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福参的苷类成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从福参Angelica morii提取分离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乙醇提取,溶剂萃取,大孔树脂、聚酰胺、硅胶柱层析,LH-20、重结晶等纯化,对福参饮片进行系统提取分离;运用波谱学方法及理化常数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正丁醇和水部分分离到6个苷类化合物,分别为升麻索苷(prim-O-glucosylcimifugin,Ⅰ)、紫花前胡苷(marmesinin,Ⅱ)、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 7-O0-β-D-glucoside,Ⅲ)、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ute—olin 7-O-β-D-glucoside,Ⅳ),umbeliferone 7-apiosylglucoside(V)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Ⅵ)。结论 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Ⅲ首次从当归属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沉香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军民  高幼衡  徐鸿华  徐梓勤 《中草药》2007,38(8):1138-1140
目的研究沉香药材中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沉香乙醇提取物中分得1个色酮成分6-羟基-2-[2-(3′-甲氧基-4′-羟基苯乙基)]色原酮(6-hydroxy-2-[2-(3′-methoxy-4′-hydroxyphenylethyl)]chromone,)和1个三萜类成分常春藤皂苷元hederagenin(Ⅱ)。结论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化合物为首次从沉香药材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侧根对质量影响机理及生长调节剂对防风药材质量。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奈乙酸(NAA)、赤霉素(GA)处理种苗后移栽,秋季采收药材的根,测量药材直径及各部位所占的比例,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根中的四种色原酮成分。结果:25mg/kg、100mg/kg、500mg/kg的NAA可提高移栽防风根中四种色原酮类活性成分的含量,其中500mg/kgNAA的四种色原酮总含量最高。4种色原酮含量在韧皮部为0.6784%,木质部为O.1153%,全根为0.9480%,侧根为1.4433%。侧根中韧皮部的比例为0.861%,主根的0.684%。结论:4种色原酮类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韧皮部,侧根中韧皮部比例大,NAA处理可使防风产生大量侧根,从而提高防风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作者曾从日本金腰(Chrysosplenium japonicum)中分离出一种新色酮衍生物、几种新黄酮类及一种细胞毒成分,并进行了结构测定。该细胞毒成分显示细胞毒活性及抗肿瘤活性。继而又研究了原植物中的细胞毒性化合物,发现日本金腰全植物的甲醇提取物对KB细胞呈现明显的细胞毒活性。已从同种植物中分离到2种黄酮甙类Chrysosplenosides B和D但未见细胞毒成  相似文献   

5.
茅莓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茅莓Rubus pardfollus L.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茅莓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4个三萜成分和1个二糖成分,分别鉴定为suavissimoside R1(1),niga-ichigoside F1(2),camelliagenin A(3),camelliagenin C(4)和sucrose(5)。结论:化合物3—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闵欢  赵志敏  郭未艳  杨得坡  成金乐 《中草药》2012,43(6):1050-1056
目的研究尖齿臭茉莉Clerodendrum lindleyi根和茎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自由基清除活性。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DPPH法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体外自由基清除活性测试。结果从尖齿臭茉莉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脂酸(1)、单乙酰马蒂罗苷(2)、4″-O-乙酰马蒂罗苷(3)、赪桐苷A(4)、3″,4″-O-乙酰马蒂罗苷(5)、洋丁香苷(6)、木栓酮(7)、粘霉烯醇(8)、蒲公英萜醇(9)、钩大青酮(10)、海通酮E(11)、(24S)-乙基胆甾-5,22,25-三烯-3β-醇(12)、hedyotol C 4″-O-β-D-glucopyranoside(13)。化合物1~6从根中分离得到,7~13从茎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2显示了不同程度的DPPH清除活性。结论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分离得到的苯乙醇苷类、萜类及甾醇类成分均具有一定的DPPH清除作用,其中苯乙醇苷类成分4″-O-乙酰马蒂罗苷、单乙酰马蒂罗苷和洋丁香苷活性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段绪红  张玉卓  何培  马宗敏  裴林 《中草药》2015,46(22):3310-3313
目的对蛇床Cnidium monnieri干燥成熟果实中的色原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对类成骨细胞UMR106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类成骨细胞UMR106增殖活性的测试。结果从蛇床子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色原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nidimoside A(1)、cnidimol B(2)、前胡色原酮(3)、5,7-二羟基色原酮(4)、5-O-甲基维斯阿米醇(5)、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6)、亥茅酚(7)、2,5-二甲基-7-羟基色原酮(8)、升麻素(9)、5-羟基色原酮-7-O-β-葡萄糖苷(10)。在样品溶液浓度为0.10 nmol/L条件下,化合物1、5、9、10对类成骨细胞UMR106的增殖促进率分别是30.23%、31.56%、35.29%和33.36%。结论化合物3~10为首次从蛇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9、10能一定程度上促进UMR106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绿茎槲寄生的活性化学成分。方法:对绿茎槲寄生的乙醇提取物的有效部位,即醋酸乙酯溶解部分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经体外活性筛选,寻找促PC12细胞分化的活性物质。结果:获得了5个主要化学成分,即北美圣草素(1), 5,7-二羟基-3′,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2), 齐墩果酸(3), 5,7-二羟基色原酮(4),高北美圣草素(5)。经活性筛选试验发现,化合物高北美圣草素(5)具有促PC12细胞分化作用。结论:成分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找到了活性单体成分高北美圣草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研究防风中4种色原酮类化合物.方法 实验采用反相C18色谱柱,乙腈和2%的醋酸溶剂体系梯度洗脱,分离防风中色原酮化合物,电喷雾质谱采用正离子模式.结果 分离并检测了防风中4种色酮类化合物,并获得了化合物的液相保留时间、分子量以及化合物结构信息.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联用技术能快速鉴定防风中色原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7,(10)
目的:研究人工打洞沉香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ODS、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技术对人工打洞沉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分别采用Ellman法和PNPG法测定单体化合物的体外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采用DPPH法测定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人工打洞沉香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α,6β,7α,8β-四羟基-5,6,7,8-四氢-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1)、8α-氯-5α,6β,7β-三羟基-5,6,7,8-四氢-2-[2-(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2)、6-羟基-2-[2-(4-羟基-3-甲氧基苯)乙烯基]色酮(3)、6,7-二羟基-2-(2-苯乙基)色酮(4)、2-(2-苯乙基)色酮(5)、epi-guaidiol A(6)、2-oxo-12-hydroxy-hinesol(7)、cyclodebneyol(8)。结论:其中,化合物6~8为首次从沉香属植物中分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和7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化合物3具有一定的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化合物2、3和7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中药独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希飞  冯煦  董云发  赵兴增  陈雨  王鸣 《中药材》2008,31(4):516-518
目的:研究中药独活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大孔吸附树脂、ODS等多种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并应用NMR和MS方法解析了其化学结构。结果:从独活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紫花前胡苷元(nodakenetin,Ⅰ)、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Ⅱ)、哥伦比亚苷元(columbianetin,Ⅲ)、二氢山芹醇-β-D-葡萄糖苷(β-D-glucosyl-columbianetin,Ⅳ)、哥伦比亚苷(columbianin,Ⅴ)、tert.-O-β-D-glucopy-ranosyl-(R)-byakan-gelicin(Ⅵ)、sec.-O-β-D-glucopyranosyl-(R)-byakangelicin(Ⅶ)。其中Ⅳ、Ⅵ和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离和鉴定当归炮制后新产生的化学成分。方法:对当归炮制品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用柱色谱、制备液相和重结晶等分离手段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鉴定为5-羟甲基糠醛(Ⅰ)、香草酸(Ⅱ)和烟酸(Ⅲ)。结论:5-羟甲基糠醛是炮制后产生的新化合物之一,为首次从当归炮制品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当归水溶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的大极性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反式阿魏酸(trans-ferulic acid, 1),顺式阿魏酸(cis-ferulic acid, 2),川芎内酯Ⅰ(senkyunolide Ⅰ, 3),布雷菌素A(brefeldin A, 4),五加苷B1(eleutheroside B1, 5),E-松柏苷(E-coniferin, 6),愈创木基丙三醇(guaiacylglycerol, 7),淫羊藿次苷F2(icariside F2, 8), 马鞭草烯酮-5-O-β-D-葡萄糖苷(verbenone-5-O-β-D-glucopyranoside,9)。结论 化合物5~9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白芷水溶性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系统研究白芷水溶性化学成分。方法 :硅胶及ODS柱色谱分离 ,光谱法鉴定化合物。结果 :共分离鉴定了 11个化学成分。结论 :其中 6个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15.
北刘寄奴中奎尼酸酯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对中药北刘寄奴中奎尼酸酯类活性成分进行化学研究。方法:溶剂提取及各种柱色谱法分离,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北刘寄奴中分离得到3个奎尼酸酯类化合物,分别为3,十二咖啡酰基奎尼酸(I),灰毡毛忍冬素F(Ⅱ),3,4,5-三咖啡酰基奎尼酸甲酯(Ⅲ)。结论: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半夏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目的:研究传统中药半夏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半夏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豆甾4烯3酮(stigmast4en3one)(Ⅰ),环阿尔廷醇(cycloartenol)(Ⅱ),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双烯3醇(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ol)(Ⅲ),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6′O二十烷酸酯(βsitosterol3OβD glucoside6′eicosanate)(Ⅳ),α棕榈精(αmonpalmitin)(Ⅴ),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Ⅵ)。经MTT实验表明:化合物Ⅲ对人肿瘤细胞株HCT8,Bel7402,BGC823,A549,A2780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Ⅰ~Ⅳ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Ⅲ可能为半夏抗肿瘤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7.
四川栽培东当归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四川栽培东当归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方法:GC-MS联用法。结果:共鉴定出4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02%,并测定了各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结论:主成分为蒿本内酯(22.8%)和丁烯基酞内酯(19.5%)。  相似文献   

18.
竹节草中酚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竹节草Polygomun aviculane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硅胶柱色谱及薄层色谱法分离纯化,经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7种酚类化合物,经结构鉴定为:迷迭香酸(1),没食子酸(2),龙胆酸5-O-(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咖啡酸(4),对香豆酸(5),咖啡酸乙酯(6)和acteoside(7)。结论:化合物1,3,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酚类成分的鉴定为该植物的生物活性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当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刘琳娜  梅其炳  程建峰 《中成药》2005,27(2):204-206
目的:对新鲜当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当归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共得到47个组分,鉴定出其中40种化合物,约占总量的95.5%,其中含量最高的为藁本内酯(54.3%),其次为2-乙基-1-己醇(7.0%)、十三烷(4.8%)、9,12-十八烯酸单甘油酯(3.8%)、9,12-十八二烯酸乙酯(3.4%)、十七酸乙酯(3.1%)等.结论:首次研究了新鲜当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20.
通脉方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通脉方(葛根、丹参、川芎)的化学成分,为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示范。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通脉方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丹参酮I(1)、隐丹参酮(2)、二氢丹参酮I(3)、芒柄花素(4)、原儿茶醛(5)、大豆苷元(6)、反式-阿魏酸(7)、芒柄花苷(8)、5-羟基芒柄花苷(9)、洋川芎内酯H(10)、葛根苷D(11)、染料木苷(12)、大豆苷(13)、3’-甲氧基葛根素(14)、芒柄花素-8-C-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5)、芒柄花素-7-O-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6)、澳白檀苷(17)、5,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7-O-β-D-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8)、鹰嘴豆芽素A-8-C-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9)、葛根素(20)、蔗糖(21)、腺嘌呤核苷(22)、葛根素芹菜糖苷(23)、3’-羟基葛根素(24)、3’-甲氧基大豆苷元-7,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25)、大豆苷元-7,4’-O-葡萄糖苷(26)、3’-甲氧基大豆苷(27)、芒柄花素-8-C-β-D-吡喃木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28)、染料木素-7-O-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29)、染料木素-8-C-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30)、大豆苷元-7-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葡萄糖苷(31)、大豆苷元-7-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葡萄糖苷(32)、3’-羟基葛根素芹菜糖苷(33)、6″-O-D-木糖基葛根素(34)。结论:综合以上及葛根、丹参、川芎单味药材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判断通脉方主要化学成分为异黄酮类,来源于组方中的葛根;3个丹参酮类化合物来源于组方中的丹参;洋川芎内酯H来源于组方中的川芎。虽然单味药材的化学成分在复方中皆有体现,但主要是君药葛根的化学成分。16,17,29为首次从葛根及葛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