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对腰椎椎弓峡部裂伴Ⅰ°滑脱行嵌入式单纯峡部植骨与植骨加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对43例腰椎椎弓峡部裂伴I°滑脱患者随机行嵌入式单纯峡部植骨20例、植骨加用椎弓根钉内固定23例,随访22~115个月,平均47个月.根据随访X线片和症状改善情况,统计植骨融合率和疗效优良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嵌入式单纯峡部植骨和植骨加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的融合率分别为85%和91.3%,优良率分别为85%和91.3%,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但前者并发症少于后者.结论对于腰椎椎弓峡部裂伴I°滑脱患者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取得满意疗效,单纯嵌入式植骨的术式简单、并发症少,但卧床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伴有峡部裂的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特点及其术式选择。[方法]对9例伴有峡部裂的上位腰椎爆裂性骨折,分别采用前路或后路减压植骨固定融合术、单纯经椎弓根固定术或加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的方式治疗。[结果]前路手术3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7.7个月,后路手术6例,内固定器取除术后平均随访15.8个月。全组病例峡部裂腰椎未发生滑脱征象。[结论]对于伴有峡部裂的腰椎爆裂性骨折,应根据骨折部位与峡部裂腰椎的位置关系选择不同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SSE系统后路同节段内固定治疗痛性腰椎弓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SSE系统内固定加峡部植骨治疗痛性单纯性腰椎峡部裂15例,探讨此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腰痛症状全部缓解,术后3个月均全面恢复术前工作,无不良并发症发生,腰椎X线片均提示峡部已骨性融合,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椎板钩松动或断裂。结论应用SSE系统同节段内固定加峡部植骨治疗痛性腰椎弓峡部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保存了腰椎的节段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节段内V形棒内固定技术联合峡部植骨融合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10—2020-02采用节段内V形棒内固定技术联合峡部植骨融合治疗的31例青少年腰椎峡部裂,其中单节段峡部裂24例,双节段峡部裂6例,三节段峡部裂1例。共39个峡部裂腰椎,其中A型28个,B型6个,C型5个。A型和B型峡部裂椎体采用节段内V形棒内固定技术联合峡部植骨融合,C型峡部裂椎体采用常规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 3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5年,平均1.4年。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疼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除了5个C型峡部裂椎体行椎间融合术外,其余34个腰椎双侧峡部裂(共计68个峡部裂断面)中25个椎体双侧融合,7个椎体单侧融合,2个椎体未融合,峡部裂融合率为83.8%(57/68)。结论 节段内V形棒内固定技术联合峡部植骨融合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可避免腰椎节段间融合或固定,可保留腰椎节段活动度,具有创伤小、神经损伤风险小、术后腰椎稳定性好、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腰椎椎弓峡部裂伴I°滑脱行嵌入式单纯峡部植骨与植骨加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对 4 3例腰椎椎弓峡部裂伴I°滑脱患者随机行嵌入式单纯峡部植骨 2 0例、植骨加用椎弓根钉内固定 2 3例 ,随访 2 2~ 115个月 ,平均 4 7个月。根据随访X线片和症状改善情况 ,统计植骨融合率和疗效优良率 ,并进行比较。结果 嵌入式单纯峡部植骨和植骨加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的融合率分别为 85 %和 91.3% ,优良率分别为 85 %和 91.3% ,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 ,但前者并发症少于后者。结论 对于腰椎椎弓峡部裂伴I°滑脱患者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取得满意疗效 ,单纯嵌入式植骨的术式简单、并发症少 ,但卧床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6.
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固定植骨治疗年轻人腰椎峡部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青少年峡部裂患者进行峡部修整,局部植骨,钉-钩系统内固定。结果30例经6-48月(平均26个月)随访,按Nakai标准评价,优良率97%。结论钉钩系统节段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应该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U形钛棒内固定系统结合峡部植骨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5年2月~2018年12月本科收治的50例不伴有椎间盘突出及腰椎滑脱的单纯性腰椎峡部裂患者;累及节段L34例,L414例,L532例.采用节段内U形钛棒固定系统结合峡部植骨治疗30例(U形钛棒组),节段间椎弓根螺钉系统结合峡部植骨治疗20例(椎弓根钉组).对比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以及腰椎活动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腰椎CT评价峡部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8.2±7.3)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U形钛棒组腰椎活动度显著大于椎弓根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患者峡部裂骨性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植骨骨性融合,无感染、慢性疼痛、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不伴有椎间盘突出及腰椎滑脱的单纯性腰椎峡部裂患者,节段内U形钛棒固定与节段间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峡部植骨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但前者更有利于保留腰椎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8.
峡部植骨治疗单纯腰椎椎弓峡部裂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 :介绍单纯腰椎椎弓峡部裂行峡部植骨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 12例共 2 4处病变的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 6个月~ 2年 2个月 ,平均 13个月。X线片提示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 ,优 9例 ;良 3例。结论 :峡部植骨融合术符合生物力学原则 ,对腰椎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干扰小、操作简单、创伤也较小 ,是治疗单纯腰椎椎弓峡部裂的理想方法。但要求术中植骨确实可靠 ,术后正确指导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峡部裂伴腰椎滑脱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自1999年3月~2004年12月收治的多节段腰椎峡部裂10例。全部为L4、L5双节段峡部裂,4例伴L5椎体滑脱,6例伴L4椎体滑脱。3例术前没有发现滑脱邻近节段峡部裂。6例行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双椎间融合手术,另4例行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滑脱节段椎间融合及邻近节段峡部与后外侧植骨手术。结果随访10~52个月。按Macnab评分标准,优2例,良6例,可2例。放射学检查显示10例腰椎滑脱复位良好,平均椎间高度由术前8.10mm恢复至术后13.11mm。本组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无融合器塌陷,无滑脱复发现象。结论多节段腰椎峡部裂临床少见,术前漏诊率较高。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要综合考虑脊柱节段稳定性、椎间盘退变程度或突出情况等,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后路椎间融合或后外侧融合手术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并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重症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月,对51例重症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年龄25~67岁,平均41岁;术前滑脱程度按Meyerding分级标准均大于33%,平均为42%,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根受损症状.通过术前、术后脊柱正、侧位X线片和Beaujon functional score(BFS)评分,分析临床疗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5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2~3年10个月,平均2年8个月.术后平均滑脱复位率92%;椎间隙高度由术前平均4.9 mm恢复至术后的10.3 mm;植骨融合率100%,平均融合时间4个月;BFS评分由术前平均8.1分升至术后2年的17.9分,疗效优良率为91%.随访期间滑脱复位率、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可以用于治疗重症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能保留更多的腰椎运动单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通道下节段间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青年L5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9月接受节段间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自体髂骨植骨治疗的22例青年L5峡部裂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患者腰痛改善情况。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6、9和12个月均行腰椎正侧位、动力位、双斜位X线检查,术后6、9和12个月复查腰椎矢状位CT重建,评价峡部植骨融合情况及腰椎活动度。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13.2个月。22例患者共44处峡部裂,39处植骨融合,植骨融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10.7个月;3例单侧未融合,1例双侧未融合,植骨融合率为88.6%。腰痛VAS评分,术前为(7.00±0.84)分,末次随访时改善至(1.20±0.81)分。术前、术后6个月、内固定器取出后的L5/S1椎间活动度分别为10.3°±2.4°,8.7°±3.0°和9.5°±2.8°。结论微创通道下节段间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青年L5峡部裂,避免了常规开放手术对椎旁肌的广泛剥离,可促进患者早期恢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评价临时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髂骨植骨治疗青少年腰椎椎弓崩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因腰椎峡部崩裂症42例患者,对30例平均年龄为24.4岁符合标准的患者采取本手术方法。采用全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横连装置进行崩裂的峡部椎体和下位椎体进行坚强固定。对崩裂的峡部进行瘢痕清理和硬化骨处理;最后取自体髂骨进行峡部修补。术后定期随访,待峡部植骨融合后再次给予内固定取出,恢复固定节段活动度。行X线及CT检查,确定其峡部骨性愈合。待峡部融合后再次取出内固定装置,恢复固定节段活动,进行腰椎动力位片检查评估,测量固定节段的活动度,与术前同节段活动度进行对比。同时分别在手术前、手术固定1年时及内固定取出后1年行腰椎MRI检查,并采用modic分级及pfirrmann分级标准来观察固定节段椎间盘及椎体终板的变化,观察固定节段相应椎体的终板及椎间盘的变化。结果完整随访30例,平均随访时间24(18~3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107 min;平均出血量为126 ml;平均融合时间为13个月;融合率为100%。所有患者原有下腰痛症状消失,所有患者X线及CT片均提示峡部融合。内固定装置取出后,对患者进行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检查,动力位片显示固定阶段活动度保存良好,活动度保留率为88.5%。腰椎MRI显示,16例患者固定阶段终板modic改变呈正变化,14例患者无变化,固定阶段椎间盘组织无明显退变变化。结论临时短节段椎弓根螺钉联合横连装置固定是一种治疗腰椎峡部裂简便、有效的方法,固定坚强、融合率高;且临时短节段坚强固定并不会加速固定节段椎间盘退变及临近节段的退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3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15例行经肌间隙入路单边椎弓根固定结合TLIF术式(单边固定组),20例行后正中入路双边椎弓根固定结合后路椎间植骨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术式(双边固定组).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JOA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及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6.8个月。两组患者腰腿痛等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良好(双边固定组中1例未融合),无融合器移位、下沉及内固定器械松动或断裂。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腰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腰痛及腿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在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均可达到满意的疗效,经肌间隙入路单边椎弓根固定结合TLIF术式切口较小,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腰痛缓解较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8月至2008年12月应用钉钩系统加压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治疗28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男13例,女15例;年龄15~26岁,平均21.6岁),包括L3、L4崩裂3例,L4、L5崩裂5例,L4崩裂8例,L5崩裂12例。患者术前均腰痛且持续6个月以上。根据手术前后的X线、CT检查和Macnab评分标准,评定该术式的融合率及临床效果。结果:28例均获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4.9个月,经X线及CT检查,28例椎弓根峡部均获得骨性融合。根据Macnab评分标准:优22例,良5例,可1例。结论:采用钉钩系统固定直接修补青少年腰椎弓根峡部裂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出血,尽可能多地保留了脊柱后部结构,避免了医源性的脊柱失稳,术后椎节即刻获得稳定并保留了病椎相邻椎间盘的活动度,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植骨加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固定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2月~2011年9月,应用植骨加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固定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患者82例,患者均主诉反复腰痛〉3个月,非手术治疗3~6个月无效,术前腰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为7.9分。结果术后腰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VAS评分1.5分,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良率为95%,随访12~48个月,除1例峡部裂植骨未愈合外,均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腰椎峡部修复植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单节段固定是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避免了脊柱融合,应用时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经椎板拉力螺丝钉复位固定、峡部植骨治疗青年峡部裂的疗效。方法 对26例青年峡部裂患者进行峡部修整、局部植骨、经椎板拉力螺丝钉复位固定。结果 26例随访6个月~6年,平均随访2.5年。患者下腰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未出现螺钉断裂,仅有2例松动,复查腰椎X线片均显示峡部已骨性愈合。优21例;良5例。结论 经椎板拉力螺丝钉是一种节段性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确实有效的方法,简单易行,但应该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椎弓根钉、椎板钩加峡部植骨术治疗腰椎峡部不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加峡部植骨术治疗腰椎峡部不连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8例腰椎峡部不连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加峡部植骨固定治疗,并对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前及术后随访VAS评分分别为6.20±1.26和1.93±0.81,JOA评分分别为20.06±1.16、27.89±0.66,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X线片示峡部裂植骨均骨性愈合,优6例,良2例。结论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加峡部植骨术治疗腰椎峡部不连是单节段固定,对腰椎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干扰及手术创伤均较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和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10年5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5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固定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单侧组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41~66岁,平均(57.5±7.1)岁,采用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双侧组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43~68岁,平均(54.6±5.1)岁,在上述基础上加行对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采用JOA评分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随访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及融合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36~60个月,平均45.8个月。两组患者术中均无医源性神经、血管、脏器等损伤。单侧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指标上均优于双侧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JOA评分及术后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单侧组融合器移位1例,沉降1例,双侧组透光未融合2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5,P=0.58).结论:单侧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作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方法,中期效果满意,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加峡部植骨术治疗腰椎峡部不连手术5年疗效随访研究。方法2006-2008,我院收治20例单纯腰椎峡部不连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加峡部植骨固定治疗术后5年随访。结果术前及术后5年随访VAS评分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5年CT断扫峡部裂植骨均骨性愈合。20例患者均未发生脱钩及临近节段退变(椎间隙高度丢失);2例诉腰椎活动度较术前轻度受限;6例出现腰椎间盘退变。结论与多节段固定融合术相比,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加峡部植骨术治疗腰椎峡部不连是对腰椎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干扰小、临近节段退变率低的一种可靠、有效的单椎体动态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 9月 ~2003年 5月我院手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 83例,随访患者 81例,年龄(55. 25±19. 21)岁,随访时间 (1. 68±0. 93)年。按照不同的手术入路方法分为两组,Ⅰ组经关节突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Ⅱ组经椎板切除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按各组术中的临床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JOA评分等数据经SPSS11. 5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术后采用Stauffer Coventry下腰椎术后疗效评定标准:临床优良率分别为 87%与 75%;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 87. 81%与62. 88%。术后均无螺钉松动、断裂或者滑脱加重等并发症,有 3例假关节形成。结论 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患者的手术治疗中,经关节突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