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筛选晚期恶性肿瘤中医疗效标准的评价指标。方法采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晚期胃癌、晚期结直肠癌2份样本,以生存时间为因变量,以多种评价指标为自变量,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分别建立晚期胃癌、晚期结直肠癌生存预测模型,选择其独立预后因素作为晚期恶性肿瘤中医疗效标准的评价指标。结果根据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晚期胃癌、晚期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均为瘤体大小、KPS评分、体质量及主症变化4项。结论瘤体大小、KPS评分、体质量及主症变化4项可作为中医疗效标准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具有中医文化特色的晚期结直肠癌中医生存质量量表,为中医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国际WHO生存质量量表研制的原则及方法,在中医文化背景及理论指导下,形成临床初步调查表,通过预调查结果进行进一步优化筛选,最终完成晚期结直肠癌中医生存质量量表的研制。结果:研制出含生理、心理、独立性、环境、社会功能及精神支柱6个领域、20个方面及45个条目的中医生存质量量表。结论:晚期结直肠癌中医生存质量量表具有评价中医药介入下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医证型、中医体质与其生存结局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杨宇飞教授门诊晚期(Ⅳ期)结直肠癌连续病例进行筛选,按生存时间确定劣势生存组(劣势组)19例,按年龄、性别、肿瘤部位配比优势生存组(优势组)76例。利用χ~2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中医证型、体质与晚期结直肠癌优、劣势生存结局的相关性。结果劣势组肝脾不和证比例[53%(10/19)]高于优势组[20%(15/79),P=0.004],优势组中血瘀体质比例[26%(20/79)]高于劣势组[5%(1/19),P=0.048],而优势组阳虚体质比例[1%(1/79)]则低于劣势组[11%(2/19),P=0.04]。肝脾不和证与血瘀体质均为劣势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分别为0.01和0.03)。结论中医证型和体质特征因素与晚期结直肠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智慧化私有云平台,探索构建结直肠癌中医预测模型。方法 利用x86服务器和网络附属存储服务器(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使用VMware ESXi(Virtual Machine ware ESXi),搭建院内私有云平台;在此私有云平台上建立登记注册平台,通过登记注册平台与院内其他业务系统打通数据链接,使用备份功能、数据报表功能、数据监控功能及转译等技术获得数据;利用结构化的数据通过机器学习构建预测模型,在云平台DOCKER容器内创建预测微服务,搭载二次判别分析方法建立的晚期结直肠癌中医优势人群评估模型,并将治理后的数据用于不断优化临床预测模型。结果 通过在院内搭建基于IT新基建技术的智慧化私有云平台,实现了基于微服务模式的中西医结合肿瘤综合诊治云服务,进而建设了配套的智慧化结直肠癌诊疗预测模型。结论 基于私有云平台技术搭建智慧化结直肠癌诊疗预测模型,第一次实现了在私有云上的智能化数据应用模型搭建和应用,并能通过机器学习自动优化模型,助力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决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中医辨证治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2005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363例晚期结直肠癌并接受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363例患者中,83例单纯化疗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73例服用扶正类中药为主进行治疗的患者为扶正组,67例服用祛邪类中药为主进行治疗的患者为祛邪组,140例服用扶正祛邪类中药并重进行治疗的患者为扶正祛邪组。用SPSS软件对11个临床因素进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3.585±1.277)个月,中位生存期(10.800±0.852)个月;扶正组平均生存时间为(29.465±3.919)个月,中位生存期(17.500±3.177)个月;祛邪组平均生存时间为(21.406±2.406)个月,中位生存期(15.300±1.884)个月;扶正祛邪组平均生存时间为(42.656±7.488)个月,中位生存期(23.033±2.591)个月。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肝转移、并发症、中医辨证治疗4个因素对晚期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生存期有显著影响,其中中医辨证治疗为保护因素。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可以延长晚期结直肠癌化疗患者的生存期,尤其以扶正祛邪并重的中药治疗效果相对明显,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中医治疗晚期食道癌优势人群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1日-2018年3月31日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医科、北京桓兴肿瘤医院及北京三环肿瘤医院的72例Ⅳ期食道癌患者,根据生存期定义为中医治疗优势人群、中间人群及劣势人群,并采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秩和检验结果显示,病位是否在中段食管(25~30 cm)、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是否发生肺转移、经治疗后心情是否改善及服用中药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是否发生肺转移和服用中药时长为影响人群分组的独立影响因素.定性描述结果显示,证型为"痰瘀互结证"的患者在优势人群中占比最高,中间人群及劣势人群中"气虚阳微证"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优势人群.结论 服用中药时间长、证型为痰瘀互结证、无肺转移的晚期食道癌患者较易从中医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制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医生存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QLQ CMPPCC),以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医药在结直肠癌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WHO生存质量量表制定原则,结合中医基础理论,提出量表的理论结构模型,广泛查阅国内外多种普适性及结直肠癌专用生存质量量表,采用结构化决策的方法,编制初始量表。用调查方式对205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测试,运用专家重要性评分法、条目分布考察法、离散趋势法、 t检验法、相关系数法、因子分析法、克朗巴赫α系数法联合进行条目筛选。结果 研制出含有生理、心理、独立性和社会功能4个领域、 20个方面及54个条目的QLQ CMPPCC。其中,非造口手术患者回答43条,造口手术患者回答46条,生存质量总评价1条。结论 QLQ CMPPCC具有中医特色,全面反映了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内涵,可作为结直肠癌术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3,(3):457-460
目的:建立中医综合疗效标准模型,与WHO实体瘤疗效标准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中的预后作用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将影响晚期胃癌预后的多个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建立晚期胃癌中医综合疗效标准模型,用Kaplan-Meier法判断两种疗效标准对晚期胃癌的预后作用。结果:104例晚期胃癌患者纳入研究,根据Cox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医综合疗效标准的评价指标为瘤体大小、Karnofsky评分、体重及主症变化4项。中医综合疗效标准评价为有效与恶化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00与5.0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0,P=0.000),而以WHO疗效标准评价,CR、PR、SD生存曲线相互交叉。结论:中医综合疗效标准用于评价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的预后作用优于WHO疗效标准。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具有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晚期结直肠癌大多无法治愈,虽然西医常规治疗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但疾病本身引起的症状与西医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往往使患者痛苦不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除此之外,晚期结直肠癌的西医常规治疗无法覆盖所有人群,对于部分经济基础差、体弱、高龄、西医治疗意愿不强而拒绝或无法接受西医常规治疗的患者来说,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式弥补常规治疗的缺口,扩大治疗覆盖面。中医药治疗肿瘤历史悠久,在减轻晚期结直肠癌西医治疗不良反应、增加治疗疗效、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命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杨宇飞教授认为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不能单靠中医或西医一种治疗手段,强调中西医并重是晚期结直肠癌的核心治疗策略,以人为本是要坚持的治疗理念,要在不同疾病发展阶段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疾病特征与个人体质灵活选用中医为主或者西医为主、中医为辅或中西医相辅相成的中西医并重治疗策略。在遣方用药时扶正祛邪是晚期结直肠癌治疗核心,健脾补肾解毒是治疗首推之法,根据病情的不同发展阶段与患者所处的西医不同治疗阶段,灵活调节扶正祛邪比例,最终达到提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晚期结直肠癌中医受益人群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2016年10月—2018年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诊疗中心杨宇飞主任医师门诊注册病例21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筛选出有基因分型符合本研究的病例68例,按生存期及基因分型确定中医受益人群组(中医受益组)26例,中医非受益人群组(中医非受益组)42例,利用卡方检验对一般资料、既往肠道相关疾病史、疾病信息、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特征行对比分析;对主症评分、症状评分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中医受益组KPS≥80分比例[65.4%(17/26)]高于中医非受益组[28.6%(12/42),P=0.006],黏血便史比例[46.2%(12/26)]高于中医非受益组[19.0%(8/42),P=0.017],未接受靶向治疗比例[57.7%(15/26)]高于中医非受益组[33.3%(14/42),P=0.048],且中医受益组口服中药汤剂平均时间与中位时间[(28.2±16.1)个月,27.5个月]均长于中医非受益组[(8.62±4.09)个月,8个月,P0.05],其中KPS评分、口服中药汤剂时间与中医受益组正相关,是中医受益组的独立影响因素(P=0.041,P=0.003),且中医受益组的中医主症及症状更稳定。结论晚期结直肠癌中医受益人群可能具有以下特征:KPS≥80分,有较高比例的黏血便史,未行靶向治疗,长时间口服中药,主症及症状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高居不下,成为危害国民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虽然目前大肠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并辅以放化疗、靶向治疗等手段为主,但仍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导致大肠癌治疗始终无法理想化.中医药在大肠癌治疗的作用日益凸显,有效弥补了现代医学治疗中的不足,因此本文通过筛选并分析近些年来的相关文献,从大肠癌的病...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是全球第三大恶性肿瘤,与中医脾虚、湿热、毒聚等因素相关.中医在降低大肠癌化疗毒副反应,改善临床证侯,提高生存质量,以及预防复发、转移等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但治疗大肠癌的中医理论、辩证分型,以及治疗模式研究明显滞后.本文从大肠癌辨证分型研究、中医临床治疗研究、中药对大肠癌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提出了抗癌中药与化疗、靶向治疗等药物治疗存在共同生物学基础,如细胞凋亡、细胞衰老、细胞自噬等,为进一步提高中医大肠癌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与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与检查指标的相关性,为肝病患者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到2016年6月肝病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以2015年肝病患者数据为分析组,2016年上半年患者数据作为测试组,运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筛选区分度高的指标,建立判别函数。结果:对2015年肝病患者的127个检查指标进行分析,筛选出13个指标,建立判别函数。利用判别函数对2015年224例患者数据进行回顾性预测,总的判别正确率为84.38%;并对2016年109例患者数据做前瞻性预测,总的判别正确率为74.31%。结论:逐步判别分析在肝病中医证型诊断中判别正确率较高,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相关指标、肺组织病生理变化、中医证候积分等因素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预后的影响价值。方法:经临床诊断的48例IPF患者行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检测。采用Kaplan-Meier检验比较组间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评价各指标的死亡风险度。结果:在平均随访37个月内,IPF患者诊断后的中位生存期为37.35个月。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提示:中医证候积分、体重指数、6分钟步行试验、肺功能中的FVC%、TLC%、DLCO%、血气分析中的PO2、血沉、杵状指是影响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6分钟步行试验、血沉是IPF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体重指数、中医证候积分、6分钟步行试验、肺功能中TLC%、DLCO%、血气分析中PO2、血沉、杵状指是IP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其中体重指数、6分钟步行试验、血沉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肿瘤中均较高,我国因为胃癌死亡的人数每年高达49. 8万人。由于早期胃癌的发病特征不明显,多数到医院治疗的患者均已是中晚期胃癌,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中晚期胃癌的术后生存期显著低于早期胃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胃癌的淋巴转移。淋巴转移是胃癌的主要转移途径,进展期胃癌的淋巴转移率高达70%左右,早期胃癌也可有淋巴转移。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和癌灶的浸润深度呈正相关。目前的治疗手段除手术切除、淋巴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外,中医药因其中毒性低、治疗效果好、价格低的优势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医认为胃癌的发生多因饮食不洁、情志失调、素体亏虚而致痰凝、气阻、血瘀与胃发为本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临床中医治疗多以化痰解毒、健脾益气、温中散寒为主。近年来,多项研究证明中医药治疗胃癌淋巴转移在临床中疗效显著、作用广泛,其可能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对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ECM)的水解,激发肿瘤失巢凋亡,抑制淋巴管新生,调控与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等途径来治疗胃癌淋巴转移。文章从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胃癌淋巴转移中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以及临床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揭示中药作用的机制及其作用靶点,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胃癌淋巴转移的深入研究以及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心理干预治疗AS临床疗效及对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8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舒肝强脊汤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观察BASDAI、BASFI、ASAS20、BASDAI50、SAS、SDS。结果:治疗后2组BASDAI、BASFI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BASDAI、BASFI评分差值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ASAS20、BASDAI50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配合心理干预的临床疗效优于SASP,不仅改善AS患者临床症状,而且显著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17.
自拟益气扶正方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扶正方对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武汉市商业职工医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给予益气扶正方,同时给予必要的对症处理;对照组给予最佳支持治疗。观察2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生存质量(QOL)、中位生存期。结果研究组在中医辨证分型疗效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2=5.961,P0.01),QOL较对照组为优(P0.05),2组中位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扶正方对不适合放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有一定治疗效果,且能提高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对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中医证型与预后相关性进行探索分析。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的结直肠癌患者,对5年内出现复发转移的20例患者(观察组),按1:4匹配80例未复发转移患者为对照组,分别从肿瘤部位、TNM分期中医证型、术后辅助治疗及中药治疗时间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以肝脾不和居多(P=0.027),对照组脾肾两虚更多(P=0.029)。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中药治疗时间对预后是一种保护因素(OR<1),而肝肾阴虚证(OR>1)较脾肾两虚证的复发转移几率大大增加。结论:特定的中医证候与Ⅱ、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预后可能具有相关性,中药治疗可能对预后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剂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轻度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轻度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RAS阻断剂、控制血压和血糖等西医对症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2组均治疗12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24 h UTP、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24 h UTP、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4 h UTP、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S阻断剂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轻度蛋白尿疗效确切,不仅能降低尿蛋白定量,更能减少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