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将新型的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应用于在ICU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对其应用效果和具体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6例ICU患者,将其分为A、B2组各43例。2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和新型的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比较2组管理效果。结果B组患者出现医源性损伤、并发症和非计划拔管现象的比例明显低于A组患者;B组患者的插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B组患者离开ICU转入普通病房的时间明显早于A组患者;B组患者对护理管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结论应用新型的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在ICU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管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2625-2626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产科收治的187例经阴道分娩且行会阴侧切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舒适护理组90例和对照组9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的方法,舒适护理组增加的护理内容包括详细讲解熏洗的目的、方法及效果,保持环境的安静,调节熏洗液的温度适宜,防止出现跌倒风险,术后密切观察皮肤情况,并提供饮食康复的指导。由责任护士对产妇术后的疼痛、水肿、渗出液等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产妇的切口愈合时间。结果舒适护理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为4.9±1.9d,两组产妇的切口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护理组的切口愈合时间显著较短,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舒适护理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相对较高。会阴侧切患者中药熏洗的舒适护理有助于产妇的康复,应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3.
4.
虚拟现实技术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得性衰弱、谵妄等严重影响ICU危重症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虚拟现实技术以其独特的感知性、交互性、沉浸性等特点,可有效提升ICU危重症患者的主动参与性,成为促进其康复的重要辅助手段.该文综述了ICU危重症患者虚拟现实技术的分类、应用方法、注意事项和应用效果等,为下一步全面应用ICU虚拟现实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CU老年危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危险因素调查及其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入选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ICU老年危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及相应护理对策。结果 92例ICU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发生失禁性皮炎有19例(20.65%);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BMI、意识障碍、基础疾病、有无感染、血清白蛋白、腹泻、大便情况、有无机械通气、Barthel评分及大小便失禁均为影响ICU老年危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意识障碍、基础疾病、腹泻及大小便失禁均是影响ICU老年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意识障碍、基础疾病、腹泻及大小便失禁是影响ICU老年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了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在危重症患者的临床应用与护理经验。PICCO是一项测定精确、危险程度较低、实用性好的连续性监测心排血量技术。医护人员可根据监测的各项结果,判断患者的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是否稳定,并使用各种技术和药物使其维持在正常水平。规范PICCO的护理操作对于准确检测各项参数,并根据结果进行处理及预防相关并发症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PICCO各项操作技术及护理技术,了解各项参数的临床意义,对于减少PICCO的并发症、提高监测指标的精确性、保障医疗护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ICU危重症患者护理风险源(系统缺陷、护理人员、患者、社会环境)及高危因素(高危人群、高危时段、重点部位、重点环节),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并对危重症患者风险管理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吴艳春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8):1002-1003
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在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和护理方法。方法:对危重症患者使用微量注射泵给予血管活性药、镇静药、胰岛素、阿托品等,用药过程加强监护,准确调节速率,确保用药安全。结果:应用微量注射泵可长时间、微量、匀速给药,在控制血压、血糖、镇静等方面比传统用药方法好,能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量,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微量注射泵操作方便、性能可靠、流速均匀、精确度高,是ICU必备治疗用具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护理呼吸危重症患者时护理风险管理应用的效果。方法:将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治疗的100例呼吸危重症患者作为护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例数均等。观察组使用护理风险管理方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通过比较两组护理后患者呼吸频率、心理、pH值,分析两组的干预效果,并综合两组护理期间意外事件、护理治疗纠纷、非计划性拔管等,分析两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心理、呼吸频率、护理事件、干预效果和患者满意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进行干预时,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增加患者认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配合功能锻炼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治疗,配合护理护理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熏蒸联合功能锻炼。比较2组患者的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性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BASDAI和BASF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晨僵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且治疗组BASDAI评分、BASFI评分和晨僵时间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ESR和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ESR和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和功能锻炼可进一步改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炎性指标、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系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系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急性胆系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50例,西药组(对照组)68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等)和静脉输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基本方:柴胡12g,黄芩10g,枳实5g,大黄10-30g,栀子10g,虎杖12g,白芍12g,郁金12g,木香5g,甘草5g,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7日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92.0%和67.6%,有效率分别为96.0%和79.4%,P均<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急性胆系感染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四诊在中西医结合护理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将287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157例以望、闻、问、切作护理诊断并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照组130例进行常规护理。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并顺利度过围术期,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四诊法可全面观察病情,针对性强,有利于预防各种并发症,从而促进护理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的方法治疗32例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31例好转,1例未愈,总有效率为96.9%。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与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有明显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隔姜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的效果,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将5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隔姜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干预。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00%(24/25),高于对照组的76.0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足的疗效,以期做出客观可信的评价,指导临床护理。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及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关于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足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间从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RevMan5.0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8篇临床试验文献,860例患者满足纳入标准。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足有效率的合并检验分析结果为:Z=9.74,P<0.01;合并后的OR值为12.32,95%可信区间为7.43~20.43。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提升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在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基础上,积极开展中医护理,包括中医护理管理组织建立、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制定与培训、中医护理查房与会诊落实、中医单病种护理、中医诊疗仪器的规范使用与培训考核、中医特色护理项目临床实践、中医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制定与组织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服务举措创新等。结果:从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中医护理质量均分由21.63分上升至94.50分;撰写中医护理论文20余篇,立项省厅、局级中医护理课题15项,成功举办省级和国家级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班4次;患者满意度由80.50%上升至96.52%。结论:加强中医特色优质护理服务实践,能有效提升中医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刮痧疗法改善骨科长期卧床患者便秘症状的效果。方法120例骨科长期卧床并发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刮痧全息穴区,同时配合艾灸、走罐、按摩等干预。观察2组便秘改善情况,比较2组排便频率、粪便性状、排便困难程度。结果观察组便秘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便频率、粪便性状、排便困难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刮痧疗法能有效改善骨科长期卧床患者便秘症状。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型糖尿病患病率正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具有标本兼治、疗效稳定的优势。本文就近两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国高等中医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中医类课程的设置情况,为优化中医护理类课程设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电子邮件的方法收集了20所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资料,分析比较各校中医类课程开设情况,包括课程总数、总学时数、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必修和选修课程设置情况等方面。结果我国各高等中医院校本科护理学专业西医类课程与中医类课程学时之比为2.4~14.0︰1,平均6.2︰1,开设中医类课程有39类,57种课程名称;每个院校平均开设了7类,平均为337学时;理论与实践学时数之比约7.6︰1,每门课程在各院校所开设的学时数、课程性质都不统一。结论中医类课程设置在各高等中医院校中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的优势和特色,保证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并推动我国的高等中医护理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亟需规范和优化中医护理教育机构的中医类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