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甘草酸二胺(第5组)、单胺(第6组)、山莨菪碱(第2组)、门冬氨酸钾镁(第3组)、山莨菪碱+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第4组)及口服茵黄片(第1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1363例,甘草酸二胺150mg,单胺40ml、山莨菪碱10mg、门冬氨酸钾镁20m1分别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茵黄片口服,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为93.1%。5、6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ALT复常时间为42.0、43.9,35.5、36.2天,较其他组缩短18~44、5~17.7天,较1、2组患者缩短7~9天,乏力、肝区叩痛消失时间为17.5、18,0,16,0、15.2天,较1、2、3组患者缩短5~8,9~12天,肝区不适消失时间为14.5、16.1天,较1组患者缩短16~18天(P〈0.05~0.01)。结论 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甘草酸二胺、单胺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方面优于茵黄片、山莨菪碱和门冬氨酸钾镁,该两种药物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疗效相当。口服茵黄片的疗效低于静脉应用药物。  相似文献   

2.
甘草酸二胺治疗肝纤维化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疗效及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12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0例,给予门冬氨酸钾镁20ml加能量合剂,每日1次静脉滴注,6周后改为门冬氨酸钾镁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2片,共服1个月。B组90例,给予甘草酸二 胺300mg加强量合剂,每日1次静脉滴注,6周后改为甘草酸二胺胶囊口服,每日3次,每次2片,共服1个月。结果:治疗6周时A、B两组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均好转,B组较A组好转更显著(P<0.05);治疗10周时B组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浓度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A组无明显下降(P>0.05),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甘草酸二胺为治疗慢性乙肝的有效药物,能降低血清HA、PCⅢ浓度,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护天保,海口康力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预防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门冬氨酸钾镁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前者在5%葡萄糖液500ml中加入门冬氨酸钾镁4支(每支含L-门冬氨酸0.85g,钾0.114g,镁0.042g)静滴,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全部患者均持续心电监护1周,观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 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门冬氨酸钾镁组低于对照组(23.8%比60%,P〈0.05);Lown分组1Vb级及以上的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门冬氨酸钾镁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比25%,P〈0.05);门冬氨酸钾镁组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且未见任何副作用,是安全、有效的心血管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参麦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联用参麦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以14天为一疗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治疔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对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用参麦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CHF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 (AMI)重要的并发症之一 ,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可导致猝死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作者对近 2年内的 AMI患者 ,应用门冬氨酸钾镁静脉滴注防治心律失常 ,现将临床疗效做对照分析1 对象和方法  146例 AMI均为 1999- 0 3~ 2 0 0 1- 0 2住院患者 ,按照 WHO AMI诊断标准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门冬氨酸钾镁组 ,在 AMI常规治疗基础上 (包括静脉溶栓 ,抗凝 ,扩张冠状动脉等 )加用门冬氨酸钾镁制剂 ,该制剂由匈牙利布达佩斯吉瑞大药厂生产 ,商品名潘南金又名胺安定。本品为门冬氨酸钾盐和门冬氨酸镁盐的混合物 ,…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与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合用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1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20ml,门冬氨酸钾镁30ml,5%葡萄糖150ml,每日静脉滴注,连用14d。结果:两组心率、血压、心电图、心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但治疗组心率、心功能改善显著(P分别〈0.05,〈0.01),且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低钾血症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与门冬氨酸钾镁合用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7.
为了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合甘草酸二胺与单用甘草酸二胺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所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将肝损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60例)和甘草酸二胺组(60例)。疗程均为2周,对比用药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第2周末ALT、AST、γ-GT、ALP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中联合组ALT、AST值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ALT、AST治愈率较甘草酸二胺组高(P〈0.05)。GSH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所致肝功能损害近期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2012年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联合治疗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单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且皮疹、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明显提高了治愈率,且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3 1 79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进行前瞻性、开放、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 (1 691例 )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 ,对照组 (1 4 88例 )不用门冬氨酸钾镁 ,观察其对溶栓治疗中AMI急性期死亡率和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总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6 0 %与 9 0 % ,P =0 0 0 1 ) ;治疗组未溶栓与溶栓未通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6 5 %与1 0 0 % ,P <0 0 0 5 ) ;治疗组未溶栓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5 8%与 9 2 % ,P =0 0 0 9) ;治疗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46 8%与 53 5 % ,P =0 0 2 6)。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AMI早期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门冬氨酸钾镁可作为AMI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0.
关雁君  罗宝权 《内科》2008,3(5):696-697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将9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5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74.46%)。结论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利于心功能的改善,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HDV感染患者血清病毒性肝炎标志物的变化和意义 ,探讨HDV致病机理。方法 对 469例HDV阳性乙型肝炎患者常见各类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的变化等作统计分析 ,以 2 13例HDV( -)乙型肝炎患者作对照。结果 HDV感染后血清HBeAg检出率降低 (P <0 .0 1)。在HDV ( +)HBVDNA( -)组 ,HBeAg( -)的机会大 (P <0 .0 1)。在急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HDAg( +)HBeAg( -)为主要血清病毒表现形式 (P <0 .0 1或 0 .0 5 )。HDV感染后合并其它肝炎病毒感染率高于乙型肝炎组。结论 HDV感染可抑制HBV复制或HBeAg表达 ,混合感染HDV的乙型肝炎中HDV的直接细胞毒性作用可能起主要致病作用。重叠感染HDV的乙型肝炎患者其病情重、病死率高和容易慢性化。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临床特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指标、肝功能损伤程度及预后。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重叠感染组)各115例,两组病情(轻、中、重度)和HBV DNA定量相同,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组中74例和重叠感染组中的51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做肝活组织检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两组患者HBV标志物,HBV DNA及抗HEV lgM。结果重叠感染组重型肝炎57例,发生率49.6%,死亡29例,病死率25.2%;慢性乙型肝炎组重型肝炎5例,发生率4.4%,死亡2例,病死率1.7%,两组比较,x~2值分别为58.80和27.01,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HBV DNA≥10~4患者:重叠感染组占83.7%(36/43),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组占97.1%(67/69),x~2=4.73,P<0.05;重叠感染组总胆红素平均(495.0±217.0)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平均(967.0±395.0) U/L,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组总胆红素平均(216.0±195.0)μmol/L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平均(373.0±212.0)U/L,两组比较,t值分别为10.20和14.52,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炎症G3和G4重叠感染组33例,占64.7%,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组25例,占33.8%,x~2=12.4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叠感染组肝功能损害严重,肝组织炎症程度高,HBV DNA水平低,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较戊型肝炎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初步探索戊型肝炎慢性化问题。方法对66例戊型肝炎与37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及统计。结果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较戊型肝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升高水平及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而在白蛋白(A)、白蛋白/球蛋白(A/G)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降低与肝纤维化系列各项指标增高方面更突出,消化道症状更重。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后肝功能损害更严重,凝血酶原时间长,慢性肝病特征常见,但单纯戊型肝炎患者慢性化问题也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戊型肝炎及重叠乙型肝炎感染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荣平  戴军  张洁  邬叶红  徐晓萍 《肝脏》2004,9(2):84-85
目的 观察戊型肝炎及重叠乙型肝炎感染患者丙氨酸转氨酶 (ALT)变化。方法 将戊型肝炎抗体阳性及重叠乙型肝炎感染患者 2 73例分为 5组。A组 12 7例 ,为戊型肝炎病毒 (HEV) IgG阳性 ;B组 9例 ,为HEV IgM阳性 ;C组 64例 ,为HEV IgM和HEV IgG均阳性 ;D组 3 2例 ,为HEV IgM和HEV IgG均阳性并重叠乙型肝炎感染 ;E组 41例 ,为HEV IgG阳性并重叠乙型肝炎感染。另选戊型肝炎抗体阴性的非乙型肝炎患者 5 0 0例作为对照组。用速率法测定各组ALT值。结果 各组ALT异常增高百分率及异常增高者ALT值分别为 :A组 2 1例 ( 16.5 %) ,ALT( 183± 89)U /L ;B组 3例 ,ALT( 2 0 3± 112 )U /L ;C组 16例 ( 2 5 .8%) ,ALT( 2 17± 119)U/L ;D组 11例 ( 3 4.4%) ,ALT( 2 3 4± 12 8)U/L ;E组 13例 ( 3 1.7%) ,ALT( 2 10± 98)U/L ;对照组 5 1例 ( 10 .2 %) ,ALT( 112± 68)U/L。戊型肝炎抗体阳性各组ALT异常增高率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戊型肝炎抗体阳性各组ALT异常增高者ALT值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戊型肝炎抗体阳性组ALT异常增高率和增高者ALT值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增高 ,HEV IgM阳性或重叠乙型肝炎感染较单纯HEV IgG阳性者 ,ALT增高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HB患者肝组织HBcAg阳性的意义。方法对200例CHB患者应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精确定量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患者均检测血清中HBeAg含量,同时进行肝活组织检查,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BcAg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按测定血清HBV DNA水平,分为A组(<3 log10拷贝/ml)20例,B组(≥3 log10拷贝/ml-<5 log10拷贝/ml)13例,C组(≥5 log10拷贝/ml~<6 log10拷贝/ml)24例,D组(≥6 log10拷贝/ml~<8 log10拷贝/ml)116例,E组(≥8 log10拷贝/ml)27例。肝组织HBcAg阳性者175例,占87.5%,A组HBcAg阳性率55.0%(11/20),B组53.8%(7/13),C组75.0%(18/24),D组96.6%(112/116),E组100.0%(27/27),HBcAg阳性率与血清HBV DNA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0,P<0.01)。血清HBV DNA水平高低与HBeAg阳性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7,P<0.01)。其中20例HBV DNA阴性者中(A组),HBeAg阳性者5例(25%),HBcAg阳性者11例(55%);15例HBV DNA阴性且HBeAg阴性者中有7例HBcAg阳性,占46.7%。结论CHB患者肝组织HBcAg阳性能更可靠地反映肝细胞内HBV复制状态。检测肝组织内HBcAg对CHB患者疗效评价和对治疗反应性的预测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伴HDV感染的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对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的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了解HDV感染特征和HDV致病机理。方法 对合并HDV感染的507例乙型肝炎患者各临床类型肝炎的发生、预后、临床表现、生物化学指标、肝炎病毒标志物等作统计分析,以213例单纯HBV感染的乙型肝炎患者作对照。结果 HDV感染后重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及发生出血、腹水、并发症和ALT反复增高及增高幅度均较HDV阴性者高(P<0.01或P<0.05),重度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患者的生物化学指标异常也较对照组明显(P<0.01)。血清HBeAg检出率降低(P<0.01)。急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硬化HDAg(+)、HBeAg(-)表达高于HDAg。HBeAg均阳性者(P<0.01或P<0.05)。结论 HDV感染后重度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硬化的发生率高,预后差;HDV感染可抑制HBV复制或HBeAg表达;HDV的直接细胞毒性作用在急性肝炎中可能起主要致病作用,在合并有HDV感染的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加重、病死率增高和慢性化过程中,HDV可能起主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以及2型糖尿病(T2DM)均为全球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分析了乙型和丙型肝炎与T2DM的关系。分析表明,一方面,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均促进T2DM发病,其发病机制涉及病毒感染抑制胰岛素信号转导和胰岛素靶细胞葡萄糖摄取以及糖原合成。另一方面,T2DM患者容易罹患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这可能与糖尿病导致多种器官功能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In British Columbia (BC), hepatitis A virus (HAV) and hepatitis B virus (HBV) vaccines are provincially funded for person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infections.

PURPOSE: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BC public health follow-up of HBV and hepatitis C virus (HCV) cases and immunization policy by determining the number of vaccine-preventable acute hepatitis infections reported following a chronic HBV or HCV diagnosis, by examining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by observing temporal trends.

METHODS:

All newly identified cases of HAV, HBV and HCV between 1991 and October 2007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BC integrated Public 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 and linked to ascertain cases of hepatitis suprainfection.

RESULTS:

Between 1991 and October 2007, 30 BC residents with chronic HBV and 104 with HCV were subsequently diagnosed with HAV. Acute HBV was identified in 162 persons previously diagnosed with HCV. Significantly more men than women developed hepatitis suprainfection (P<0.0001), but women were of a younger age when they were diagnosed with HAV (P=0.02) and acute HBV (P=0.0002). HAV suprainfection cases among those with HCV peaked in 1998 at 33 cases and declined to zero cases in 2007. In comparison, HBV suprainfection among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HCV peaked in 1996 at 26 cases and declined to two cases in 2007.

DISCUSSION:

Cases of HAV and acute HBV have declined among HCV-infected individuals. However, despite the availability of publicly funded vaccines for high-risk groups, a substantial number of acute HBV infections post-HCV identification are still identified, indicating that follow-up and vaccination coverage should be improved in these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HBV感染的自然史中,HBeAg阴转往往代表炎症缓解。但在部分感染者中,感染初始可能即为HBeAg阴性,还有一部分慢性肝炎患者,在发生HBeAg阴转后炎症活动仍未停止。将HBeAg阴性且存在病毒血症的情形定义为HBeAg阴性的HBV感染。这种类型的感染在亚洲和欧洲南部占HBV感染者的比例为30%~80%,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而在欧洲北部和美国只占10%~40%。近年来对这种类型的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分析急性病毒性肝炎(AVH)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本科室收治的54例AV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物化学指标。结果 54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男女比例为1.35:1,平均年龄(43.85±15.95)岁。根据病原分布,分为急性乙型肝炎(AHB)组(29例,53.70%)、急性戊型肝炎(AHE)组(18例,33.33%)、未分型肝炎组(6例,11.11%)、乙型肝炎肝硬化基础上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组(1例,1.85%)。AHB组患者中有3例为妊娠期女性。AHB组[(37.76±13.67)岁]发病年龄低于AHE组[(54.11±13.97)岁],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方面,AHB组[(37.24±3.68)g/L]患者较AHE组[(33.73±4.61)g/L]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HB、AHE两组患者的性别比、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KP)、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水平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HB、AHE是目前常见的AVH类型,AVH预后良好。妊娠合并AHB需引起注意。AHB多见于中青年,AHE多见于中老年。AHB患者血清ALB水平高于AHE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