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绵竹市中、小学生结核感染情况,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9-2011年对绵竹市在校中、小学生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并对试验结果强阳性的学生进行胸部X线及痰涂片检查.结果 2009-2011年受检学生63 018人,总体阳性率、强阳性率分别为38.19%、1.31%,不同年度PPD阳性率、强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农村学生PPD阳性率、强阳性率高于城区学生,受检男生PPD阳性率、强阳性率大于女生,随年级增长对PPD制剂的反应增强,卡痕阳性者PPD阳性率大于卡痕阴性者,强阳性学生中发现肺结核12例,筛查患病率0.02%.结论 PPD试验结果与有关报道接近,筛查发现的学生中肺结核患者占报告的学生发病数的2/3,提示学校仍是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对在校学生进行PPD试验筛查结核病非常必要,应提高筛查覆盖率.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结核病患者主要为老年人。本研究在于调查1982年麻省退伍军人医院15个病区人群结核感染率,结核菌素年感染率及活动性结核的患病率。对有结核病史及以前曾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者作胸部 X 线检查,无结核病史及无结核菌素皮试阳性证据者则予以5 TU 的结核菌素(PPD)作皮试。结果阴性者(硬结直径小于10mm)则2~4周后重复5TU 的 PPD 的皮试,如第2次皮试硬结直径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四川省彭山县结核病流行和防治现状,为下一步制定全县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3年对彭山县11 257人进行结核病筛查试验(结核菌素试验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筛查发现的强阳性者进一步进行拍摄X线胸片和痰菌涂片检查。结果 11 257名受检者中总共筛查出198(男108,女90)例强阳性可疑对象,进一步进行拍摄X线胸片和痰涂片检查,确诊5(男3,女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肺结核患病率44.42/10万,其中筛查前已知患者2例,筛查时新发现患者3例。结论对PPD试验阳性者进行胸透、查痰、拍摄X线胸片,可有效发现既往和新发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适于大面积结核病普查时应用以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西昌市某镇中心小学1起结核病疫情进行调查分析,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报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PPD试验(结核菌素实验)筛查,PPD阳性、强阳性者进一步做DR胸片、痰涂片查抗酸杆菌,确诊的结核病患者纳入规范抗结核治疗,并严格实行休复学管理。对患者15岁以上家属做DR胸片、痰涂片查抗酸杆菌检查,确诊患者纳入规范抗结核治疗。结果对129名密切接触者进行PPD筛查,强阳性率为1.55%、阳性率为11.63%;PPD强阳性、阳性者进一步检查排除肺结核。通过近半年定期随访检查,无新病例发生。患者家属15岁以上的经检查后排除肺结核。结论该起疫情来自于家庭内部感染,因就诊及时,疫情处置迅速、规范,未造成学校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陈曦  王丽 《中国防痨杂志》2013,35(11):887-890
目的 了解中央财经大学新生PPD试验结果,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央财经大学2009-2012年入学本科新生共计9702名的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试验结果,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结果。组间比较运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全部新生PPD试验强阳性率为6.02%(584/9702),其中,男生的强阳性率为4.04%(145/3587),女生为7.18%(439/6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2,P<0.05)。2010年PPD试验强阳性率最高,为10.44%(233/2231);2009年、2012年和2011年次之,强阳性率分别为5.43%(136/2505)、4.75%(116/2442)和3.92%(99/2524)。4年间新生体检共检出肺结核患者14例,检出率为0.14%(14/9702)。14例肺结核患者中,6例PPD试验强阳性。 结论 在高校新生开展PPD普查,是发现结核病的必要辅助方法,加强在校学生结核病筛查,是控制结核病在高校传播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门诊肺结核病人HIV感染情况,了解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2003—2006年门诊确诊的2074例肺结核病人进行HIV检测,访谈吸毒史、治游史、输血献血史。HIV阳性者进行CD4和CD8淋巴细胞计数和结核菌素(PPD)试验。结果肺结核与HIV/AIDS双重感染率为4.5%,其中男性为6.8%,女性为0.3%,平均增长速度24.3%,20~40岁年龄组占95.7%。HIV感染者中97.9%来源吸毒,2.1%来源于夫妻性生活。吸毒肺结核病人中HIV阳性率49.2%,是单纯吸毒人群HIV感染率的3.4倍。CD4/CD8均小于1,平均为0.261。PPD试验阴性率为66.6%。结论广西南宁市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疫情快速蔓延,吸毒肺结核病人是筛查和防治HIV/AIDS的主要高危对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云南省哈尼族肺结核流行情况。方法 出生满3个月以上婴儿至15周岁以下儿童作结核菌素试验(PPD)及卡介苗接种的卡痕检查,PPD强阳性者进行胸部摄片检查,有症状者进行痰菌检查。结果 402名哈尼族人中检出活动性肺结核23例,检出率5.7%,痰菌阳性3人,涂阳率746.27/10万。PPD强阳性反应25名,强阳性率4.0%。结论 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族肺结核疫情严峻。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术后合并结核病临床分析(附1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合并结核病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6例肾移植后合并结核病病人的临床表现、X线和实验室检查及诊治情况。结果 1 1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规则高热(占68.8% ) ,双肺病灶广泛、5个肺野以上者占64 .3 % ,PPD皮试阳性者为1 2 .5 %抗酸杆菌阳性率为50 .0 % ,合并肺外结核为占57.1 % ,药物性肝损害37.5 % ,死亡率31 .3 %。结论 肾移植术后合并结核病病人的临床症状和肺部病灶广泛,PPD皮试阳性率低,抗酸杆菌阳性率较高,合并肺外结核和病死率高,应尽早确诊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在四川省江油市实施的主动发现结核病患者研究效果,探索西部农村地区开展结核患者主动发现对策与措施。方法通过对研究现场居住、工作和学习6个月以上的全部常住人口进行结核病可疑症状筛查,15岁及以下人群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对具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PPD试验强阳性者及研究重点人群进行胸部X线摄片检查和痰涂片、痰培养检查并确诊,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非参数检验等方法比较主动发现和被动发现方式效果,分析患者特征。结果研究期间共调查32 071人,发现结核病可疑症状者497人、活动性结核病患者117人,期间患病率为363. 15/10万,显著高于当地前3年报告发病率,男性、65岁及以上、外来人口、农民的结核病可疑症状出现风险分别是其他人群的3. 44倍、4. 69倍、3. 85倍和3. 03倍;患病风险分别是其他人群的3. 39倍、9. 36倍、1. 72倍和2. 78倍。检出的活动性患者中有52例(44. 44%)没有咳嗽、咳痰超过2周等结核病可疑症状,菌阳患者中也有7例(28. 00%)无结核病可疑症状。对6 074名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65岁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HIV/AIDS患者、既往结核病患者进行了胸部X线检查,确诊活动性结核病患者87人,占全人群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的74. 36%,人群患病率为1 401/10万。其中既往肺结核患者患病率最高,是全人群患病率的30. 18倍。结论仅开展结核病可疑症状筛查不能发现近一半活动性患者,而开展结核病主动筛查能显著提高结核病发现水平,在既往结核病患者和65岁以上老年人中开展主动筛查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处置铜陵市某精神疾病专科医院聚集性疫情,为今后类似疫情处置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年安徽铜陵市某专科医院发生的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筛查,诊断方法包括结核菌素(PPD)皮肤实验、X线胸片、痰涂片检查。结果疫情共发现肺结核病例12例,均为菌阴肺结核,A病区6例,罹患率6.12%; B病区6例,罹患率8.11%; A病区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为8. 70%,B病区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为24.66%,预防性服药率19.04%。结论此次疫情发生由于未早期发现、隔离并治疗肺结核患者,专科医院未及时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及消毒措施,未做好患者管理控制工作。早期发现、隔离并治疗结核病患者,把好患者进出关口,加强结核病相关知识的培训等措施,是预防控制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发生的结核病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中生PPD反应程度与结核病发病危险的关系,为选择合适的预防性治疗对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两所高中的1664名学生进行随访。研究开始时采用PPD做皮内试验,开始和结束时作X线胸部透视,对有异常阴影者摄X线胸片。PPD试验阴性反应为对照组, 阳性反应(≥5 mm)为暴露组。按阳性反应强度的不同分为5~、10~、15~、≥20 mm、水泡5个亚组,分别有274、339、108、33、55例。采用Mantel-Haenszel卡方检验(卡方MH)和Cox回归模型,分析暴露组与对照组人年发病率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PPD阳性反应15~mm、≥20 mm、水泡组的人年发病率分别是10.14%(14/138)、21.21%(7/33)、52.00%(26/50),为结核病发病的危险因素(Wald χ2值分别为53.366、54.851、124.829, P值均为0.000),RR值分别为35.55、63.43、161.84。结论 高中生PPD反应≥15mm或有水泡者为结核病的高发人群,应作为结核病预防性治疗对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快速T细胞计数体外酶联免疫斑点技术(T-ELISPOT.tuberculosis,T-SPOT.TB)与PPD试验在消化系统结核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7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0例患者,其中14例确诊为结核感染的患者,46例为非结核感染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抽取患者外周血送检,T-SPOT.TB与PPD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 14例确诊结核感染患者,46例非结核感染的患者,T-SPOT.TB的灵敏度与PPD试验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6%vs71.4%,P=1.000);T-SPOT.TB的特异性显著大于PPD试验(91.3%vs 69.6%,P=0.009);T-SPOT.TB阳性预测率显著大于PPD试验(73.3%vs 41.7%,P=0.001);T-SPOT.TB阴性预测率与PPD试验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3.%vs 91.1%,P=1.000)。T-SPOT.TB与PPD试验在诊断消化系统结核感染方面有较好的吻合性(K=0.341,P=0.018)。结论 T-SPOT.TB应用于消化系统感染的诊断,尤其适合PPD阳性的疑似消化系统结核感染患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当地高中生结核菌素反应性状况。方法选医院驻地县两所中学2146名高一年级学生进行标准化PPD试验调查,并对学生性别、年龄及结核病流行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74.8%的学生集中在16~17岁组,性别女多于男,来源于农村的学生占63.6%。≥5mm总阳性率28.6%,≥15mm为9.0%。930名无卡痕学生PPD反应在≥5mm、≥10mm、≥15mm和≥20mm分别为20.3%、12.0%、6.6%和2.9%,有卡痕有结核接触史和既往史学生的结素反应均明显高于无卡痕无结核接触史和既往史者。结论把高中新入学学生作为当地结素试验对象,可将≥15mm结素反应者列为预防性治疗对象,以减少结核发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结素试验及血清抗结核抗体对成人肺结核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 经细菌学、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 134例肺结核病、109例胸部肿瘤及 51例肺部感染成人患者接受结素试验及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查。比较结素试验不同硬结直径作阳性筛查标准及与血清抗结核抗体的不同组合对结核病诊断的价值。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的估计应用Bayes公式。结果 结素试验与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价值,若以结素试验硬结直径≥15mm或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作为阳性筛查标准 (标准 1),则阴性预测价值最大 ;若以结素试验硬结直径≥20mm及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作为阳性筛查标准 (标准 2),则阳性预测价值最大。若就诊患者中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0.5 %,5 %,10 %,30 %,60 %时,标准 1的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0.999,0.987,0.972,0.901,0.723;标准 2的阳性预测价值均为 1.000。结论 在结核高感染地区,联合检测结素试验及血清抗结核抗体对诊断成人结核病仍有辅助价值。结素试验硬结直径小于 15mm且血清抗结核抗体阴性对排除结核病有帮助;结素试验硬结直径≥ 20mm且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对确诊结核病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现代结核病控制措施 (DOTS)下的结核病传染参数。方法 北京市顺义区自1978年开始对传染性肺结核病人采取现代结核病控制措施 (DOTS)。1988年7月全县开始停止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并对儿童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性预防措施。1995年按照WHO和IUATLD推荐的国际标准结核菌素试验技术并采用国际标准PPD,对1988~1989年停止卡介苗接种的12849名6~7岁小学一年级儿童进行PPD皮内试验。根据PPD试验反应硬结分布情况,以PPD反应硬结横径≥10mm为结核自然感染标准,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年结核感染率和传染参数。结果 顺义区结核自然感染率为1.35%,推算年结核感染率为0.21%。与此同时,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人的年患病率为21.7/10万~39.1/10万,由此计算传染参数约为6。结论 北京市顺义区的结核病传染参数约为6,也就是1名传染源每年平均传染6名健康人,充分说明北京市顺义区所采取的现代结核病控制措施(DOTS)对控制结核病传染源、减少结核菌传播以及保护健康人群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6.
四所中学初中生结核菌素反应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当地初中生结核菌素反应状况。方法选医院驻地怀来县4所中学5153名初一年级学生进行标准化PPD试验调查,并对学生年龄、性别、居住来源及结核病流行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0.2%的学生集中在13~14岁组,来源于农村者占57.6%,≥5mm总阳性反应率23.1%,≥15mm为7.4%。2219名无卡痕学生PPD反应在≥5mm,≥10mm,≥15mm和≥20mm分别为16.0%、10.9%、5.9%和2.9%,有卡痕学生结素反应性明显高于无卡痕者;有结核接触史和既往史学生的结素反应均高于无结核接触史和既往史者。结论把初中新入学学生作为当地结素试验对象,建议将≥15mm结素反应者列为预防性治疗对象,以减少结核病发生。  相似文献   

17.
A second-yea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14 years old) was diagnosed as pulmonary tuberculosis. She was a member of the volleyball club in the school. She complained a high fever of 39 degrees at first on September 13, 2001. She visited a local physician and was administered medicine for a cold. On September 18, she was seen again for cough and fever, and informed the physician that her father was under treatment for pulmonary tuberculosis since June 2000. As a result, she was examined by chest X-ray, and was diagnosed as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ith moderately positive smear and she was referred to hospital "N" where she was admitted on the next day. Three days after admission, a smear specimen of her sputum was heavily positive for tuberculosis bacilli. She had not been given any preventive chemotherapy when her father was diagnosed with TB because the results of her tuberculin skin test performed two months after her father's onset did not meet the criteria for preventive chemotherapy.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was carried out with 2 strains of tuberculosis bacillus isolated from her and her father, and the RFLP pattern of both strains was same. Thu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patient was infected from her father and develope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 contact survey was subsequently carried out on October 4, 2001 for 107 students and 20 teachers at the school. None of the subjects examined showed any abnormalities on their chest X-ray. A tuberculin skin test survey of 105 students and one teacher was also carried out on November 12, 2001, about 2 months after the final contact. The diameter of skin reactions revealed a monomodal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subjects.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tuberculin skin test were verified with respect to the degree of contact and last tuberculin test in routine health examination at the school. Four students who had close contact with the patient evidently and showed a strong positive skin reaction of more than 30 mm in diameter in the present tuberculin skin test, accompanied by enhanced reaction of more than 20 mm compared with the last tuberculin skin test, were administered preventive chemotherapy.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 BCG,BCG-PPD)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 tuberculin,TB-PPD)在大学生结核病筛查中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北京市西城区3所大学2821名学生的结核病筛查数据。根据使用的PPD试剂种类进行分组,BCG-PPD组学生1386名;TB-PPD组学生1435名。对两组观察者分别进行结核菌素试验,72 h查验硬结平均直径,对强阳性者进行胸部X线检查。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秩和检验对两组硬结平均直径进行比较,用χ^2检验对组间PPD结果分布频度及结核病筛查结果进行比较,当理论值<1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卡痕与PPD阳性结果间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中位硬结平均直径BCG-PPD组(6 mm)大于TB-PPD组(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034, P〈0.05)。BCG-PPD组的阳性率(54.8%, 759/1386)明显高于TB-PPD组(32.7%,469/1435)(χ^2=139.818,P〈0.05);PPD强阳性率BCG-PPD组为6.6%(92/1386),高于TB-PPD组的3.4%(49/1435)(χ^2=15.425,P〈0.05);BCG-PPD组的异常反应发生率为1.9%(27/1386),高于TB-PPD组的0.4%(6/1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74,P〈0.05)。卡痕与PPD阳性结果相关,有卡痕者更容易出现PPD阳性结果(OR=2.046,95%CI=1.630~2.569,P〈0.05)。 结论 TB-PPD和BCG-PPD皮肤试验在大学生结核病筛查中的强阳性率和异常反应发生率上存在差别,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T-SPOT.TB)在菌阴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SPOT.TB试剂盒对55例菌阴肺结核(A组)和36例其他肺部疾病(B组)患者的外周血中Mtb特异性T淋巴细胞进行检测,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PPD试验、血清结核抗体(Mtb-AB)检测。结果A组T-SPOT.TB的阳性率为89.1%(49/55),要明显高于B组的19.4%(7/36)(χ2=44.59,P<0.001)。在A组,T-SPOT.TB的阳性率要明显高于PPD试验[36.4%(20/55)]、Mtb-AB[52.7%(29/55)]及PPD试验+Mtb-AB的阳性率[23.6%(13/55)],(χ2=12.13,χ2=7.08,χ2=21.54,P值均<0.01)。T-SPOT.TB在B组中的阴性率为80.6%(29/36),较PPD试验[86.1%(31/36)]及Mtb-AB阴性(63.9%,23/36)和PPD+Mtb-AB检测方法的阴性率[88.9%(32/36)]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χ2=2.69,χ2=0.41,P值均>0.05)。结论T-SPOT.TB检测特异度和敏感度要优于PPD试验及Mtb-AB的检测,可用于菌阴肺结核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PD反应强度与结核病发病相关性和预防性治疗对象的结核菌素反应标准。方法对不同PPD反应强度的新入学初高中学生进行3年的结核病发病观察,分析PPD反应强度与发病危险性、发病时间的关系,比较不同反应强度预防性治疗对象发病率的变化。结果 7223名健康学生PPD反应强度0~4、5~9、10~14、15~19和≥20 mm或有皮疹水泡者的年均结核病发病率分别为18.2/10万、51.1/10万、115.5/10万、507.0/10万、和709.2/10万;0~4和5~9 mm头2年发病率很低,第3年有所增高,而15~19和≥20 mm或有皮疹水泡者头2年发病率很高,第3年均下降。结论 PPD反应强度与结核病发病存在明显正相关,特别在头2年危险比更大;PPD反应≥15 mm或有皮疹水泡者的发病机会明显升高,以此标准作为当地中学生预防性治疗对象的结核菌素反应标准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