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住院患者病死率及死亡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呼吸科收住的AECOPD患者138例。总结患者特点,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AECOPD住院患者院内病死率为21.7%。单因素分析发现下列因素与AECOPD住院死亡相关:年龄、住院时间长短、PASP、入住ICU、合并肺炎、贫血、肾功能不全、Ⅱ型呼吸衰竭、心房颤动、休克、气胸。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肺炎(OR=42.488)、高PASP(≥45mmHg)(OR=15.914)、贫血(OR=7.693)、心房颤动(OR=6.215)以及入住ICU(OR=4.927)是AECOPD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ECOPD住院患者病死率高,肺炎、高PASP(≥45mmHg)、贫血、心房颤动以及入住ICU是AECOPD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与脑微出血(CMBs)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原发性脑出血(ICH)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297例发病72小时内急性脑出血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并进行3个月的临床随访,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与CMBs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其对ICH预后的影响。结果ICH患者CMBs发生率为67. 68%;单因素分析显示CMBs患者与无CMBs患者在年龄、高血压、既往脑出血病史、既往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血低密度脂蛋白及空腹血糖方面有统计学意义,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既往脑出血病史是ICH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CMBs( 5个)是IC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高血压、既往脑出血病史是ICH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 CMBs5个提示ICH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并发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6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年,根据患者预后是否并发心脏事件,将其分为事件组(n=45)和非事件组(n=81)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与实验室相关指标差异,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并发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并发心脏事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LVEF以及NYHA分级是其独立危险因素(P=0.004,0.013,0.021)。结论BNP、LVEF以及NYHA分级是心力衰竭预后并发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防控COPD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AECOPD合并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ECOPD患者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为14.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衰竭、既往一年因COPD入院次数、呼吸疾病史,对AECOPD合并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呼吸衰竭、既往一年因COPD入院次数是导致AECOPD合并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ECOPD合并肺部感染中,多重耐药菌感染比例较高。呼吸衰竭、既往一年因COPD入院次数,是AECOPD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降低AECOPD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老年AECOPD患者480例,按照是否出现口腔真菌感染分为感染组37例与未感染组443例。采集患者痰液标本,分离鉴定口腔真菌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老年AECOPD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AECOPD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口腔真菌感染患者37例中,分离培养真菌36株,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分离出24株(66.67%)。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年龄、糖尿病史、抗生素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侵入性操作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性别、COPD病程、体质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和高血压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糖尿病史、抗生素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侵入性操作和住院时间为影响老年AECOPD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AECOPD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病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住院患者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199例AECOPD住院患者,按病性转归分为缓解组和恶化组,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方法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结果 AECOPD恶化发生率为10.55%,病情恶化与血清白蛋白30 g/L(P0.05)、合并肺炎(P0.05)密切相关。结论低蛋白血症、合并肺炎是影响AECOPD住院患者病情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3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肝病科确诊为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500例,统计在治疗随访中肝衰竭预后好转或者病情加重的例数,并结合临床检查,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Pearson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出现预后病情恶化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除乙肝外其他肝病病史、凝血酶原时间(PT)、肺部并发感染、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血肌酐、入院后抗病毒治疗情况、胆碱酯酶、血脂、血清纳指标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除乙肝外其他肝病病史、PT延长、肺部并发感染、出现肝性脑病、入院后未接受正规抗病毒治疗是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除乙肝外其他肝病病史、PT延长、肺部并发感染是影响乙型肝炎肝衰竭预后的危险因素,入院后对患者进行正规的抗病毒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需有创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多耐药菌(MDR)感染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观察了142例需有创通气的AECOPD患者气道分泌物致病菌谱、MDR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及MDR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入选患者114例,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传统致病菌39株,占34.2%;MDR 39株,占34.2%.患者年龄、既往气管插管、AECOPD住院频数、COPD严重程度、插管前抗生素治疗不当是MDR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糖尿病、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ICS)门诊治疗并非MDR的危险因素.与非MDR组比较,MDR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延长(P=0.009)、病死率显著增高(P=0.001).结论 严重AECOPD患者MDR感染发生率增高,与患者年龄、COPD严重程度、既往气管插管、插管前抗生素治疗不当有关,MDR导致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病死率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行抗凝治疗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64例经标准剂量肝素抗凝治疗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院内死亡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64例患者中,23例(14%)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示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等8个相关因素与患者死亡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颅内循环时间延迟(P =0.007,OR=8.65)、颅内出血(P=0.013,OR =6.37)、合并糖尿病(P=0.033,OR=4.75)、抗凝治疗不充分(P=0.026,OR =5.77)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颅内循环时间延迟、合并颅内出血、合并糖尿病、抗凝治疗不充分是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如血管内溶栓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的短期生存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选择80例髋部脆性骨折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分析患者生存状况情况,并根据患者生存状况情况分为预后好组与预后差组,采用回顾性方法记录相关信息,筛选出影响该类患者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80例髋部脆性骨折老年患者中,24例(30.0%)患者预后较差,56例(70.0%)患者预后较好。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的预后良好率逐渐下降。年龄、病程、治疗方式、合并肺部感染及合并心脏疾病与髋部脆性骨折老年患者生存状况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75岁、病程≥7d、合并肺部感染是髋部脆性骨折老年患者生存状况差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治疗是髋部脆性骨折老年患者生存状况差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部分髋部脆性骨折老年患者预后较差,高龄、病程长、合并肺部感染及保守治疗是该类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上述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应尽早手术,避免肺部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与ICU内AECOPD患者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这是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19年5月30日入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的AECOPD患者,根据出ICU时的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临床资料、治疗转归。经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对AECOPD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70例AECOPD患者,单因素分析发现高APACHEⅡ评分,高中性粒细胞比例、降钙素原、肌钙蛋白I、pro-BNP、乳酸、尿素氮浓度,低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以及合并脓毒症休克是AECOPD患者ICU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APACHEⅡ评分、合并脓毒症休克,OR值分别为1.13(95%CI 1.052~1.214)、5.092(95%CI 1.697~15.277),血清总蛋白水平是死亡的保护因素,OR值为0.879(95%CI 0.818~0.944)。ROC曲线显示联合APACHEⅡ评分、血清总蛋白水平、是否合并脓毒症休克三个指标的模型显示出对患者死亡有较高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8(95%CI 0.785~0.911;P<0.0001)。结论入住ICU的AECOPD患者有高APACHEⅡ评分,低总蛋白水平,合并脓毒症休克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FI)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并发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54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发生FI分为FI组132例和非FI组122例,统计肠内营养FI和ICU-AW发生情况。采用生存分析中的Kaplan-Meier(K-M)生存曲线,分析肠内营养FI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并发7d ICU-AW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发生FI的影响因素。结果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FI和ICU-AW的发生率分别为52.0%和59.8%。K-M分析显示,FI组患者7d内ICU-AW发生率高于非FI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5.998,95%CI:3.057~11.766)、APACHEⅡ评分(OR=1.150,95%CI:1.080~1.225)、高血糖(OR=2.090,95%CI:1.091~4.005)、放置鼻胃管(OR=2.098,95%CI:1.097~4.015)、床头未抬高≥30°(OR=4.151,95%CI:1.951~8.832)和营养液输注速度(OR=1.049,95%CI:1.019~1.080)均是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发生FI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FI和ICU-AW发生率高,FI会增加其ICU-AW发生风险。年龄≥65岁、APACHEⅡ评分、高血糖、放置鼻胃管、床头未抬高≥30°和营养液输注速度均是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发生FI的危险因素,应根据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结直肠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与乳头状、管状腺癌临床病理的差异和预后.方法 收集1994年8月至2007年3月结直肠手术患者2089例,其中黏液腺癌144例,印戒细胞癌25例,乳头状腺癌和管状腺癌1837例,剔除其他类型肠道肿瘤83例.比较三组的临床病理特点.对影响结直肠预后的部分临床病理指标,如年龄、肿瘤部位、分期、腹膜、病理分型进行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三组进行总体生存分析.结果 黏液腺癌患者发病的中位年龄为(54.20±16.25)岁,印戒细胞癌患者为(40.43±12.88)岁,乳头状腺癌和管状腺癌患者为(58.73±13.62)岁,印戒细胞癌发病年龄最低(P<0.001).三组男女比例、肿瘤直径、肿瘤部位、TNM分期、腹膜转移、淋巴结转移和脏器侵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黏液癌和印戒细胞癌是预示结直肠癌预后的危险因素,而印戒细胞癌是预示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三组总体生存时间和生存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结直肠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预后较乳头状、管状腺癌差.黏液癌和印戒细胞癌是预示结直肠癌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各危险因素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老干科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期间经临床确诊为aSAH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年龄、高血压、动脉瘤是否多发、手术时期、Hunt-Hess分级、APACHEⅡ等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显著相关性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动脉瘤是否多发、手术时期、Hunt-Hess分级、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动脉瘤是否多发、Hunt-Hess分级、APACHEⅡ与aSAH预后呈显著相关。结论 aSAH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根据患者情况具体分析,对于高龄、动脉瘤多发、Hunt-Hess分级高、APACHEⅡ评分低提示预后差,临床治疗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阐明炎性基因IL-17的多态现象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治疗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采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另外纳入未采用华法林治疗的生物瓣置换术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确定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等位基因,分析两组患者的基因型与临床特点,探讨分析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治疗与不同的IL-17基因型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型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运用Kaplan-Meier的生存曲线对携带IL-17 rs763780及rs2275913两种基因型患者的生存与疗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IL-17基因型在两组的基因型分布是不相同的,通过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s763780及rs2275913两种基因型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患者rs2275913基因型的比例要高于未出现并发症患者,治疗疗效及生存分析方面,携带IL-17rs2275913基因型的患者生存时间要短于携带rs763780基因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L-17rs2275913基因型表达的高低与预后有着一定的相关性。结论:IL-17的G等位基因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rs2275913基因型与子心脏瓣膜置换治疗及预后有着相关性,可作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Utstein模式下急诊心源性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按Utstein模式要求登记的228例CA患者,记录患者CPR预后情况,对影响CA患者CPR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228例CPR患者中,自主恢复循环(ROSC)125例(54.82%)、24 h存活55例(24.12%)、出院存活28例(12.28%)、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出院20例(8.77%)。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CPR持续时间、创伤性、首次监测心律、肾上腺素应用剂量是ROSC的独立预测因子;CPR持续时间、创伤性、首次监测心律是影响患者24 h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首次监测心律、CA前状态、CPR持续时间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及出院后存活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创伤性是影响CA患者ROSC及24 h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肾上腺应用剂量≤5 mg、可除颤心律、CPR持续时间≤15 min均是影响患者ROCS及24 h存活的保护因素。可除颤心律、CPR持续时间≤15 min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出院后存活的有利因素,而CA前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疾病终末期则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8月至2014年3月期间本院外科收治的211例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术后PVT形成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11例患者中,59例术后PVT形成,发生率为27.96%(59/21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上消化道出血史、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腹水、门脉高压性胃病、胃底静脉曲张、血氨水平是患者术后PVT形成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门静脉直径增宽(OR=1.763,P=0.000)和门脉高压性胃病(OR=1.089,P=0.037)是患者术后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术后PVT形成的发生率较高,门静脉直径增宽和门脉高压性胃病是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93例高龄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临床用药以及预后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不良及死亡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曲线分析高龄患者随着时间的生存状况。结果高龄STEMI患者多数具有高血压(64例,占68.8%)和高脂血症(84例,占90.3%)。除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外,高龄急性STEMI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率较高,达89.2%。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较多,分别达41.9%和28.0%。预后分析表明,2年内预后良好的患者占33.3%,住院期间死亡占32.3%,院外死亡占2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是药物保守治疗的高龄急性STEM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3.18,95%CI 1.09~9.26,P=0.03),女性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率是男性患者的3.18倍;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OR=67.17,95%CI 2.73~154.50,P=0.01)和未使用利尿剂(OR=0.06,95%CI 0.00~0.95,P=0.04)是高龄急性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接受药物保守的高龄急性STEMI患者女性往往较男性预后更差。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和未使用利尿剂是导致高龄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重度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87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90 d。采用CT检查判断是否颅内出血,90 d mRS评价患者预后。依据Fazekas量表分为LA组和无L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L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和预后的影响。结果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合并LA者91例(31.7%),出血转化发生率为20.9%(19/91),预后不良为46.2%(42/91);无LA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者196例(68.3%),出血转化发生率为11.7%(23/196),预后不良为20.4%(40/196)。出血转化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LA是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系数=0.765,标准误=0.275,Wald值=7.739,OR=2.149,95%CI:1.254~3.684,P=0.012)。90 d预后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LA是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系数=0.848,标准误=0.357,Wald值=5.642,OR=2.335,95%CI:1.160~4.701,P=0.031)。结论合并中重度LA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比例高,90 d预后差,且中重度LA是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出血转化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