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急性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改良的Allen’s法复制大鼠脊髓损伤模型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0只)和治疗组(30只),在建模后1、7、14、21和28 d用BBB评分和斜板试验评定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并获取损伤段脊髓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组脊髓在损伤后不同时段生长相关蛋白(GAP-43)和神经丝蛋白(NF200)的表达,对BBB评分、GAP-43、NF200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BBB评分和斜板试验结果提示,治疗组大鼠7、14、21、28 d时的神经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印迹法提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一定时间段能上调损伤脊髓区GAP-43和NF200的表达(P<0.05);在术后7 d和14 d,BBB评分与GAP-43、NF200的表达正相关,在术后7、14、21、28 d GAP-43与NF200的表达正相关。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能促进损伤脊髓的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上调损伤区脊髓GAP-43、NF20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大鼠脊髓全横断后TrkA和NGF在运动皮质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脊髓全横断后神经营养因子及相应受体在运动皮质内的分布规律,为临床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脊髓全横断后不同时相运动皮质内,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高亲和性受体TrkA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各组运动皮质中TrkA和NGF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第5层;脊髓全横断3d后,运动皮质内TrkA表达上调,损伤后7d到达高峰,21d回到正常水平;NGF表达在损伤后7d上调,峰值出现在损伤后7d,21d回到正常水平。结论 NGF表达增高迟于TrkA,提示在损伤早期给予外源性NGF可能有利于受损的皮质脊髓束神经元的存活与再生.  相似文献   

3.
大鼠脊髓全横断后NT-3在运动皮质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全横断后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在运动皮质表达的变化,为进一步探索脊髓损伤后的再生修复机制和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手术组(脊髓横断组),大鼠脊髓在T10-T11节段之间完全横断,按存活时间不同又分为术后1、3、7及14 d组;假手术组,只行椎板切除术;正常对照组。动物到达存活时间点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NT-3在运动皮质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和手术组运动皮质第V层有NT-3阳性细胞。脊髓全横断后NT-3的表达逐渐增高,在运动皮质于术后3 d达高峰,后缓慢下降。结论脊髓全横断后运动皮质NT-3的表达增加,内源性NT-3的增加可能有利于受损的皮质脊髓束神经元的存活与再生。  相似文献   

4.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GAP-43基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GAP-43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RT-PCR法,半定量分析坐骨神经横断后1d、2d、4d、1W、2W、4W远侧端组织中GAP-43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大鼠正常坐骨神经中存在NGF mRNA,但表达量较低。坐骨神经横断后,其远侧端组织中GAP-43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1周达到高峰,两周开始下降,4周则降至一般水平。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GAP-43基础的表达呈现出增高现象,提示OAP-43 mRNA的表达和蛋白质合成与神经损伤再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生大鼠视神经横断伤后视觉系统中神经生长相关蛋白质(GAP-43)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新生健康SD大鼠(24 h)72 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视神经横断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发育及视神经损伤后发育过程中1、3、7、14、28和56 d的SD大鼠视觉系统中GAP-43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SD大鼠出生后整个发育阶段视觉系统中均可检测到GAP-43阳性细胞的表达,且随着神经元发育成熟表达逐渐下降(P< 0.05);视神经横断组GAP-43在损伤后发育过程中可检测到阳性表达,且较正常对照组增高,1 d变化不明显,3 d开始增高, 7~14 d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直至56 d基本恢复正常水平(P<0.05)。结论:GAP-43在新生鼠视觉系统中随生长发育而改变,在神经横断后GAP-43表达增强,表明GAP-43在视觉系统发育和再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以及体神经一体神经吻合术后生长相关蛋白(GAP-43)与微管相关蛋白(TAU)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规律与差异.进一步探讨影响异类神经元再生的相关因子。方法建立大鼠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动物模型(模型组)和体神经-体神经吻合动物模型(模型对照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别观察正常组和模型对照组、模型组术后3、7、14、28、60和90d时脊髓腰4(L4)运动神经元的GAP-43与TAU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L4运动神经元中GAP-43和TAumRNA表达水平术后第3天时开始均较正常动物增高。7d时模型组GAP-43mRNA达高峰,持续高表达状态至28d后逐渐降低,至90d降至正常水平,而模型对照组在14d时达高峰,持续高表达,90d降至正常水平。TAU在正常动物L4运动神经元中表达较少,在模型组14d时表达达高峰,模型对照组在28d达高峰,90d时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大鼠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建立后脊髓L4前角运动神经元GAP-43及TAU持续高表达状态,提示异类神经元再生和突触重建过程的进行,其表达变化过程与异类神经元成功再生的过程极为吻合。而大鼠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及体神经一体神经吻合后GAP-43和TAu表达趋势上的差异可能与神经再生过程中的微环境差异和支配靶器官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不同时相再生脾组织中生长相关蛋白(GAP-43)mRNA的表达,阐明GAP-43^ 神经在自体移植脾组织中的再生规律。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108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00~120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术后15、30、60、90、120、180d取两组脾组织,行RT-PCR及凝胶图像分析定量测定GAP-43mRNA。结果 脾绀织移植手术后30d,自体移植脾组织中出现GAP-43mRNA;手术后90d达到高峰;手术后120~180d,移植脾组织中GAP-43mRNA逐渐接近正常脾组织。结论 GAP-43 mRNA在自体移植脾组织中有表达,其表达规律与移植脾组织中神经纤维的再生规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脊髓前角内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调节。方法大鼠坐骨神经压榨损伤后,腹腔注射BDNF抗体中和内源性BDNF,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动物存活7d或14d,用Western blot与RT-PCR观察GAP-43在脊髓腰骶膨大部前角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注射BDNF抗体后坐骨神经损伤侧脊髓前角内GAP-43蛋白与其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上述改变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DNF可能参与脊髓前角内GAP-43表达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大鼠脊髓挫伤后脊髓和骨骼肌中GAP-43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测大鼠脊髓挫伤后损伤位点尾侧和骨骼肌中GAP-43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与脊髓可塑性的关系.方法 SD成年大鼠40只,分为正常组和脊髓挫伤组,分别取材脊髓和腓肠肌,用免疫组化了解GAP-43的原位分布和Western Blot榆测GAP-43的含量;各组大鼠在存活期间均行后肢BB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各组大鼠脊髓腹角少量神经元和腓肠肌细胞内均可观察到GAP-43阳性反应物;大鼠脊髓挫伤后3 d,脊髓及骨骼肌中的GAP-43表达均开始增加,脊髓于14 d达高峰,而骨骼肌21 d达到高峰;BBB运动功能评分从7 d起逐步恢复,21 d接近正常.结论 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和骨骼肌中GAP-43含量变化的趋势与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较一致,提示GAP-43表达增加与脊髓挫伤后的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中神经丝蛋白(NF200)及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及其关系,探讨不同细胞在再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伤后1d,3d,7d,14d,21d 6组,每组5只,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象分析方法观察神经元NF200及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脊髓损伤后NF200及GFAP的表达均呈进行性增高,二者有显著的相关性;GFAP表达的增高早于NF200的增高,而前角神经元NF200的表达早于后角神经元。结论 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可能是刺激神经元功能活跃,促进神经纤维再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神经元对损伤的反应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1.
NGF和BDNF在脊髓全横断后大鼠运动皮质的表达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全横断后神经营养因子在运动皮质内的分布规律,为临床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脊髓全横断后不同时相运动皮质内,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和分布。结果:各组的运动皮质中NGF和BDNF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第Ⅴ层;脊髓全横断后NGF和BDNF的表达均增高,NGF的表达高峰在脊髓全横断后7天,21天回到正常水平;BDNF表达在脊髓横断后21天到达高峰,28天回至正常水平。结论: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皮质内NGF表达上调早于BDNF。  相似文献   

12.
经皮电刺激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GAP—43mRNA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脊髓中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制成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经皮电刺激治疗后,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坐骨神经相应脊髓节段GAP-43mRNA的表达。结果:电刺激组第1d阳性细胞数增多,7d达高峰,14d后明显减少,28天后基本未见阳性细胞存在;模型组第1d至第7d持续阳性细胞数增多,14d略减少,28d后仍可见阳性细胞存在。结论:电刺激能缩短GAP-43mRNA表达时间,有利于突触重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横断损伤尾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表达变化及其与神经行为学改变的关系。方法成年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全横断(SCT)术后1d、3d、7d、14d、21d、28d组,其中假手术组和SCT术后28d组13只,其余每组8只。假手术组和SCT术后28d组各取5只大鼠于0、7、14、21、28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BBB评分)后,于28d处死大鼠,取脊髓尾端组织进行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及ELISA分析,观察BDNF mRNA和蛋白在脊髓尾端的表达和分布;剩余每组各时间点取8只大鼠脊髓尾端组织用于RT-PCR检测BDNFmRNA含量变化。结果 SCT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消失,BBB评分于术后14d至28d增加较前一时间点明显(P<0.05);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示BDNF mRNA及其免疫产物定位于神经元胞浆和突起;RT-PCR示SCT术后各时点BDNF mRNA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无差异(P>0.05),而SCT术后14d时BDNFmRNA水平高于术后1d和3d(P<0.05);ELISA检测发现损伤脊髓28dBDNF含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SCT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随时间呈现一定可塑性,其机制可能与BDNF表达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富含嗅神经鞘细胞的大鼠嗅粘膜固有层(OLP)碎片裹以纤维蛋白胶(FG),移植到脊髓全横断断端间隙内,观察对脊髓两断端连接及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全横断胸10节段脊髓。分别于脊髓断端间隙内移植OLP(OLP组)、FG包裹的OLP(FG-OLP组)或等量的FG(FG组),每组6只;另6只仅行脊髓横切(单纯全切组)。10wk后处死动物,取材观察四组大鼠脊髓断端的连接情况。再取损伤区2cm范围脊髓节段,行冰冻水平切片,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观察神经丝(NF)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与形态,同时行NF和GAP-43的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两者的相互关系及形态异同。结果:单纯全切组和OLP组脊髓两断端连接较差;FG组和FG-OLP组断端连接较好,少有空洞。单纯全切组和FG组损伤区可见少量NF及GAP-4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纤维,分布弥散,纤维细小,排列方向凌乱。OLP组可见较多NF及GAP-4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纤维,但未见跨越脊髓横切部位;而FG-OLP组损伤区内有大量NF及GAP-4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纤维,并跨越脊髓横切部位。NF和GAP-43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二者在损伤区的分布相同。结论:脊髓断端间隙内移植FG包裹的OLP碎片可促进脊髓两断端的连接及轴突的再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应用环孢素对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GAP-43mRNA的表达,研究环孢素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环孢素干预,在3、7、14、21、28天,5个不同的时相点各从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随机抽取6只大鼠,取下脊髓T12-L1节段,脊髓前角GAP-43mRNA的表达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对照组GAP-43mRNA第3日呈低表达,第7天表达量增加,第14天表达量达到高峰,第21天表达量下降,第28天表达量接近第3天水平。实验组第3、7和14天表达量与对照组相似,第21和28天表达量较对照组有所提高,经统计学处理,第3、7和14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21天和28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环孢素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延缓神经元的退变。  相似文献   

16.
大鼠脊髓损伤后肾上腺髓质素的mRNA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正常及损伤脊髓组织中肾上腺髓质素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组织化学杂交技术,对正常及损伤脊髓组织中AM rRNA的表达进行组织定位,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正常大鼠脊髓组织即有大量AMmRNA表达。损伤后30min表达量增加,8h达高峰,24h后逐渐减少,72h低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S180肉瘤对小鼠坐骨神经受损害后脊髓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后肢肌肉内坐骨神经走行处接种S180肉瘤细胞悬液的方法,建立坐骨神经受肿瘤损害的动物模型,分别在坐骨神经损害后4、7、14、21天和28天取出小鼠相应节段的脊髓,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生长相关蛋白GAP-43的表达,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图像分析.以相同时间段的坐骨神经外伤损伤组为对照.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相应节段脊髓灰质细胞均出现GAP-43表达,7天以内两组无差别.对照组于伤后7天达高峰,实验组于神经损害后14天达高峰,与各自时间段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S180肉瘤损害小鼠坐骨神经后可引起脊髓灰质细胞GAP-43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半切损伤后(spinal cord injury, SCI) 突触分化诱导基因产物(synapse differentiation induced gene 1,SynDIG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脊髓损伤组(n=75),切断大鼠脊髓一半作为实验模型,只咬除椎板而不损伤大鼠脊髓作为对照模型.在手术后7、14、21、28、35天采集损伤区域的脊髓组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各组各时间点SynDIG1的蛋白表达,并且与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神经生长蛋白43(GAP-43)等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做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结果 在脊髓损伤后第7天就发现神经元有SynDIG1表达,在第28天达到高峰,随后维持在较高水平.通过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发现脊髓损伤后SynDIG1与GAP-43存在共表达.结论 脊髓损伤后中期神经元大量表达SynDIG1,激活了神经生长因子,促进神经元再生,有利于神经系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在受损伤脊髓移植神经干细胞后对其TGF-β1和CNT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正常成年SD雌性大鼠35只,分为:单纯脊髓全横断组、假手术组、NSCs移植组.NSCs移植组在脊髓全横断后第7天时进行NSCs移植,其它2组不移植NSCs;通过RT-PCR测定脊髓损伤局部头侧在移植术后3,7,14 d TGF-β1和CNTF的表达.结果 移植术后3 d,7 d,单纯全横断组TGF-β的表达大于神经干细胞组.CNTF仅在术后7 d,前者表达大于后者,其余时间段2组间2因子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干细胞移植使脊髓损伤局部TGF-β1的表达降低,但对CNTF表达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导向因子Slit2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表达变化和分布情况,探讨轴索再生导向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用Allen’s方法制作脊髓挫伤(SCI)模型,分别于挫伤后第2,4,7,14天取材,半定量RT-PCR分析Slit2 mRNA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扫描观察Slit2蛋白在脊髓损伤区的分布。结果:RT-PCR显示SCI后出现Slit2转录上调,表达量持续增高并于伤后第7天达到顶峰,之后逐步下降;免疫荧光则显示Slit2阳性颗粒先后出现在脊髓损伤区灰质胶质细胞中及神经元胞膜上,以前角、中央管及中线周围和后角较为聚集。结论:成年大鼠脊髓急性损伤后存在Slit2表达一过性上调并在损伤区灰质内广泛分布,可能对再生轴索的导向性生长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