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 总结9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3例,发生率33.3%。1例术后第9天因T管短臂致肝总管阻塞出现黄疸,在DSA下经T管置入导丝至肝内胆管,起支架作用,一周后拔除导丝,梗阻解除;另一例术后3个月拔除T管,并发胆漏、胆汁性腹膜炎,经原T管窦道置入引流管引流胆汁,1周后拔除引流管;第3例术后3个月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经T管造影,显示肝总管、左右肝内胆管多处狭窄,狭窄近端胆管局限性扩张,目前正在积极治疗中,结论 本组3例胆道并发症,原因系T管放置不当,拔除T管时窦道未完全形成,并发胆道阻塞和胆漏;供肝热、冷缺血时间过长致肝内外胆道狭窄。术中放置管径相匹配的T管,二次(分步)T管拔除法或拔除T管时预先经T管置入导丝,如胆漏再置入引流管,可预防T管所致的并发症;尽可能缩短供肝热、冷缺血和二次热缺血时间,注意保护肝外胆管血供,避免肝动脉血栓形成;供肝切取时,胆道充分冲洗是预防胆道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早期抬高T型管引流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胆总管结石T型管引流患者采用历史对照方法分为两组,各60例,2001年11月~2002年11月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患者为早期抬高组,2000年10月~2001年10月T型引流管按传统处理患者为传统处理组,对比分析T型引流管平均引流时间、平均住院天数、胆道下段梗阻发生率和病人满意度,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T型管引流、住院平均天数、胆道下端梗阻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分别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说明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组患者T型管引流时间及住院平均天数均缩短,胆道下端梗阻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T型引流管早期抬高,具有住院时间短、胆道下端梗阻率降低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等优点,此法安全可行,认为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并发症的防护措施,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1999年12月~2003年10月,我中心施行了34例成人原位肝移植术,术后有外置胆道引流管的患者30例,其中用T型管作引流管的5例,用细吸痰管作引流管的2例,用硬膜外导管作引流管的23例.现就不同的胆道引流管引流胆汁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原位肝移植术放置不同胆道引流管的护理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2月~2003年10月,我中心施行了34例成人原位肝移植术,术后有外置胆道引流管的患者30例,其中用T型管作引流管的5例,用细吸痰管作引流管的2例,用硬膜外导管作引流管的23例。现就不同的胆道引流管引流胆汁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道疾病术后患者的T型引流管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108例胆道术后行T型管引流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期间108例胆道术后行T型管引流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T型引流管护理按照常规护理进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堵管、胆漏、脱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92%;患者满意度为97.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胆道疾病手术患者的T型引流管护理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胆道手术后放置T型管引流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一般认为术后T型管引流胆汁量经历一个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过程,且有学者将其作为T型管的拔管指征之.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许多病人并不完全符合这一规律.为此我们从1991年~1992年详细地观察并记录了55例胆道手术后放置T型管引流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21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做好全麻后护理、T型管引流护理、并发症观察与护理、出院指导.结果:术后并发胆瘘1例,放置腹腔引流管2周痊愈.住院5~14 d,平均7 d.术后未并发切口感染、胆道出血,胆总管未残留结石.结论:做好围术期护理可降低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患者术后腹部引流管的临床综合护理效果。方法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160例肝胆外科手术后放置腹部引流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均拔除腹腔引流管顺利出院,放置T型管者带管出院,按指定时间返院拔管。观察组患者腹腔引流管和T型管的拔除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显著缩短拔管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是确保手术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34例活体肝移植术后患者T形管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由于活体肝移植胆道吻合的特殊性,术后胆道并发症高达13.9%~38.5%.报告了活体肝移植术胆道重建后采用T形管引流胆汁的观察与护理,通过对34例患者T形管护理和胆汁观察,认为术后密切观察患者胆汁引流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管道冲洗,适时拔除T形管,有利于及早发现和处理术后早期并发症,有效地控制胆道并发症.本组1例T形管拽脱,2例拔管时发生胆漏,但都及时处理,恢复顺利.其余患者均未发生胆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21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做好全麻后护理、T型管引流护理、并发症观察与护理、出院指导。结果:术后并发胆瘘1例,放置腹腔引流管2周痊愈。住院5—14d,平均7d。术后未并发切口感染、胆道出血,胆总管未残留结石。结论:做好围术期护理可降低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胆道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肝移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课题拟进一步明晰认识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并确立早期防治措施.方法:①对象: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于2002-04/2007-09完成的254例原位肝移植患者中,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者33例,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②方法:胆管重建方式为胆总管端端吻合术.并发胆漏者,予置管充分引流;吻合口狭窄者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球囊扩张术,必要时放置胆道支架;非吻合口狭窄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联合胆道镜治疗,严重者行二次肝移植术.结果:18例胆漏患者均通过腹腔引流、鼻胆管引流治愈;9例吻合口狭窄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或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球囊扩张术治愈,其中3例放置了胆道支架;6例非吻合口狭窄患者中,2例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联合胆道镜治疗后痊愈,2例接受了二次肝移植,2例恢复不佳.结论:改进手术方法、缩短移植物冷热缺血时间及保护胆管血供可降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处理得当患者可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2.
56例胆道术后T型管引流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型管进行观察与护理,主要包括术后引流管的观察护理,引流液量、颜色及性质的观察.常见并发症的观察护理,闭管试验、拔管前后的观察护理,不同阶段的心理护理。本组未发生T型管护理并发症,2例胆汁漏患者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3.
奉华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266-7267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包和(或)胸腔闭式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对380例放置心包和(或)胸腔闭式引流的患儿进行精心细致的护理。结果 370例于术后48~72h顺利拔管,5例术后4~6d拔管,均康复出院。5例死亡。结论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水密封及各引流管连接牢固,同时掌握好拔管的指征、方法及注意事项,是保证置管引流成功,促进患儿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2001年4月~2006年10月,我院行肝移植术79例,其中6例并发胆道疾病,经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9例,均行驼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胆道重建方式为胆总管端端吻合术,其中9例放置T形管引流.6例并发胆道疾病,均为男性,良性终末期肝病4例,恶性肿瘤2例;其中拔T形管时胆漏至急性弥漫性腹膜炎1例,T形管造影时并发毛细胆管炎1例,胆道狭窄4例;合并胆道感染2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术后患者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胆总管结石放置T型引流管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按传统处理方法,观察组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对2组T型引流管平均引流时间、平均住院天数、胆道下段梗阻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组患者T型管引流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缩短,胆道下端梗阻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p<0.05,p<0.01).结论 T型引流管早期抬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胆道下端梗阻率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处理晚期胰头癌胆总管下端梗阻的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et exploration,LCDE)结合美国BARD公司产胆道扩张导管、胆道内涵等、耐高压球囊导管和BOSTON公司产斑马导丝施行胆总管下端扩张术(Laparoscopic papillary ballon dilation,LPBD),扩张满意,放置胆道内涵管,胆管切口4-0或5-0可吸收缝线即时缝合,其他情况放置胆道内涵管内引流同时放置T形管外引流。Winslow孔附近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观察渗漏情况。结果:9例中7例手术获成功(胆道内涵管引流通畅、黄疸减轻或消退),1例中转开腹放置胆道内涵管同时放置T形管外引流,1例术后15d死于胆道感染诱发肝肾功能衰竭。无胆漏,术后从腹腔引流管引流出渗出液20-300ml,1-7d后停止。术后1d进少量流计,术后2-9d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3-7d间断或连续夹闭T形引流管,术后3-15d出院。术后2个月逆行胆道造影胆道内涵管引流通畅后拔除T形引流管。结论:选择合适病例采用腹腔镜胆道内涵管引流术处理晚期胰头癌胆总管下端梗阻这一术式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胆道手术是项较复杂的手术,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引流术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单纯胆囊切除术,特别是老年人。为降低胆道压力和支撑胆道,胆总管探查术后常置放T型引流管,若T型管发生问题,均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故术后病人T型管的护理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手术成败,甚至病人的生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自1993年3月~1996年5月共做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32例,其中男9例,女23例,年龄32~60岁。首次急性胆囊炎发作13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9例,均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2术后护理2.1病人回病房后T型管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影响肝移植术后病人舒适度的因素及护理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通过对6例肝移植术后病人的临床观察,根据病人的主诉,采用问卷调查分析,总结出影响肝移植术后病人舒适度的因素是焦虑、恐惧,术后留置气管插管,体位不适,缺乏休息,伤口疼痛,留置胃管、尿管、腹腔引流管,T型管等。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1)给予病人全身心护理;(2)做好病人留置气管捕管前的解释工作及插管期间的护理;(3)创造舒适的环境,保证病人休息;(4)保持舒适体位,预防褥疮;(5)做好疼痛的护理,减轻病人心理的负面影响;(6)做好留置尿管、腹腔引流管、胃肠减压管、T型管的护理。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安全,舒适地度过围手术期,加快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9.
总结92例肝移植患者预防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ITBL)的护理经验。密切观察病情,定期监测凝血功能的变化;预防和及时处理肝动脉血栓形成;重视T管护理,及早发现并处理胆漏等,是预防术后早期ITBL发生的有效护理措施。本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未发生ITBL。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内镜诊疗价值。方法:2001年4月~2004年7月对12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应用电子十二指肠镜进行胆道造影,乳头切开、取石、放置鼻胆管或塑料内支架引流等诊疗方法。结果:原位肝移植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12例,共行ERCP15次:胆管吻合口狭窄、胆总管结石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3例,急诊内镜取石、鼻胆管引流,再次内镜胆总管塑料内支架引流。胆管吻合口狭窄伴胆管泥沙样结石2例,内镜乳头切开、取石、引流。胆管吻合口狭窄5例,其中塑料内支架引流2例,未置引流1例,鼻胆管放置失败1例,胆管吻合口严重狭窄导丝无法通过1例。胆漏2例,因胆总管吻合口严重狭窄,导丝未能通过。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经内镜诊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有一定的诊疗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