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9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慢支迁延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迁延期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明星 《新中医》2005,37(2):28-29
目的:观察慢支迁延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迁延期的疗效。方法:将66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迁延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以中药慢支迁延方(由陈皮、党参、茯苓、白术、甘草、蛤蚧、紫河车、桃仁、补骨脂、紫菀、法半夏等组成)治疗;对照组30例,以西医常规疗法治疗。2组均以30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均有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仅咳嗽、咯痰积分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所提高,但治疗组中FEV1和MVV等指标改善较为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支迁延方能明显改善症状、体征,并可改善肺脏通气功能,有效降低慢性支气管炎复发。  相似文献   

4.
5.
五参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荔 《河北中医》1999,21(4):217-218
自1990年以来,笔者运用自拟五参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6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46例均为门诊病人,男20例,女26例;年龄4~12岁19例,13~30岁18例,31~55岁9例;病程最短10日,最长6个月。参照1987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纪要诊断标准[1]确立诊断。其中43例在发病前有发热、全身肌肉酸痛、咽痛、腹泻等流感样症状。症状与体征:4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心烦、神疲乏力、恶心、头晕等;其中有心率增速且与体温、活动无关者42例;有心尖…  相似文献   

6.
自拟四子克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3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拟四子克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00例疗效显著,临控率35%,显效34.3%,好转28.7%,无效2%,总有效率为98%。  相似文献   

7.
8.
咳喘速平颗粒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患者52例中,结果临床控制15例,显效28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1%,祛痰止咳冲剂对照组41例,有效率80.5%,两组疗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迁延性支气管炎儿科临床常见 ,患儿长期存在呼吸道症状 ,容易因某些诱因而急性发作加重病情 ,有些转变为支气管肺炎 ,部分患儿最终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此病采用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效果不佳。本文采用中药治疗效果满意。1 一般资料60例患儿符合 :年龄≤ 2岁 ;病程≥ 1月 ;临床表现为长期轻咳 ,喉中痰响 ,双肺呼吸音粗糙 ,闻及痰鸣音 ;胸片肺纹理增粗 ;中医辨证属痰饮型。 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中药组、对照组。中药组 3 0例 ,男 19例 ,女 11例 ;年龄 4个月以下者 4例 ,4个月~ 1岁 2 0例 ,1~ 2岁 6例。对照组 3 0例 ,男 18例 ,女 12例 ;年…  相似文献   

10.
李昊 《辽宁中医杂志》1999,26(9):403-403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经西药抗炎治疗后,一些病人往往停留在慢性迁延期,症情缠绵反复,治疗较为棘手。笔者近年来,以中医药分型辨治,取效较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44例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56~79岁,平均62.8岁;病程最短5年,最长15年。均符合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专业会议制定的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标准。并经抗生素静脉点滴或口服治疗2周,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喘、痰、炎;或治疗后仍未恢复到发作前状况,皆列入观察对象。凡能影响药物疗效观察的各种因素,都予排除。2 治疗方法 采用中医分型论治:阴虚型(22例) 主证为干咳无…  相似文献   

11.
植物药注射剂4年用药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以植物药制成的注射剂上市及临床应用日益增多,许多药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及经济效益。因此,有必要对该类制剂的使用状况(如品种类别、金额、用量、价格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全面了解。以掌握临床合理用药情况及发展趋势。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药库微机药品购入与支出帐目。以1996年1月~1999年12月4年所购入植物药注射剂(以下简称植针)的品种、规格、购入量、批发价为依据,采用金额排序法及DDD数排序法[1,2]进行统计分析。 分类:以《新编药物学》第14版为依据。限定日剂量(DDD值)[2]数据来源:以《新编药物学》…  相似文献   

12.
天宗穴药物注射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宗穴属手太阳小肠经,笔者临床上观察到该穴应用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颈椎病、肩周炎、眩晕、落枕等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岭南地区治疗中风病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对近10年岭南地区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中风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48篇文献中,急性期文献28篇,恢复期20篇;药物类别排名前5位分别为活血化瘀药、补益药、平肝息风药、清热化痰药、化湿药.药物使用频次中前15位分别为地龙、川芎、黄芪、红花、桃仁、赤芍、石菖蒲、当归、水蛭、钩藤、大黄、甘草、丹参、天麻、白术.结论 岭南医家治疗中风病用药是以活血化瘀药、补益药和平肝息风药为主,同时结合岭南地域特征,辅以清热化痰药及化湿药进行辨证施治,并适当佐于开窍药、泻下药等.  相似文献   

14.
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2004-2005年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临床表现及其相关因素,给医生和药师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尽量预防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方法由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收集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2004-2005年中药注射剂的ADR病例共164例,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别按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受损器官、药品种类等项目进行描述性的统计分析。结果在164例报告中,男女构成比分别为52.4%和47.6%,中药注射剂ADR临床表现多样,以用药部位损害为主,主要表现为用药部位疼痛,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表现为红肿、皮疹等,ADR构成比较高的前3个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注射用血塞通(主含三七总皂苷)、参麦注射液。结论中药注射剂易发生不良反应,临床应引起重视,做好预防和监测工作,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67例穿心莲内酯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穿心莲内酯注射液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67例使用穿心莲内酯注射液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基本情况、原发疾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穿心莲内酯注射液中发生不良反应多见于穿琥宁、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及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临床使用穿心莲内酯注射液首选喜炎平注射液,且应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密切观察用药过程,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发挥更佳的疗效,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辛脑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4~2011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对细辛脑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细辛脑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病例122例,男性72例,女性50例;本组病例中共101例年龄在10岁以下,占全部病例的82.79%;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给药30min以内;不良反应以一般过敏性反应、过敏性休克、消化系统类反应及心血管系统等反应为主。结论:细辛脑注射剂的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的在儿童中更易发生,其表现有速发型和多系统损害的特点,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痰热清注射液上市15年的现状及不足。方法选用Sciverse Science Direct、Pubmed、Ebscore Medline、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为资料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2004年至2018年发表的"痰热清注射液"文献为研究对象,对文献基本特征、文献类型分布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952篇,临床研究类、实验研究类、综述类、不良反应类、配伍类文献分别为3339篇、179篇、148篇、140篇、146篇。河南、广东、浙江省的研究位居前3名,《中国中医急症》是发表痰热清的核心刊物。用药领域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占临床研究文献的75.41%,其次是内科疾病(8.86%)和手足口病(4.82%)。1151篇自报联合用药,61.95%是与抗生素联合使用,3174篇采用静脉注射给药。结论痰热清注射液上市后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存在临床重复研究、基础研究薄弱等问题。今后应该加强基于临床真实世界证据的临床效应的研究,同时深入其化学成分研究,实现临床与基础的紧密结合,为痰热清的合理使用及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文医药学期刊和我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筛选出参附注射液新的及严重的不良反应病例,统计有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参附注射液致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病例32例。其中,61岁以上者有16例;原患疾病主要为心血管系统疾病(10例);28例为静脉滴注给药;发生时间大多在30min以内,共24例;主要累及器官/系统为神经系统;无死亡病例,19例在处理后30min内缓解。结论:参附注射液致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引起医护人员注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分析,以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根据《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结合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回顾性分析部分文献报道的药品不良反应和医院临床上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病例。结果:不合理用药情况存在于部分不良反应的报告病例中。结论:遵循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提高临床医师、护士和药师的专业素质,可减少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江娇  高天  杨帆  高群  王聪 《四川中医》2012,(6):55-56
目的: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根据我们观察到的2009~2010年使用参麦注射液与参附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ADR(E)病例报告及用药情况计算ADR(E)发生率、相对危险度(RR)、标准化报告比(SRR)、报告率比(ARRR)、用药频度(DUI、DDDs)等分析安全性、合理性。结果:参麦注射液与参附注射液ADR(E)发生率分别为0.619,0.686;RR分别为2.3,0;SRR与ARRR均≈1;DUI均≤1.0,DDDS分别为9700,10175。结论:参麦注射液与参附注射液使用安全、合理,两药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