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误诊原因。方法对6例EG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EG患者多以消化不良为首发症状,可伴腹泻。随着疾病的发展,可出现肠梗阻和/或腹水,症状与嗜酸细胞浸润所累及的部位和深度有关。外周血和骨髓中嗜酸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以成熟型为主,其变化随症状的有无而增减。内镜表现多为黏膜片状糜烂和水肿,以胃窦、十二指肠和回盲部明显,活检可证实大量嗜酸细胞浸润。激素可在1周内迅速缓解症状,并使嗜酸细胞恢复正常,病情可有反复,但预后良好。结论EG临床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外周血嗜酸细胞,腹水嗜酸细胞,尤其是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细胞增多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治疗预后及误诊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EG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误诊及治疗情况.结果 本组EG患者黏膜型7例,浆膜型1倒.黏膜型以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为主要症状;浆膜型以腹痛、腹胀、腹水为主要表现,可伴恶心、呕吐和低热等.外周血中嗜酸细胞计数及百分比明显增高.腹水为渗出液,可见嗜酸细胞.EG的内镜检查表现没有特异性,多为黏膜片状糜烂、浅溃疡、散在充血斑或出血点,活检提示病变部位受累黏膜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激素治疗迅速缓解症状,并使嗜酸细胞恢复正常.症状虽可反复发作,激素远期疗效也甚好.结论 EG患者临床和内镜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外周血嗜酸细胞、腹水嗜酸细胞,尤其是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细胞增多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10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治疗预后,并探讨其误诊原因.方法对10例EG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随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黏膜型EG患者常以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可有腹泻.肌层型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可有腹痛、便闭.浆膜型以腹痛、腹胀、腹水为主要症状,可伴恶心、呕吐、低热等.外周血和骨髓中嗜酸细胞计数明显增高(0.425±0.215,0306±0.025),以成熟型为主,其变化随症状的有无而增减.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正常,IgG可下降.腹水为渗出液,可见嗜酸细胞.内镜表现多为黏膜片状糜烂和水肿,以胃窦、十二指肠和回盲部明显,活检可证实大量嗜酸细胞浸润.激素治疗可在1周内迅速缓解症状,并使嗜酸细胞恢复正常.病情可有反复,但预后良好.结论EG临床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外周血嗜酸细胞、腹水嗜酸细胞,尤其是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细胞增多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预后.方法:对8例EG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随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EG患者常以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可有腹泻.外周血和骨髓中嗜酸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正常.腹水为渗出液,可见嗜酸细胞.内镜表现多为黏膜片状糜烂和水肿,以胃窦、十二指肠和回盲部、升结肠明显,活检可证实大量嗜酸细胞浸润.激素治疗可在1周内迅速缓解症状,并使嗜酸细胞恢复正常.病情可有反复,但预后良好.结论:EG临床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外周血嗜酸细胞、腹水嗜酸细胞,尤其是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细胞增多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李红梅 《实用全科医学》2013,(12):1865-1866
目的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临床罕见,经常漏诊、误诊,本文通过分析所收集病例的临床和内镜表现,希望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4—2012年住院治疗的患者共15例,针对患者的发病过程、临床症状体征、化验结果、内镜诊断、临床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的诊断、治疗。结果EG患者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腹胀、腹水,外周血嗜酸细胞比例达16%。68%,骨穿可见嗜酸粒细胞明显升高,腹水化验可见大量嗜酸细胞,内镜检查可见胃窦、十二指肠、结肠黏膜水肿、糜烂、溃疡形成,病理检查证实嗜酸细胞浸润,一般给予激素治疗,可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并使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明显下降或恢复正常。结论EG临床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但内镜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病理诊断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eoisnophilicgastroeritis ,EG)的诊断、治疗和预后。 方法 结合文献分析 3例EG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预后。结果 EG确切病因未明 ,临床表现多样 ,内镜检查无特异性 ,临床上极易误诊 ,以保守治疗为主 ,病情可有反复 ,但预后良好。结论 EG临床及内镜表现缺乏特异生 ,外周血及腹水嗜酸细胞增多是诊断的主要线索 ,胃肠道粘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16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预后等资料。结果本组资料中43.75%的患者与过敏有关。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87.5%)、腹泻(43.8%)、呕吐(43.8%)、腹水(31.3%)。77.8%的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腹水中可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内镜检查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病理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16例患者均予以激素治疗,疗效良好。结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多数患者外周血、腹水和骨髓中嗜酸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内镜下黏膜活检和腹水嗜酸粒细胞增多是明确诊断的关键,CT、超声内镜检查有助于确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8.
嗜酸性胃肠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嗜酸性胃肠炎(EG)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北京宣武中医医院44例EG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7例EG患者以腹痛为首发症状.EG患者内镜下胃肠黏膜以充血水肿、糜烂及黏膜增厚为主,活检可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20个/高倍视野).激素治疗效果好、作用迅速,但相比之下,根据患者不同的症型,采用口服中药及灌肠治疗,其中中药组22例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缓解的有20例,治疗过程中症状反复4例,总治愈16例;相比之下激素组的18例患者临床症状缓解17例,治疗过程中症状复发的6例,治愈12例.在临床症状缓解率、复发率及治愈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更易被患者接受.结论 EG临床少见,临床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外周血、腹水、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增高是诊断的关键,激素治疗作用迅速、效果好,但中医具有更好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其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3例EG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及其病理、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G患者多以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内镜下黏膜活检或手术活检证实胃肠道组织中较多嗜酸粒细胞浸润。糖皮质激素为主要治疗药物。病情可有反复,但预后良好。结论EG临床及内镜下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细胞增多为诊断关键。对于临床表现严重患者,糖皮质激素需早期足量应用,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曹鸿飞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0):1221-1222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7月我院诊断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主要症状是腹痛,大部分患者存在外周血嗜酸细胞增高(83.3%),内镜多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居多。病理改变为大量嗜酸细胞浸润胃肠道壁。治疗以激素为主。结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及内镜表现均缺乏特异性,当外周血嗜酸细胞比例增高时可以怀疑本病,我们建议对于不明原因腹部症状的而常规内镜并无特异性发现的患者应常规行内镜下的组织学检查以免漏诊本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EG)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7年1月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17例EG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EG患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52.9%患者既往有过敏史。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70.6%),其次为腹胀(41.2%)。实验室检查中所有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内镜下病变主要位于胃窦、胃体及十二指肠降段,可见黏膜充血糜烂,病理活检和/或腹水检查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腹部CT可见胃壁或局部小肠管壁水肿增厚,肠系膜增厚。糖皮质激素是EG主要治疗方案,可有效缓解症状,但停药后较易复发,复发率53.8%,复发后再次用糖皮质激素仍然有效。结论:EG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内镜下多点活检是该病诊断的关键,糖皮质激素可有效缓解症状,降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  相似文献   

12.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具有临床多样性,缺乏特异性,可侵犯食管至直肠的全胃肠道各层,病理以胃肠道组织或腹水、骨髓中见到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大部分可伴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需与多种疾病鉴别。治疗以饮食调理及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预后良好。现对近年来对此病的诊断及治疗要点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EG) is an unusual disorder. It is characterized by eosinophil infiltration of the gut wall histologically and is manifested by gastrointestinal (GI) symptoms clinically. This disease entity preferentially affects the stomach and proximal small intestine. Mucosal layer disease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this uncommon disease. We present a case of EG with transmural distal small intestinal and proximal colonic involvement whose clinical symptoms included watery diarrhea, abdominal pain, and body weight loss. Colonoscopy showed non-specific colitis in the proximal colon. Small bowel series showed diffuse jejunal dilatation with wall thickening and rigidity. Abdominal computed tomography also showed a thickened bowel wall with partial ileus and ascites. Diagnosis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endoscopic biopsy and ascites paracentesi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excluding the possibility of parasite infection. Treatment with prednisolone produced a dramatic response. A high index of suspicion in cases of peripheral eosinophilia with concomitant GI symptoms is needed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this uncommon disease.  相似文献   

14.
蒋剑明  王向东  刘斌  梁浩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31(11):1067-1068,1076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EG)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8年来我院确诊的27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均有胃肠道症状,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22例(81.4%),临床表现腹痛24例(88.8%)、腹泻13例(48.1%)、恶心、呕吐11例(40.7%)、腹水4例(14.9%),黏膜型21例(77.7%)。结论外周血和腹水中嗜酸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多,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浸润是诊断的关键,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早期的消化内镜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9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消化内镜检查结果。结果29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和便血症状。消化内镜下表现为胃肠道黏膜大小不一的出血点、红斑、糜烂和溃疡,以十二指肠黏膜和回肠末端病变最严重。胃肠道黏膜组织病理检查可见黏膜及黏膜下层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所有患者的消化内镜表现与临床病理表现和消化道症状的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消化内镜检查对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从而有利于及时给予正确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或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