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隋玉辉  刘岱琳  邱峰  陈虹 《中草药》2008,39(7):990-993
朱砂根为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朱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的根.性味苦辛、凉,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疗心胃气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等症[1].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朱砂根中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百两金皂苷A和B是从朱砂根中分离得到的主要抗癌活性化合物[2],其化学结构已经通过理化方法结合光谱分析得到了确认.本实验对百两金皂苷A和B进行微生物转化研究,期望能够得到具有很强活性和高选择性的抗癌化合物,同时为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微生物转化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参、三七等五加科植物不仅具有营养神经、保护心肌、抗衰老、抗氧化、保肝等良好的保健作用,更重要的是大量现代研究已经证实其所含的稀有皂苷成分还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现代科学尝试用更加温和,操作简便,试验成本低的微生物转化方法提高稀有皂苷的含量.文章对含有皂苷类成分植物的微生物转化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皂苷是苷元为三萜或螺甾烷类的一类较复杂的糖苷类化合物。天然来源皂苷为底物,采用生物转化技术获取了大量结构新颖的化合物,尤其是具有良好活性的皂苷转化产物,为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先导化合物。皂苷按母核结构可分为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目前文献报道了89个天然来源皂苷单体的生物转化研究,其中三萜皂苷56个,甾体皂苷33个。皂苷类化合物的生物转化方法包括酶催化、微生物和肠道菌群转化,皂苷的生物酶和微生物转化工艺的研究与优化,是目前规模化制备活性次级皂苷的主要途径。皂苷类化合物的生物转化反应主要包括水解、氧化还原和重排等反应,最终生成苷元、次级糖苷或其衍生物。大多数皂苷的生物转化途径主要是经糖链水解反应,生成多个含糖基较少的次级皂苷,吸收入血并达到靶器官,发挥治疗作用。稀有次级皂苷制备、先导化合物发现和新药开发是皂苷类化合物生物转化研究的主要方向。利用微生物和肠道菌群转化技术研究皂苷的体内代谢与作用机制,也将成为该类成分生物转化研究中的热点。结合国内外近30年来的研究成果,对皂苷类成分的生物转化技术、转化反应类型和转化途径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皂苷类成分生物转化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抗肿瘤成分C-K微生物转化高效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微生物转化法制备抗肿瘤活性成分人参皂苷C-K。方法 从种植人参的土壤中富集,分离微生物,通过对三七叶皂苷进行转化,优选出转化C-K的活性菌株和生长条件。结果:从土壤中分筛选出35株菌株,通过复筛确定酵母菌A8为最佳活性菌株,经检测A8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80nm,最适培养时间为48h,初始pH为6.0,培养温度为30℃,摇床转速160r&;#183;min^-1。结论:筛选出的酵母菌A8转化C-K的专属性强,转化效率高,可为C-K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德柱  陈艺杨  张蒙  田雨  李早慧  于丹  都晓伟 《中草药》2022,53(14):4486-4492
目的 研究内生真菌Fusarium-C39生物转化提高滇重楼药材皂苷类化学成分的含量,并增强重楼对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主要甾体皂苷的生物转化机制。方法 将内生真菌Fusarium-C39分别与滇重楼药材固体发酵和与重楼总皂苷提取物液体发酵,比较发酵前后重楼总皂苷和重楼皂苷I、II、VII的含量变化及对肝癌HepG2细胞、肺癌A549细胞和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差异;采用UPLC/Q-TOF-MS技术研究发酵前后重楼皂苷类化学成分的变化,并结合甾体皂苷生物合成途径推测内生真菌Fusarium-C39生物转化提高重楼皂苷含量的机制。结果 与滇重楼药材相比较,发酵物中的重楼总皂苷、重楼皂苷I、II和VII的含量显著提高,对3种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人参皂苷Th、pseudoproto-Pb和parisyunnanoside B为Fusarium-C39菌株生物转化提高重楼皂苷I、II和VII含量的主要前体物质,它们在Fusarium-C39菌株的作用下发生了C26糖基水解和环化反应,分别生成了重楼皂苷I、II和VII。结论 内生真菌Fusarium-C39可生物...  相似文献   

6.
紫花苜蓿皂苷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紫花苜蓿皂苷的抗肿瘤活性,为利用紫花苜蓿皂苷开发具有抗肿瘤前景的药用成分提供了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超声提取法提取紫花苜蓿皂苷;采用MTT法和双荧光染色法研究紫花苜蓿抗肿瘤活性.结果 MTT法结果显示紫花苜蓿皂苷能抑制人肝癌细胞的活性,并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双荧光染色法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皂苷作用后人肝癌细胞凋亡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 紫花苜蓿皂苷具有较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7.
甘草皂苷生物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 对甘草皂苷糖链进行有选择的部分水解,以得到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皂苷元。方法 生物酶水解法和液体发酵转化法。结果 利用试验菌最佳产酶条件所产的酶水解甘草皂苷,获得产物的产率为23.7%。在液体发酵法中,产物的产率约为10%。产物可用85%乙醇从HP20树脂柱上洗脱下来,同时未转化的甘草皂苷可用50%乙醇洗脱而循环利用。结论 该方法简洁方便,提高了甘草皂苷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可疑翼手参体内三萜皂苷colochiroside A(CA)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三萜皂苷CA对6种体外培养肿瘤细胞(p388,HL-60,A-549,SpC-A4,MKN-28,SGC-7901)的增殖抑制活性;以小鼠肉瘤S180和小鼠肝癌H22为移植性肿瘤模型,观察CA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及对免疫器官的影响.结果:CA对6种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均显示显著抑制增殖作用,IC50平均值为(3.61±0.55)mg·L(-1);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率分别为36.4%,70.0%,对小鼠H22肝癌的抑制率分别为34.8%,43.9%,52.2%,对荷瘤小鼠的免疫器官未见明显影响.结论:可疑翼手参体内皂苷CA具有很强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且不降低荷瘤宿主的器官指数,有希望研发为种新型的抗肿瘤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穆丽华  张静  刘屏 《中草药》2018,49(6):1266-1271
目的利用走马胎内生菌Sphingomonas yabuuchiae GTC 868T(AB071955)和果胶酶Ultra AFP对走马胎三萜皂苷Ag3进行生物转化,制备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三萜皂苷衍生物。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技术对转化产物进行分离;采用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采用CCK法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制备得到5个三萜皂苷衍生物:3β-O-{α-L-吡喃鼠李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基}-西克拉敏A(1)、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西克拉敏A(2)、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西克拉敏A(3)、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西克拉敏A(4)和西克拉敏皂苷元A(5)。结论化合物2~5为首次从走马胎三萜皂苷生物转化产物中分离得到,所得部分产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2对肝癌细胞的抑制活性强于底物和阳性药顺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呋甾皂苷的生物转化产物。方法:利用米曲霉对原薯蓣皂苷(化合物1)进行转化,转化产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C18反相硅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光谱分析(FAB-MS,^1H NMR,^13C NMR)鉴定化学结构。结果:得到了5个转化产物,包括3个呋甾皂苷和2个螺甾皂苷。结论:米曲霉可以在保留原薯蓣皂苷的26-位葡萄糖的情况下水解3,位末端1→2鼠李糖生成次生呋甾皂苷(化合物4)。米曲霉也可以去掉原薯蓣皂苷的22-位羟基生成20(22)双键的呋甾皂苷产物(化合物3和5),并且继续水解2昏位葡萄糖生成相应的螺甾皂苷(化合物2和6)。  相似文献   

11.
陈文杰  胡耀廷  王如锋  赵淑娟  王峥涛 《中草药》2021,52(15):4741-4751
蟾蜍二烯酸内酯类化合物是名贵中药蟾酥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肿瘤、强心、镇痛和抗炎等药理活性.目前,蟾蜍二烯酸内酯成分的主要来源方法是从蟾蜍类药材中直接提取,但此方法成本高、收益低,且药用资源十分短缺,相关新药开发与应用研究严重受阻.近年来,中药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在中药资源保护方面发挥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合成生...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广藿香内生真菌Diaporthe longicolla A616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采用正相硅胶、C18反相、Sephadex LH-20凝胶、HPLC等色谱技术从该菌株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和文献比对,分别鉴定为1,3-diamino-1,3-dimethylurea(1),(7R,9R)-7-hydroxy-9-propyl-5-nonen-9-olide(2),ergosta-5,7,22-trien-3β-ol(3),(22E,24R)-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4),(22E,24R)-3β,5α-dihydroxy-6β-ergosta-7,22-diene(5),citreoisocoumarin(6),glycerol monolinoleate(7),1-(2-hydroxyethoxy)ethyl(E)-octadec-9-enoate(8),cyclo-(L-Pro-L-Ala)(9),cyclo(L)-Pro-(L)-Val(10),其中,化合物6~10为首次从Diaporthe属真菌中分离得到。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4和5对肿瘤细胞株SF-268,MCF-7,NCIH460和Hep G-2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5.3,6.5,12.2,6.1μmol·L-1和8.2,5.2,6.1,9.4μmol·L-1。  相似文献   

13.
聂添情  孟祥伟  应宇晨  张兴贤 《中草药》2020,51(21):5613-5621
莪术醇作为莪术Curcuma rhizoma的重要成分,具有抗病毒、抗炎、抗肿瘤等药理活性,在抗肿瘤研究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莪术醇的天然来源、抗肿瘤作用机制及其结构修饰、抗肿瘤活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的结构优化策略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桑黄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云云  刘锋  施超  张月  李宁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6):3042-3048
综合运用硅胶,Sephedax LH-20,RP-8,MCI等柱色谱及硅胶薄层制备色谱,从桑黄子实体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NMR和MS解析技术鉴定为3α-羟基木栓烷-2-酮(1),3-羟基木栓烷-3-烯-2-酮(2),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尿嘧啶(5),尿嘧啶核苷(6),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7),原儿茶醛(8),inotilone(9),inoseavin A(10),phellibaumin E(11),其中化合物1,2,5,6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采用Cell TiterGLo ATP荧光活性检测法,11个化合物对41株离体肿瘤细胞和2株正常仓鼠细胞高通量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2~4对髓性白血病细胞系NOMO-1和SKM-1效果较好,其中化合物2,3体现出较好的选择性(对NOMO-1的IC_(50)分别为0.795 5,1.828μmol·L~(-1);对SKM-1的IC_(50)10μmol·L~(-1));化合物7对肺癌细胞系H526、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白血病细胞系HEL效果较为明显(IC_(50)分别为0.533 4,1.885,1.057μmol·L~(-1)),并显示出较好的选择性;其他化合物体外抗肿瘤作用不显著或没有活性。此外,所有化合物对正常仓鼠细胞系CHL和CHO均无明显作用(IC_(50)10μmol·L~(-1)),显示所有化合物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尹卫平  刘华清  高嘉屿  曹冉冉 《中草药》2016,47(14):2424-2427
目的研究皂角刺Gleditsiae Spina(皂荚干燥棘刺)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法反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谱学分析和理化性质鉴定表征化合物的结构。细胞毒活性采用四甲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化合物对肝癌(Hep G2)、肺癌(A-549)和食管癌(EC109)细胞株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从皂角刺9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3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滨蒿内酯(1)、异东莨菪内酯(2)和6-氨基-7-甲氧基香豆素(3)。结论化合物3为新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命名为皂角香豆素A。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研究显示化合物2对肺癌A549细胞有较强的增殖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34.47μg/m L。  相似文献   

16.
民族药诃子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诃子在我国民间用药较广泛,在藏药和蒙药中有"药中之王"之称,用于治疗多种疾病。诃子所含的化学成分丰富多样,主要含三萜酸类、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酰简单酯类化合物及蒽醌类物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诃子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及抗癌等药理活性。该研究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文献,对诃子的药理活性及其活性成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诃子抗肿瘤研究进展重点描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诃子植物资源和诃子各药理作用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AIM OF THE STUDY: Nine plants from Reunion Island, selected using ethnopharmacology and chemotaxonomy,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ir potential antimalarial value.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rty-eight extracts were prepared by maceration using CH(2)Cl(2) and MeOH, and were tested for in vitro activity against the 3D7 and W2 strain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The most active extracts were then tested for in vitro cytotoxicity on human WI-38 fibroblasts to determine the selectivity index. Those extract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in vivo against Plasmodium berghei infected mice. RESULTS: Most active of the extracts tested were the dichloromethane leaves extracts of Nuxia verticillata Lam. (Buddlejaceae), Psiadia arguta Voigt. (Asteraceae), Lantana camara L. (Verbenaceae), the methanol extracts from Aphloia theiformis (Vahl) Benn. (Aphloiaceae) bark, and Terminalia bentzoe L. (Combretaceae) leaves displaying in vitro IC(50) values ranging from 5.7 to 14.1mug/ml. Extracts from Psiadia, Aphloia at 200mg/(kgday) and Teminalia at 50mg/(kgday) also exhibited significant (p<0.0005) parasite inhibition in mice: 75.5%, 65.6% and 83.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wo plants showed interesting antimalarial activity with good selectivity: Aphloia theiformis and Terminalia bentzoe. Nuxia verticillata still needs to be tested in vivo, with a new batch of plant material.  相似文献   

18.
7α-羟基-去氢表雄酮的合成与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合成7α-羟基-去氢表雄酮(7α-OH-DHEA),并对其进行活性测定。方法以薯蓣皂苷元为起始原料,用化学法合成DHEA,再用生物转化法合成7α-OH-DHEA。结果经6步化学反应合成得到了DHEA;筛选出一株对DHEA有转化活性的菌株,经鉴定为曲霉(Aspergillus.),利用曲霉对DHEA转化得到了7α-OH-DHEA,收率为35.0%。结论利用生物转化的方法合成7α-OH-DHEA,步骤少,立体选择性好,污染小,目标产物具有好的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9.
药用拟层孔菌子实体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药用拟层孔菌子实体的石油醚粗提物、乙酸乙酯粗提物和甲醇粗提物的总三萜及总甾醇含量;研究3种粗提物及从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类单体化合物的体内抗肿瘤活性。探讨其抗肿瘤活性与总三萜和总甾醇含量的关系。方法: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3种粗提物的总三萜和总甾醇含量。通过H22荷瘤小鼠移植模型的体内抗肿瘤实验,观察该真菌子实体的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甲醇提取物及三萜类单体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结果:乙酸乙酯粗提物中总三萜含量和总甾醇含量最高,石油醚次之。从乙酸乙酯层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去氢齿孔酮酸,3-酮基-去氢硫色多孔菌酸,去氢齿孔酸,阿里红酸A和阿里红酸C。在体内实验中,乙酸乙酯层抑瘤率效果最佳,当浓度达到1 000mg·kg~(-1)时抑瘤率为64.65%,与阳性药5-氟尿嘧啶(5-Fu)的抑瘤率(59.98%)接近,并且免疫器官指数均有一定的变化。单体化合物2(3-酮基-去氢硫色多孔菌酸)抑瘤率为75.13%,与阳性药物CTX(81.76%)抑瘤率接近,比阳性药5-Fu高。其余4种单体化合物也有一定作用效果。结论:乙酸乙酯提取物及这5种单体化合物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并且对机体的免疫力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该5种单体化合是药用拟层孔菌子实体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药用拟层孔菌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可能是三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