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4 毫秒
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CT肺动脉成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64排螺旋CT肺动脉跟踪扫描肺动脉成像,并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VR)等方法不同角度显示肺动脉。结果43例肺动脉栓塞中,中央肺动脉合并肺叶及肺段动脉栓塞7例,肺叶及肺段动脉栓塞23例,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塞13例。检出的栓子直径为0.6-39.62ram。结论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性成像方法,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于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4层GE多层螺旋CT扫描机对8例怀疑为肺动静脉瘘的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并行肺部血管重建(MPR、MIP、VR等影像后处理技术)。结果:病灶强化程度与邻近肺动脉分支相似,MPR重建图像可显示病灶与肺血管相延续,肺部血管MIP及VR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肺动静脉瘘的影像特征供血动脉、动脉囊瘤及引流静脉。结论:多层螺旋CT肺部增强扫描是诊断肺静动脉瘘的首选的无创性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患者均为本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就其诊断情况、临床表现展开分析。结果:40例患者均经血管成像在MPR、MIP及VR图像上可见肠系膜上动脉充盈缺损影,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从影像学上判断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其中17例患者可见肠梗阻、14例患者有少量腹水、7例同时存在肠梗阻和腹水情况、2例未见明显异常。检出率100%,与手术病例证实相符。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可作为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方法,不但检出率高,且安全方便、快速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MSCTPA)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肺栓塞的19例患者行胸部增强扫描,对原始数据采用MIP、VRT及MPR技术对肺动脉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CT诊断肺动脉栓塞12例.病变累及肺动脉主干、肺叶动脉、肺段及亚段动脉共104支.结论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无创、快速、敏感性高,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并能为疗效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16层Aquilion多层螺旋CT扫描机对2例肺动静脉瘘进行容积增强扫描,并行肺部血管重建(MPR,MIP,VR等影像后处理技术).结果增强扫描横断面图像示肺内病灶强化程度与肺动脉分支类同,连续的MPR重建图像可显示病灶与肺血管相延续,肺部血管MIP及VR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肺动静脉瘘的影像特征--供血动脉、动脉囊瘤及引流静脉,多角度和多方向的旋转观察能显示三者关系的细节.结论多层螺旋CT肺部血管成像是诊断肺静动脉瘘的首选的非侵袭性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与静脉血栓诊断中价值。方法 94例脑动脉血管病变患者应用64排螺旋CT行脑血管造影,并进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多曲面重建(multi-planner reform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三维(three dimensions,3D)等后处理。结果 78例脑CT血管造影正常,上矢状窦、直窦、乙状窦、窦汇及大脑大静脉、大脑内静脉3D、MPR、MIP图像质量均为1级;AVM 14例,均显示畸形供血动脉;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2例,可清晰显示血栓。结论 CT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脑静脉结构,对AVM、静脉血栓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多普勒超声(TCD)及64排螺旋CT在颅内血管的临床应用。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64排螺旋CT对65例作脑血管增强扫描,获得原始横断面图像,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处理图像,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部分病例与DSA结果相比较。结果脑血管主干及其1~3级分支显示率为100%,发现动脉瘤并清晰显示了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及其解剖关系;动静脉畸形清楚显示了畸形血管团及其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多普勒超声联合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颅内各种血管性病变以及血管与颅内其他病变的空间关系,对颅内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判断64排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研究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研究的肺栓塞疾病患者18例,18例患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结合使用VR、MIP、MPR以及Curve等技术完成图像分析重建处理并集成结果。结果:使用64排CT肺动脉造影显影清晰,且可发现肺栓塞好发于主肺动脉以及双下肺动脉,特别是双下肺动脉,受累率可达64.19%;结合患者CTPA表现分析可知直接征象中钝角型充盈缺损率为45.72%,间接征象中胸腔积液率为43.58%。结论:使用64排CT肺动脉造影可清晰见肺栓塞影像成影,从而为临床确诊肺栓塞提供了极大的依据,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层CT肺动脉成像(MSCTP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已确诊为PE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对CTPA检查进行5、2.5、1.25、0.625 mm薄层重建,包括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23例患者以胸痛、呼吸困难及咯血发生率最高,CTPA均检出栓塞灶,其中右肺5级以上动脉栓塞灶69个,左肺5级以上动脉栓塞灶59,病变累及肺动脉主干3个,左右肺动脉及叶动脉61个,栓塞率37.9%,肺段及肺亚段动脉64个,栓塞率17.9%,1.25mm与0.625 mm组病灶检出率相近似.1.25 mm与2.5 mm组及5 mm组栓塞率有差异,其中在2~3级PE检出率中,χ2=10.032 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4~5级PE检出率中,χ2=6.0644,P<0.05,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层以上的螺旋CT能够准确显示PE的部位、累及范围,可作为诊断PE最主要的检查方法和确诊依据:1.25 mm薄层MIP图像后处理技术是检出PE的最佳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肺动脉栓塞的6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表现。结果确诊为肺动脉栓塞13例,其中中央肺动脉栓塞5例,肺叶及肺段动脉栓塞3例,肺段以下动脉栓塞5例。肺动脉栓塞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内不规则充盈缺损。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源CT肺动脉造影对慢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6例患者行双源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并结合轴位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6例均能显示肺动脉栓塞的部位、范围、局部管腔狭窄程度,慢性肺动脉栓塞主要表现为肺动脉分支减少或者管腔阻塞、中断,肺动脉管腔内偏心性、附壁性的充盈缺损及肺动脉增粗等。结论:双源CT血管造影是诊断慢性肺动脉栓塞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64层螺旋CTP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附2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PA及三维成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5例经64层SCTPA检查确诊的肺动脉栓塞;回顾性分析其成像条件及薄层容积图像,MPR、MIP、SSD、VR等后处理方法对肺动脉及其栓子的显示情况,并观察肺动脉栓塞征象。结果25例SCTPA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需要;薄层容积图像可清晰显示肺动脉及其各级分支,显示率为100%;MPR、MIP、SSD、CR等后处理法有助于多角度、多方位显示栓子。PE主要累及左右肺动脉等大分支,占90%,其中中央型栓塞18,周围型栓塞7例。栓塞直接征象为栓子形成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膈肌抬高和右心增大等。结论64层螺旋CT极大提高了SCTPA这一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是目前诊断肺动脉栓塞最为快捷、安全、可靠的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比较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急性肺栓塞(PE)临床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于某院经临床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并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种技术对多层螺旋CT检查的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对三种后处理技术在栓子的检出率以及肺动脉干、肺各级分支动脉的显示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41例肺栓塞患者经多层螺旋CT检查,双肺均可见多发性的肺动脉栓塞,其中常规多层螺旋CT的检查图像发现受累的各级肺动脉分支共计612支,而经过图像后处理技术处理后的图像共发现受累的各级肺动脉分支共计665支,高于常规多层螺旋CT检查图像。三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于肺主动脉干、肺叶动脉、肺段动脉的显示数目、栓子数目及显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亚段动脉及其以下级别的分支中,MPR后处理技术的分支显示数目、栓子数目及显示率要高于其他两种后处理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多层螺旋CT进行急性肺栓塞临床诊断时,通过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更好的显示肺动脉分支受累情况,提高栓子的检出率,其中MPR技术处理相较而言显示度要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行肺动脉造影时对比剂剂量从60ml减少到25ml的可行性研究及其意义。材料与方法:将50例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的病人,随机分成25ml和60ml两组进行CT肺动脉造影检查。运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方法分别对图像进行评价分析处理,对比评价两种方法的影像学表现。结果:两组病人都顺利完成造影检查,两组病人的图像质量无统计学意义,符合诊断要求。结论:CT肺动脉造影低对比剂用量(25ml),肺动脉显示良好,可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5.
64排螺旋CT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7例自发性SAH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A检查,层厚0.625mm,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层面重建(MPR)、表面遮盖重建(SSD)、容积显示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并对照手术及介入栓塞治疗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64排螺旋CTA共发现46例48个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AVM)14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静脉窦栓塞1例,阴性4例。64排螺旋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瘤顶指向、载瘤动脉及动脉瘤与邻近血管和骨性组织的空间关系;能清晰显示AVM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及引流静脉。结论64排螺旋CTA微创、快捷、可靠性高,可作为自发性SAH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16 排螺旋CT 行肺动脉与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对咯血患者肺部体-肺循环血管结构和肺实质进行综合评价,来进一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9 例咯血患者行16 排螺旋CT 肺动脉与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经图像后处理获得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以及曲面重组(CPR)图像,通过观察薄层轴位图像和重组图像,对肺实质、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以及肺内的非支气管体循环动脉进行评估,对比分析图像中肺动脉、肺静脉、主动脉、支气管动脉的强化程度以及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的显示效果.结果 肺动脉期的肺动脉干、上肺及下肺外周肺动脉之间的强化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支气管动脉期的主动脉、肺动脉干、上肺及下肺外周肺动脉、中心肺静脉、上肺及下肺外周肺静脉、支气管动脉之间的强化程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肺动脉期的肺动脉干与支气管动脉期的主动脉、肺动脉干、中心肺静脉及支气管动脉之间的强化程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CT 发现支气管扩张22 例、肺间质纤维化3 例、肺动脉栓塞3 例、支气管动脉增粗19 例以及炎性病灶伴空洞形成2 例,其中7 例支气管扩张伴支气管动脉增粗、1 例支气管扩张无支气管动脉增粗、1 例肺间质纤维化伴支气管动脉增粗和1 例肺部恶性肿瘤无支气管动脉增粗的咯血患者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后好转.结论 16 排螺旋CT 血管成像能够较好地显示咯血患者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和肺实质的情况,能够为临床提供较详细的影像学信息,有着较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肺动脉栓塞的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技术应用方面探讨16层螺旋CT对肺栓塞血管造影的价值。方法17例肺动脉栓塞(简称肺栓塞)患者行血管造影(CTA),CT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结果肺动脉增强后的CT值显著高于栓子的CT值,CTA对肺栓塞可清晰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MSCT)对肺栓塞的诊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肺血管成像在肺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例拟诊肺栓塞、4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工作站上对原始薄层图像进行后处理观察肺动脉栓子分布情况,其中5例同时行DSA检查,并与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部病例三维肺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肺动、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不但能准确、直观地观察肺血管,而且能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及有无侧支循环形成。23例患者中检出肺动脉栓塞16例,共发现肺动脉栓子264处,其中段及段以上栓子149处,亚段及以下5~6级分支115处,血栓栓塞血管直径最小者1mm。1例上肢和胸侧壁因锁骨下静脉血栓明显侧支循环形成,1例左上肺静脉左房入口和左心耳内附壁血栓形成。5例同时行DSA检查,对肺段及段以下肺动脉栓子检出率,64层CT和DSA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64层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主干、亚段及以下5~6级分支肺栓塞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为肺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在急性胸痛病因快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8例急性胸痛而心电图检查或临床症状无法准确提示病因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心电门控下胸部血管成像(CTA)检查.所有患者原始数据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分别进行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成像.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进行诊断.其中12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结果相对照.结果:所有行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胸部CTA的患者1次检查均可清晰显示双侧肺动脉、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以及胸主动脉.显示肺动脉栓塞15例、冠状动脉狭窄19例、主动脉夹层5例、主动脉瘤3例;并诊断气胸1例、肺感染1例、缩窄性心包炎1例、3例未见明显异常.与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对比,冠状动脉CTA诊断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3%、96.1%、60.0%.结论:心电门控下64排螺旋CT胸部CTA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是一种无创、准确、快速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腹腔动脉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的腹腔动脉动脉瘤13例病例的CT资料,采用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腹部动脉重建.结果 13例患者中发现腹腔动脉动脉瘤13个,VR、MIP、MPVR可准确、清晰地显示瘤体位置、形态、范围、瘤壁、载瘤动脉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结论 螺旋CT血管造影对腹腔动脉动脉瘤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