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与比较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及其暴露水平的差异。方法 2003年在上海市奉贤区某农村社区建立卒中危险因素研究队列,对常见的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基线调查,检测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按照统一的积分规则计算脑血管功能积分,随访卒中的发病。用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对2种亚型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纳入研究的队列人群10 565例,随访(11.15±2.26)年,新发生出血性卒中103例,缺血性卒中268例。脑血管功能积分降低、饮酒史、高血压病史和年龄升高是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R)值分别为1.56(95%CI:1.23~1.98)、2.46(95%CI:1.39~4.34)、1.75(95%CI:1.00~3.07)和1.07(95%CI:1.04~1.10)。脑血管功能积分降低、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卒中家族史、左心室肥厚和年龄升高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HR值分别为1.43(95%CI:1.25~1.65)、1.52(95%CI:1.13~2.05)、1.51(95%CI:1.10~2.07)、1.89(95%CI:1.13~3.15)、1.74(95%CI:1.07~2.81)和1.07(95%CI:1.05~1.08)。结论 脑血管功能积分降低、高血压病史、年龄升高是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饮酒史是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史、卒中家族史和左心室肥厚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日均气温对北京市居民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死亡的影响。方法 使用北京市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卒中死亡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校正时间长期趋势、星期效应、空气污染物和相对湿度,评价日均气温对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死亡的累积效应。对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层分析以评价其效应修饰作用。结果 2014-2019年北京市因卒中死亡人数共99 222例,其中缺血性卒中69 327例,出血性卒中24 954例,其他未明确分类卒中4 941例。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显示,气温对卒中死亡风险影响呈非线性,且存在滞后性。对于缺血性卒中死亡,与卒中死亡风险最小所对应的温度(MMT,10.0℃)相比,极低温(-6.2℃)存在滞后效应,在滞后0~21 d时达到最大效应(RR=1.26,95%CI:1.04~1.51);极高温的效应自滞后0~3 d出现,到滞后0~14 d时累积RR值为2.13(95%CI:1.72~2.62)。对于出血性卒中死亡,极低温对卒中死亡风险较持续,以MMT(28.0℃)为参照,极低温在滞后0~21 d达到最大效应(RR=2.14,95%CI:1.23~3.70),而极高温作用较为短暂,只在滞后0~3 d的效应有统计学意义(RR=1.14,95%CI:1.01~1.28)。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极低温和较低温对女性的出血性卒中死亡效应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极高温可增加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人群缺血性卒中死亡风险。结论 低温对缺血性卒中死亡风险具有滞后性,而对出血性卒中死亡风险较持续,高温对缺血性卒中死亡风险较持续,而对出血性卒中影响较短暂。性别和年龄可能会修饰气温对卒中死亡风险影响的效应大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中国就业流动人口红肉摄入水平和超标率。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利用半定量食物频率表膳食调查法分析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70个县(区、团)中48 511名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的红肉摄入情况。对数据进行复杂加权后,计算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流动人口日均红肉摄入量和超标率。结果 (1)样本人群日均红肉摄入量为125.9(95%CI:116.5~132.5)g,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141.6(95%CI:131.3~148.9)g和104.7(95%CI:95.8~111.2)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红肉摄入量随年龄、文化程度、BMI的变化趋势(趋势检验P值均>0.05)。按照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标化后,标化日均红肉摄入量为121.0(95%CI:113.4~128.7)g。(2)样本人群日均红肉摄入超标率为36.2%(95%CI:33.0%~39.3%),男性远高于女性,分别为42.4%(95%CI:38.9%~45.8%)和27.8%(95%CI:27.1%~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人群均为30~39岁组超标率最高,分别为43.5%(95%CI:39.7%~47.4%)和30.1%(95%CI:26.5%~33.9%)。标化日均红肉摄入超标率为34.6%(95%CI:31.9%~38.0%)。结论 中国就业流动人口日均红肉摄入量超过世界癌症基金会推荐的标准,摄入量和摄入超标率均高于当地常住人口。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气温与济南市4 个区居民日均非意外死亡的关系,探讨气温在不同滞后天数下对各死因别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济南市4 个区(市中、槐荫、天桥、历下)2008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死亡资料,以及同期气温数据和空气污染指数(API)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控制长期趋势和季节效应以及其他混杂因素后,研究气温与非意外死亡的关系以及在不同滞后天数时气温对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及部分亚类(高血压病、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影响。结果 济南市4 个区气温与非意外死亡的暴露-反应曲线为“W”形;低温的滞后天数较长,累计效应可达1 个月,高温的滞后天数较短,不超过5 d,且呈现出收获效应;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存在热效应,高温当天的RR 值分别为1.12(95%CI:1.07~1.17)、1.06(95%CI:1.02~1.31)、1.08(95%CI:1.003~1.16)、1.10(95%CI:1.02~1.20)、1.13(95%CI:1.003~1.26),滞后期较短,泌尿系统疾病和高血压病在极高温时有较高的RR 值,分别为2.30(95%CI:1.18~4.51)、1.65(95%CI:1.02~2.69);其中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均呈现出一定的冷效应,30 d 滞后的累计效应分别为1.51(95%CI:1.42~1.60)、1.90(95%CI:1.64~2.20)、2.12(95%CI:1.67~2.69)、1.48(95%CI:1.08~2.03)、1.60(95%CI:1.46~1.75)、1.40(95%CI:1.26~1.55)、1.68(95%CI:1.45~1.95)。结论 气温与济南市4个区居民的非意外死亡及各死因别死亡存在关系,温度过高或过低均是其危险因素,在高温或低温期间需针对敏感疾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015年我国≥ 35岁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健康管理及高血压治疗控制情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项目收集的问卷调查及体格测量等信息,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以上级别医疗卫生机构医生诊断为高血压的≥ 35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其一般特征、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情况及高血压治疗控制情况。结果 共纳入高血压患者23 974名,经复杂加权后,我国≥ 35岁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健康管理率为54.10%(95%CI:51.02%~57.17%),社区规范管理率为45.72%(95%CI:42.93%~48.51%);高血压治疗率为88.16%(95%CI:87.00%~89.31%),控制率为22.67%(95%CI:21.25%~24.09%),治疗控制率为27.76%(95%CI:26.09%~29.4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和农村年龄≥ 65岁(OR=1.40,95%CI:1.05~1.87;OR=3.11,95%CI:2.22~4.36)、按医嘱服药(OR=2.15,95%CI:1.46~3.15;OR=1.35,95%CI:1.13~1.62)、进行血压监测(OR=2.34,95%CI:1.88~2.90;OR=3.10,95%CI:2.72~3.53)的高血压患者更愿意接受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0.51,95%CI:0.39~0.66)、适量饮酒(OR=0.69,95%CI:0.57~0.84)或过量饮酒(OR=0.73,95%CI:0.58~0.92)的城市高血压患者接受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情况不佳。城市和农村超重(OR=0.74,95%CI:0.61~0.91;OR=0.83,95%CI:0.71~0.98)、肥胖(OR=0.54,95%CI:0.45~0.65;OR=0.67,95%CI:0.54~0.83)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差,按医嘱服药(OR=4.58,95%CI:3.16~6.63;OR=2.84,95%CI:2.18~3.69)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状况较好。地处中部(OR=0.74,95%CI:0.61~0.89)、过量饮酒(OR=0.72,95%CI:0.54~0.97)的城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差,合并其他慢性疾病(OR=1.22,95%CI:1.04~1.44)、参加高血压社区规范管理(OR=1.29,95%CI:1.06~1.58)的城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好;地处中、西部地区(OR=0.71,95%CI:0.58~0.87;OR=0.62,95%CI:0.47~0.80)、适量饮酒(OR=0.81,95%CI:0.67~0.98)、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6 g (OR=0.80,95%CI:0.69~0.93)的农村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差,进行血压监测(OR=1.38,95%CI:1.18~1.61)的农村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好。结论 我国≥ 35岁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情况较之前有所改善,但是高血压控制情况距离相关政策指标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宁波市气温对居民COPD死亡影响。方法 采用时间序列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控制时间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大气污染和其他混杂因素,分析2011-2016年宁波市日均气温与居民每日COPD死亡的归因风险。结果 宁波市日均气温与每日COPD死亡人数呈反"J"形,最小死亡效应温度为25.5℃;COPD死亡存在一定的冷效应和热效应,滞后14 d累积效应分别为2.767(95% CI:1.950~3.928)和1.197(95% CI:1.021~1.404)。归因于气温暴露造成的COPD死亡人数为4 963(95% CI:3 469~6 027)例,占总死亡的31.62%(95% CI:23.05%~38.89%)。低温的归因风险大于高温,归因死亡人数分别为4 772例和192例,归因分值分别为30.41%和1.22%。女性和≥ 65岁人群更易受到低温和高温天气的影响,而<65岁人群影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温和低温均可增加宁波市居民COPD死亡风险,应对脆弱人群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COPD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浙江省中学生焦虑抑郁症状共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策略及评估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和自我管理式问卷调查方法,于2022年4-6月对浙江省30个市(县、区)376所学校的28 043名初中、普通高中和非普通高中的学生采用统一的问卷进行匿名调查。焦虑症状判定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抑郁症状判定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最终纳入分析27 004名。结果 中学生焦虑抑郁症状共病率为11.54%(95%CI:10.90%~12.19%),女生(15.42%,95%CI:14.47%~16.38%)高于男生(8.05%,95%CI:7.43%~8.67%)(P<0.001);农村(12.35%,95%CI:11.49%~13.22%)高于城市(10.06%,95%CI:9.27%~10.86%)(P<0.001);初中、普通高中和非普通高中学生共病率分别为11.73%(95%CI:10.82%~12.64%)、12.49%(95%CI:11.20%~13.79%)和9.98%(95%CI:8.68%~11.27%)(P=0.025);离异/丧偶/分居家庭的学生共病率(16.64%,95%CI:14.86%~18.43%)高于在婚家庭(10.82%,95%CI:10.14%~11.50%)(P<0.001);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共病率越低(P<0.001);过去30 d吸烟者共病率(21.70%,95%CI:18.24%~25.16%)高于未吸烟者(11.13%,95%CI:10.51%~11.76%);过去30 d饮酒者共病率(19.36%,95%CI:17.58%~21.14%)高于未饮酒者(10.05%,95%CI:9.43%~10.68%);共病率随每周体育活动天数增加而降低(P<0.001);自报学习成绩越差的学生,共病率越高(P<0.001);过去12个月参与过打架者共病率(18.42%,95%CI:16.75%~20.09%)高于未参与过者(10.45%,95%CI:9.81%~11.10%)。结论 浙江省中学生焦虑抑郁症状共病率较高,应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广州市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暴露对卒中逐日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 通过收集广州市2020-2021年12种大气中VOCs逐日平均浓度、气象因素,卒中及其亚型(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死亡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的Poisson回归广义相加模型分析不同滞后天数空气中VOCs日平均浓度与卒中逐日死亡之间的关系,并对季节、卒中死亡人群的性别及年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甲苯和正戊烷对卒中及其亚型的死亡风险更高:在累积滞后0~1 d,滑动平均浓度甲苯每增加1个四分位距(IQR),发生卒中及出血性卒中死亡的RR值分别为1.060(95%CI:1.036~1.085)、1.071(95%CI:1.030~1.113);正戊烷每增加1个IQR的浓度,发生缺血性卒中死亡的RR值为1.064(95%CI:1.030~1.099)。冷季、女性和 ≥ 75岁的人群可能更易受VOCs的影响,滑动平均浓度甲苯每增加1个IQR的浓度,冷季和女性卒中死亡风险RR值分别为1.099(95%CI:1.056~1.143)、1.085(95%CI:1.050~1.120);正戊烷每增加1个IQR的浓度, ≥ 75岁的人群发生卒中死亡风险RR值为1.072(95%CI:1.036~1.109)。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当大气细颗粒物和臭氧进行双污染物模型分析以及改变自由度后,结果波动较小。结论 VOCs可能为卒中人群逐日死亡人数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甲苯对健康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2018年中国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与控制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中国≥18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与控制以及血压测量现况。方法 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在全国31个省(直辖区、自治市)的298个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常住居民194 779人,以面对面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方法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高血压诊断与治疗和血压测量状况等信息,并采用经认证的医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调查对象的血压值。本研究将其中完成调查且高血压相关信息完整的179 873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及年龄、城乡、文化程度、地理区域等分组分别计算血压均值、高血压患病率、患病知晓率、控制率、治疗率以及血压测量率等指标。所有结果采用基于设计的复杂抽样加权调整,以更好地估计中国成年人的状况。结果 2018年,中国≥18岁居民SBP均值为(127.7±18.8) mmHg(1 mmHg=0.133 kPa),DBP为(76.8±11.2) mmHg。未诊断高血压的居民中,正常高值血压流行率为50.9%(95%CI:49.9%~51.9%)。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5%(95%CI:26.6%~28.4%),男性[30.8%(95%CI:29.8%~31.9%)]高于女性[24.2%(95%CI:23.3%~25.1%)],农村[29.4%(95%CI:28.4%~30.3%)]高于城市[25.7%(95%CI:24.4%~27.1%)],华北地区[33.3%(95%CI:31.5%~35.2%)]和东北地区[32.7%(95%CI:28.1%~37.4%)]高于其他地区,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1.0%(95%CI:39.7%~42.4%)、34.9%(95%CI:33.6%~36.1%)和11.0%(95%CI:10.2%~11.8%),女性和城市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分别高于男性和农村居民(P<0.000 1)。未诊断高血压的居民中,41.9%(95%CI:40.7%~43.2%)曾在近3个月内主动或被动测量血压。结论 中国成年居民较高的高血压患病水平和较低的血压测量率,以及高血压患者未见明显改善的知晓、治疗和控制状况,提示高血压防治工作从危险因素干预到患者管理的各个环节仍有待加强,尤其是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报牙龈出血与高血压患病的关联。方法 对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浙江省桐乡市项目点基线数据进行横断面分析,剔除调查时自报曾被医生诊断患有恶性肿瘤、心脏病、脑卒中和糖尿病患者,以及不刷牙的调查对象后,纳入分析30~79岁48 625人。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自报牙龈出血与高血压患病之间的比值比(OR)。结果 调查对象年龄(51.2±9.2)岁,女性占59.2%。42.9%(20 879人)患有高血压。自报牙龈经常出血的人群比例为6.56%(95%CI:6.38%~6.75%),其中男性为4.36%(95%CI:4.12%~4.60%),女性为8.08%(95%CI:7.82%~8.35%),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调整了人口社会学因素,行为生活方式、睡眠时间、BMI、腰围和打鼾等多种危险因素后,和从不/很少牙龈出血的男性相比,有时牙龈出血和经常牙龈出血的男性高血压患病的OR值(95%CI)分别为1.04(0.96~1.12)和1.18(1.02~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性P=0.038)。在女性中,相应的高血压患病的OR值(95%CI)分别为0.96(0.91~1.02)和0.95(0.86~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势性P=0.344)。结论 男性自报牙龈经常出血与高血压患病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回顾建国以来我国以传染病控制为重点的疾病的控制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指出当前疾病控制面临的双重挑战,提出必须一方面继续抓紧抓好传染病的控制工作,另一方面应尽快抓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2.
ICD是一门科学性、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疾病分类方法,具有自身的系统性、复杂性及标准化的操作规程。疾病编码主体必须是专业的编码员,临床医师的责任是准确、完整、规范地书写诊断。保证高质量的编码,应让编码员与临床医师各司其职,各有侧重,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13.
覃钰纯  伍洁莹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6):2523-2525
目的:了解江门市郊区已婚育龄妇女常见病普查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江门市郊区11 672例已婚妇女进行妇科、白带、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及乳腺(包括触诊和乳腺B超)检查,并对普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 672例妇女中患病7 104例,患病率为60.86%。其中妇科疾病的患病率为48.67%,根据其患病率顺位排名前3位为宫颈炎、阴道炎、子宫肌瘤;乳腺疾病的患病率为35.23%,主要疾病为乳腺增生及乳腺肿块。结论:江门市郊区妇女常见病患病率高,应定期开展妇女常见病的普查工作,同时应与多部门合作,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妇女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分析深圳市松岗街道10年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进一步做好职业病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最近10年来诊断的职业病资料、危害因素构成以及日常的监测与健康检查结果.结果 本地区发生职业病52例,粉尘引起的矽肺在2000-2002年是本地区的主要职业病病种,三氯乙烯、正己烷等有机溶剂引起的职业中毒增长速度最快,是最近三年本地区的主要职业病病种,噪声危害也不容忽视.结论 有机溶剂、粉尘是本地区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加强综合管理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石油企业中老年职工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石油企业中老年职工的健康现状,我们对承德石油机械厂的375名中老年职工进行了体检。结果如下:共检出疾病33种。慢性病占91%;有77.6%的人患有各种疾病,患病总例数为449例;老年人的患病率高于中年人(P<0.01);生活方式疾病患病率和心身疾病患病率分别为52.53%、24.93%。提示慢性病,尤其是生活方式疾病和心身疾病是威胁企业中老年职工健康的主要疾病。因此,提高职工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是企业中老年职工促进自身健康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黄石地区出入境人员中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督监测工作,探讨非传染性疾病的检出在出入境人员健康体检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2000-2005年在黄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行健康体检的3 365例出入境人员,胸部x光片,心电图,B超,内科,外科,五官科检查,血清样本HIV,HBsAg,梅毒抗体,ALT检测。结果黄石地区出入境人员中乙肝病毒的携带率为5.53%,肺结核的感染率为1.34%,梅毒的感染率为0.15%,非传染性疾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2.69%,心电图异常为10.25%,肝胆B超检查异常为5.73%,色觉异常为1.99%。结论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的监督和监测工作,是防止传染病传入、传出国境的重要措施,梅毒等性传播疾病(STD)在出入境人员中的检出率已大大高于中国平均水平,由于这部份人群活动量大,活动区域广而成为感染、携带和传播性传播疾病的重要环节。同时做好非传染性疾病的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陕西省传染病流行规律及特点.方法利用陕西卫生统计资料,分析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结果全年共报告传染病19种85 289例、死亡141例,发病和病死率分别为236.21/10万和0.17%,发病和死亡列入前3位的依次是肝炎、细菌性痢疾、肺结核,占总发病和死亡数的86.53%和60.53%.结论陕西传染病发病和死亡与往年相比有升有降基本平稳,但一些可用计划免疫预防的传染病仍有发生,提示防治工作有所放松.  相似文献   

19.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冠心病和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方法基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增高这一假设,我们对我院6年间的住院病历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对年龄和性别匹配的5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550例正常肝脏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对比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体重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肝脏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ALT水平较之于正常肝脏者明显增高。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冠心病发病率为36.5%,脑血管病发病率为25.6%;正常肝脏中冠心病发病率为12.2%,脑血管病发病率为7.1%。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和脑血管病发病率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12年我县儿童疾病病例报告情况,为制定儿童疾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我县3所县级医疗机构和11个乡镇卫生院上报的2012年0-通讯作者14周岁全年发病儿童疾病排列汇总数据,并对门诊和住院病例分别进行了分析和排序后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2012年全县县、乡医疗机构儿童报告疾病病种达35种之多,呼吸道疾病和胃肠道疾病为儿童所患主要的报告病种。结论通过对全县县、乡医疗保健机构儿童疾病谱排序,做到对儿童常见多发疾病的掌握,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和治疗措施,制定综合有效的防治策略,切实保障儿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