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景岳脏腑情志相关理论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华  李宇涛  仲卫红 《中医杂志》2004,45(9):645-646,664
情志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景岳对情志的认识有很多独到之处.认为情分八种且具有生理性与病理性的双重属性,并结合阴阳五行理论认为五志可互病.根据情志异常之病机、标本先后,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对脏腑与情志的生理、病理关系认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2.
吕直 《浙江中医杂志》2002,37(5):202-203
精神心理疾病如抑郁焦虑、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双相情感等与中医学的情志内伤病症基本相似。根据《内经》“喜怒不节则伤脏”,笔者采用中医传统的以情胜情及五脏胜复、调燮阴阳的法则 ,以脏腑辨证结合心理疗法 ,治疗情志病症取得很好的疗效。1 从肝辨治情志内伤 ,郁怒伤肝首当其冲。肝气郁结 ,情怀少畅 ,当怡情悦性以畅其情怀 ,用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壳、甘草 )加玉蝴蝶、绿梅花可疏其郁滞 ;肝郁乘脾 ,脘闷食少 ,腹胀便溏 ,则当疏肝悦脾 ,逍遥散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 )加减 ;肝火挟痰 ,躁扰不寐 ,便秘癫…  相似文献   

3.
从情志异常在脏腑证中的分布情况入手,详细考查了《备急千金要方》精神情志异常类病证,探讨了其与五脏证和六腑证的关系,明确了其在脏腑辨证中的状况,表明情志异常可以对脏腑证的辨证起到一定作用,在脏腑辨证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脏腑病机的五行传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内经》之旨,纵论脏腑病机的五行传变。依五行定五藏之气的盛衰,阐明疾病的生克乘侮传变与不必治于传;按五行互藏,分类脏病廿五变;循五行主时节律,详述脏腑病证逆从。均可丰富中医病机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姜德友  曲晓雪 《河南中医》2016,(10):1678-1679
心肺阴虚时神无所养,魄无所藏,百脉失养,以致悲喜不自知,行为相矛盾,如有神灵作祟,心肺阴虚生内热,内热生虚火,虚火扰心神,从而导致心神不安,饮食、行为失调,感知冷热矛盾。心气血内虚,心脉失于充养,又受外界惊恐刺激,使血气逆乱而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出现精神惶恐,卧起不宁,自觉心中跳动不安的症状。心阳虚衰,不能运化水液使水液疏泄失调,上凌于心致使心阳被遏,阳气欲发不得,病者出现心情烦躁,忐忑不安的症状。肝阴亏虚则魂无所归,故本病的特点是心中烦扰,郁郁不宁,不能安然入睡。脾阳虚衰,湿从寒化,不能消化食物,当饱食之后,食物得不到运化使气滞阻滞不畅而烦闷。实邪阻肺时,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使肺气壅滞于内,气机不畅,其气化燥,使人喘息而烦躁不安。湿热内蕴中焦,脾胃升清降浊失常,浊湿不降上冲于心,加之内蕴之热,上扰心神,轻者心中郁闷,烦热不安,重者心中烦乱,反复颠倒,莫可名状。肝经湿热则心中懊恼,心烦症状更为明显。寒饮搏结胸胃,胸阳阻滞,欲伸不能,邪正相搏,气机逆乱,病势欲出不能,欲降不得,以致心胸烦闷不堪,有无可奈何之状。肝气郁滞,血行不畅,使肝失条达之性,郁不得舒,气不能畅则烦躁易怒脘腹胀满。临床治疗伴有情志的疾病可以从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入手,达到精神内守,神安志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从五行学说探讨全心衰竭与脏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及演变涉及全身多个器官,其发展演变与中医学脏腑之间生克乘侮密切相关,用中医五行学说探讨全心衰竭与脏腑之间的关系,为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有利于指导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源于《内经》的五行针灸是一种以五行为核心的针法,主要通过判断患者的“素体一行”来诊疗疾病,但判断方法缺乏一定准确性。文章以不寐为例,根据《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WHO/WPO)对失眠症的分型,探讨中医脏腑辨证在五行针灸中的应用以及五行针灸治疗不寐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朱丹溪注重情志疾病研究,除用气机紊乱理论阐述情志致病之病机外,还用"相火"的概念完善了中医心理疾病之病机,与西方现代心理学的观点颇类似。通过对朱丹溪的情志疗法与森田疗法、朱丹溪的相火论与弗洛伊德的本能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不论是在理论基础还是在治疗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9.
情志理论是中医学极具特色的理论之一,但长期以来,情志理论一直散落于各种文献之中,缺乏单独的整理研究。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于情志与情志病的研究逐步深入,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对情志病研究成果从概念、沿革、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防治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情志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论营卫与气血,脏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田春霜  朱颖 《天津中医药》2021,38(2):205-208
用取象比类的思维模式分析卵巢的阴阳转化规律,进而探讨五脏与卵巢功能的调节关系,强调心肾在调节卵巢功能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以阴阳虚实为纲领分析卵巢功能失调导致的月经异常及生殖疾病的病机,并列举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心肾同调、运转少阴枢机和导师朱颖教授顺应卵巢阴阳转化规律调整卵巢周期治疗此类疾病的治法及方药.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属于情志疾病,与五脏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肝失疏泄、心神失养、脾失健运、肺气郁闭、肾精亏虚是导致抑郁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李国辉  张春艳  李天祥  李庆和  张伯礼 《中草药》2014,45(12):1775-1779
目的测定不同采收期杠柳Periploca sepium根皮、茎皮中Mn、Cu、Zn、Fe、K、Ca、Mg量,探究元素累积变化规律及其与活性成分杠柳毒苷、4-甲氧基水杨醛的相关性,揭示影响2种成分累积的主导元素。方法电热板湿法消解,火焰原子吸收测定元素量,SPSS 19.0处理数据。结果 7种无机元素在根皮、茎皮中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根皮中Ca与杠柳毒苷,Fe与4-甲氧基水杨醛的累积趋势基本同步,茎皮中Fe与4-甲氧基水杨醛,Ca与Mg的累积趋势相近,呈"双峰"型。基于杠柳毒苷,在根皮中与Ca呈极显著正相关,在茎皮中与Zn呈显著负相关。基于4-甲氧基水杨醛,在根皮中与茎皮中4-甲氧基水杨醛、Fe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皮中Mn呈显著负相关,与根皮中Fe呈显著正相关;在茎皮中与根皮、茎皮中Fe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 Ca、Zn、Fe、Mn是杠柳2种活性成分累积的关键元素,其中杠柳毒苷的主要影响元素为根皮Ca及茎皮Zn,间接影响元素为根皮Mg,4-甲氧基水杨醛的主要影响元素为Fe及茎皮Mn,茎皮Ca、Mg为其间接影响元素。  相似文献   

14.
王中华  窦志英  王洋  陈涛  王远志 《天津中医药》2019,36(12):1234-1240
[目的] 针对熟地黄的药性特点,深入研究熟地黄炮制过程中,陈皮与砂仁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影响,并建立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法检测熟地黄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方法,并根据其含量变化,验证其炮制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丰富熟地黄的炮制品种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熟地黄在全国各省市《中药炮制规范》中的炮制方法,采用其中具有临床实用特色的方法,即:陈皮制熟地黄、砂仁制熟地黄(酒蒸法和拌制法),并以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熟地黄的质量标准为参照指标,采用UPLC-MS检测技术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并结合性状评分,进行综合评价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1 000 ng/mL,r=1),其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度均较好(RSD<3%)。本实验中炮制后的熟地黄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均超过药典标准,在炮制过程中当性状达到药典及传统标准时,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以陈皮制熟地黄后的毛蕊花糖苷含量最高,炮制过程中含量变化最显著。[结论] 陈皮制熟地黄可明显稳定和控制毛蕊花糖苷在熟地黄炮制过程中的下降趋势。这对通过相应的炮制方法,在有效保存熟地黄指标性成分的同时,扩大熟地黄临床使用范围有积极意义。同时UPLC-MS法由于操作简便、速度快、准确度高,可用于熟地黄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应用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了20批冬虫夏草中5种重金属铜(Cu)、铅(Pb)、砷(As)、镉(Cd)、汞(Hg)元素的残留量,并分析了5种重金属在冬虫夏草不同部位的含量。结果表明,在《中医药-中药材重金属限量》ISO国际标准下,所有批次样品中Cu,Pb,Cd,Hg 4种重金属元素的残留量均符合要求,且该4种元素在子座中的含量均高于虫体中的含量;重金属As的超标率为88.24%,样品中As主要集中于虫体部分,虫体中As的含量是子座的7~12倍。该研究阐明了冬虫夏草中5种重金属的分布规律,同时分析了现行冬虫夏草重金属砷限量标准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为冬虫夏草重金属砷的限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绞股蓝与黄芩在防治糖尿病心脏病方面可能存在的协同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外考察绞股蓝提取物(GP),黄芩提取物(SBG),以及绞股蓝提取物与黄芩提取物的混合物(GPSBG)各0.5,5,50 mg.L-1对血管内皮细胞、心肌细胞以及系膜细胞的直接作用;采用高脂大鼠加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25 mg.kg-1诱导糖尿病心脏病大鼠模型,将造型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GP 300 mg.kg-1,SBG 300 mg.kg-1,GPSBG 600 mg.kg-1以及模型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8周,末次给药后24 h测定各心脏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并取血测定血脂。结果:SBG 5 mg.L-1可对抗高糖抑制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生长(P<0.05)、增加一氧化氮(NO)生成(P<0.05),抑制系膜细胞增殖(P<0.001);GPSBG 5 mg.L-1可对抗高糖抑制ECV-304生长(P<0.05)、增加一氧化氮(NO)生成(P<0.001)、降低谷胱甘肽(GSH)水平(P<0.001)的作用,抑制系膜细胞增殖(P<0.001);GP 5 mg.L-1可对抗H2O2抑制心肌细胞生长(P<0.05)、增加NO生成(P<0.05)、降低GSH水平(P<0.05)的作用;SBG 0.5 mg.L-1可以减少H2O2环境下心肌细胞的NO生成(P<0.05),提高GSH(P<0.05)水平;GPSBG5 mg.L-1均可对抗H2O2抑制心肌细胞生长(P<0.05)、增加NO生成(P<0.05)、降低GSH水平(P<0.001)的作用;GP 300mg.kg-1,SBG 300 mg.kg-1可抑制Ⅱ型糖尿病大鼠心脏指数的增加(P<0.05),GPSBG 600 mg.kg-1则可显著降低Ⅱ型糖尿病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以及心脏指数(P<0.05或P<0.001),GP 300 mg.kg-1可显著增加Ⅱ型糖尿病大鼠心率、左室收缩压、左室舒张末期压、左室收缩及舒张时间变化率等指标,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P<0.05);SBG 300 mg.kg-1可显著降低Ⅱ型糖尿病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压(P<0.05);GPSBG 600 mg.kg-1可显著增加Ⅱ型糖尿病大鼠心率、左室收缩压、左室收缩及舒张时间变化率,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P<0.01或P<0.001)。结论:上述研究结果显示:GP,SBG在改善Ⅱ型糖尿病大鼠心脏功能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这可能与黄芩、绞股蓝均有降低Ⅱ型糖尿病大鼠血清TG,TC水平的趋势,并能在内皮细胞、心肌细胞、系膜细胞以及醛糖还原酶等方面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姜黄属中药重金属元素与道地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婉  高天慧  林美斯  张保献  傅超美 《中草药》2018,49(12):2833-2839
目的研究姜黄属中药重金属元素与道地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ICP-MS技术测定不同道地产区、不同基原的莪术、姜黄和郁金共20批次药材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差异以及研究传统水煎法对重金属元素的影响,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研究药材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与道地性的关系以及在煎煮过程中微量元素由饮片到汤液的分布变化。结果聚类分析数据显示,同一产地的药材可较好地聚为一类,具有相同基原、不同入药部位的3种药材能明显的区分开。对于同一药材、不同基原的莪术药材、蓬莪术与广西莪术虽然产地不同,但具有更相似的特征,对于重金属元素的富集也更为相似。不同产地、不同基原饮片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差异为CuPbCdAsHg;元素溶出率显示,中药材重金属在传统水煎过程中不易溶出,且经过煎煮各元素含量发生较大改变,溶出的元素含量存在AsPbHgCuCd的趋势,表明Cu元素虽然在原饮片中含量远大于其他元素,但溶出率低。结论不同产地姜黄属药材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与药材品种和产地分布呈一定规律性。表明产地环境对其重金属元素富集具有显著影响,且不同品种对重金属元素选择性富集能力不同。重金属元素在煎煮过程中由饮片到汤液的分布变化显示饮片中重金属含量与患者口服的汤液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不一定呈正相关,各元素溶出率都较低,揭示了中药入传统汤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可为重金属限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浅谈五行学说与五脏相关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五行学说本是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它不是固化的理论,五行配属五脏是互藏的,五行之间的联系是双向的。于是,为了弥补五行学说缺陷而提出的五脏相关论,不可能是独立的理论体系,而是对五行学说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顾恪波 《北京中医药》2009,28(2):110-112
喘证是指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舌尖与脏腑的相关性,促进中医诊断规范化的发展。方法:对7 680例当代名医医案、1 018例临床病例中舌尖出现异常并涉及到脏腑病位的病例进行频数、频率统计并对各脏腑病位各自出现舌尖异常的比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心、肺病例出现舌尖异常的比率最高,并且与大多数其它脏腑出现舌尖异常比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舌尖与心、肺的关系较为密切,舌尖主心肺的理论有一定的实际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