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Quill缝线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宁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50例患者,按缝合方式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薇乔线缝合肌瘤残腔,研究组采用Quill缝合子宫肌瘤残腔,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子宫切口缝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留置盆腔引流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采用Quill缝线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进行子宫肌瘤残腔缝合,可有效缩短子宫切口缝合时间,进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预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腹子宫肌瘤挖除术与经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2年采用经腹子宫肌瘤挖除术及经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共100例,分成两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时间。结果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无明显差异,但经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组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对盆腹腔干扰少、术后恢复快、并发肠粘连的情况少的优点,但是有易致小的肌瘤、深部肌瘤遗漏的缺点,子宫肌瘤挖除术手术方式的选择要术前仔细评估,依据B超影像,根据肌瘤的部位,肌瘤数目和术者的经验酌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刘玉梅 《中外医疗》2010,29(32):36-37
目的对腹腔镜行子宫肌瘤挖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挖除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89例,开腹子宫肌瘤挖除术9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挖除肌瘤个数、肌瘤大小、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无显著差异。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开腹术组,开腹术组挖除肌瘤数目,肌瘤大小多于腹腔镜组。住院时间开腹术组长于腹腔镜组。结论腹腔镜具有创伤小、排气快、术后粘连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开腹组具有挖除肌瘤数目多,出血少、适于较大、较深、较多肌瘤挖除的优点。临床医生应根据不同患者选择恰当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官大肌瘤挖除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3例子宫大肌瘤(子宫肌瘤最大直径≥7 cm,子宫体积>12孕周)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并与对照组200例(子宫肌瘤最大直径<7 cm,子宫体积≤12孕周)比较,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近期疗效.结果 子宫大肌瘤组中,腹腔镜肌瘤挖除238例,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肌瘤挖除2例,中转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1例,中转开腹及改行全子宫切除2例.对照组200例均成功行腹腔镜肌瘤挖除术.子宫大肌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不需输血.两组患者术后3 d平均体温、肛门排气时间、平均拔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大肌瘤挖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但医师应具备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及熟练的镜下缝合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大肌瘤挖除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3例子宫大肌瘤(子宫肌瘤最大直径≥7cm,子宫体积〉12孕周)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并与对照组200例(子宫肌瘤最大直径〈7cm,子宫体积≤12孕周)比较,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近期疗效。结朵子宫大肌瘤组中,腹腔镜肌瘤挖除238例,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肌瘤挖除2例,中转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1例,中转开腹及改行全子宫切除2例。对照组200例均成功行腹腔镜肌瘤挖除术。子宫大肌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不需输血。两组患者术后3d平均体温、肛门排气时间、平均拔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大肌瘤挖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但医师应具备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及熟练的镜下缝合技术。  相似文献   

6.
严建军 《中华医护杂志》2007,4(12):1073-107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影响手术时间的因素。方法腹腔镜下对7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肌瘤数、肌瘤直径、肌瘤部位、术中缝合与否对手术时间、出血、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的影响。结果肌瘤数≥3个、子宫肌瘤位于深肌壁间、术中需要缝合子宫切口关闭残腔患者手术时间均比对应组长,但术中出血、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无显著性差异。子宫肌瘤位于子宫前壁或后壁、子宫肌瘤直径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无明显影响。结论在有比较熟练的腹腔镜下手术技术的基础上,可适当放宽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指征,虽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对术中出血、术后恢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下不同术式子宫肌瘤挖除12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腹腔镜不同术式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筛选2000年8月至2002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126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子宫浆膜下肌瘤70例,肌壁间肌瘤53例,阔韧带肌瘤3例.肌瘤直径大小为6.1 cm (3~12 cm),其中肌瘤直径<5 cm 33例(26.2%),≥5 cm 93例(73.8%),单发肌瘤57例(45.2%),多发69例(54.8%),根据患者本人保留子宫的要求采用不同术式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结果子宫肌瘤挖除术26例,子宫肌瘤挖除及子宫动脉结扎术70例,子宫肌瘤挖除及子宫动脉临时阻断术30例.所有病例腹腔镜手术均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结论根据不同的病例特点和要求,运用不同的术式,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和肌瘤挖除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估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和肌瘤挖除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1年 8月期间 ,对 42例有症状且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和肌瘤挖除术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大部分为多发子宫肌瘤患者 ,其中肌壁间肌瘤 1 9例 ,浆膜下肌瘤 2 3例 ,数目 1~ 6个 ,肌瘤直径大小 2~ 1 2cm ,3 6例 (6 4 3 % )子宫切口进行了缝合。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估计失血量分别为 (1 2 4 2± 3 3 1 )min和 (1 1 7 8± 48 6 )ml,病人平均住院日为 (4 8± 1 2 )d。所有病例腹腔镜手术均成功 ,无手术并发症。随访 2~ 1 2月 ,所有有症状者术后均改善 ,无一例复发和手术后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结扎和肌瘤挖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有症状子宫肌瘤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经阴道与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及腹腔镜下肌瘤剔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0月我院采用经腹腔镜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的病例68例,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个数、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肌瘤大小、术后病率、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上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多于阴式组,阴式组患者所剔除的肌瘤数目多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出血少,剔除的肌瘤数目多,但其适应证较局限。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具有创伤小,粘连少,但易致小的肌壁间肌瘤遗漏的特点。子宫肌瘤挖除手术方式的选择要在术前仔细评估,根据肌瘤的部位、肌瘤的数目和手术者的经验酌情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玲  江道龙  熊娟 《四川医学》2009,30(12):1919-192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效果、手术技巧及手术并发症。方法对2004年8月-2006年7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共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指征:膀胱压迫症状,肌瘤生长迅速,疼痛及无任何症状自愿要求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无月经改变。结果单个肌瘤33例,2个肌瘤12例,3个肌瘤9例,共切除肌瘤84个,其中壁间肌瘤27个,浆膜下肌瘤57个,肌瘤大小3-10cm,平均4.7cm,77个肌瘤切除后进行缝合,平均每例手术时间74min,平均每例出血量104ml,壁间肌瘤较浆膜下肌瘤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增加(P〈0.01)。每例平均住院时间为4.5d,术后1例发热。术后1个月复诊患者压迫症状明显改善,疼痛明显减轻。术后随诊24个月,9例失诊,其余45例中有2例复发,再次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术中未见明显粘连。结论中等大小单发的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腹腔镜下肌瘤切除出血少,术后病率低,手术效果好,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1.
徐俊  周俊  何兰 《海南医学》2011,22(2):33-35
目的探讨和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两种缝合方式的疗效。方法对127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两种不同缝合方式进行比较和疗效总结分析。结果 127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无术后并发症发生。连续缝合子宫术式(A组):平均手术时间(60.79±16.87)min,较间断缝合术式(B组)的(78.67±17.55)min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4.95±15.26)ml,较B组(75.43±20.34)ml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者在术后排气时间(h)及术后住院时间(d)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连续缝合子宫的方法能有效止血,是一种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的缝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方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4,(32):148-15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线圈套扎法子宫壁间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6月于我院行腹腔镜线圈套扎法20例和传统缝合法子宫壁间肌瘤剔除术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20例腹腔镜下线圈套扎法子宫肌瘤剔除术均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手术平均时间(74.6±15.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6.3±26.4)mL,术后平均排气时间(19.4±4.7)h,术后24hHh(10.3±1.2)g/L,术后住院5d:与传统缝合法相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线圈套扎法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少于传统组(P〈0.01),术后血红蛋白浓度高于传统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线圈套扎法治疗壁间肌瘤相对于传统缝合法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病率低,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裴卫静 《当代医学》2013,(28):61-6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进行治疗的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14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进行手术,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开腹就留剔除手术。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出血量都明显低于对照组([7.4±1.6)d比(11.3±1.8)d,(66±24)mL比(98±45)mL(]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发热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30.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子宫肌壁间肌瘤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李馨雅 《中外医疗》2014,(28):26-27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两种缝合方法对于腹腔镜下核除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该择该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14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在摘除肌瘤之后采用间断缝合术,观察组患者采取连续缝合子宫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恢复时间、出院时间以及排气时间情况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疼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出血时间、排气时间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下核除子宫肌瘤后采取连续缝合子宫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Lin J  Gu Y  Hua K  Sun C  Xue X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3):883-886
目的 评估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腹壁小切口行肌壁间子宫肌瘤切除术 (LAM)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 37例肌壁间子宫肌瘤患者采用LAM ,肌瘤直径均 >5cm ,<9cm ;其中 2例肌瘤深达宫腔 (肌瘤深入宫腔均 <5 0 % )。选择同期作开腹手术的 35例子宫肌瘤患者作对照组。所有LAM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一半肌瘤剥离后扩大腹壁正中辅助穿刺点切口至 4~ 5cm长 ,在腹壁切口外完成整个肌瘤剥离术及子宫创面的缝合。临床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时间 (起床及排气时间 ) ;并与同等条件同期开腹行肌瘤切除术者相比较。结果 LAM组手术所需时间为 10 1min± 5 6min ,与对照组手术所需时间 89min± 38min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P>0 .0 5。术中出血量 (中位数 )LAM组为 5 0ml,对照组为 80ml,两者比较 ,P <0 .0 5。LAM组术后病率2 7% (1/ 37) ,对照组为 6 3% (2 2 / 35 ) ,两组比较P <0 0 0 1;术后起床及排气时间LAM组明显早于对照组 ,P <0 .0 0 1。LAM组术中术后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11例不孕症行LAM 1年后有 8例妊娠 ,妊娠进展顺利直至孕 37~ 38周剖宫产。结论 LAM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技术 ,该技术提供了一种易于操作及损伤最小的切除子宫肌壁间肌瘤之技术 ;它保留了腹腔镜手术的优点 ,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下复杂性子宫肌瘤剔除术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复杂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技巧。方法:腹腔镜下行复杂性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22例,与同期行传统开腹术36例(开腹组)进行对照研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镇痛剂使用、术后病率、切口愈合、住院时间、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经过顺利,与开腹组比较术中出血少、术后肠功能恢复快、术后病率低及术后镇痛少、住院时间短,但手术时间延长(P0.05~P0.01)。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操作技巧和缝合技术的前提下,行腹腔镜下复杂性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大径线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我院56例行大径线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分成腹腔镜组(LM组)30例和开腹组(TAM组)26例,腹腔镜组采用连续锁扣"双层"缝合术,开腹组采用连续缝合术,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病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时间腹腔镜组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腹腔镜组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大经线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提高腹腔镜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制约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制约因素。方法:选择子宫单发及多发壁间肌瘤各60例,每组各30例分别局部注射催产素及电凝双侧子宫动脉主干辅助止血后在阴式彩超监测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对比评价其效果。结果:两种辅助止血方法后切除子宫肌瘤,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术中出血量,催产素辅助止血组显著多于子宫动脉阻断止血组;电凝子宫动脉主干辅助止血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监测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术中阴式彩超监测切除子宫肌瘤从根本上降低了手术后的残留及复发;电凝子宫动脉主干止血方法优于催产素辅助止血方法;子宫动脉阻断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可不再考虑肌瘤部位对手术的制约,对卵巢功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来评价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预后和生育结局。方法2007年3月~2012年3月,673
例浆膜下和肌壁间肌瘤患者接受了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指标为术后合并症,症状缓解,需要再次手术及生
育结局。结果浆膜下肌瘤占42.4%,肌壁间肌瘤占57.6%,平均手术时间是96±41 min,平均失血量是128±46.2 ml,82.3%的患
者在术后48 h出院,无近期并发症。2.3%的患者因肌瘤复发而接受了二次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有生育要求的297例患
者中71%最终成功妊娠,剖宫产率为49.8%,阴道助产分娩8%,自然分娩率为42.2%,无子宫破裂。结论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
肌瘤剔除术保留了纤维假包膜,通过保留子宫肌层的完整性而增强了愈合,没有近期手术并发症,有较好的妊娠率和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