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伟强 《医疗装备》2021,(6):185-186
临床针对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正性肌力药、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用药后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延缓心力衰竭进程。目前,仍有部分患者经药物治疗后,预后欠佳或耐受度较差,对于此类患者应选择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水疗法、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等非药物治疗在药物难以控制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且耐受度好,适用于各年龄段患者。近年来,治疗心力衰竭的方式不断增多,而不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均存在差异,因此,临床需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谨慎选择治疗方法,以促进病情转归,改善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发病率很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目前应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预防猝死的发生,"金三角"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ACEI/ARB等药物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等器械联合应用均取得良好效果。但就现有研究表明ICD的应用并没有改善心脏功能或症状,而植入CRT治疗的患者选择比较严格,部分患者无法植入满意位置或植入后存在CRT无应答,并且CRT不能改善有正常或轻度延长QRS间期的、有中度收缩功能障碍的患者。针对此局限性,近年来出现许多新的器械治疗方式为器械治疗心衰带来新的曙光,如心肌收缩调制术、左心室隔离装置、肾脏去神经术及脊髓神经刺激疗法等。本文旨在归纳心力衰竭现有器械植入状况,及对其最新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在目前在药物治疗方法相对成熟,各国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死率仍然很高的情况下,进一步探讨心脏同步化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经研究证明,心房同步双心室起搏(CRT)能增加左室充盈时间,减少间隔部运动障碍,降低二尖瓣返流,以改善心力衰竭病人由于室内传导异常会导致心室不同步化,进而产生反常间隔室壁运动,收缩前二尖瓣返流,降低左室舒张充盈时间等症状。CRT治疗,短期内将适应衰竭心脏的生化改变,有利于加强心脏功能,不增加耗氧量,改善血液动力学。CRT结合相应的药物(ACEI、β-受体阻制剂及醛固酮拮抗剂)治疗有待续症状的病人,将明显改善难治性心衰患者的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安宁丸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refractory heart failure,RHF)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0月治疗的RHF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休息、限盐、控制高血压、给予利尿剂、洋地黄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血管扩张剂等西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益安宁丸12丸/次口服,2次/d。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脏彩超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宋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82.0%,观察组9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脏彩超指标LVESD、LVEDD、LVEF[(43.24±6.87)、(53.47±4.88)mm、(53.69±8.46)%]较对照组[(48.57±6.41)、(56.51±6.11)mm、(42.59±6.62)%]改善更为明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益安宁丸可有效提高RHF患者的LVEF,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和心脏再同步化(CRT)联合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对心肌耗氧量等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38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抗心力衰竭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配合培哚普利治疗,观察组给予培哚普利和CRT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分析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心功能指标。采用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问卷(MLHFQ)评估两组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心肌耗氧量和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二尖瓣反流面积(MRA)水平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输出量(CO)水平上升,但观察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问卷(MLHF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MLHFQ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培哚普利和CRT联合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立新 《职业与健康》2004,20(2):118-120
自1975年Waagstein首次报道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临床状况,增加射血分数和改善心功能以来,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试验结论并不一致,如美托洛尔(Metoprolol)治疗DCM试验,MDC(大剂量胶囊)显示383例患者用美托洛尔治疗12~18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与对照组间的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9)[1];1994年在欧洲的比索洛尔治疗心功能不全试验研究(CIBIS)对641例心力衰竭患者随访2 a后,比索洛尔组病死率(16.6%)稍低于对照组(20.9%)[2].这些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死率的影响不同.现将近年来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试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对慢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入选心功能Ⅱ级~Ⅳ级CHF患者30例,分为CRT组15例,对照组15例.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分别评估心功能,测定 6 min步行距离,Minnesota生活质量问卷评估(QOF),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观察两组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结果 治疗后1个月、3个月,CRT组NYHA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QOF、LVEF及LVEDD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分别为3.38±0.53、 218.61±79.02 m、42.68±18.82、0.30±0.05、71.52±6.10 mm,治疗3个月分别为1.91±0.72、427.62±25.46 m、20.33±15.57、0.38±0.08、66.85±5.59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时分别为3.30±0.63、242.71±62.52 m、42.75±27.32、0.32±0.07、71.88±6.49 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RT组再住院率低.结论 CRT有助于纠正CHF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紊乱,使扩大的心腔缩小,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平行对照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硝普钠、米力农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RH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R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重-普组)60例,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硝普钠治疗;观察组B(重-米组)60例,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米力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重-普组、重-米组患者LVEF值高于硝普纳组、米力农组,LVDD、LVWP、BNP、NE值低于硝普纳组、米力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普组临床指标改善程度优于重-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普组、重-米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硝普纳组、米力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普组治疗效果略优于重-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4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分别联合硝普钠、米力农治疗RHF,均能减轻患者心衰症状,改善心功能,控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和阿替洛尔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了8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的心功能和药物耐受情况.结果两种β-受体阻滞剂均能明显降低心衰患者的静息心率,提高了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达89.7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1%,药物耐受剂量与年龄和心力衰竭程度有关.结论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但要注意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组织同步成像技术(TSI)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衰患者进行评价。方法接受CRT的慢性心衰患者11例,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TSI观察术前、术后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和心脏同步性参数的变化,评价CRT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心脏失同步性评估均提示左室内失同步,CRT术后左室内失同步性显著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由(67.4±2.3)mm降至(58.1±.1)mm,左室射血分数(LVEF)由(31.5±.9)%升至(40.5±.9)%(P<0.05),不同步指数(12-Tp-SD)由(140.1±28.5)ms降至(54.1±20.8)ms(P<0.05)。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活动耐量显著改善。结论 CRT可降低慢性心衰患者左室不同步指数,从而改善左室功能。TSI可以用于慢性心衰患者接受CRT的患者入选、指导左室电极置入位置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新的标准药物治疗"在干部病房老年患者中的实施状况.方法以86例住院治疗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标准药物治疗实施状况作出评价.结果①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分别为64.0%和34.9%,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应用水平.ACEI在Ⅲ、Ⅳ级心功能的患者中使用率较高,β-受体阻滞剂在Ⅱ、Ⅲ级心功能的患者中使用率较高;②37.2%的患者因心脏传导阻滞、严重过缓性心律失常及低血压等原因而未使用或停用β-受体阻滞剂,13例患者因Ⅳ级心功能难以改善而未用或停用β-受体阻滞剂;③因医生的因素未使用或停用ACEI者26.7%,未使用或停用β-受体阻滞剂者12.8%.48.8%的患者在作出心力衰竭诊断后仍长期使用钙拮抗剂.结论在干部病房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新的标准药物治疗实施状况总体上较好,但老年患者合并症多,对实施标准药物治疗带来更多的难题.必须进一步在医师中普及心力衰竭治疗的新理论和新概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辅助治疗糖尿痛心肌痛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40例糖尿病心肌痛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22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组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0 3000 IU IH每周2次)联合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5个月.结果 促红细胞生成素组治疗前后相比心功能测定LVEF、6 min步行距离均有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的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泵注不同剂量呋塞米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RH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丹东市某医院收治的60例R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给药剂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大剂量呋塞米组与中剂量呋塞米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所有患者均采用呋塞米进行持续静脉泵注,其中大剂量呋塞米组患者用药量为80mg/d,中剂量呋塞米组患者用药量为20mg/d。观察2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改善情况,并统计其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LVEF与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剂量呋塞米组患者LVEF大于大剂量呋塞米组,LVEDD小于大剂量呋塞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呋塞米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大剂量呋塞米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静脉泵注中剂量呋塞米可有效改善RHF患者的心脏功能,并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顽固性心力衰竭(RHF)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RHF并AKI患者纳入研究,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常规抗顽固性心力衰竭和常规纠正AKI治疗,62例)和CRRT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CRRT治疗,63例),开展前瞻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肾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RRT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均升高,且CRRT组高于常规组(均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水平均降低,且CRRT组低于常规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RHF并AKI患者施以CRRT治疗可取得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肾功能,缓解其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血管扩张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硝酸酯类等药物),研究组28例应用西医常规治疗加用替米沙坦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疗程均为10周.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NT-proBNP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NT-proBNP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优于常规西医,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猝死率、改善预后。但由于其负性肌力作用,目前对重度左心衰竭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仍持慎重态度。临床研究发现:伴有舒张压相对升高,脉压差缩小的重度左心衰竭患者外周血管阻力高,采用硝普钠等扩血管药物治疗时,其心功能可迅速得到改善。为此,笔者设想,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简称指南)指导下小剂量利尿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探讨小剂量利尿剂对改善心力衰竭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165例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住院患者,并建立门诊日志,给予小剂量利尿剂,遵循指南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和β受体阻滞剂,随访至2011年12月31日.计算人群的再住院率及病死率,评价治疗前后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及运动耐量.结果 总病死率为11.0%(17/154).随访期间再住院38例(24.6%,38/154).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缩小[(55.8±4.4) mm比(64.2±4.1) mm](P< 0.01),恢复正常大小者占44.5%(61/137).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试验距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5.5±11.5)%比(30.2±6.8)%、(519.7±59.2)m比(317.5±102.6)m,P<O.01].结论 遵循指南小剂量利尿剂联合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可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提高运动耐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5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治疗,探讨这两种β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血浆BNP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相较于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T3、T4和转运铁蛋白(TF)水平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合并右心衰竭(RHF)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5例肺心病合并RHF患者(肺心病合并RHF组)的血清T3、T4、TF水平,并与25例同期入院的肺心病无合并RHF患者(肺心病无合并RHF组)和20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肺心病合并RHF组患者血清T3、T4、TF水平[(1.15±0.47)mmol/L、(115.23±32.66)mmol/L、(118.49±71.40)mg/L]显著低于肺心病无RHF组[(1.76±0.64)mmol/L、(139.24±61.02)mmol/L、(201.70±113.40)mg/L]及健康对照组[(2.20±0.71)mmol/L、(181.24±64.07)mmol/L、(236.80±108.50)mg/L],肺心病无合并RHF组患者血清T3、T4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肺心病患者合并RHF时血清T3、T4和TF水平降低,三项指标对肺心病合并RHF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估计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以及具有心脏再同步功能和除颤功能的埋藏式三腔起搏除颤器(CRT-D)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2例安置CRT或CRT-D患者治疗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围术期的护理,12例患者心衰症状改善,缩短了病程,改善了预后,防止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带来的猝死,挽救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或CRT-D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非药物治疗的一种新方法,治疗终末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