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埋藏式复律除颤器(ICD)是目前预防心脏性猝死最重要的手段,本文综述近年ICD的临床研究,分析ICD对心脏性猝死一级和二级预防适应证的变迁。ICD应用的适应范围逐渐扩大。从室颤导致心脏骤停病史者,扩展到自发或可诱导出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缺血性心肌病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左室射血分数低,QRS波群时限增宽)、以及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左室射血分数(LVEF)≤30%~35%的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的应用。临床荟萃研究表明ICD一级预防具有良好的费用/获益比,临床医师应积极接受心力衰竭患者植入ICD预防心脏性猝死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埋藏式复律除颤器(ICD)是目前预防心脏性猝死最重要的手段,本文综述近年ICD的临床研究,分析ICD对心脏性猝死一级和二级预防适应证的变迁.ICD应用的适应范围逐渐扩大,从室颤导致心脏骤停病史者,扩展到自发或可诱导出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缺血性心肌病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左室射血分数低,QRS波群时限增宽)、以及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左室射血分数(LVEF)≤30%~35%的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的应用.临床荟萃研究表明ICD一级预防具有良好的费用/获益比,临床医师应积极接受心力衰竭患者植入ICD预防心脏性猝死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心脏性猝死严重威胁心脏病患者的生命 ,其最常见直接原因为 VT和 VF。ICD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1 980年 2月在美国霍普金氏医院 (Johns Hopkins Hospital)安装了第一台自动除颤器 ,到目前为止 ,世界上十万例患者安装了除颤器 ,挽救了数以万计患者的生命。在近六年内 ,这种治疗方法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法。越来越多的患者 ,尤其心脏骤停幸存者非常愿意接受这种治疗。仅 1 993年一年 ,美国接受 ICD植入的患者已达 1万例 ,1 995年已达 3万例。我国从 1 991年开始将 ICD应用于临床 ,迄今约有 30例患者安装了 ICD。我院1 99…  相似文献   

4.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应用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领域。最初,ICD植入的适应症范围较窄,只作为心脏性猝死的二级预防,目前ICD植入的适应症已经扩展到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在我国,ICD植入尚不广泛。我们2008年7月-2010年7月间共收治15例ICD植入病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符合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适应证患者的基础病因、临床特征、治疗选择及预后。方法入选本院符合ICD适应证的152例患者,收集其基本资料及相关病史,记录入院期间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并对死亡率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随访。结果符合ICD适应证患者以缺血性心脏病最多;ICD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适应证患者明显多于二级预防适应证患者(118 vs 34);二级预防适应证患者植入ICD的比例明显多于一级预防适应证患者[44.1%(15/34)vs 9.3%(11/118)];随访结束发现植入ICD/CRT-D患者的全因死亡率要明显低于未植入ICD/CRT-D患者[0%vs 17.5%(20/114)](P<0.05)。结论 ICD/CRT-D能减低ICD适应证患者的全因死亡率,然而临床上ICD作为心脏性猝死预防的实际应用要远远低于其指征范围。  相似文献   

6.
临终患者停用ICD关掉,可以让患者免受疼痛和折磨。2011年3月《健康通讯》的头版文章介绍了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简称ICD)。当心脏跳动太快或不规则时,这种装置可以除去心脏颤动,使其恢复正常心律。ICD约微型手机大  相似文献   

7.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患者放电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于心脏性猝死防治的认识日益加深和普及,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ed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植入量呈不断增多的态势。2008年全球ICD植入量已达12万台,中国近年植入ICD的数量也在逐年增长。ICD应用后就要面对电击治疗的问题,不论是正确治疗的恰当放电或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不恰当放电都会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及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一级预防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方法 统计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浙江医院因一级预防而植入ICD或CRT-D的所有患者.结果 140例患者中,植入ICD的患者51例,CRT-D患者89例,平均随访(26.8±12.6)个月.结果显示在ICD一级预防中启动ICD正确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9.3%,误治疗率为12.9%,其中误治疗中85.3%发生在单腔ICD一级预防中.ICD一级预防中主要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52.2%),非心脏原因死亡(39.1%).ICD正确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相比,宽QRS时限、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高B型脑钠肽(NT-proBNP)容易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结论 在ICD或CRT-D一级预防患者中,宽QRS时限、低LVEF及高NT-proBNP容易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ICD误治疗主要发生在单腔ICD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和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后再进行心脏移植的病例特点和原因.方法 选择12例植入器械治疗后进行心脏移植的患者,对临床表现、器械治疗后随访、心脏移植的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植入了CRT,6例患者植入ICD,平均年龄22~63(43.67±12.05)岁,植入器械治疗至移植手术的平均时间5~48(26.72±14.02)个月.ICD患者术后进行心脏移植的原因与心律失常发作、ICD频繁放电、ICD电池耗竭、心力衰竭加重有关.CRT患者术后进行心脏移植原因与心力衰竭加重有关.结论 对于需要植入ICD或CRT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应该严格掌握适应证,植入器械治疗后严密随访观察,根据心力衰竭的发展情况决定心脏移植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0.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已经成为威胁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首选方法。但一些患者术后由于无休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接受多次电除颤治疗,即ICD电风暴^[1]。射频消融在电风暴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回顾了近两年本中心ICD及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术后电风暴患者射频消融治疗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CRT-D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以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具有CRT和ICD功能的CRT-D已开始应用于临床.本文初步总结CRT-D的临床应用.方法 4例药物治疗无效的CHF患者,合并左束支阻滞、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增大,而且既往有室性心动过速病史.其中扩张性心肌病3例,缺血性心肌病1例.接受组织多普勒检查证实存在心脏运动不同步后,接受了CRT-D治疗.结果 4例患者均成功植入CRT-D.左心室起搏导线植入到心脏后静脉3例,心脏侧后静脉1例.术中测试除颤能量≤20 J,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从0.34增加至0.42。结论 CRT-D植入技术难度大,风险高,但其安全性肯定.鉴于其显著疗效,建议同时满足CRT和ICD适应证的患者应该接受CRT-D治疗.  相似文献   

12.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适应证的发展(评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0年Mirdwski^[1]首次为一位心脏骤停幸存者应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早期产品AD(植入型自动除颤器,Automatic ImpIamable Defibrillator)治疗取得成功。19年来,ICD的设计不断完善,功能日益精巧复杂,技术工艺渐臻精湛,共有100000例以上的患者接受了ICD治疗。成功的临床经验,回顾性分析以及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比研究结果陆续发表,令人信服地表明ICD治疗在有危及生命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高危患者,不但能够显著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也能显著降低所有原  相似文献   

13.
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是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与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结合,被称为带有除颤功能的心脏同步治疗,或带有心脏再同步治疗功能的除颤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随访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了解抗心动过速起搏(antitachycardia pacing,ATP)作为室性心动过速(VT)无痛治疗手段在心脏性猝死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符合ICD一级和二级预防标准并在我院植入ICD的患者进行随访.将ICD的诊断程序设置为VT...  相似文献   

15.
心脏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包括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及CIED植入适应证范围的逐渐扩大,CIED植入量逐年增加。但对于临床终末期患者,ICD或CRT联合ICD不但不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反复的电除颤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痛苦。临终患者CIED的管理成为影响终末期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问题,现就临终患者CIED的缓和医疗现状和临床管理决策中的影响因素以及临床处理策略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适应证患者及主管医生的问卷调查探讨国内ICD植入率过低的原因。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08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住院病人中符合ICD适应证的患者及其主管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共有122例ICD适应证患者参与调查。其中一级预防适应证占73.0%,为二级预防(27.0%)的2.7倍。(2)无论是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其基础心脏疾病均以非缺血性心脏病占首位。(3)二级预防患者植入ICD/CRT—D的比例为42.4%,而一级预防的比例仅为2.2%(P〈0.001)。(4)年龄与文化程度对于患者是否接受ICD治疗无影响。(5)在对自身病情、心脏性猝死(SCD)的认知以及对于ICD的了解和接受程度等方面,二级预防患者均明显优于一级预防患者(P〈0.001)。(6)决定患者是否接受ICD治疗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医生的建议。不接受ICD治疗的首位原因是认为自己的病情不需要而非经济因素。(7)绝大多数一级预防患者的主管医师认为患者并不需要植入ICD(93.3%),其比例明显高于二级预防21.1%(P〈0.001)。结论目前临床上ICD作为SCD预防的实际应用远远低于其指征范围,尤其是一级预防。医患对心脏性猝死及ICD的认识不够是导致ICD植入率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中心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双室同步起搏+除颤器(CRT-D)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长期随访以期了解其患者的预后和转归。方法对57例植入ICD/CRT-D的患者,其中一级预防23例,二级预防34例,收集其基本资料及相关病史,记录入院期间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并对其死亡率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随访。结果一级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二级预防(21.7%vs 43.8%),所有患者无心律失常死亡,治疗成功率近100%。结论 ICD/CRT-D能减低患者恶性心律失常死亡。  相似文献   

18.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预防心源性猝死,提高患者生存率。电风暴是ICD植入后可能出现的一种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事件,不仅缩短ICD的寿命,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文章就电风暴的定义、发生率、长期预后、促发因素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死亡原因是进行性心力衰竭和心脏性猝死。临床研究证实,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并可降低进行性心力衰竭导致的死亡。心脏性猝死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植入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因此,同时具有心脏再同步功能和除颤功能的三腔ICD(CRT—D)已开始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是预防心脏性猝死最重要的手段。尽管电极导线设计在不断创新,功能逐渐完善,但静脉植入电极导线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相关并发症,三尖瓣病变有时使得电极导线难以植入,而植入的电极导线亦会发生断裂、脱位和穿孔。需要拔除或导线故障需要更换时往往带来额外风险,甚至导致死亡。全皮下植入ICD适合不需要起搏支持的ICD适应证患者,其安全有效性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