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本草学的研究工作一直得到政府和医家的重视,历史上出现了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本草文献著作,如唐代《新修本草》、宋代《证类本草》、明代《本草纲目》等,当代有融古今本草知识一体的大型本草巨著——《中华本草》。这些本草学的全面研究和总结工作大大推动了中医药学的发展。目前本草学的研究有方兴未艾之势,既有对本草学内涵的研究,更有对本草内容的具体分析、考证、归纳等。然而,本草学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必须根据目前研究的薄弱环节和中医药发展的需要,制定新的研究目标。兹将本草学的研究现状及笔者对本草学未来发展要求的看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草节要》是南宋张松节抄《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等大型本草著作中的常用药物,编纂而成的一部本草著作,已亡佚,但在《宝庆本草折衷》《本草纲目》等著作中保留了部分内容。全书以简约精炼的语言概述药物性味及功效,最早将芰实等归为药用,最早提出香薷治暑、山楂消食的功效,并推广草果在临床应用等,在当时产生较大影响。文章从作者考辨、原文辑佚及其对本草学的主要贡献等方面进行探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草经集注》(简称《集注》)是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有重大影响的著作。自《唐本草》开始,历代本草学转引颇多,但对其中不少节段,一直存在着张冠李戴的混乱现象,有的讹以传讹,贻误至今。故有必要对历代引录乖违之处,订正并予说明,以期引起学习和研究本草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说文解字》中记载了大量药名,为研究药学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但在后世流传过程中,不免产生讹误,故造成历代学者在某些药名的名实关系方面上发生分歧。该研究对存有较大分歧的"樗""■""檴""桦"等药名进行考证。主要利用《说文解字》《尔雅》《玉篇》等历代辞书与注家旧注,结合本草文献,对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将训诂专书中包含的本草学内容与本草文献的记载进行比对,梳理药物的名实关系,理清词义,说明药用功效。同时发掘训诂专书中所含本草学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学专著,后世中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无不滥觞于此,故《本经》一直被奉为药学的经典著作。然原书已佚,其内容辗转保存于历代本草著作之中。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本经》各种版本,均为后人从历代本草著作中所引用的《本经》内容而辑成的,所以称为《本经》辑本。自南宋以后,开始了有《本经》的辑佚本[’j。最早辑《本经》者为宋代的王炎(1138~1218)L‘,《本草正经》为《本经》最早的辑本,然该辑本亦散失了。现存的辑本,孙氏[‘:介绍了三类15种刊本,尚氏“’介绍了9家26种版本。这些…  相似文献   

6.
《本草纲目》是一部世人皆知的医药学巨著。在这部书中,李时珍博采众家之言,仅收录的前代本草著作就达40余种,成为我们今天进行本草学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书。但在此书的编纂过程中,李时珍对前代本草著作进行了不少删节和文字上的更改,特别是宋以前的资料多从《证类本草》转引。另外《纲目》中将《名医别录》与《本草经集注》混在一起;将《海药本草》与《南海药谱》视为一书,这些都是  相似文献   

7.
随着出土文献的不断问世,有关古书成书的讨论越发热烈。结合新的理论观点,借助出土与传世文献的综合分析,同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神农本草经》成书过程、文本状貌更为细密的探究成为可能。该书是以早期本草类文书为基础逐渐生成的,这反映出早期药物学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目前所知最早的《本草》古书出现在东汉后期,之后的魏晋南北朝300余年,本草著作蓬勃发展。其间《本草》呈现出相当复杂的局面:其一,书名众多;其二,出现同书异本、同名异书现象;其三,《本草》的整理和研究著作不断涌现。这对于《本草》作为“经”的确立、定本的确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南朝梁陶弘景整理的《本草经集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文本。《神农本草经》的成书是一个动态累积的过程,其经典化历程展现出士人对技术类文本所持的一种尴尬态度和折衷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由已故著名本草学家黄胜白和江苏省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陈重明合著的本草研究专著《本草学》已由南京工学院出版社出版。全书内容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本草发展简史,系统扼要地介绍了我国本草学发展的历史,对我国重要的本草著作的内容以及在我国药学史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作了探讨。第二部分对  相似文献   

9.
吕晓雪  王育林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7):3303-3305
《说文解字》中包含大量药名,后世注家对这些药名进行了训释,但在某些药物的名实关系方面存在分歧。该研究对存有较大分歧的"藋"、"芨"、"荲"、"蓨"、"苖"等药名进行考证。主要利用《说文解字》、《尔雅》、《广雅》等辞书与注家旧注,结合本草文献,对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将训诂专书中包含的本草学内容与本草文献的记载进行比对,梳理药物的名实关系,理清词义,说明药用功效。同时发掘训诂专书中所含本草学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草纲目》问世后的清代,本草学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全备和完善程度。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本草纲目》对清代本草学的影响,断言《本草纲目》派生或造就了清代本草学,带来了清代本草学的进步和繁荣。  相似文献   

11.
朝鲜族民族医药学(朝医学)是在东医学的基础上,吸收中医学的理论而产生、发展起来的民族传统医药学[1]朝医学里药材名沿用东医药材名,但又与中医本草名相一致的很多,本文究其历史,利用现存东医最古医书《乡药救急方》里的乡药名与中药本草名进行了对照分析。该书乡药目草部下,载药180种,其中与中药本草名相同的有161种,其药名出处涉及21种中国宋代及以前的本草著作。由此看出朝鲜历史上的高丽时期,东医已大量接受中医本草学的影响,并已采用中医本草名作为药材正名使用。所以东医、朝医所使用的药材名与中医本草名大多数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解放前指《内经》、《伤寒》、《金匮》和《神农本草经》。解放之初,中医授课,以此四大经典为教材,自中医学院成立后,逐步以《内经》、《伤寒论》、《金匮》及《温病学》为四大经典著作。本草学后世已有较大之发展,《神农本草经》已被后世之中药学所取代,而温病学则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外感发热病学的一大派,在治疗发热性传染性疾病中,其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既有创新性又有经典性,因而成为经典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群体分析的角度更好地认识本草著作中道地药材的种类变化及产区变迁的整体情况。方法:选取我国不同时期的《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本草品汇精要》《药物出产辨》,共五部代表性本草著作,分别统计其收录的道地药材的种类、产区及变迁情况。结果:五部著作中共记载道地药材385种,不同著作记载道地药材种类的数量差异较大,《新修本草》仅42种,《本草品汇精要》多达240种;275种道地药材仅被一部著作记载,说明不同时期对道地药材种类认知不同;同时在两部及两部以上本草著作中收录的道地药材共110种,其中97种在不同著作中记载的道地产区不尽相同;后四部著作中所记录的道地药材,平均24.8%的种类相对于前一个时期的著作发生了产区变迁;通过分析得出了相对于前一个历史时期影响道地药材产区变迁的6种类型。结论:道地药材群体的种类和产区从古至今都在发生着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
1.语言文字,剖析深透我国古代语言文字之学,古人称之为“小学”。本包括字形、字音、字义之学。我们但称语言文字,而音韵、训诂已在其中,把文字,音韵、训诂弄清楚,剖析深透,是整理本草文献和品种考证的基本功。《尔雅》和《说文解字》是本草考证常用的两部古代主要辞书。《尔雅》的作者不可考,大约此书先秦已有,经过许多人的增补,最后成书于汉代。书名《尔雅》,尔,近也,雅,正也,就是取其“近乎正”的含义。“正”也含有正字义,正事物之名的意思,《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最为完整的和最早的一部字典,为东汉人许慎所作。有许多汉字的古义早已失传,幸赖《说文》的解说得以保存下来。这对于阅读、解释和印证古籍,都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他对于动物、植物、矿物、医学以及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也非常广博和精审。总之,这两部书都是我国古代的百科性辞书。在考证古代药名字义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藏药学中,植物药的命名没有统一规律,而藏成药方剂配方和植物来源确定上都出现混淆品种,并植物药的命名方式跟现代植物学的命名方式不同而藏药学著作翻译过程中都出现了一名多物、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植物来源多样性。因此本论文主要依据藏药学经典著作《本草宝典》中所述的植物类藏药材的命名方法作为研究对象,对植物类藏药材的命名方法及命名特点进行归纳,总结阐述了植物类藏药材的命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焦振廉 《陕西中医》2005,26(11):1228-1229
1 综合本草源流略述 综合本草是本草学的主要载体。将《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这些主要著作联系起来,可以看到一条大致的脉络。  相似文献   

17.
<正> 六、茶叶古籍别名:苦(木茶)(《唐本草》)苦茶槚(《尔雅》),蔎荈(《纲目》),茗、茆、碧涧,云雾(《尔雅》郭璞注)。  相似文献   

18.
1909年伊博恩受伦敦会派遣来到北平协和医学校任教,后至上海雷士德医学研究院工作直至1949年去世。在华期间伊博恩致力于中药的科学化、标准化分析研究和《本草新注》《本草纲目》《救荒本草》等中医著作的翻译工作,成为近代中药现代化研究和中医本草学著作翻译的先驱。  相似文献   

19.
《本草纲目》自江户时代伊始东传日本后,引起日本学者的高度重视,随后围绕《本草纲目》展开了一系列学术研究工作,食物本草书籍的编撰当列其中。食物本草类专书出现于江户时代早期,其中最具典范性的当推人见必大所著《本朝食鉴》。通过对是书的考察发现,人见必大对《本草纲目》知识的吸纳存在选择性,并非全盘接受,亦记载了大量日本独有的食物品种,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日本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体而言,《本朝食鉴》的编撰过程是日本学者群体对以《本草纲目》为核心的本草学知识体系进行本土化改造的缩影。作为个案研究,有助于从细节层面了解中国本草学知识在异文化传播过程中所历经的改造过程,在方法和内容上可丰富《本草纲目》的传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药鉴定学》教学中引用本草典籍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将《本草纲目》《名医别录》《本经疏证》《本草经集注》等本草著作中的内容引用于《中药鉴定学》相关药材内容的授课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巩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认为,本草典籍应用于《中药鉴定学》教学中,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