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国美  倪庆 《当代医学》2016,(24):61-62
目的 探究老年急性肠梗阻特点并通过分析其临床诊治寻求提高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生存几率的治疗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探寻最优诊治办法.结果 术后肠粘连、结肠肿瘤和腹外疝是导致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在对全部患者行针对性急性肠梗阻治疗后,56例患者生命得以挽救,4例患者死亡,救治成功率93.33%.死亡病例死因如下:(1)个人问题延误手术时机(2例);(2)术后并发重症肺炎,致败血症(1例);(3)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存活的56例患者中,2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加之并发症所致死亡2例,并发症发病率38.33%(23/60).其中,轻中度电解质紊乱患者9例(39.13%),肺部感染4例(17.39%),器官功能轻度衰竭4例(1 7.39%),腹部刀口开裂2例(8 70%),胃溃疡并出血2例(8.70%).结论 老年急性肠梗阻病症具有不典型性特征,临床表现无法真实反映患者病重程度,且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多,并发症发病率高,临床需对此加以重视.在给予患者手术治疗时,需科学选择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重视围手术期治疗,以降低患者死亡风险及并发症发病几率,提高治愈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肠梗阻病因及外科治疗效果,为老年急性肠梗阻早期有效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急诊外科接受治疗的45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有肠道肿瘤16例、肠扭转8例、嵌顿性疝7例、肠系膜血管栓塞4例、肠粘连10例。肠道肿瘤和肠粘连是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37例(82.22%)患者合并1种或1种以上的基础疾病,38例(84.44%)行手术治疗,17例(42.50%)有并发症,死亡3例(6.67%)。结论 伴有严重基础疾病和手术耐受能力差等是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危险因素。重视对老年急性肠梗阻的认识,及时诊治是拯救患者生命的重要途径。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年龄不是决定手术的关键因素。肿瘤性肠梗阻患者CT可提供有效诊断,以手术治疗为主,行肠管造瘘的比例较高;粘连性肠梗阻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对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要重视合并症和肠梗阻所致代谢紊乱,术前正确把握手术指证,正确评估,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等综合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张铁辉 《中外医疗》2014,33(4):59-60
目的分析临床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57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急性手术治疗后,有8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5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2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1例患者死亡,进行限期手术的患者没有发生以上并发症,没有出现死亡现象,患者均痊愈。结论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病情相对严重,临床手术治疗中,应针对患者自身情况合理选择手术,以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扩张支架(SEMS)对急诊收治的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SEMS组(44例)和保守治疗组(45例),对两组患者急诊治疗和手术资料(急诊滞留时间、急诊所花费用、一期切除吻合率等)进行比较.结果 SEMS组的肠梗阻相关症状明显好转时间[(46±17)小时]、急诊滞留时间[(81±25)小时]、急诊入院至手术时间[(6±2)天]及急诊花费[(4100±300)元]均小于保守治疗组.SEMS组的一期切除吻合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后手术组,而保护性造口率(30%)及总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则低于保守治疗组.结论 SEMS可有效解除结直肠癌合并的急性肠梗阻,快速缓解患者症状,缩短急诊滞留时间,并使急诊手术转变为更安全的择期手术,从而获得更好的手术结果.SEMS在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收治的60岁以上并经手术治疗的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146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46例患者中,术后出现并发症32例,并发症发生率21.9%,其中并发切口感染11例、肺部感染10例、腹腔内感染3例、急性心功能衰竭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死亡6例,死亡率4.1%,其中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1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结论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并存病多,全身情况差,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对老年急性肠梗阻疾病特点的充分认识基础上,做好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二尖瓣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选择66例年龄≥60岁的二尖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围术期各个相关因素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早期死亡6例,病死率为9.09%.心功能NYHA分级、复发性心脏瓣膜病、转机时间长是影响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术后发生并发症27例,主要包括: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肺部感染、急性肾衰竭、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结论]对症状严重而合并症少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二尖瓣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5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Ⅰ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Ⅰ期切除Ⅱ期吻合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67%;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8.32±2.21)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4.32±3.12)d。结论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进行Ⅰ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德运 《当代医学》2013,(10):49-50
目的探讨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西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及肿瘤性状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观察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等。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210±15)min,术中出血量(155±25)mL,肛门排气恢复时间(22.5±5.4)h,平均住院时间(21.5±5.5)d。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瘘2例,经对症处理后治愈。结论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根据患者病情选择Ⅰ期切除吻合术,术后积极行抗感染及并发症治疗,多可获得良好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情况,探讨提高手术疗效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30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中恶性肿瘤占13例,全部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腹腔镜微创手术13例,术后共死亡2例,开腹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明显多于腹腔镜手术组(P<0.05)。结论:明确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治疗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9月~2012年9月期间入住我院的49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肠梗阻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探析.结果:本组1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0.61%(15/49).经单因素分析,显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3~4级、APACHE-Ⅲ评分者>14分、闭袢性结肠梗阻及合并肠穿孔或肠浆膜撕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肠梗阻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率较高,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而言,应该注意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及加强监护,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手术与保守治疗老年急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收集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保守治疗22例(A组),发病48 h内手术30例(B组),发病48 h后手术28例(C组),比较三组患者的肠坏死率、病死率、恢复时间及治疗有效率。【结果】A组患者的肠坏死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B和C组,A组患者的恢复时间均短于B和C组,其中手术治疗患者中,B组患者的恢复时间显著短于C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100.0%)与B组有效率(96.7%)、C组患有效率(9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根据老年患者急性肠梗阻的具体病情发展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疾病的治愈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手术治疗肠梗阻185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岗  郑旦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0):1047-1048
目的探讨经手术治疗的肠梗阻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外科手术治疗185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因、诊断、手术方式。结果术前明确病因103例(55.7%),术中、术后明确病因82例(44.3%),绞窄性肠梗阻37例(20%)。根据不同病因和术中情况采用11种手术方式治疗。177例治愈,出现术后并发症14例(7%),4例(2.2%)死亡。结论肠梗阻的病因复杂多样,本组中19种,其中粘连、肿瘤、嵌顿疝、肠扭转、粪石为前5位病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93年5月-2006年12月收治的110例经手术证实、60岁以上的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肠梗阻的病因中:肿瘤53例(48.2%),肠粘连25例(22.7%),腹外疝15例(12.6%),肠扭转6例(5.5%),肠套叠4例(3.6%),肠腔内粪石、异物5例(4.5%),肠系膜血管栓塞2例(1。8%)。术后并发症39例次,占35.5%,死亡8例,占7.3%。结论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为肿瘤,腹外疝、肠粘连分别为第二、三位的病因。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重视老年患者合并的全身疾病,早期正确诊断、合理手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手术治疗1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诊断和最佳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对1995年11月-2007年11月我们收治的112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2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中,慢性不全梗阻有89例(79.5%),急性完全性肠梗阻23例(20.5%)。112例均行手术探查,其中98例一期切除吻合术,9例切除后肠造瘘二期吻合术,5例一期近端造瘘二期切除吻合术;一期手术切除率95.5%,术后并发症12例(10.7%),死亡2例(1.8%)。结论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绝大多数为慢性不全肠梗阻。结肠癌是急性完全性结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结肠切除术是解除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主要手术方式,理想的手术方式是工期根治切除吻合术,有效的结肠灌洗可提高工期根治切除手术率。  相似文献   

15.
陈小龙  周永醇  张兆明 《广西医学》2014,(10):1415-1418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后发生中远期粘连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接受同一施术者主刀完成LA的急性阑尾炎患者627例,根据施术者行LA的时间先后从627例患者中选择最先进行LA的患者50例为A组,其后进行LA的患者577例为B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LA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2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全部患者术后随访1-10年,平均5.7年。单因素分析显示施术者已经开展LA手术例数≤50例、病程为25-72 h、阑尾穿孔、留置引流管、肛门排气时间〉24 h、腹腔残余感染、炎症性肠梗阻、穿刺孔愈合不良为LA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25-72 h为LA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施术者已经开展LA手术例数〉50例为LA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施术者的手术操作技能可降低LA后中远期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肠梗阻1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刁英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4):47-48
目的总结13年来肠梗阻的诊治经验及体会,探讨肠梗阻的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外科1994年1月~2006年12月156例肠梗阻病例的诊治经过。结果病因明确128例(占82.05%),原因不明28例(占17.95%);非手术治疗25例(占16.03%),手术治疗131例(占83.97%),术后并发症11例(占7.05%);死亡1例(占0.64%)。结论粘连、肿瘤、疝分列为肠梗阻病因的前三位,分别占36.54%、27.56%、10.90%。13年间肠梗阻以粘连性肠梗阻、肿瘤性肠梗阻最常见。粘连性肠梗阻中85%为手术所致,肿瘤性肠梗阻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肠梗阻的手术指征应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资料综合判定;而早期诊断、积极合理的综合治疗能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在我院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术后83例出现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为39.90%,其中A级31例(14.90%),B级27例(12.98%),C级25例(12.02%)。保留幽门、Child法重建消化道、术中出血量≥1000 mL、手术时间≥360 min、术后腹部并发症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更高(P<0.05),其中Child法、术中出血量、术后腹部并发症是胃排空延迟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年龄≥60岁、保留幽门、手术时间≥360 min、术后腹部并发症术后胃排空延迟病情更严重(P<0.05),其中年龄、术后腹部并发症是胃排空延迟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高,采用改进型消化道重建方式、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腹部并发症有助于降低发生率;高龄和合并术后腹部并发症的患者发生胃排空延迟的严重程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黄建春 《吉林医学》2014,(18):3914-3915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病例完整临床资料,比较不同部位病变下不同术式的选择情况及不同术式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左、右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选择行Ⅰ期切除吻合术方式或分期手术方式选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不同部位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术式选择无明显区别。左、右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3%、9.37%,不同部位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术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49,P=0.69>0.05);左、右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分期手术,两组并发症率分别为46.7%、42.6%,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20,P=1.00>0.05),但左、右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术与行分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Ⅰ期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11.7%)与行分期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4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4,P=0.001<0.05)。即左、右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术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分期手术方式。结论: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治疗对策是依据个体化情况,Ⅰ期切除吻合与分期手术结合,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肠套叠患儿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观察发病时间、发病年龄、肠套叠类型等因素对患儿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手术治疗的183例急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发病时间、发病年龄、肠套叠类型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结果不同发病时间对患儿肠梗阻发生率、肠切除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不同发病年龄对患儿血便发生率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肠套叠类型对肠切除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发病时间、发病年龄及套叠类型是影响肠套叠疾病的重要因素,临床可用来评估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预测手术方式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4例小儿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照时机分为A、B两组,各为42例。A组在发病48 h内进行手术治疗,B组在发病48 h后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A组(73.81%)(P〈0.05);B组患者胃肠减压量、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分别为(402.33±82.11)m/d、(5.02±0.16)d及(10.37±3.44)d,A组分别为(277.27±55.86)m/d、(7.89±0.27)d及(16.29±5.01)d,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肠坏死、死亡、出血、腹腔感染及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1.90%、9.52%、9.52%、14.29%及7.14%,均显著高于A组(分别为4.76%、238%、2.38%、4.76%及2.38%)(P〈0.05)。结论在小儿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发作早期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