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Ⅳ型胶原的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Ⅳ型胶原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将2型糖尿病患者依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糖尿病肾病(DN)组,设健康对照组共4组。测定空用空腹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UAER、尿a,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Ⅳ型胶原、血肌酐等。结果 健康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DN组尿Ⅳ型胶原递增;尿Ⅳ型胶原与UAER、糖化血红蛋白、尿a,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病程、舒张期血压成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尿Ⅳ型胶原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UAER、病程、舒张期血压;正常白蛋白尿期有33.3%患者尿Ⅳ型胶原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尿Ⅳ型胶原可作为DN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在正常白蛋白尿期可能有前瞻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氟伐他汀与雷米普利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4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和雷米普利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90例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和降血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雷米普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两组疗程均为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检测两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浆脂蛋白(a)[Lp(a)],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TC、UAER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TC、Scr、UAER和血浆Lp(a)显著降低(P<0.05,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Scr、UAER和血浆Lp(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氟伐他汀和雷米普利联合应用可以降低尿微量蛋白的排泄,减轻肾损害,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氟伐他汀与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CT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发病过程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growth factor,CTGF)的作用及氟伐他汀对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38名糖尿病肾病患者(24h尿白蛋白定量为150~500mg),随机分成缬沙坦治疗组、氟伐他汀治疗组、氟伐他汀+缬沙坦治疗组,观察3个月,用ELISA方法计算24h尿白蛋白定量(UAER)及血CTGF浓度,进行治疗组间及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氟伐他汀降低血CTGF浓度及减轻24h尿白蛋白增长趋势,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效果更明显。结论:氟伐他汀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延缓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贝那普利;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均治疗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并检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治疗前后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 Alc),C反应蛋白(CRP),微量白蛋白(MALB),β微球蛋白(β2MG),平均动脉压(MAP)。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UN、Cr、CRP、MAP、UAER、MALB、β2MG水平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UN、Cr、UAE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好,可以明显降低BUN、Cr、Hb Alc、CRP、MAP、UAER、MALB、β2MG水平,保护肾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细胞外基质 (ECM)水平与糖尿病肾病 (DN)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78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2 5名健康者的血清Ⅳ型胶原 (CⅣ )、层粘蛋白 (LAN)、前胶原 3(PⅢ )和透明质酸 (HA) 4种ECM水平。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泌率 (UAER)分为糖尿病肾病组 (DN)和非糖尿病肾病组(NDN) ,DN组进一步根据UAER值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 (MA ,UAER 30~ 30 0mg 2 4h)和临床肾病组 (CDN ,UAER≥30 0mg 2 4h)。结果 DN组和NDN组的血清CⅣ、LAN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DN组的血清CⅣ、LAN水平与NDN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DN患者进一步分组后 ,CDN组的血清CⅣ、LAN水平与MA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糖尿病患者血清CⅣ、LAN水平均分别与空腹血糖 (FPG)、舒张压和病程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Ⅳ、LAN水平高于正常人 ,而且与DN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不同时期尿Ⅳ型胶原(Ⅳ-C)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DM)145例,根据24h尿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组、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DN组,设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尿Ⅳ-C水平,探讨其与UAER、血肌酐及尿素氮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DN组Cr、α1-MG、β2-MG、BUN和UAE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微量蛋白尿组和对照组(P<0.05);DN组Ⅳ-C水平达到(288.31±92.45)μg/24h,显著高于正常组、微量蛋白尿组和对照组(P<0.05);Ⅳ-C与α1-MG、β2-MG、BUN和UAER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r=0.55、r=0.48、r=0.51和r=0.61,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尿Ⅳ型胶原含量变化可能与2型DN的发生发展有关,其可作为DN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可能为判断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早期胱抑素C(Cys-C)、尿Ⅳ型胶原(CⅣ)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87例,按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正常蛋白尿(NA)组、微量蛋白尿(MA)组、临床蛋白尿(CDN)组及40例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三项指标的浓度变化以及单项检测、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胱抑素C、尿Ⅳ型胶原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MA组与CDN组的Cys-C、尿CⅣ和mALB的含量均高于NA组;CDN组中的mALB含量明显高于MA组;三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明显提高。结论:Cys-C、尿CⅣ及mALB联合检测在诊断糖尿病肾病肾损伤中有临床意义;Cys-C、mALB含量的增高反应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17例早期DN患者被随机分为A,B和C组.三组均给予常规治疗,A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B组给予缬沙坦治疗,C组给予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半年后,三组血清肌酐(Cr)、微量白蛋白尿率过滤(UAER),尿素氮(BUN)均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C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是值得考虑的一种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Ⅳ型胶原水平变化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在辛伐他汀治疗后的变化. 方法: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A组)36例和糖尿病肾病组(B组)44例. B组接受辛伐他汀治疗. 分别采取所有患者于辛伐他汀治疗前和治疗后6,12和24 wk的静脉血和24 h尿. 用ELISA法测定不同时期、用辛伐他汀治疗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TGF-β1,Ⅳ型胶原水平,以黄柳酸比浊法测定24 h尿中总蛋白含量. 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糖尿病患者血中TGF-β1,Ⅳ型胶原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A组均为P<0.05,B组均为P<0.01),B组较A组患者血中TGF-β1,Ⅳ型胶原水平明显升高(均为P<0.05). 用辛伐他汀治疗后尿中蛋白含量减少,血中TGF-β1,Ⅳ型胶原水平逐渐降低. 结论:TGF-β1和IV型胶原可能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老年早期DN患者,随机分成2组,替米沙坦组(替米沙坦40 mg/d口服)32例,联合治疗组(替米沙坦40 mg/d+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33例,进行12周临床观察,比较2组24 h动态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血肌酐(Cr)、血清胱抑素C(Cys C)、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经过12周治疗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TG)、FBG、CysC、24 h UAER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好转(P<0.01),联合治疗组UAER、Cys 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较替米沙坦组改善更显著(P<0.01),2组FBG、2 h 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早期DN,能有效减少UAER、改善Cys C,可能对延缓早期DN的进展有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肾保护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血尿酸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本院已确诊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检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血尿酸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并同时收集24h尿液进行尿微量白蛋白(MA)测定,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糖尿病组分三组:B组为正常蛋白尿组(UAER<20μg/min);C组为微量蛋白尿组(UAER 20~200g/min);D组为临床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另选我院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A组正常对照组.结果 在B组和C组及D组中血尿酸、血清CRP含量高于A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尿中mALB/Cr虽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及D组尿中mALB/Cr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中mALB/Cr水平在糖尿病肾功能早期损伤中变化较明显.血尿酸水平对于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很重要;CRP参与炎症过程与糖尿病肾病的致病,发展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百令胶囊联合阿魏酸哌嗪分散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 将8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4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联合阿魏酸钠哌嗪分散片,共观察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MAlb/Cr)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高于对照组56.1%(P<0.05);治疗组UAER、MAlb/Cr及Scr较对照组低(均P<0.01).结论 百令胶囊联合阿魏酸哌嗪分散片能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MAlb/Cr及Scr,减轻肾脏损害,延缓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Ⅳ型胶原水平变化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在辛伐他汀治疗后的变化. 方法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A组)36例和糖尿病肾病组(B组)44例. B组接受辛伐他汀治疗. 分别采取所有患者于辛伐他汀治疗前和治疗后6,12和24 wk的静脉血和24 h尿. 用ELISA法测定不同时期、用辛伐他汀治疗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TGF-β1,Ⅳ型胶原水平,以黄柳酸比浊法测定24 h尿中总蛋白含量. 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糖尿病患者血中TGF-β1,Ⅳ型胶原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A组均为P<0.05,B组均为P<0.01),B组较A组患者血中TGF-β1,Ⅳ型胶原水平明显升高(均为P<0.05). 用辛伐他汀治疗后尿中蛋白含量减少,血中TGF-β1,Ⅳ型胶原水平逐渐降低. 结论TGF-β1和IV型胶原可能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2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依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成3个组A组:正常白蛋白尿组(n=25,24小时微量白蛋白≤30mg·L-1),B组:微量白蛋白尿组(n=100.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L-1),C组:大量白蛋白尿组(n=75,> 300mg·L-1).凌晨抽空腹静脉血,测血肌酐(Cr)、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的血糖,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24 h UAER)测定及眼底检查等检查,分析肾病微量白蛋白尿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微量白蛋白尿与空腹血糖明显正相关(p<0.001),与餐后2h的血糖明显正相关(p<0.001),与C反应蛋白,胆固醇,血肌酐无相关性(p值均>0.05).A、B、C三组单纯性视网膜病变检出率分别为13.2%、29.9%和42.8%,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检出率分别为19.1%、41.5%和51.6%,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微量白蛋白尿的增加而加重(p<0.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视网膜病变的检测有助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胱抑素C(Cys-C)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AER<2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20μg/min≤UAER<200μg/min)和临床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3组,每组均20例,共60例.健康对照组20例.各组测定UAER、NT-ProBNP、Cys-C、血肌酐(Scr).结果:临床蛋白尿组及微量蛋白尿组NT-ProBNP、Cys-C水平分别与对照组及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蛋白尿组同微量蛋白尿组NT-ProBNP、Cys-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T-ProBNP、Cys-C水平均分别与UAER及Scr水平呈正相关.结论:NT-ProBNP、Cys-C水平在临床DN前期,即微量蛋白尿期即已升高,且与UAER及Scr水平有很好的相关性,联合检测NTProBNP、Cys-C可作为早期DN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Ⅳ型胶原(CⅣ)水平的变化及其受辛伐他汀干预的反应。方法8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DM组)40例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早期DN组)48例。早期DN组又分为2个亚组,常规治疗组24例和辛伐他汀治疗组24例。采用EuSA法测定患者血清TGF-β1、CⅣ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与糖尿病无肾病组比较,早期DN组患者血中TGF-β1、CⅣ水平有明显升高(均P〈0.05),且与UAER呈明显正相关(P〈0.05),TGF-β1与CⅣ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中TGF-β1、CⅣ水平及UAER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清TGF-β1、CⅣ水平在早期DN中显著升高,辛伐他汀能降低其血清TGF-β1、CⅣ水平,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早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氟伐他汀(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每晚加服氟伐他汀40mg。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尿清蛋白排出率(UAER)、血肌酐(Scr)和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果治疗组UAER、Scr和CPR下降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UAER、CPR下降更明显。而对照组3者下降较治疗前不明显(P〉0.05)。结论氟伐他汀因降低CPR的抗感染效应而减轻微量清蛋白尿和改善肾功能,该作用不依赖其降血脂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外周血中的含量,观察缬沙坦及氟伐他汀治疗前后对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CTGF的影响,探讨DN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DN住院患者20例,选取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NC组)。根据用药情况将DN患者分为DN+缬沙坦治疗组(DA组)、DN+氟伐他汀治疗组(DF组),观察3个月。应用ELISA法检测血中CTGF浓度,并检测患者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组间及治疗前后比较。结果 DN组患者治疗前血CTGF浓度较NC组明显增多(P〈0.01);与治疗前比较,DA组、DF组血CTGF浓度均减少(P〈0.05),但DA组下降的程度与D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A组、DF组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减少(P〈0.01),但DA组下降的程度与D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GF在DN患者血中浓度增加,其在DN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氟伐他汀及缬沙坦通过降低CTGF来改善DN病情。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Ⅳ型胶原在糖尿病肾病中的意义 ,本文对 65例糖尿病患者及 2 5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清Ⅳ型胶原 (IVC)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AER)测定 ,结果表明糖尿病病人血清IVC明显高于正常者 ,有微量蛋白尿及大量蛋白尿的糖尿病病人血清IVC水平除高于正常人外亦高于无蛋白尿糖尿病患者。IVC与UAER的相关分析 ,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表明血清IVC与尿微量白蛋白一样可作为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指标之一 ,阐明血清IVC发生机制可能与高血糖有关 ,长期、有效的控制血糖是积极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尿Ⅳ型胶原与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关系。方法14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AER<30 mg/24 h)和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 30~300 mg/24 h)。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的24 h尿TGF-β1、尿Ⅳ型胶原和血TGF-β1显著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值均<0.01)。24 h尿TGF-β1、尿Ⅳ型胶原和血TGF-β1均与UAER呈正相关(P<0.01)。分别以UAER、尿TGF-β1、尿Ⅳ型胶原、血TGF-β1为应变量(Y),以病程、年龄、体重指数、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自变量(X1、X2、X3…X12)作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LDL、HbA1c进入UAER的回归方程(Y=0.959 0.532X9 0.188X12);HDL、HbA1c进入24 h尿TGF-β1的回归方程(Y=3.263-0.47X10 0.212X12);HbA1c进入24 h尿Ⅳ型胶原的回归方程(Y=4.032 0.106 X12);LDL、HbA1c进入血TGF-β1的回归方程(Y=-14.51 1.413X9 7.622X12)。结论24 h尿TGF-β1、尿Ⅳ型胶原和血TGF-β1可作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