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某医学院562名临床实习阶段学生需求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的需求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进行临床实习指导与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需求调查问卷(UNI)和医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调查表,对562名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需求程度最高的是择业需求(3.62±0.86)分;自我认识需求因子得分最高,为(3.90±1.03)分。女生的学习需求和择业需求显著高于男生(P<0.05)。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的需求与学习的主要目的、面对压力的态度、人际交往状况、英语水平和对就业的考虑程度有关。结论根据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的需求特点开展择业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我意识辅导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姚琳  潘丽红 《中国校医》2015,(2):86-87,91
目的了解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自尊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自拟的一般情况问卷,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5所中学319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家庭经济差的学生更易产生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等不良状态;单亲家庭的学生更易产生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抑郁、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对其心理健康影响最大,其次是家庭经济条件、父母之间的关系。结论家庭的主客观因素均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行为发展有影响,家庭因素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初中学生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马红彪  王芳芳 《中国校医》2002,16(2):112-114
目的 探讨影响初中生学习成绩的有关因素 ,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用自拟学生一般情况调查表、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心理健康问卷、社交量表及教师行为问题问卷对初中一、二年级共 411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进行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父亲职业为医务或服务人员、母亲文化程度、母亲不良的教养态度、学生的正及负人缘系数和行为问题总分是影响初中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 结论 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受家庭和学校环境及自身非智力心理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连市初中生性健康教育调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了解大连市初中生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状况以及学校性教育现状。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初中生性健康教育问卷”,随机调查了大连市4所中学354名初一、初二学生。结果:初中生性知识知晓率不高,多数学生的性观念、性态度正确,有1.1%的学生回答曾有过性行为,多数学生对艾滋病方面的知识缺乏全面的了解。结论:教育部门应重视对中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为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保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和自行设计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调查表 ,对全省 2 6 11名初一至初三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我省初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 4 .8% ,影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 :年龄、城乡差异、家庭结构、母亲职业、父母教育方式、家庭环境、家庭幸福感、学校环境、对国家未来前途认知、对个人未来前途认知、社会环境。 结论 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针对其主要的、可控的影响因素 ,注重开展社会、家庭、学校、个体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探究心理健康课和个案辅导对提高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性。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选取杭州市塘西二中七年级八个班共373名学生(实验组175人,对照组198人)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人际交往辅导课程,对实验组进行人际交往心理健康教育和个案辅导,实验结束再进行后测。结果实验组被试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精神病性以及总分等几个维度的问题检出率均有所下降;心理健康干预效果在部分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t=-1.98,P〈0.05)。结论人际交往心理健康课与个案辅导能有效地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影响因素,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家庭亲子关系量表和自拟相关问题,对吉林省长春市2所中学538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家庭经济水平低的学生更易产生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等不良状态;(2)离异家庭的学生更易产生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抑郁、适应不良的心理问题;(3)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4)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对其心理健康影响最大,其次是家庭经济条件、父母之间的关系。结论家庭的主客观因素均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行为发展有影响,家庭因素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平顶山市农村初中生焦虑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农村初中生焦虑状况,为农村初中生焦虑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2 470名农村初中生进行测试.结果农村初中生的焦虑水平比较高,总检出率为9.2%;女生焦虑水平高于男生;初三年级学生的焦虑水平低于初一、二年级学生;普通初中学生的焦虑倾向高于重点初中.结论应针对农村初中生中焦虑特点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探讨人际交往、学习状况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安徽省3所医学类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992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人际交往和学习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各因子的得分高于常模(P=0.000),人际交往能力差异和不同学习状况对所持有的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结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关注,且心理健康状况与人际交往、学习状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考察574名初中生在学习自我控制过程中的情绪体验及其作用,为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北京市、石家庄市、邢台市3所初中学生574名,采用<初中生自我控制情绪量表>、<初中生自我控制认知量表>、<初中生自我控制技能量表>和<初中生自我控制水平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在学习自控过程中的即时积极情绪、延时消极情绪、延时积极情绪与自控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即时消极情绪与自控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个体的消极情绪体验在自控认知、自控技能和个体的实际自控水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在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过程中,应重视情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某农村地区初中生预防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初中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情况,评价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安徽省某农村地区2所初中的所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为期3个月的相关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定性与定量(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及教师进行调查,分别于干预前、后收集调查问卷。结果基线资料显示,学生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全面和不够深入,尤其对非传播途径认识比较模糊;学生希望通过多种形式(教师讲解、播放录像、知识竞赛等)获取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教师建议以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了明显的提高(P值均0.01);且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一起学习的学生较干预前有了明显的提高(P值均0.01)。结论对初中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良好。提高知晓率、消除初中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的歧视,是今后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学习成绩不良初中生心理卫生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学习成绩不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为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太原市某中学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358名为研究对象,以学习成绩不良学生为目标人群,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实验.用自拟心理健康问卷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对家庭和父母的感受、对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得分和心理健康问卷总分接近中等组和/或优生组,且该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感受问卷得分及心理健康问卷总得分干预前后变化不显著,而2个对照组干预后得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干预后学习成绩提高显著.结论心理干预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学习成绩不良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工程移民随迁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政策认知程度、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关系。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以及自编的移民政策的认识程度调查表,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186名随迁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工程移民随迁初中生心理健康较普通初中生差;工程移民随迁初中生社会支持状况较普通初中生差;移民政策认知状况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随迁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结论工程移民随迁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社会支持状况有待改善,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应关注随迁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联合移民局等行政管理部门宣讲移民政策,采用多种方法为随迁初中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父母关系及亲子沟通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影响内容,为改善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武汉市8所初级中学的3 59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量表)及自编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生心理问题的阳性率为23.93%,具有和谐父母关系的学生与不和谐父母关系的学生、良好亲子沟通的学生与不良亲子沟通的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的因子得分及MHT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阳性率较高,迫切需要心理援助和心理健康教育。不和谐的父母关系、缺乏正常的亲子交流可能是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姚恩菊  陈旭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5):559-561,564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初中生亲子、同伴、师生关系与社会自我的关系,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社会自我问卷、亲子亲合问卷、亲子冲突问卷、同伴友谊质量量表、师生关系量表,对随机整群抽取的重庆市4所乡镇中学1 43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初中生的人际敏感性显著高于非留守初中生,角色调节、父子亲合、冲突背叛、冲突性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初中生(P值均<0.05);社会自我与父子亲合、帮助陪伴、亲密交流、肯定价值、信任尊重、亲密性、反应性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帮助陪伴、亲密性和亲密交流对社会自我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同伴关系的帮助陪伴、亲密交流的预测力分别为8.5%,0.4%.师生关系的亲密性的预测力为4.5%.结论 农村留守初中生亲子、同伴、师生关系与社会自我均存在相关性.应发挥教师、同伴的积极作用,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小学生心理卫生状况,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09年3月对青岛南仲小学336名小学生,采取抽样问卷的方式进行心理卫生调查。[结果]发现部分小学生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学习疲劳、学习焦虑、考试焦虑、交往困难、易受挫折、烦躁易怒、注意力分散7项心理卫生指标的检出率分别为55.6%、51.7%,67.2%-38.3%.52.2%.55.0%.50.6%.其中考试焦虑的检出率最高。按照性别分析,男生仅有2项检出率高于女生。按照年级分析,中年级学生心理卫生健康状况优于低、高年级学生。[结论]加强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应把心理卫生健康教育纳人学校常规教学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长、教师的作用,全面提高小学生心理卫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段云  赵琳  陈高帅  高晓凤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0):1182-1186
目的 了解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四川省凉山州地区860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分析该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该民族地区44.19%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居前五位的心理问题分别是学习压力(48.37%)、情绪波动(47.67%)、焦虑(46.98%)、强迫症状(45.42%)、抑郁(43.37%)。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学习成绩好、与父母联系频率高对中学生多个维度的心理健康具有保护作用(P<0.05);汉族学生相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易出现适应不良问题(P<0.05);男生相对于女生易出现心理不平衡问题(P<0.05);初中生相对于高中生易出现偏执、心理不平衡问题(P<0.05);独生子女的情绪不稳定问题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父亲学历较高的中学生相对容易出现强迫症状、焦虑及情绪不稳定问题(P<0.05)。结论 四川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学习压力问题居首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多个因素影响,家长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人格、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研究初中学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加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应对方式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372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学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都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其中较为突出的影响因素有神经质、精神质人格特征,自责应对方式,父亲过度保护及母亲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结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受多种因素影响,干预时既要采取综合措施,又要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19.
台州市中学初中学生早餐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台州市初中学生对早餐的认识、态度及行为,为今后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三所中学初中部1 587名学生进行对早餐的认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结果70.76%学生认识到早餐的重要性,能按时就餐;有79.02%的学生认识到长期不吃早餐会影响身体健康和学习效率;有71.01%的学生认为早餐的营养比较重要;有87.52%的学生愿意了解更多的早餐营养知识。结论应加强初中学生早餐的干预,学校要加强课堂营养知识教育,并注重综合性的宣传教育,以提高中学生对早餐的认识,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社区初级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不同性别、年级群体心理健康水平,为开展初中学生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某社区3所初级中学所有学生,以调查问卷形式完成SCL-90(90项症状清单)量表。结果初中学生除了在人际关系因子中与普通人群无明显差异外,其余总分、总均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均与一般人群不同(P均〈0.01),且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一般人群;初中女生在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中与男生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不如男生健康;初中各年级学生在多项因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均存在差异(P总均分、躯体化、强迫、抑郁、偏执、精神病性P〈0.01、焦虑和敌对P〈0.05),且各因子状况随年级增加有不同程度恶化,尤其是毕业年级在所有因子中均有明显恶化现象(P均〈0.01)。外来务工子女与城镇子女心理健康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初级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是心理健康干预的重点人群。初中女生、毕业年级和初二年级是初中学生心理弱势群体,需根据其不同心理困扰特点,采取早期综合性干预措施。相对外来务工子女而言城镇学生的心理适应优势并不明显,同时城镇子女可能存在生活与心理独立方面弱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