组的ICU重症住院时间是(7.21±2.24)d,而对照组的ICU重症住院时间是(10.21±2.45)d。结论 ICU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控制机体炎症和促进患者血气情况的改善,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