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侧柏叶抗真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侧柏叶的提取物进行抗真菌试验,测定其最小抑茵浓度(MIC)值。方法:采用试管液基稀释法进行抗.真菌活性的试验。结果:侧柏叶的提取物对念珠菌的MIC值分别为0.14~9.2mg/ml。结论:侧柏叶提取物对念珠茵有显著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山慈姑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将山慈姑提取物经大孔树脂(D-101)分离得到4个组分A,B,C和D,用倍比稀释法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对组分D有很强的敏感性,MIC≤12.5mg/ml,对组分B有中等强度的敏感性,MIC为12.5~25mg/ml;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ATCC-10231)对组分B和组分D有中等强度的敏感性,MIC为12.5~25mg/ml,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对各组分的敏感性都较低,MIC〉50mg/ml。结论山慈姑提取物B和D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3.
维吾尔药龙葵果提取物的抑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药龙葵果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和稀释法对维吾尔药龙葵果提取物进行抑菌实验研究。结果:龙葵果水提取物对供试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MIC分别为31.3mg/ml、125mg/ml、62.5mg/ml和62.5mg/ml,MLC分别为62.5mg/ml、250mg/ml、125mg/ml和125mg/ml。结论:龙葵果提取物对供试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为龙葵果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楮叶体外抗真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楮叶提取物体外抗真菌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楮叶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试管药基法,进行了楮叶的5种提取物对4属6种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的抑菌实验及MIC测定。结果:5种提取物总平均最低抑菌浓度MIC(g/100mL)值范围在2.68—6.67(g/100mL)之间,以75%乙醇提取物抗菌作用最强,其次分别为残留水液、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提取部位、醋酸乙酯提取部位和石油醚提取部位。结论:楮叶可作为抗浅部真菌中草药,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别测定了凤仙透骨草总黄酮提取物对犬小孢子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方法:以达克宁为对照,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抑菌圈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总黄酮提取物对犬小孢子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7813mg/ml、1.563mg/ml,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0.7813mg/ml、3.125mg/ml。结论:凤仙透骨草总黄酮提取物对两种菌株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对白色念珠菌的活性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体外检测中药吴茱萸乙醚提取物对串珠镰孢菌、茄病镰孢菌、黄曲霉菌3种真菌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体外药基法进行检测.测定中药吴茱萸乙醚部分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吴茱萸乙醚部分提取物抗串珠镰孢菌的MIC为2.5mg/ml;茄痔镰孢菌MIC为5mg/ml;黄曲霉菌MIC为10mg/ml。结论:吴茱萸乙醚部分提取物对串珠镰孢菌、茄病镰孢菌、黄曲霉菌3种真菌的抗菌作用中,抗串珠镰孢菌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一枝黄花煎剂及其提取物的抗菌试验效果。方法:采用微量琼脂稀释法在体外分别测定一枝黄花煎剂及其提取物(总皂苷、总黄酮)对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Sa)标准菌株及Sa临床菌株、枯草杆菌和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伤寒沙门菌、奇异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的抗菌效应。结果:一枝黄花总皂苷(浓度≤16mg/ml)对试验菌均未显示出抑菌作用;一枝黄花煎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对其他试验菌株的抑制作用很弱(MIC≥100mg/ml生药浓度);一枝黄花总黄酮对试验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MIC范围为0.25mg/ml-4.0mg/ml)。一枝黄花煎剂、一枝黄花总黄酮对Sa标准菌袜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5mg/ml和0.5mg/ml;对15株Sa临床菌株的MIC范围分别为6.2.5mg/ml-50.0mg/ml和0.25mg/ml~4.0mg/ml,MIC均数分别为22.083mg/ml和1.283mg/nd,MIC50分别为12.5mg/ml和1.0mg/ml,MIC90分别为50.0mg/ml和2.0mg/ml,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5.252,P〈0.01)。结论:一枝黄花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不同提取方法的抗菌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以黄酮类化舍物抗菌效果最好,且对革兰阳性菌的抑菌作用比对革兰阴性菌的抑菌作用要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体外检测中药地肤子乙醚部分提取物对茄病镰孢菌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体外药基法检测地肤子乙醚部分提取物抗茄病镰孢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不同程度地肤子乙醚部分提取物抗茄病镰孢菌的量效反应关系。结果:中药地肤子乙醚部分提取物的MIC值为2.5 mg/ml,抗茄病镰孢菌有量效反应关系。结论:中药地肤子乙醚部分提取物对茄病镰孢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白背叶的根、茎、叶及果实四个部位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二倍连续稀释法,分别考察白背叶的根、茎、叶及果实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等6种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白背叶根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耐药株及变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15.625 mg/ml,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枯草杆菌的MIC均为62.500 mg/ml;其茎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耐药株及变形杆菌的MIC均为31.250 mg/ml,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枯草杆菌的MIC均为125.000 mg/ml;其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耐药株及枯草杆菌的MIC均为3.906 mg/ml,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及绿脓杆菌的MIC均为125.000 mg/ml;其果实提取物对枯草杆菌的MIC为3.906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耐药株及变形杆菌的MIC均为7.813 mg/ml,对绿脓杆菌的MIC为31.250 mg/ml,对大肠杆菌的MIC为125.000 mg/ml。结论: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耐药株,白背叶各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强度的顺序是:叶>果实>根>茎;对于大肠杆菌,白背叶各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强度的顺序是:根>茎/叶/果实;对于变形杆菌,白背叶各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强度的顺序是:果实>根>茎>叶;对于绿脓杆菌,白背叶各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强度的顺序是:果实>根>茎/叶;对于枯草杆菌,白背叶各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强度的顺序是:叶/果实>根>茎。白背叶的根、茎、叶及果实提取物对6种供试菌有很强的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为全株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维吾尔药骆驼刺提取物的抑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药骆驼刺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和琼脂扩散法对维吾尔药骆驼刺提取物进行抑菌试验研究。结果:骆驼刺提取物对实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MIC分别为31.25mg/mL、125mg/mL和125mg/mL;MBC分别为62.5mg/mL、250mg/mL和250mg/mL。结论:骆驼刺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是具有开发价值的抗菌维吾尔药。  相似文献   

11.
木香等中药乙醚提取物抗角膜真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体外检测木香、香附、地肤子、吴茱萸4种中药乙醚提取物对串珠镰孢菌、茄病镰孢菌、黄曲霉菌3种真菌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体外药基法进行检测。测定4种中药乙醚部分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和不同浓度木香乙醚提取物抗3种真菌的量效反应关系。结果:4种中药中木香的乙醚部分提取物抑菌效果最好,MIC为2.5~5mg/ml,并且抗3种真菌作用均有量效反应关系。结论:木香乙醚提取物对串珠镰孢菌、茄病镰孢菌、黄曲霉菌3种角膜真菌的抗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蔊菜提取物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蔊菜提取物对金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蔊菜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利用琼脂扩散法测定蔊菜提取物的抑菌圈大小判断其抑菌活性。结果:本品对所试金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分别为7.8、15.6和62.5mg/ml,MBC值分别为62.5、〉500和125mg/ml;蔊菜提取物在高浓度(原液浓度及原液稀释1/2、1/4)时有抑菌环,抑菌环直径在12-16mm。结论:本品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所试金葡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MBC值约为其MIC值的8倍和2倍,表明本品在高于MIC值8倍和2倍时分别对所试金色葡萄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呈现出杀菌作用,而对所试大肠埃希菌的MBC值为其MIC值的32倍以上,表明本品对所试大肠埃希菌主要为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根炎痛对口腔致龋菌和牙周病原菌的抗菌活性,以了解其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方法:琼脂稀释法。结果:根炎痛时致龋菌的MIC和MBC为≥50mg/ml,对牙周病原菌的MIC为3.1~25mg/ml.MBC为6.2~50mg/~ml。结论:根炎痛对牙周病龋齿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羊耳菊水提取物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羊耳菊不同器官水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等10种微生物为试验菌株,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试管二倍稀释法,对羊耳菊水提取物进行抑菌试验.结果 羊耳菊全株各器官都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根对10种供试菌种都有抑制作用,抑制范围最广;茎对9种供试菌种有抑制作用,叶对8种供试菌种有抑制作用.羊耳菊各器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羊耳菊根、茎、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分别为15.63,62.5,62.5 mg/ml,而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3,13.8,13.5 mm;羊耳菊根,茎,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分别为15.63,31.25,62.5 mg/ml,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8,15.5,14.0 mm.结论 羊耳菊水提取物体外试验证实了该民间药物具有抗菌活性,也表明了羊耳菊是一种有开发潜力的新抗菌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开发具抗感染作用的中药。方法:采用新的中药抑菌实验方法对五倍子等5种中药进行了体外抗菌活性检测。结果:五倍子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其MIC90为0.203mg/ml;然而其它4种中药对表皮葡萄球菌抗菌作用亦较好,其加‰分别为2.38、1.44、1.288和3.45mg/ml。结论:五倍子等5种中药对表皮葡萄球菌有良好作用,具有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匙羹藤提取物(Gymnema sylvestre extractant,GE)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的实验方法,分别测定匙羹藤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以及绿脓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匙羹藤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以及绿脓杆菌的MIC分别为0.625、1.25、1.25、2.5mg/mL。结论匙羹藤提取物对多种细菌具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雅丽蔓制剂进行体外抗真菌实验,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值。方法:采用NCCLS《产孢丝状真菌的液基稀释抗真菌药敏试验参考方案》(M-38P)方案测定临床常见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的MIC值。结果:雅丽蔓制剂对石膏样毛癣菌(T.M)的MIC90为190.46ug/ml,平均MIC128ug/ml,对红色毛癣菌(T.r)的MIC90为148.57ug/ml平均NIC93.42ug/ml,对絮状表皮癣菌(E.f)的MIC90为311.27ug/ml,平均MIC128ug/ml,对石膏样小孢子菌(M.g)的MIC90,为429.54ug/ml,平均MIC194.01ug/ml。雅丽蔓制剂对真菌中不同菌种的MIC90值范围为148~429ug/ml。结论:雅丽蔓制剂对临床常见皮肤癣菌具有显著的抗真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忍冬叶与忍冬花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忍冬叶与忍冬花对5株致病菌的抗菌效果。方法: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忍冬叶与花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试管稀释法,测定忍冬叶与花的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忍冬叶对金葡菌ATCC25923、金葡菌临床分离株、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的MIC为0.0625~0.25g/ml;忍冬花对上述细菌的MIC为0.015~0.03g/ml;忍冬叶与花对金葡菌ATCC25923、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和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的MBC相同。结论:忍冬叶与忍冬花对4株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抗菌作用,对白色念珠菌无明显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芩和黄芩苷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静  胡东  王克霞 《中药材》2008,31(5):707-710
目的:比较黄芩乙醇提取物与黄芩苷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使用热回流提取法从黄芩粗粉中制备黄芩乙醇提取物,并从黄芩粗粉中提取精制黄芩苷。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鉴定精制黄芩苷的纯度。通过体外药敏试验判断黄芩乙醇提取物和黄芩苷对H.pylori的抗菌活性。结果:从100 g黄芩粗粉中提取精制得黄芩苷5.01 g,经HPLC测定精制黄芩苷得纯度为96.8%。通过液体倍比稀释药敏试验测定黄芩乙醇提取物和黄芩苷对H.pylori的抑菌效果。黄芩苷对10株H.pylori的MIC50为1.04 mg/ml,MIC90为1.30 mg/ml;黄芩乙醇提取物对10株H.pylori的MIC50为2.60 mg/ml,MIC90为3.26 mg/ml。结论:黄芩乙醇提取物与黄芩苷均有较好的体外抗H.pylori活性,黄芩苷对H.pylori的抑菌效果优于黄芩乙醇提取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0种中草药体外对耐青霉素淋球菌(PPNG)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平板打孔法、微量稀释法检测中草药对耐青霉素淋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生大蒜汁抗菌效能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625mg/ml;黄连、千里光、七叶一枝花也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MIC为1.25mg/ml;苦参、一口钟、地榆、黄芩抑菌作用较好,其MIC为2.50mg/ml;金银花、马齿苋抑菌作用较低,其MIC为5.00~10.00mg/ml。对11株耐青霉素淋球菌(PPNG)和三株标准淋球菌作抑菌作用比较,发现中草药对淋球菌标准株与PPNG株的抑菌效能基本一致。结论:耐青霉素淋球菌(PPNG)株对敏感的中草药仍然有效果,中草药具有治疗淋球菌所致的感染,但需进行药物配剂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