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优选黄连炮制最佳工艺,研究不同辅料炮制黄连对黄连生物碱的影响。方法:以4种生物碱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结合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辅料闷润时间(A)、炮制温度(B)和炮制时间(C)进行考察,筛选最佳炮制工艺条件。结果:影响酒黄连炮制的主次因素为:C>B>A,姜黄连:B>A>C,萸黄连:B>A>C。结论: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的最佳炮制条件分别为闷润90 min后130℃烘制4 h、闷润60 min后100℃烘制3 h、闷润90 min后160℃烘制2 h。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樟帮姜黄连的炮制工艺,为该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测定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和黄连碱的含量,流动相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28∶72),检测波长345 nm。以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黄连碱的质量分数和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姜汤用量、锅底温度及炮制时间对樟帮姜黄连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炮制工艺为姜汤用量20%,炒制锅底温度140℃,炒制时间12 min。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黄连碱质量分数和出膏率分别为14.15%,1.89%,1.96%和28.80%。结论:优化的炮制工艺稳定可行,可为樟帮姜黄连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豨莶草炮制前后气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揭示豨莶草炮制前后气味的变化规律。 方法: 通过电子鼻检测豨莶草炮制前后气味在传感器上的响应值,采用判别因子分析(DFA)及单类成分判别分析(SIMCA)对特征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建立了豨莶草生品与炮制品的电子鼻检测方法,载气为合成干燥空气,空气发生器供给,流速150 mL·min-1,顶空产生温度60 ℃,时间30 min,搅动速度250 r·min-1,注射体积2 mL,获取时间2 min,延滞时间6 min。豨莶草炮制前后的气味在传感器LY2/gCT的响应值差异率-82%;DFA判别模型可将豨莶草炮制前后的气味进行较好的分类,将豨莶草生品与炮制品分成2个区域,左侧区域为生品,右侧区域为炮制品;SIMCA模型为有效模型,经交叉有效性验证的得分92。 结论: 豨莶草炮制前后气味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差异可根据电子鼻测得的气味特征参数以数值的形式表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板蓝根饮片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冷水浸泡法、润制法和蒸制法对板蓝根药材进行炮制;以外观性状、水分、浸出物、(R,S)-告依春含量及4个色谱特征峰的峰面积为指标,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炮制工艺的板蓝根饮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不同炮制工艺的板蓝根饮片质量存在一定差异,综合得分为:B4>B2>A3>B5>A4>A2>B6>B3>C4>C3>C2>A1>C1>B1,均高于板蓝根药材。优选的板蓝根饮片炮制工艺为润制12 h,切厚片,50℃干燥12 h。结论:本研究为板蓝根饮片的炮制工艺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连炮制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贵生 《中成药》1999,21(4):183-184
黄连的炮制,从古到今,经过了一个从简到繁,又从繁到简的发展过程,通过对黄连炮制历史沿革的探讨,总结整理前人炮制黄连的经验,阐明淘汰传统炮制方法要经过科学研究和临床用药的检验。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追溯了萸黄连的炮制历史沿革及其在经典方剂中的应用;总结了萸黄连的炮制工艺研究和物质基础研究现状,较全面的论述了萸黄连炮制研究进展;阐述了萸黄连炮制机制的研究概况,并提出了萸黄连炮制机制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对不同用量的吴茱萸炮制过的黄连的成分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取100g黄连,平均分成5份,分别加入2.5ml、5ml、7.5ml、10ml、12.5ml吴茱萸汁,而后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组分的萸黄连中小檗碱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不同量吴茱萸所制得的萸黄连中小檗碱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7.5ml时检测结果最高(P〈0.05)。结论不同量的吴茱萸炮制黄连的成分会出现明显变化,因此需要根据炮制需求对吴茱萸的用量予以满足,已达到最佳的炮制效果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白芍饮片炮制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白芍饮片水煎煮液中水溶性成分与含量较高的鞣质成分为质量指标,采用Lg(3^4)正交表,考察了泡洗时间,软化方法,饮片厚度对其质量的影响,结果初步证明,白芍饮片加工工艺应为A、B、C、即将白芍个子泡洗15分钟,常法浸润透,晾至无粘感,切2-3mm厚薄片为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古籍记载考察吴茱萸炒黄连炮制工艺,建立黄连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并对比其与萸黄连的成分差异.方法 以盐酸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掌叶防己碱总含量为指标,对比炒制温度、时间对吴茱萸炒黄连的影响;利用HPLC法及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相关技术方法分析两种炮制品主要差异.结果 采用220C、20min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不同质量浓度黄连水提物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效应。方法制备黄连水提物,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通过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的黄连水提物对秀丽隐杆线虫死亡率、最长寿命与半数致死时间、个体发育、产卵数和运动行为的影响,评价黄连水提物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效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黄连水提物0.5、1.0、2.5 mg/mL可使秀丽隐杆线虫的死亡率显著提高(P0.01),最长寿命与半数致死时间显著降低(P0.01);在个体发育方面,黄连水提物1.0、2.5 mg/mL能显著抑制线虫生长(P0.01);生殖行为方面,3个质量浓度的黄连水提物均能显著降低秀丽隐杆线虫产卵数(P0.001),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在运动行为方面,3个质量浓度的黄连水提物均能显著降低秀丽隐杆线虫头部摆动频率(P0.01),黄连水提物0.5、1.0 mg/mL组线虫身体弯曲频率无显著性差异,黄连水提物2.5 mg/mL组线虫身体弯曲频率极显著降低(P0.01);3个质量浓度的黄连水提物组线虫向前摆动、向后摆动和Omega/U摆动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黄连水提物对秀丽隐杆线虫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为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评价黄连不同炮制品毒性提供了依据,为中药毒性的生物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钟凌云  廖智慧  龚千锋  席环环 《中草药》2013,44(22):3177-3181
目的 探讨黄连姜制前后寒热药性的差异。方法 分别制备生黄连、姜黄连水煎液,每天ig给予大鼠1次,连续给药29 d,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进行HPLC-MS/MS分析,主成分分析(PCA)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生黄连和姜制黄连在血浆中的代谢物的差异。结果 给药第29天生黄连组和姜黄连组大鼠血样中内源性物质的代谢状态差异最大。通过查找内源性生物标记物发现,与生黄连组相比,姜黄连组大鼠血样中代谢物中涉及到氨基酸能量代谢的标记物的量增加,提示姜制黄连组氨基酸能量代谢强于生黄连,二者寒热药性存在差异。结论 通过大鼠代谢物生物效应可以考察生黄连与姜黄连药性的差异,且结果与传统的“姜制黄连以热制寒,缓和黄连苦寒之性”的炮制理论相一致。代谢物组学可用于探讨炮制对药物药性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定川黄连(味连、雅连、凤尾连)中7个生物碱(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药根碱、表小檗碱、非洲防己碱、格陵兰黄连碱)的含量并建立3种川黄连的特征图谱,构建川黄连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以提升川黄连药材、饮片及其中成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水平,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 建立了同时测定7个黄连生物碱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准确性、重现性、精密度、稳定性、线性均符合要求。测定6批味连、6批雅连、3批凤尾连的7个生物碱的含量以及总生物碱的含量;建立了黄连药材HPLC特征图谱测定方法,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均符合要求。结果 味连的总生物碱含量最高,7个生物碱在味连、雅连、凤尾连中含量各不相同,差异较大;通过对15批黄连的特征图谱相似度的分析,找出共有特征峰15个,与黄连生物碱对照品比对后,指认了8个峰,均为黄连生物碱成分。结论 川黄连多指标成分定量结合特征图谱,可以有效控制川黄连药材的质量,为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黄连药材质量标准的完善与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黄连-干姜有效组分自微乳给药系统(CoptidisRhizoma-ZingiberisRhizomaeffectivecomponent self-microemulsiondrugdeliverysystem,Cop-Gin-SMEDDS)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且进行体外质量评价。方法 通过溶解度实验、伪三元相图的绘制和D-最优混料设计确定Cop-Gin-SMEDDS的最佳处方组成;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并对Cop-Gin-SMEDDS理化性质、稳定性、体外释放等进行评价。结果 最终确定Cop-Gin-SMEDDS的最优处方(不含黄连总生物碱)为油酸5%,1,2-丙二醇41%,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49%,干姜油5%;黄连总生物碱的投药量为5%;最佳制备工艺为在37℃、转速300 r/min条件下磁力搅拌10 min。得到的Cop-Gin-SMEDDS为深红色澄清透明液体,稀释后为黄色、均一透明的微乳溶液;透射电镜下为圆球形,大小均匀,形态规则;平均粒径大小为(22.21±0.45)nm、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为0.19...  相似文献   

15.
崔祥  陶金华  江曙  魏晓燕  徐君  钱大玮  段金廒 《中草药》2018,49(9):2103-2107
目的研究人体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的代谢及黄连提取物对人体肠道菌群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转化后的代谢物;并应用浊度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黄连提取物对4类肠道细菌(乳酸菌、双歧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生物碱类成分主要进行氢化和去甲氧基作用,其中小檗碱和黄连碱被代谢为氢化产物,巴马汀被转化为去甲氧基产物;黄连提取物显著抑制病原菌(肠杆菌、肠球菌)的生长,显著促进益生菌(乳酸菌、双歧杆菌)的生长。结论肠道菌群对黄连提取物生物碱类成分具有多种代谢作用,且黄连提取物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黄连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盖晓红  刘素香  任涛  刘毅  田成旺 《中草药》2018,49(20):4919-4927
黄连为常用中药,主要含有异喹啉类生物碱、木脂素、香豆素、黄酮、萜类、甾体、有机酸、挥发油、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降血糖、抗菌、抗氧化、消炎、抗肿瘤、调血脂、抗心律失常等药理活性。显著的降糖活性使黄连较早就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对近年来有关黄连的化学成分、降糖作用及其他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以期为其深度开发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黄芩Scutellariae Radix(SR)、黄连Coptidis Rhizoma(CR)的提取物浸膏粉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干燥方式及辅料对其吸湿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压干燥(conventional drying,CD)、真空干燥(vacuum drying,VD)和喷雾干燥(spray drying,SD)方式制备常用中药黄芩及黄连的提取物浸膏粉,以含水量、吸湿率、比表面积、中值径、粒径分布宽度、粒径范围、豪斯纳比、休止角、松密度、振实密度、间隙率、卡尔指数总计12个二级指标建立提取物浸膏粉的物理指纹图谱,将所得二级指标转换成均一性、堆积性、可压性、流动性和稳定性5个一级指标,进而筛选出最佳的干燥工艺;并对各物理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以及偏最小二乘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analysis,PLS),分析各物理参数与吸湿行为的相关性;优选糊精、β-环糊精、预胶化性淀粉、无水乳糖、微晶纤维素5种辅料对吸湿性的影响,绘制出粉体的吸湿率-时间动态曲线,并推导出半平衡吸湿时间(t1/2)及平...  相似文献   

18.
王佳俊  陈青垚  王建  袁健梅 《中草药》2021,52(19):5984-5995
目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分析以黄连Coptidis Rhizoma为核心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用药特点及规律,并阐明含黄连核心药物组治疗UC的分子机制,为其实验验证及新型方剂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运用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用于治疗UC的含黄连方剂,设置同时满足支持度≥0.25,置信度≥0.9且提升度≥1的药对为含黄连核心药物组,利用TCMSP、HERB和TCMID数据库检索活性成分并收集相应靶点,在GeneCard和OMIM数据库中以"ulcerative colitis"为关键词检索疾病靶点,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中药-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图,通过STRING11.0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利用"微生信在线"网站对潜在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可视化,采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 4对关键靶点和成分进行对接验证。结果数据库筛选得到161首目标方剂,主要涉及72味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提示黄连与木香、甘草、白术、茯苓、当归是具有强关联性的5组药对,这6味核心药物一共含有144种成分、潜在靶点165个,其中有83个靶点分布在骨髓和淋巴组织,关键靶点有31个,包括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MAPK8。KEGG分析结果显示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IL-17、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ecept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RAGE)等通路与含黄连核心药物组治疗UC密切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受体蛋白与中药成分的对接活性好,作用较稳定且与原配体的结合能相近,其中β-谷甾醇与原癌基因JUN具有最低的结合能。结论初步分析了含黄连方剂治疗UC的配伍规律,并且在分子水平揭示了含黄连核心药物组治疗UC的机制,为后续含黄连方剂治疗UC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延胡索产地鲜切加工工艺响应面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延胡索产地鲜切加工工艺,得到延胡索产地鲜切加工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切片厚度、热风干燥温度、装载量为考察因素,以总生物碱含量、浸出物含量、干燥效率为考察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计算综合评分,对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到初步优化范围,最后以响应面优化法进行优化,得到最后工艺优化参数。结果确定最佳产地鲜切加工工艺:切片厚度为4 mm,干燥装载量为7 kg/m~2,干燥温度为85℃,干燥总时间为(279.0±1.1)min,综合评分为0.860 6±0.010 0,此时延胡索总生物碱质量分数为(6.274±0.030)mg/g;浸出物质量分数为(17.86±0.22)%;干燥效率为(25.09±0.00)g/(m~2·min)。结论建立的干燥工艺能够较好地保留延胡索中生物碱成分和浸出物,保持较高的干燥效率,在保证较高的质量同时,降低企业能耗,可为延胡索饮片的生产加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宗阳  董宏利  陈婷  颜帅  江国荣 《中草药》2019,50(4):888-894
目的探讨黄芩-黄连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黄芩、黄连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OMIM、TTD、Drugbank、Digsee等多个数据库查询与T2DM相关的基因。通过Uni 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进而运用Cytoscape3.2.1构建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最后通过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研究其作用机制。结果化合物-靶点网络包含42个化合物和相应靶点213个,关键靶点涉及PTGS2、PTGS1、HSP90AA1、HSP90AB1、NOS2等。PPI核心网络包含15个蛋白,关键蛋白涉及TNF、IL6、INSR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108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BP)条目87个,分子功能(CC)条目9个,细胞组成(MF)条目12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24条信号通路(P0.05),涉及胰岛素抵抗通路、T2DM通路、胰岛素信号传递通路等。结论黄芩-黄连中的活性成分主要通过DPP4、PPARG、IL6、PPARD、TNF等靶点调节炎症细胞因子、作用于胰岛素受体协同治疗T2D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