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与直肠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之间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活检证实的直肠癌患者59例。入选病例均使用GE64排螺旋CT机行直肠癌灌注扫描,获得血容量、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图像及其具体参数数值。并获得术后癌组织标本,采用CD34、VEGF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和MVD计数、VEGF表达情况的相关性。结果直肠癌组织VEGF表达、MVD计数与血流量、血容量呈正相关,与MTT呈负相关;与PS无相关性。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能够反应直肠癌肿瘤血管生成、VEGF表达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进一步研究直肠癌侵袭转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肺部肿块微血管密度与多排CT灌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堂 《河北医药》2006,28(7):575-577
目的探讨肺部肿块的组织微血管密度(MD)与多排CT(MSCT)灌注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33例肺内肿块患者行多排CT灌注模式扫描,利用CT灌注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测定病变的血流量(BF)、强化峰值(PE)、血容积(BV)和对比剂到达峰值时间(TTP).用标准S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微血管和基底膜,计算微血管密度(MD).结果肺部良性肿块和恶性肿块的BF、PE和BV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肺内肿块的CT灌注成像参数值BF、PE与组织微血管密度成正相关(r=0.844,P<0.01;r=0.601,P<0.01).结论不同肺内肿块的CT灌注参数值BF、PE的差异由其组织微血管密度所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热疗联合阿霉素碘油化疗栓塞对兔VX2肝种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用日本大耳白兔建立VX2肝种植瘤模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A组)、碘油组(B组)、热疗组(C组)、阿霉素加碘油组(D组)、热疗联合阿霉素加碘油组(E组)。治疗后1周CT扫描观察各组肿瘤体积;血清生化检测AST、ALT水平;免疫组化检测残存肿瘤区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1周,各治疗组肿瘤生长均受到限制,E组肿瘤体积及生长率与其他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E组血清AST、ALT水平与B、D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A、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E组残存肿瘤区MVD、VEGF表达最低,明显低于其他组各组(P<0.05)。结论热疗联合阿霉素碘油栓塞兔VX2肝种植瘤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并抑制残存肿瘤区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灌注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诊断并行CT灌注成像(CTP)的28例肝脏占位性病变,于手术切除标本上取材,行免疫组化微血管染色,并对灌注参数与MVD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 肝脏恶性病变交界区与背景肝组织比较,MVD、肝动脉灌注量(HAP)均有显著性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恩度联合应用对兔VX2肝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兔VX2肝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TACE组和抗血管生成组(TACE+恩度),二维超声监测肿瘤的生长情况,HE染色、免疫组化法检测CD31、PCNA的表达,Western bol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对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VEGF与肿瘤体积生长率(volume growth rate,VGR)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7、14 d,抗血管生成组肿瘤体积生长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抗血管生成组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62.83±7.82)明显低于TACE组(85.36±10.37)和对照组(82.67±11.25)(P<0.05);抗血管生成组MVD值(31.55±6.71)最低,与其余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VEGF的相对表达水平(1.29±0.11)高于抗血管生成组(0.60±0.05)和对照组(0.85±0.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血管生成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肿瘤VEGF表达与MVD、VGR均呈正相关性(r=0.933,r=0.563,P<0.05)。结论 TACE与恩度联合应用与单纯应用TACE相比可明显抑制兔VX2肝移植瘤的生长及肝癌组织细胞增殖,下调VEGF的表达,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多层螺旋CT肺灌注成像在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肺肿瘤病例113例,对其行多层螺旋CT肺灌注成像检查。良、恶性病灶的灌注参数与组织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13例患者中恶性肿瘤患者97例,良性肿瘤16例,应用多层螺旋CT肺灌注成像诊断的良性肿块诊断准确率14.16%,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85.84%;PS与BV在鉴别恶性与良性肿瘤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MTT与BF在恶性与良性肿瘤鉴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肺灌注成像在鉴别肺部肿瘤的良恶性方面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脑部螺旋CT血流灌注成像参数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4例癫痫患者,继发性癫痫20例,选其病灶中心平面为靶层面,脑部无显性病灶的原发性癫痫4例,选颞叶及基底节交界平面为靶层面,行CT脑灌注扫描,收集BF、BV、MTT、PS等参数值,与正常参照参数标准值及对侧对称部位正常脑部血流灌注成像的参数值进行对比。结果 20例继发性癫痫中,脑膜瘤、转移瘤、胶质瘤三者BV、BF、PS值均增高,以脑膜瘤最明显,呈显著高灌注,PS值最大,转移瘤次之。脑梗死灶及软化灶BF降低,MTT延长,PS值明显减低。4例原发性癫痫患者中,2例的颞叶参数双侧略有差异,一侧BF、BV、PS略升高,MTT无差异;2例BF、BV、MTT、PS值无差异。结论螺旋CT血流灌注成像参数值可以表达癫痫患者的脑部血流动力学变化,间接反映出脑部血流的状况与癫痫发生的关系,对癫痫的分析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应用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某院11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采用常规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并与病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核瘤、炎性结节及小肺癌患者的时间-密度曲线存在显著差异;结核瘤患者的BF、BV及PS参数值明显低于炎性结节患者和小肺癌患者(均P0.01);炎性结节患者的PS参数值显著低于小肺癌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利用结核瘤、炎性结节及小肺癌换的时间-密度曲线以及CT灌注参数差异,能够提高对SNP患者的临床鉴别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普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CT灌注成像参数及。肾脏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5例普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例,以肾门平面为靶层面行灌注CT扫描,收集BF、BV、MTT、TTP、PS等参数值,与正常肾脏灌注成像的参数值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本组15例病例中肾皮质区双侧BF、BV明显低于正常值的有9例,1例左侧肾皮质BF、BV高于正常值,9例双侧MTT、TTP高于正常值,10例PS值减低;肾髓质区双侧BF、BV低于正常值有5例,1例BF、BV、MTT、TTP值均增高.10例双侧MTT、TTP高于正常值.PS值减低。结论CT灌注成像参数值可以表达普遍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间接反映出肾脏损害程度.是预测疾病转归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直径〈4cm的周围型肺癌多层螺旋CT灌注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活体评价周围型肺癌血管生成状况的可行性。方法对7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病灶直径〈4cm)进行灌注扫描,测定肺内病灶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的数值和时间-密度曲线(TDC)。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周围型肺癌的MVD。结果周围型肺癌TDC主要表现为快速上升后转为缓慢下降或无下降支,灌注指标BF、BV与MVD之间均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结论MSCT灌注扫描可以反映周围型肺癌的微血管特点,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肺癌灌注成像参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关系,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在2008年1月-2012年12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2例,行多层螺旋CT肺癌灌注成像检查.同时检测VEGF和PCNA表达水平,观察32例患者的肺癌灌注参数与肺癌分化程度、VEGF、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周围型肺癌分化程度与VEGF和PCNA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肺癌分化程度与血流量(BF)、血容量(BV)呈负相关(P〈0.05);PCNA与BF、BV呈负相关(.fJ〈0.05)。结论VEGF和PCNA对肿瘤的增殖以及新生血管有显著的调控作用,并且与灌注成像参数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对肺癌诊断以及恶性程度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螺旋CT灌注参数联合血清D-二聚体(D-D)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117例AP患者病例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MAP组(轻度): 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57.9±8.3)岁;MSAP组(中度):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58.6±8.1)岁;SAP组(重度):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57.4±8.7)岁。根据入院28 d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95例)、死亡组(22例)。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灌注扫描检查,同时采用免疫乳胶比浊法检测血清D-D表达水平。比较各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相关参数及血清D-D表达水平的差异性,分析螺旋CT灌注参数、血清D-D表达水平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螺旋CT扫描相关参数联合血清D-D预测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χ2t检验比较,多组间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AP患者BF、BV等参数及血清D-D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MTT、PS等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0.283,均P>0.05)。随着病情加重,BF、BV明显下降(P<0.05),而血清D-D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死亡组BF[(59.57±8.36)ml·100 g-1·min-1比(87.06±23.59)ml·100 g-1·min-1]、BV[(6.05±1.87)ml/100 g比(15.82±8.63)ml/100 g]明显低于存活组,而血清D-D[(1.47±0.28)mg/L比(0.84±0.39)mg/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755、15.161、11.205,均P<0.001);BF、BV等参数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呈负相关(r=-0.573、-0.585,均P<0.05),血清D-D水平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呈正相关(r=0.617,P<0.05),而MTT、PS等参数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无明显相关性(r=0.175、0.207,均P>0.05);BF、BV等参数联合血清D-D预测重症胰腺炎(SAP)和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优于单一指标检测(P<0.05)。结论 螺旋CT灌注参数(BF、BV)联合血清D-D在预测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64层容积CT在胃癌检查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经证实为胃癌的患者行64层容积CT诊断,并取健康对照组,评价64层CT灌注参数值BF,BV,MTT及PS,并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胃癌灌注参数值BF,BV,MTT及PS。结果正常胃组患者的BF,BV及PS值与胃癌组比较,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TT值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差的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各参数值接近于低分化腺癌。结论 64层容积CT灌注成像技术能准确提供胃癌病变内部的血流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320排CT灌注成像(CTPI)在原发性肝癌(PLC)的血流灌注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103例PLC于介入治疗前行320排CT全肝灌注扫描,获得灌注彩图及其参数,并与正常肝组织比较,评价PLC的CT灌注特点.结果 103例PLC在肝动脉灌流量(HAP)彩图上较周围正常肝组织呈明显高灌注,其中34例呈均匀高灌注,69例呈不均匀高灌注;PLC在门静脉灌流量(PVP)彩图上较正常肝组织呈明显低灌注;肿瘤组织的BF、BV、PS、HAP、HPI参数值均高于肝组织(P<0.05),而MTT、PVP低于肝组织(P<0.05).结论 320排CTPI能直观、定量地全面反映PLC的血流灌注特点,有助于介入治疗前对PLC作出快速而准确的诊断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廖宗慧  袁艺  蒲红  李杭 《天津医药》2022,50(2):200-205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兴趣区(ROI)的选择评估直肠癌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 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淋巴血管侵犯(LVI)的应用价值。方法 54例直肠癌患者术前均行直肠MRI和IVIM序列 检查。采用3种ROI法(容积ROI、最大层面面积ROI、小ROI)分别测量病灶的纯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假扩散系数 (D*)、灌注分数(f)。采用免疫组化检测 MVD、VEGF、LVI 的表达。通过比较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 (AUC),评估各参数对MVD、VEGF、LVI的诊断效能。结果 2位医生采用3种ROI法检测各参数值中,容积ROI测 得D值、D*值、f值的一致性最好,而IVIM的3个参数中D值诊断的一致性普遍更有优势。MVD低、高表达者中仅容 积ROI测量的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阴、阳性患者中仅容积ROI和小ROI测量的D值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LVI阴性和阳性患者中仅容积ROI测量的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 显示,容积ROI的D值判断MVD、VEGF及LVI效果较好,尤其判断MVD高表达的敏感度有优势;小ROI的D值诊断 VEGF阴性表达的特异度较高。结论 D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直肠癌血管生成情况,尤其是容积ROI法测得的D 值能更客观准确地评估直肠癌术前MVD、VEGF和LVI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间质微血管密度及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0例癌旁正常组织VEGF的表达,并在CD34染色切片上检测间质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膀胱癌组织中VEGF表达(45.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0%),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VEGF阳性组MVD均值(47.63±14.81)高于VEGF阴性组(28.54±13.93),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1)。此外,膀胱癌VEGF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而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VEGF促进膀胱癌间质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可能成为判断膀胱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应用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方法行全肺平扫,平扫层厚5mm;随后将最大的结节病灶选定,行HRCT扫描,层厚1~2mm,并同时开始扫描以及灌注。结果良性SPN、炎性SPN以及恶性SPN患者的灌注成像结果并不一致,其中PS、BF以及BV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TT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对良性SPN、炎性SPN以及恶性SPN进行诊断鉴别的过程中,CT灌注成像技术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