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护理服务”是满足居家患者服务需求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分级诊疗为基础,依托“互联网医院”平台,初步探索构建了医联体内“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认为基于分级诊疗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满足患者延续性护理服务需求,保障患者享受同质化护理服务,促使护理资源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浙江省护理服务数字化应用建设与推广实践,探索构建省域一体化“互联网+护理服务”新模式。方法:描述性分析“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现状,为优化“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参考借鉴。结果:浙江省基于政策制度和信息建设基础,搭建“互联网+护理服务”支撑平台和护理服务数字化应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营”的推广模式,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标准规范体系,为居民提供专业安全的数字化护理服务。结论:“互联网+护理服务”新模式应汇聚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行业学会、医疗机构、运营方等多方合力,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有效保障服务规范,提升用户体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护理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构建基于“互联网 + ”的医护联动延伸服务模式,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以“互联网+护理”及“互联网云门诊”为基础,通过建立医护服务组织架构、制定规范制度流程、确定运行模式、筑牢全程安全风险防控等,构建医护联动延伸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院内外延续的医疗护理健康管理服务,满足患者持续动态医疗护理服务需求。结果:2021年3月~2022年 2月开展“互联网+服务”项目30项,完成“互联网+护理服务”514次,完成医护联动服务413次,未发生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为97.24±2.56分(满分100分)。结论:实施基于“互联网+”的医护联动延伸服务模式,实现了线上线下医疗护理服务有效对接,使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上下联动,把大医院医生引到基层,为城乡居民提供立体化、连续性的医疗护理健康服务,运行有效。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我国四种儿科医联体模式的定义及典型做法,介绍了我国儿科医联体模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实施效果,提出依托现有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设置新型区域儿童医学中心,加快推进新型“5G互联网+”儿科医联体建设的发展展望,从而不断完善我国儿科医联体模式,进一步优化区域间儿童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方便患儿就医,推动儿科医疗服务同质化,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促进分级诊疗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互联网+护理服务”安全管理模式,分析其实践效果。方法通过构建组织架构、制定制度和流程、确定运行模式、研发信息平台、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提供安全保障、建立考核评价体系,保障护患安全。结果2019年8月-2020年6月“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展过程中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患者总体满意度为(4.89±0.72)分(满分5分),护士认为“互联网+护理服务”安全管理模式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结论“互联网+护理服务”安全管理模式运行有效,保障了护理质量和安全,但仍需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性三甲医院分院区心内科护理同质化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依托医院本部护理管理理念,构建属地化与专科垂直相结合的混合型管理模式,对分院区心内科护理质量与护理考核同质化管理。结果:医院本部和河西院区护理质控结果、护理理论与操作考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服务考核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本部一体化管理模式下,按照河西综合办行政管理的要求,结合本部专科垂直管理的部署,通过对分院区心内科护理质量、培训与考核、护理满意度同质化护理管理,坚持达到与本部心内科护理同质化管理要求,确保了护理安全、提升了患者满意度,有效促进多院区病区间护理同质化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依托“互联网+”技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方法:对医院利用“互联网+”在优化诊疗流程、助推分级诊疗、强化医院管理三个方面开展的实践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医院依托互联网技术,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实现了医疗资源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利用“互联网+医疗”,探索创新医疗服务新模式,可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借助互联网平台,完善与规范居家护理流程,构建符合基层医院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慢病康复需求。方法 选择技术与运营成熟的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完善系列制度与工作流程,拟定护理服务套餐,患者线上申请,护士线下上门护理。结果 对比借助互联网平台前后,从业的护理人员数、从业人员的满意度、完成的居家护理例数、提供的护理项目数、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等指标等指标,均有明显增长。结论 “线上申请、线下护理”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扩大了居家护理的服务供给、保障护患双方的权益,提升了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与成就感,满足了慢病居家康复与养老的多元需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以ROCCIPI技术作为理论框架,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包括完善组织架构、建立信息平台、护士选拔与培训、确定服务内容、确定收费标准、服务流程、质量控制与安全保障等。“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展后,护士在线问诊患者2 982例,患者满意度为96.78%,上门护理服务患者59例,患者满意度为100%。基于ROCCIPI构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满足居民多元化健康管理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但仍需根据患者需求及方案要求循序渐进增设上门护理服务项目;对接省级监管平台,与医保部门协商报销方案;加强“互联网+护理服务”宣传力度,进一步优化患者端申请操作流程;完善问卷内容与评分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三维结构医疗机构主导,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方法:以Donabedian提出的“结构-过程-结果”为理论框架,基于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田野研究初步构建质量评价指标条目池,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两轮专家积极系数100%,权威系数为0.90,两轮专家咨询的肯德尔系数分别为0.283、0.266(P<0.05),具有较高一致性,最终形成包含3个一级条目,11个二级条目,57个三级条目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结论:基于三维结构医疗机构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内容合理,构建过程科学,可为我国医疗机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互联网+"预防接种模式的构建和应用。方法通过对传统接种门诊的再造,开发依托国家接种客户端,创建专业App手机配套软件和"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服务系统。结果成功构建通过"互联网+"实行接种信息的实时共享,实现预约、提醒、取号、候诊、登记、信息自动打印、信息核对、接种、留观、科普宣传、门诊公告等环节无缝对接及管理,实现了业务流程优化和服务创新。结论在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该"互联网+"预防接种模式的构建与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流程及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安全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开展,建立可量化的指标。[方法]以三维质量结构理论为框架拟定指标体系初稿,编制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18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94.44%,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05,0.818。2轮函询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37,0.180(P<0.001)。最终形成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51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为安全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质量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对国外以医疗机构及以卫生组织或医疗企业为主的两类“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模式的护士资质要求、服务流程、服务形式和内容、支付方式、安全保障和服务质量评价等进行总结,认为我国“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模式应合理配置上门护理服务资源,适当放宽上门护士服务权限,利用智能远程医疗设备深化“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内涵,健全医保支付体系,完善上门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解决新时代社会对于多元化护理服务的更高需求,本文提出了“互联网+护理服务”区域一体化的建设设想。方法:根据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实际运行状况,结合国内外调研情况,对“互联网+护理服务”进行理论与现实多维度调研分析。结果:提出关于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区域一体化建设,打造扬州市智慧医疗新高地的建议。结论:“互联网+护理服务”区域一体化建设对于健康扬州的推进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5.
正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鼓励医疗机构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加快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同时,明确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支持探索医疗机构处方与药品零售信息共享,探索放开院外处方和第三方配送,打通在线问诊、处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深入了解护士在上门护理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为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以半结构访谈方式,从日常出诊护理过程方面、医疗卫生方面、精神方面以及安全方面,对某三级医院护士及管理工作者进行访谈,了解他们接单后实际工作行为和需求。采用Colaizzi7步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分析护理内容,提炼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需求主题。结果:“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政策需求主要包括:平台制度的完善能保障护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保障医务人员自身安全是首要问题;医务人员认为技能培训、沟通培训、APP操作培训对实际工作有重大帮助;医务人员与患者对服务费用构成及定价存在分歧。结论: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多方面需求较高,有关部门与医疗机构应不断尝试和改进相关政策制度,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执业环境与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卫生》2024,(3):82-83
<正>浙江省从群众多元化的护理需求出发,大力发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2019年,构建了全国首个省级互联网医院平台“浙江省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2022年,发布“浙里护理”应用。截至目前,全省共有569家医疗机构和4.5万余名护理人员备案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覆盖省内全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月均服务超1.3万人次。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传统的护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新生事物,“互联网+护理服务”在新时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满足了特殊人群的护理需求。但是“互联网+护理服务”在发展的过程中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法律风险,应该以患者利益为基础,厘清“互联网+护理服务”中利益各方的责权利;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规定“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行业标准;构建风险防范体系,完善风险处理应急机制;完善知情同意制度,保护患者隐私安全;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合理规范“互联网+护理服务”价格,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健康发展,真正提供高质量的居家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9.
建设健康乡村,推进乡村医疗健康,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薄弱,亟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联网+医疗健康”发挥了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集成作用,打破了原有地域限制,提升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了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多样、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积极探索和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本文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运用价值分析入手,管窥模式构建所面临的现实困难,进而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构建的策略: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和智能导医,增强网络平台的信誉度;加强医疗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以行业监管保障网络医疗信息安全;推动诊疗技术革新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强化群众线上诊疗习惯的培养;提升医疗行业信息互联互通成熟度,规范互联网医疗服务和平台建设,以促进我国农村医疗健康服务水平的可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推进分级诊疗,提升医共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护理服务能力,绍兴第二医院在医共体模式下开展护理同质化管理实践。护理部通过传承总院文化,树立先进管理理念,成立医共体护理质控组织,进行护理学科对接,开展同质化培训,规范急诊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技术帮扶以及护理管理能力培训指导,探索一条医共体护理管理新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