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SU)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4年3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急救医学科抢救室收治1185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合并SU将患者分为两组。采集两组患者入院8h内的数据,包括性别、年龄、出血量、出血部位(基底节区、丘脑、脑干、脑叶、脑室、蛛网膜下腔、小脑)、意识障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收缩压(SBP)、高血压病史、脑出血病史9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其检验效能。结果1185例脑出血患者入选本研究,293例发生SU,占24.7%;892例未发生SU,占75.3%。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出血并发SU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出血量、出血部位、意识障碍、APACHEⅡ评分、SBP。在出血部位中,脑室、丘脑、脑干出血并发SU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5.3%(43/95)、39.1%(63/161)、36.9%(48/130),显著高于脑叶〔26.2%(33/126)〕、小脑〔18.8%(15/80)〕、基底节区〔16.1%(78/485)〕、蛛网膜下腔〔12.0%(13/1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量〔优势比(OR)=3.305,P=0.001,95%可信区间(95%CI)为2.213~48.634〕、出血部位(OR=1.762,P=0.008,95%CI为0.123~2.743)、SBP(OR=1.223,P=0.034,95%CI为0.245~2.812)是脑出血并发SU的独立危险因素。出血量、SB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6、0.597,提示出血量有中等的诊断价值,SBP的诊断价值较低。结论出血量大,出血部位在脑室、丘脑或脑干,SBP高的脑出血患者并发SU的风险较大,应尽早降低血压并及时给予SU的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患者发生急性期疲劳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脑卒中患者发生急性期疲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4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包括2 658例研究对象,涉及危险因素13个。Meta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54,95%CI(1.23,1.94),P=0.000 2]、农村居住地[OR=1.46,95%CI(1.11,1.91),P=0.007]、糖尿病[OR=1.54,95%CI(1.24,1.92),P<0.000 1]、高脂血症[OR=1.41,95%CI(1.10,1.80),P=0.007]、冠心病[OR=1.94,95%CI(1.30,2.89),P=0.001]、既往卒中史[OR=1.54,95%CI(1.07,2.23),P<0.000 01]、卒中前疲劳[OR=4.51,95%CI(3.33,6.09),P<0.000 01]、基底节区卒中[OR=2.76,95%CI(1.21,6.29),P<0.000 01]、NIHSS>3分[OR=2.11,95%CI(1.59,2.79),P<0.000 01]、入院血糖水平[OR=1.08,95%CI(0.38,1.78),P=0.003]、卒中后睡眠障碍[OR=2.40,95%CI(1.87,3.07),P<0.000 01]、卒中后疼痛[OR=2.32,95%CI(1.56,3.45),P<0.000 1]和卒中后抑郁[OR=3.31,95%CI(1.94,5.66),P<0.000 1]均是脑卒中患者发生急性期疲劳的危险因素。结论当前证据显示,女性、农村居住地、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既往卒中史、卒中前疲劳、基底节区卒中、NIHSS评分>3分、入院血糖水平、卒中后睡眠障碍、卒中后疼痛和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患者发生急性期疲劳的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应对具有以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加强防护,以降低卒中后疲劳发生率,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出血性脑卒中是维持性透析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并发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肾内科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30天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11例透析患者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出血后30天死亡及存活2组患者临床指标,以分析影响早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共计29例患者发生出血性脑卒中,其中血液透析26例,腹膜透析3例。与腹膜透析相比,血液透析患者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更高(66.5vs.10.5/10,000病人年,P=0.002);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分别为73.1%和66.7%。死亡组脑出血时收缩压、脑出血时舒张压、出血量、脑室血肿发生率、i PTH均显著高于存活组,glasgow昏迷评分显著低于低于存活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脑出血时收缩压(r=0.562,P=0.004)、脑出血时舒张压(r=0.569,P=0.004)、出血量(r=0.612,P=0.001)、脑室血肿(r=0.402,P=0.042)、i PTH(r=0.510,P=0.011)、glasgow昏迷评分(r=-0.567,P=0.001)与30天死亡显著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出血性脑卒中后透析方式对生存时间无影响(Log-Rank,P=0.545)。结论本组维持性透析患者中,出血性脑卒中时血压水平、出血严重程度、i PTH水平与出血性脑卒中30天死亡相关,出血性脑卒中后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或腹膜透析对早期预后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患者344例,根据有无发生SU分为溃疡组和未溃疡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脓毒症患者发生SU及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344例脓毒症患者中发生SU 80例,占23.3%。部分促炎细胞因子(IL-6、IL-8)在溃疡组显著升高(P<0.05)。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发生SU的影响因素(OR=1.066, 95%CI 1.030~1.103,P<0.001);呼吸衰竭(OR=3.408, 95%CI 1.604~7.239, P<0.001)、尿素氮升高(OR=1.046, 95%CI 1.003~1.090, P<0.05)、休克(OR=2.427, 95%CI 1.145~5.144, P<0.05)是脓毒症患者发生SU的独立危险因素。溃疡组和未溃疡组28 d死亡率为26.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治疗的短期预后影响因素,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11年3月至2014年12月经微创穿刺治疗的11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既往高血压病史、术前收缩压、术前血糖值、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出血部位、血肿形态、出血量、手术时机、脑室积血、中线移位、术后再出血、二次手术、肺部感染及电解质紊乱的临床资料,应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来评判患者术后1个月预后情况。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对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引入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这些影响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收缩压、术前血糖值、术前GCS评分、出血部位、出血量、从发病至手术时间、脑室积血、中线移位、术后再出血、二次手术、肺部感染对预后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提示,该类患者术后1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是年龄(OR=4.153,95%CI 1.346~12.815,P=0.013)、术前血糖(OR=4.813,95%CI 1.181~19.768,P=0.028)、术前GCS评分(OR=0.112,95%CI 0.150~0.885,P=0.035)、血肿量(OR=5.113,95%CI 1.170~22.338,P=0.030)、脑室积血(OR=0.075,95%CI 0.006~0.955,P=0.046)、二次手术(OR=0.052,95%CI 0.003~0.951,P=0.046)、肺部感染(OR=0.192,95%CI 0.051~0.723,P=0.015)。结论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的预后因素众多且复杂,在临床中我们若能对这些因素加以干涉和治疗很有可能有益于患者病情恢复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8例,按患者是否患有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恶化组(n=38)与非恶化组(n=70),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既往史、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恶化组高血压、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病史比例高于非恶化组(P<0.05);恶化组较非恶化组体温高、神经功能缺损得分高,收缩压及舒张压低(P<0.05);恶化组D-二聚体、白细胞水平,凝血酶原时间高于非恶化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非恶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OR=1.993),高体温(OR=3.012),低收缩压(OR=2.942),低舒张压(OR=1.838),有高血压(OR=3.522)、糖尿病(OR=1.05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OR=1.442)、心房颤动(OR=3.522)病史是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过高,体温过高,收缩压及舒张压过低,有高血压、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心房颤动病史是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危险因素与前、后循环颅内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按颅内动脉狭窄的部位分两组(前、后循环颅内动脉狭窄组),对可能影响前、后循环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前、后循环颅内动脉狭窄在收缩压、吸烟史、饮酒史、卒中史、出院时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短期预后、血肌酐、血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与高血糖(OR=1.135,95% CI:1.003~1.284)、卒中史(OR=1.133,95% CI:1.007 ~1.276)、短期预后(OR =5.987,95% CI:1.441~24.873)有关,后循环颅内动脉狭窄与吸烟史(OR=0.003,95% CI:0.000 ~0.376)、血肌酐(OR=0.509,95% CI:0.328 ~0.790)、高甘油三酯(OR=0.054,95% CI:0.004 ~0.645)、高LDL-C(OR=0.096,95% CI:0.015~0.608)有关.结论 血管性危险因素对前、后循环颅内动脉狭窄所施加的效应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脑外科2007~2009年收治的152例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年龄、高血压、意识障碍史、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等23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SAPSⅡ)、脑血管痉挛、意识障碍史、高血压、年龄、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P<0.01或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改良Fisher分级[OR=19.51,95%可信区间(CI)1.84~206.73,P=0.014]、APACHEⅡ评分[OR=17.34,95%CI 2.53~119.06,P=0.004]、脑血管痉挛[OR=27.84,95%CI 2.17~357.19,P=0.001]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改良Fisher分级、APACHEⅡ评分、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18-12期间收治的245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溶栓后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HT组与非HT组(NHT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发病至治疗时间(OTT)、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特点等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245例接受rt-PA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HT的38例,占15.5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血糖、糖尿病史、心房颤动史、溶栓前NIHSS评分、OTT、血尿酸、脑白质疏松是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0.737,95%CI:0.765~1.048)、溶栓前NIHSS评分(OR=0.590,95%CI:0.428~0.814)、OTT(OR=0.351,95%CI:0.530~1.185)、血尿酸(OR=0.954,95%CI:0.928~0.980)、溶栓前收缩压(OR=0.819,95%CI:0.737~0.910)、脑白质疏松(OR=0.459,95%CI:0.865~0.912)是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溶栓前NIHSS评分、OTT、血尿酸、溶栓前收缩压、脑白质疏松是急性脑梗死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上针对此类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时应谨慎,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影响抗真菌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142例患者均进行真菌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观察抗真菌治疗效果.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真菌感染者为病例组,无真菌感染者为对照组,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血液肿瘤(OR=20.33,P=0.0000)、真菌感染前接受过化疗(OR:6.21,P=0.0000)、氟达拉滨使用(OR=7.73,P=0.0289)、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OR=5.94,P=0.0000)、粒细胞缺乏症(OR=4.54,P=0.0001)及重度贫血(OR=4.77,P=0.0005)是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血液肿瘤(OR=24.24,P=0.000)、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使用(OR=2.66,P=0.043)是院内真菌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非白色念珠菌感染(OR=4.08,P=0.034)、重度贫血(OR=4.58,P=0.009)及较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P=0.010)抗真菌治疗效果较差.结论 血液肿瘤史、化疗及应用氟达拉滨史、较长时间应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粒细胞缺乏症、重度贫血是住院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血液肿瘤、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使用是发生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重度贫血、较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和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患者抗真菌疗效相对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