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剂量氯胺酮预防小儿异丙酚注射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小剂量氯胺酮预防小儿异丙酚注射痛的有效性。方法将160例行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4组,分别接受0.9%生理盐水(S组),氯胺酮100μg/kg(K100组)、200μg/kg(K200组)、300μg/kg(K300组),各试验用药均为2 mL,注射上述药液后,即刻给予2 mg/kg的异丙酚。由另一位麻醉医生每隔2 s评定注射痛的有无及程度。结果 K300组疼痛的强度及发生率最低。结论 300μg/kg的氯胺酮可以有效预防异丙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2.
氯胺酮、异丙酚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血MDA和SOD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氯胺酮、异丙酚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36例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氯胺酮组(K组)和异丙酚组(P组)。分别于上止血带前(T1),止血带充气后30分钟(T2),松止血带后5分钟(T3)3个时间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3组病人间一般情况、T1时点MDA及SOD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缺血期(T2)3组病人血MDA值得显著升高(P<0.05);再灌注期(T3)3组病人MDA进一步升高,SOD活性则较T1时点显著降低(P<0.01),K组和P组MDA值低于C组,而SOD值均明显高于C组(P<0.05或P<0.01),且P组MDA值低于K组,SOD值高于K组(P<0.05)。结论:氯胺酮和异丙酚可抑制肢体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肢体氧化损伤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异丙酚的作用优于氯胺酮。  相似文献   

3.
苏芬太尼对异丙酚静脉注射疼痛的预防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与利多卡因和对照组比较 ,观察苏芬太尼对异丙酚注射引起的疼痛缓解程度。方法 选择 1 60例ASAI-II级的病人行胃癌根治术、肝肿瘤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结肠切除术等随机分为 4组 ,组I在施行异丙酚诱导之前 60s,给与苏芬太尼 50mg(2ml) ;组II在施行异丙酚诱导之前 60s给与利多卡因 40mg(2ml) ,组III在施行异丙酚诱导之前 60s给与苏芬太尼 50mg+利多卡因 40mg(2ml) ;组IV对照组在施行异丙酚诱导之前 60s给与生理盐水 (2ml)。根据Ambesh法进行疼痛评分观察每组疼痛的发生率。结果 与组IV相比 ,组I、组II和组III静脉异丙酚注射疼痛发生率降低 (P <0 .0 5) ,组III较组I、组II疼痛的发生率更低 (P <0 .0 5) ,而组I、组II间疼痛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 .0 5)。结论 苏芬太尼作为麻醉的辅助用药与利多卡因一样可降低异丙酚引起的静脉注射痛 ,与利多卡因之间无明显差异 ,而苏芬太尼与利多卡因和用有协同作用 ,静注异丙酚的疼痛发生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和比较单独使用氯胺酮预注射、利多卡因与异丙酚混合注射、氯胺酮与利多卡因联合3种方法减轻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50例3~10岁择期行外科手术的患儿为实验对象,共分成3组,每组50例。L组接受盐水3 mL,15 s后给予混合有2%利多卡因的异丙酚(容积比1∶19);K组给予0.4 mg/kg的氯胺酮3 mL,15 s后给予1%异丙酚;KL组给予利多卡因+氯胺酮。实验由一名不知分组情况的麻醉师依据4分法给注射痛评分。结果 KL组注射痛发生率(8%)显著低于K组(28%,P〈0.05)、L组(32%,P〈0.05)。三组之间异丙酚诱导用量、意识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呕吐、喉痉挛、苏醒期躁动、苏醒延迟和注射部位水肿皮疹)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胺酮与利多卡因联合可显著降低异丙酚注射痛,完全消除重度疼痛,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诱导平稳。  相似文献   

5.
麻黄素预防异丙酚诱导注射痛和低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小云  王德明 《贵州医药》2006,30(3):208-210
目的探讨麻黄素预防异丙酚诱导时注射痛和低血压的效果。方法9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自愿接受异丙酚麻醉的门诊人工流产手术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三组:麻黄素组(n=30), 异丙酚注射前30s给予麻黄素30μg/kg(麻黄素以生理盐水稀释至2ml);利多卡因组(n=30),异丙酚注射前30s给予2%利多卡因2ml;对照组(n=30),异丙酚注射前30s给予生理盐水2ml。观察每组疼痛发生率和根据McCrirrick与Hunter的VRS(verbal rating scale)进行疼痛评分,记录诱导前后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麻黄素组、利多卡因组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和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麻黄素组诱导后2分钟血压明显高于利多卡因组和时照组(P<0.01)。结论异丙酚诱导时预注麻黄素可减轻注射痛,预防异丙酚诱导时引起的低血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预防异丙酚诱导时心血管反应,探讨一种合理、安全的麻醉诱导剂药物配伍。方法随机选择50例ASAⅠ级非心脏手术的全麻患者分为两组:异丙酚(P)组、异丙酚复合氯胺酮(C)组。采用氯胺酮(1mg·kg-1)、异丙酚、芬太尼诱导行气管插管,观察其心血管反应。结果麻醉诱导前后P组患者心率、血压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患者心率、血压在诱导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小剂量氯胺酮和芬太尼与异丙酚联合应用,既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又能减轻异丙酚单独用于诱导时心血管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异丙酚是常用静脉麻醉药,其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恢复陕的药理特点倍受广大麻醉工作者的青睐。但文献报道证实静脉注射异丙酚会引起注射部位疼痛,并不同程度给患者心理伤害。目前公认的有效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方法是用利多卡因混合异丙酚静脉注射。尽管此法能有效的减少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及疼痛发生的程度,但仍不能完全避免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本研究拟观察瑞芬太尼与利多卡因复合应用或单用瑞芬太尼对异丙酚注射痛的镇痛效果,探讨有效的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8.
无痛流产术常用麻醉方法和药物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丙酚在无痛流产术中镇痛效果,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并与氯胺酮进行临床比较。方法选择要求无痛流产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A组)和氯胺酮组(B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于术前8h禁饮食,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作为术前用药,麻醉方法,A组缓慢静脉注射异丙酚(1.5~2.0mg/kg),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根据有无疼痛反射决定是否追加给药;B组缓慢静脉注射氯胺酮(0.5~11.0mg/kg)方法同上。结果表明,A组具有起效快,苏醒迅速,离院时间短,无任何人流综合征,是人流术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以氯胺酮为麻醉剂,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难治性抑郁症病人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2例难治性抑郁症病人,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成异丙酚组和氯胺酮组,每组31例.异丙酚组使用异丙酚为麻醉剂进行MECT治疗,氯胺酮组使用氯胺酮为麻醉剂进行MECT治疗.记录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1~8次后的临床指标,制作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汉密尔顿抑郁测量(HAMD),认知功能表包括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与汉诺塔(TOH)测验,以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浓度水平.结果 两组病人进行治疗2次后血清中BDNF无明显变化;在第4次治疗后氯胺酮组BDNF的水平较异丙酚组高(P<0.05);在第8次治疗后,两组病人BDNF水平均有升高,其中氯胺酮组显著高于异丙酚组(P<0.05);氯胺酮组病人WCST评分完成分类数高于异丙酚组,异丙酚组病人总错误数高于氯胺酮组(P<0.05);TOH评分两组各项分类数据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治疗后两组病人HAMD评分值均有降低,氯胺酮组病人HAMD分值均低于异丙酚组(P<0.05).结论 在MECT中使用氯胺酮为麻醉剂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病人可提高病人血清中BDNF浓度水平,快速降低病人HAMD评分,能有效提高病人认知功能,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异丙酚复合镇痛剂量氯胺酮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的最佳配方。方法:选择90例择期手术病人分两阶段进行研究。第一阶段选择下肢或下腹部手术40例,分为异丙酚组(P1组,n=20)、氯胺酮组(K组,n=20),腰麻-硬膜外膜合麻醉阻滞完善后,采用微机控制Graseby3500输液泵靶控输注异丙酚或氯胺酮,得出意识消失时异丙酚或氯胺酮目标浓度,并计算出分步给药不同时间段适合临床需要的异丙酚、氯胺酮剂量。异丙酚血药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第二阶段选择择期手术病人50例,分别采用异丙酚(P2组,n=10)、异丙酚意识消失时CP50复合氯胺酮血药浓度0.20mg/L(PK1组,n=10)、0.40mg/L(PK2组,n=10)、0.60mg/L(PK3组,n=10)和0.80mg/L(PK4组,n=10)全静脉麻醉,观察两组病人血液动力学改变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显示患意识消失时异丙酚目标血药浓度CP90、CP50分别为4.70mg/L和3.17mg/L,而氯胺酮CP90、CP50分别为2.38mg/L和1.62mg/L.与P2组相比,PK1组、PK2组、PK3组、PK4组异丙酚用量减少约15-40%,PK4组停药至睁眼时间明显延长,其余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P2组、PK1组收缩压、舒张压升高,PK2组、PK3组和PK4组无明显改变。术后无躁动、不良回忆等并发症。结论:异丙酚复合镇痛剂量的氨胺酮(0.40-0.60mg/L)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具有血液动力学稳定、减少异丙酚用量、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预防异丙酚诱导时心血管反应,探讨一种合理、安全的麻醉诱导剂药物配伍.方法 随机选择50例ASA Ⅰ级非心脏手术的全麻患者分为两组:异丙酚(P)组、异丙酚复合氯胺酮(C)组.采用氯胺酮(1 mg·kg-1)、异丙酚、芬太尼诱导行气管插管,观察其心血管反应.结果 麻醉诱导前后P组患者心率、血压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患者心率、血压在诱导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将小剂量氯胺酮和芬太尼与异丙酚联合应用,既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又能减轻异丙酚单独用于诱导时心血管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异丙酚复合氯胺酮恒速静脉注射和单用氯胺酮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小儿表浅手术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液(100mg异丙酚加100mg氯胺酮)电子微泵恒速静脉注射麻醉,B组采用间断分次静脉注入氯胺酮的方法麻醉。记录两组手术时间、观察术前、切皮时、术中操作、缝合时的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术中不良反应及苏醒时间。结果术中心率、血压的变化B组较A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B组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电子微泵恒速静脉注射给药用于小儿麻醉安全有效、苏醒迅速、可控性强、麻醉过程平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预注小剂量氯胺酮对丙泊酚麻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注小剂量氯胺酮对异丙酚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ASA1~2级、在异丙酚全麻下行胃镜检查的50例患者,随机分成预处理组与对照组(n=25)。预处理组在注射异丙酚前20s内经同一静脉通道静脉注射氯胺酮0.2mg/kg。结果对照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与术后注射痛记忆率显著均高于预处理组(P〈0.01)。预处理组入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苏醒时间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注药前相比,对照组MAP、HR在注异丙酚后1、5min显著性下降(P〈0.05),且显著性低于预处理组(P〈0.05)。结论预注小剂量(0.2mg/kg)氯胺酮可减少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及其术后记忆率,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在缩短丙泊酚的入睡时间的同时,对其麻醉苏醒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傅海青 《中国药房》2010,(16):1476-1478
目的:观察特异性5-HT受体拮抗药格拉司琼复合利多卡因进行静脉预处理以减轻临床中静脉注射异丙酚引起注射痛和呕吐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效果。方法:400例拟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利多卡因组(B组)、格拉司琼组(C组)和格拉司琼复合利多卡因组(D组),每组100例。A组患者给予氯化钠注射液3mL;B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20mg;C组患者给予格拉司琼2mg;D组患者给予2mg格拉司琼和20mg利多卡因混合液。1min后松开止血带,并推注1/4预计量异丙酚,同时记录注射部位疼痛评分。结果:B、C、D组与A组比较,注射痛发生的数量和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B、C组比较,注射痛发生的数量和程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注射痛发生的数量和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异丙酚注射痛、术后恶心呕吐及寒战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特异性5-HT受体拮抗药格拉司琼复合局麻药利多卡因进行静脉预处理可以有效减轻术中异丙酚注射痛,并且还能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及寒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取卵术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100例行经阴道超声引导取卵术患者,随机分为PK、P两组,分别给予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或异丙酚静脉麻醉。记录MAP、HR、SpO2及注射痛发生、意识消失时间、麻醉效果、异丙酚用量、病人苏醒时间、术后疼痛、取卵率、妊娠情况。结果两组SpO2、MAP均较术前有所下降,且PK组下降幅度较P组小。病人苏醒时间、取卵率、妊娠情况方面两组相似,其它方面PK组优于P组。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取卵术临床效果满意,减少了异丙酚用量且对IVF-ET最终结局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减轻小儿异丙酚麻醉诱导时所引起的注射痛及其具体的实施方案。方法98例ASAⅠ级需要全身麻醉的小儿,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与利多卡因混合液(RL组)。观察预注不同药物对静脉给予异丙酚后所致的小儿疼痛反应,即Ambesh评分。结果RL和R组异丙酚静脉注射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RL组混合利多卡因能够明显降低异丙酚引起的注射痛(P<0.05)。结论静脉预先给予0.5μg/kg瑞芬太尼可以明显减轻小儿由异丙酚诱导引起的注射痛,混合应用利多卡因可以进一步降低疼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许学升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4):30-31,33
目的21例接受电复律的患者使用静脉推注安定和小剂量异丙酚加阈下剂量氯胺酮,对麻醉效果、安全性和不良反应作一对比研究。方法安定组给予安定10~30mg(0.2~0.5mg/kg)直接缓慢静脉注射。小剂量异丙酚加阈下剂量氯胺酮组将异丙酚200mg和氯胺酮100 mg,混合后共约22 m l缓慢静脉注射(4m l/m in),一般用量为6~9m l,其中异丙酚约1.09~1.64 mg/kg,氯胺酮约0.54~0.8 mg/kg。结果安定组入睡时间(260±40)s,清醒时间为(120±45)m in,小剂量异丙酚加阈下剂量氯胺酮组,入睡时间(38±2.6)s,清醒时间为(6.4±2.6)m in(P<0.01)。两组对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影响相近,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效果可靠。安定组入睡、清醒时间明显长于小剂量异丙酚加阈下剂量氯胺酮组,不利于电复律麻醉观察。结论在心电复律时建议使用小剂量异丙酚加阈下剂量氯胺酮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8.
罗凤堂  杨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209-210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无痛人流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0例,A组(氯胺酮+异丙酚组,n=100):术前1~2min,静脉注射氯胺酮1~2 mg/kg(100mg稀释成10mL),后缓慢注射异丙酚至睫毛反射消失,呼之不应时手术。B组单纯异丙酚组,n=100):异丙酚用法同A组;术中必要时追加异丙酚30~50mg。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当,头晕发生率:B组高于A组(P<0.05)。结论氯胺酮辅助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麻醉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防治异丙酚静脉注射疼痛的药物及方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综述防治异丙酚静脉注射疼痛的药物及方法。结果:利多卡因、硫喷妥钠、芬太尼、曲马多、氯诺昔康、硫酸镁、氯胺酮、昂丹司琼、麻黄碱、碳酸氢钠等药物及避免小静脉注射等方法防治异丙酚静脉注射疼痛有较好疗效。结论:某些药物及方法防治异丙酚静脉注射疼痛有一定临床意义,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氯胺酮对内脏痛大鼠远位触液神经元(dCSF-CN)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侧脑室注射霍乱毒素亚单位B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CB-HRP)示踪标记dCSF-CN。48h后氯胺酮(K)组(n=10)鞘内注射氯胺酮50μg,人工脑脊液(C)组(n=10)鞘内注射等体积人工脑脊液。两组均在乙状结肠壁注射甲醛制作内脏痛模型。进行各时间点疼痛学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os蛋白在dCSF-CN中的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K组大鼠各时间点疼痛学评分降低(P<0.01),dCSF-CN中Fos蛋白表达下降(P<0.01)。K组未见CB-HRP/Fos双标记神经元。结论鞘内注射氯胺酮可以降低大鼠内脏痛反应,减少dCSF-CN中Fos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