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检测脑脊液IgG的方法,为化脓性脑膜炎(化脑)及乙型病毒性脑膜炎(乙脑)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以马抗人IgG抗体作为包被抗体,以酶标兔抗人IgG抗体作为检测抗体建立测定IgG的双抗体夹心.ELISA,并对该方法的线性、灵敏度、精密度及回收实验进行评价.同时,用该方法检测了化脑及乙脑患者脑脊液标本,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本法测定的IgG浓度在20~32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灵敏度高,批内和批间平均变异系数(CV)分别为6.8%和7.56%.临床标本检测结果表明正常、化脑及乙脑的脑脊液之间IgG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方法脑脊液IgG测定线性好,重复性好,对临床诊断化脑及乙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血脑屏障与IgG、IgG指数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急化脑)患者(血脑屏障)BBB及IgG、(鞘内合成)IgG指教的变化.方法收集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血清/脑脊液配对标本2 5例,用BN 100特种蛋白分析仪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血清和脑脊液蛋白、IgG指标,套入相应公式换算出BBB及IgG指教.结果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各项指标均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急化脑患者BBB者都有不同程度受损,88.5%IgG升高,其中只有34.6%有鞘内合成IgG(IgG指数>0.66).结论BBB及IgG指数在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集菌涂片一步法检测脑脊液标本抗酸杆菌(AFB)实验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患为检测对象,采集脑脊液为检测标本,其中结脑组115份、对照组50份。对同一份脑脊液标本平行进行改良罗氏法培养结核杆菌、常规沉渣涂片法检测AFB、集菌涂片一步法检测AFB。应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种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差别。结果 结脑组的各实验阳性率分别为培养结核杆菌4.3%、常规方法检测AFB13.996、集菌涂片一步法检测AFB64.3%。对照组无阳性发现。结论 在实验诊断结脑方面,集菌涂片一步法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100%),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64.3%),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ADA与结核抗体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检测ADA含量与结核抗体分析判断其诊断价值。结果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为混合型细胞反应。结脑早期ADA含量增高,结核抗体、ADA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率。结论脑脊液细胞学、ADA与结核抗体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预后和临床疗效的判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徐开泰  储旭东 《江苏医药》1994,20(7):383-383
结核性脑膜炎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但其早期诊断一直较为棘手。我们对15例疑似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的脑脊液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核菌-DNA),另与8例化脑和4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作对比,兹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标本选择。选择本院和邻近医院结核性脑膜炎疑似者脑脊液标本15份;对照组选我院同期住院病人,其中8例化脓性脑膜炎(肺炎双球菌性脑膜炎5例,绿脓杆菌脑膜炎3例)和病毒性脑膜炎4例,同时作涂片找抗酸杆菌。二、主要试剂。引物1:5’CCTGCGAGCGTAGGCGTCGG3,引物2:SCTCGTCCAGCGCCGCT…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Tf、Ig在脑脊液中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为鉴别诊断及更切实的判定病情和估计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脑脊液中Tf、Ig。结果  (1 )三组急性期脑脊液中Tf、Ig含量均高于恢复期。 (2 )结脑组Tf、IgG增高明显 ,化脑组IgM增高明显。病脑组变化最小。 (3)恢复期脑脊液中Tf、Ig含量与对照组比较 ,结脑中Tf、IgG、IgM高于对照组 ,化脑和病脑组IgM均高于对照组 ,Tf、IgG均无差异 ,各组IgA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4)病脑急性期Tf与IgG呈正相关 ,恢复期与IgA呈正相关 ;化脑组急性期Tf与IgM、IgG呈正相关 ,恢复期与IgM呈正相关 ;结脑急性期Tf与IgA、IgM均呈正相关 ,恢复期与IgG呈正相关。结论  (1 )Tf与IgG是诊断结脑的良好指标 ,IgM是诊断化脑的良好指标 ,当脑脊液中IgM >30mg L时 ,可基本除外病脑 ,当脑脊液中IgM <60mg L时 ,化脑的可能性较小。 (2 )Tf与Ig一样 ,可作为判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血脑屏障及脑损伤与恢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实验室检查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择1岁以下的婴儿乙脑45例为观察组,1岁以上的乙脑患者85例为对照组,分别对血常规、脑脊液、血清乙脑抗体IgM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病例血常规、脑脊液变化及特异性乙脑抗体Ig M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脊液检查及特异性乙脑抗体Ig M检测结果可作为婴儿乙脑诊断依据,但血常规的改变不能作为婴儿乙脑的诊断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及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方法。方法 对61例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及误诊原因多样。结论 结脑的诊断要特别慎重,除了详细询问病史,尤其是结核病史及与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外,还要进行脑脊液、全胸片、PPD试验,头颅CT等各种必要检查;在接诊具有颅内感染征状体症的病者,要高度警惕结核性脑膜炎。  相似文献   

9.
谢三平 《安徽医药》2017,21(12):2291-2294
目的 探讨脑脊液(CSF)/血浆中的腺苷脱氨酶(ADA)比值在鉴别结核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2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80例,检测患者静脉血及CSF中糖、蛋白、ADA和氯化物含量.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CSF和血浆ADA分别为(10.21 ±4.33)U·mL-1和(15.04±6.21)U·mL-1,明显高于化脓性脑膜炎(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CSF和血浆氯化物为(101.22±10.73) mmol·L-1和(97.20 ± 6.07) mmol·L-,明显低于化脓性脑膜炎(P<0.05);结核性脑膜炎血浆蛋白为(60.51±5.78)g·L-1,明显低于化脓性脑膜炎(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CSF与血浆蛋白比值、ADA比值分别为(0.023±0.007)和(0.691±0.121),均高于化脓性脑膜炎,而氯化物比值为(1.041±0.160),低于化脓性脑膜炎(P <0.05);CSF/血浆ADA比值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P<0.05),截断值为0.552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90%和90.00%;CSF/血浆氯化物比值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3(P <0.05),截断值为1.086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00%和64.52%.结论 CSF/血浆中的ADA比值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有较高的意义,有助于临床医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临床上对各类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国内外先后有人报道了测定脑脊液溶菌酶活性有助于细菌性和非细菌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为此对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结脑)、化脓性脑膜炎(化脑)、和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病脑)以及正常对照组共计106例的脑脊液溶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氟康唑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 22例患者单独应用氟康唑治疗,重症患者从400mg/d静脉点滴开始,至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后,改用200mg/d静脉点滴,至达到治愈标准后,改口服200mg/d,3周后停药。轻症患者从200mg/d静脉点滴开始,首剂加倍。对长期口服激素者,停药后给予口服氟康唑200mg,3次/周。结果 22例中13例达治愈标准,4例死亡,3例未愈,2例退出治疗后死亡。结论 早期足量长疗程应用氟康唑可以用于治疗绝大多数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  相似文献   

12.
杨文秀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128-129
目的探讨乳酸和乳酸脱氢酶测定在不同类型脑膜炎中的鉴别作用。方法选择80例患者,其中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各40例,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行腰椎穿刺术后提取脑脊液2mL,送检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比较患者脑脊液中乳酸和乳酸脱氢酶变化情况。结果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乳酸脱氢酶在急性期显著高于恢复期(P〈0.05),且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水平高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P〈0.05);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乳酸脱氢酶在急性期显著高于恢复期(P〈0.05),且高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P〈0.05)。结论对不明类型的脑膜炎患者进行脑脊液乳酸和乳酸脱氢酶测定能起到一定的鉴别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部分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对16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均无明显恶液质表现,早期脑脊液表现为压力升高,轻度蛋白升高,需多次腰穿检查脑脊液才发现病原菌.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症状不典型,不易发现病原菌,应多次作脑脊液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17例带状疱疹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琴  杨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7):1705-1706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并发脑膜炎的相关因素。方法:从临床、脑脊液、脑电图及头MRI等方面对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及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抑制是重要因素,肋间神经受累引起脑膜炎占首位,其次是颅神经尤其是三叉神经眼支。结论: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抑制是带状疱疹并发脑膜炎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治疗中要合理的应用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十年关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进展的文献资料。结果与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病,近年发病率有逐步增高的趋势,但早期常因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导致误诊。结脑治疗以抗结核治疗最为重要,其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长期、分阶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新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治。方法:对15例儿童新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呕吐、头痛、抽搐、脑膜刺激征阳性是儿童新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症状。与其它颅内感染在临床上无显著差异。结论:儿童新隐球菌脑膜炎确诊要靠病原学检查,脑脊液墨汁染色法鉴别新隐球菌甚为重要。AMB联合FLU是治疗儿童新隐球菌脑膜炎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总结36例结核性脑膜炎的误诊情况。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起病隐袭,因医务人员警惕性不高、仅凭头颅CT草率诊断及脑脊液检测不典型等原因,致误诊率较高。结论 对近几年早期诊断和采用短程联合化疗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本病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改善病人愈后,减少后遗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感染引起的常见人畜共患病, 主要传染源是羊和牛, 布鲁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染给人类。人感染布鲁菌常导致多个器官系统出现并发症, 神经型布鲁菌病发生率低, 病情严重, 易发生误诊误治, 可致残和死亡。本文对相关文献报道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神经型布鲁菌病的认识, 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张新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9):1488-1489
目的通过对35例急性埃可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和随访结果观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确诊的35例埃可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半年至1年的随访观察。结果35例埃可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为头痛35例(100%),发热35例(100%),呕吐27例(77%),惊厥8例(23%),元偏瘫、颅神经受损等局限性病变,元昏迷和死亡病例;脑膜刺激征阳性30例(85%);脑脊液细胞数(O~0.136)×100/L,蛋白最高为0.8g/L;脑电图异常30例(86%);10例行头颅CT检查,异常5例(50%);有18例出院后随访半年至1年,其中3例(11%)留有癫痫后遗症,脑电图恢复正常时间长短不一,最长达8个月。结论埃可病毒性脑炎临床症状元特异性,以脑膜脑炎多见,病情相对较轻,综合治疗效果好,脑电图恢复时间较长,少数可留有癫痫后遗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小儿急性细菌性及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各30例,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对其血清PCT 和CRP水平进行测定,并与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细菌性脑膜炎组血清PCT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病毒性脑膜炎组(t =7.67、5.67,均P<0.01);细菌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血清CRP均高于对照组(t =2.52、2.47,均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P>0.05).结论 降钙素原、CRP对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