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提高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的护理工作质量方法。方法 总结了2072例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的护理工作。结果 提出了心理护理、密切观察、预防事故发生、健康教育、放射防护5个方面的护理工作要点。结论 注意以上5个要点对完成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的护理工作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99mTC-MIBI灌注断层显像(ECT)与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查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所有病人均做ECG、Holter、9mTC-MIBI灌注断层显像检查、心肌酶和心肌肌钙蛋白的检测,比较各项指标的阳性率.结果 显示动态心电图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心电图,9mTC-MIBI灌注断层显像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心肌肌钙蛋白或心肌酶.9mTC-MIBI灌注断层显像与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查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单用9mTC-MIBI灌注断层显像或Holter.结论 联合应用9mTC-MIBI灌注断层显像与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尤其是不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3.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PI)是诊断冠心病较为可靠的无创性方法。在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检查中,试验前的准备、试验过程中的护理配合、心理护理和心肌灌注显像时的护理是完成该检查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NTG)介入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在评价心肌存活性中的价值.方法33例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静息、NTG介入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以PTCA术后心肌断层显像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NTG介入显像在心肌存活性评价中的准确性;并将所有患者按心电图有无病理性Q波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病例NTG介入显像时心肌灌注改善的差异.结果33例心肌梗塞患者共297个心肌节段中,静息心肌显像有121个节段(40.7%)灌注得到改善,而PTCA后显像中有68个心肌节段(56.2%)灌注改善,两者共有90个节段显像结果一致,总符合率为74.3%.无Q波组NTG介入显像改善率为56.6%,有Q波组仅为31.6%(<0.01).结论含服硝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能较好的评价心肌心肌存活性,且方法简便,易于临床推广;无Q波心肌梗死患者可望在心肌血流重建治疗中有更多的频临死亡心肌得到存活.  相似文献   

5.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已广泛用于成人心肌梗死及血管的重建中,由于它能通过体外显像技术,直接地显示心肌受累的部位和范围及程度,而且具有方法简便、安全有效的特点已成为临床上诊断冠心病和心肌病不可缺少的无创性新技术.我科自1996年9月起开展此项目,共检查164例,为了配合诊断和确保患者的安全,我科尤为重视患者的护理工作.现将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测量ET值的方法。方法 采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测量EF值的方法进行模型研究及对12例病人检查测量EF值并与平均法心血池显像测量值进行对比。结果 对模型的测量发采用butterworth滤波函数陡度因子为5,截止频率为0.5时,软件测定值最接近真实值。软件测定值与模拟体积真实值相关性很好(r=0.98)。对病人的研究显示,采用该方法测量左室EF值与心血池测量值有较高的相关性(r=0.93),且重复性良好(CV(5%)。结论 采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可准确对左心室EF值进行测定,提高了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的临床检查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SPECT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静注^99mTc-MIBI1.5小时后行SPECT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并阅片诊断。结果:病例组21例为阳性,阳性率达到87.5%。结论:SPECT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扩大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国内多采用单探头取样技术,本文报道应用直角双探头取样技术进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及其技术要点。1对象和方法本院住院病人55例,平均年龄59.6岁,其中男44例,女11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正常对照组11例,急性心肌梗塞组15例,陈旧性心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技术。方法对50例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患者检查前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腺苷注射过程中严密监测心电图、血压和不良反应,重视患者的主诉,做好严重并发症的急救与预防。结果50例患者中9例无不良反应发生;39例出现较轻微的不良反应,停药后数分钟,未给予特殊处理,均自行缓解;2例患者注射腺苷后3—6min内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表现为较严重的胸闷及心前区疼痛症状,遵医嘱立即给予吸氧、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后症状很快得到缓解;本组患者无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或支气管哮喘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无意外情况发生。结论重视和加强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的观察与护理,有利于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并确保其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息门控断层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治疗抉择中的价值。方法54例心脏疾病患者,其中冠心病32例,动脉粥样硬化13例,其他心脏疾病9例(心肌桥3例、心肌病5例、x综合征1例),均行静息门控断层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静息门控断层心膪灌注显像阳性率分别为:冠心病组94%(30/32)、动脉粥样硬化组69%(9/13)、其他心脏疾病组100%(9/9)。结论静息门控断层心肌灌注显像可灵敏反映心肌血供状况及预估心肌活力,在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CAD)的诊断、危险分层、疗效评估、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应作为冠脉造影及支架安放或搭桥术前基础评估手段,避免盲目’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冠脉造影与门控心肌断层心肌显像检查结果不一致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59例胸痛患者行冠脉造影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并对结果不匹配者进行分析。结果:59例患者中,冠脉造影、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结果不匹配者2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6例。门控心肌断层显像显示有心肌缺血而冠脉造影显示无明显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有17例,门控心肌断层显像未见心肌缺血改变而冠脉造影显示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的病人有5例。结论:对冠心病的诊断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冠脉造影的价值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12.
介绍运动平板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前、中、后的护理配合方法及各护理环节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过程中提高检查质量的护理干预。方法将408例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4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204例,根据不同情况在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给予适当的护理。结果研究组204例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的患者均顺利完成静息-运动二日法检查,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其中45例患者出现面色潮红、胸闷、心慌、头晕等轻度不适,自行缓解;24例患者出现血压变化,但均在正常范围;135例患者无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护理干预是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国产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80例与冠状动脉造影(CA)对照分析。结果表明: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96.7%、特异性为75%、准确性为91.3%、阳性预测率92.1%。对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塞、心绞痛及X综合症的心肌灌注显像阳性率分别是100%、93.9%和83.3%。心肌灌注显像所示异常部位与CA检查冠状动脉供血区基本相符,有较可靠的定位准确性,心肌灌注显像放射性分布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亦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动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GSPECT)护理配合措施.方法 378例运动负荷GSPECT的护理配合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结果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心理护理和运动负荷GSPECT中的护理是关键性护理措施.结论高质量的护理配合对于安全和有效地开展运动负荷GSPECT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造影与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2周内分别行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冠状动脉造影及其他影像检查,分别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门控心肌灌注图像及室壁增厚率分级(各4级)进行比较。结果门控心肌灌注图像、左室室壁增厚率均与冠状动脉造影分级结果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左室室壁增厚率与心肌灌注图像分级结果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可提供心肌灌注图像、左室功能及左室运动参数,可作为冠状动脉造影前的可靠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3):2150-2152
目的探讨全程系统性护理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的冠心病患者96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常规护理+全程系统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血压波动、面色改变、呼吸频率改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患者采取全程系统性护理,可缓解患者负面情绪,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3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前后作运动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PTCA前冠状动脉平均狭窄82.58±16.04%,术后为17.7±6.21%,26例(83.9%)运动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显示PTCA术后心肌缺血完全消失及明显改善。90.3%病例PTCA术后运动试验较术前进步。认为运动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可做为判断PTCA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介绍运动平板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前、中、后的护理配合方法及各护理环节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双探头带符合线路的SPECT可以准确评估负荷和静息状态下的心肌灌注血流情况,尤其是腺苷药物负荷试验对于无症状或不典型的心绞痛<'[1]>,其诊断符合率与运动试验相仿,但不增加心肌的耗氧量与负荷,特别适合于年老体弱、下肢残缺、周围血管或呼吸道疾患等患者,为冠心病的诊断、危险度的分层及其对预后的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由于试验有可能导致心绞痛的发作,因此做好检查时的护理十分重要.笔者对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的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