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并测定其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以黄豆苷元与大豆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分别测定黄豆苷元、黄豆苷元-磷脂的物理混合物及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在水中和正辛醇中的表观溶解度;3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黄豆苷元原料药、黄豆苷元-磷脂的物理混合物及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后,采用LC-MS/MS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药物浓度,比较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优化的制备条件为:反应溶剂为无水乙醇,投料比为1.5∶1(磷脂/药物的摩尔比),1g·L^-1反应物浓度条件下60℃搅拌2h,结果显示:磷脂复合物在水和正辛醇中表观溶解度比原料药分别提高3.1倍和5.4倍;大鼠灌胃给予黄豆苷元和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后,Cmax分别为(667±65),(7509±688)ng·mL^-1,Tmax分别为(3.00±0.82),(0.42±0.17)h,AUC0–∞分别为(8302±590),(28870±2411)ng·h·mL^-1。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口服生物利用度是黄豆苷元原料药的3.48倍。结论将黄豆苷元制成磷脂复合物后在水中的溶解度有所提高,在正辛醇中的溶解度有显著提高,增加了黄豆苷元在胃肠道中的吸收,明显提高黄豆苷元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并测定其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 以黄豆苷元与大豆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分别测定黄豆苷元、黄豆苷元-磷脂的物理混合物及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在水中和正辛醇中的表观溶解度;3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黄豆苷元原料药、黄豆苷元-磷脂的物理混合物及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后,采用LC-MS/MS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药物浓度,比较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优化的制备条件为:反应溶剂为无水乙醇,投料比为1.5∶1(磷脂/药物的摩尔比),1 g·L-1反应物浓度条件下60 ℃搅拌2 h,结果显示:磷脂复合物在水和正辛醇中表观溶解度比原料药分别提高3.1倍和5.4倍;大鼠灌胃给予黄豆苷元和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后,Cmax分别为(667±65),(7 509±688)ng·mL-1,Tmax分别为(3.00±0.82),(0.42±0.17)h,AUC0–∞分别为(8 302 ±590),(28 870±2 411)ng·h·mL-1。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口服生物利用度是黄豆苷元原料药的3.48倍。结论 将黄豆苷元制成磷脂复合物后在水中的溶解度有所提高,在正辛醇中的溶解度有显著提高,增加了黄豆苷元在胃肠道中的吸收,明显提高黄豆苷元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研究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在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分别灌胃给予SD大鼠黄芩苷、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给药剂量为70 mg·kg-1。HPLC法测定黄芩苷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DAS2.0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的平均达峰浓度Cmax为2.707μg·ml-1,较黄芩苷原料药的Cmax0.745μg·ml-1与磷脂复合物的Cmax2.219μg·ml-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组AUC0-t27.182 g·h·ml-1,较黄芩苷原料药的AUC0-t7.673 g·h·ml-1与磷脂复合物的AUC0-t20.188 g·h·ml-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制备成固体分散体后,黄芩苷口服生物利用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磷脂复合物自微乳给药系统(hydroxysafflor yellow A phospholipid complex self-microemulsion drug delivery system,HSYA-PC-SMEDDS)的制备方法,以提高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并为今后口服制剂开发提供一定研究思路与基础。方法 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复合率为评价标准,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磷脂复合物(PC),并考察不同反应溶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药物浓度以及药脂比下复合率,确定HSYA-PC的最佳制备条件,并进行理化性质确证,以粒径及载药量为响应值对HSYA-PC-SMEDDS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同时测定HSYA-PC-SMEDDS在不同溶出介质中体外溶出度;并以HSYA水溶液为对照组,记录HSYA-PC-SMEDD在SD大鼠体内药动学特性。结果 ①当反应溶剂为无水乙醇、反应时间为2 h、反应温度为40℃、药物浓度为2 mg·mL-1以及药脂比为1:3时,HSYA-PC的制备条件最优,最佳工艺下复合率为(98.14±0.95)%。②当油相为油酸乙酯、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助表面活性剂为二乙二醇乙醚时,所组成的空白自微乳液能在水中快速形成均一、稳定且略带蓝色微乳光的澄清透明液体。③当HSYA-PC-SMEDDS自微乳分散于50倍的去离子水中后,其迅速溶解并形成黄色澄清液体;所得溶液的粒径与电位在24 h内几乎无变化,且外观上无肉眼可见物质析出,表明HSYA-PC-SMEDDS给药系统在24 h内性质稳定。④相比于HSYA对照组,HSYA-PC-SMEDDS组的Cmax由(0.37±0.36)μg·mL-1显著增大到(1.28±0.62)μg·mL-1,并且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与AUC0→∞也分别由(147.29±137.63)min·μg·mL-1和(195.82±169.09)min·μg·mL-1增大至(430.99±151.46)min·μg·mL-1和(502.69±138.96)min·μg·mL-1,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 HSYA制备成PC中间体可显著提高HSYA的脂溶性,进一步制备成HSYA-PC-SMEDDS能使其充分溶解在水性介质,且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黄酮类化合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黄酮类化合物研究的相关报道进行简单概述。结果概述了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吸收特点及黄酮类化合物磷脂复合物的研究进展。结论黄酮类化合物磷脂复合物,可提高黄酮类成分的生物利用度,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葛根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改善其理化性质。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复合物制备工艺,以溶剂法制备葛根素磷脂复合物,以IR表征复合物的结构。结果:葛根素磷脂复合物的优化制备条件为:无水乙醇作溶剂,卵磷脂为药物的1.5倍,30℃搅拌1h。测定葛根素的溶解度提高了2.18,油水表观分配系数提高了1.61倍。结论:磷脂可提高葛根素的溶解度、油水表观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9,(14):1894-1898
目的:建立测定比格犬血浆中依鲁替尼浓度的方法,并比较依鲁替尼及其磷脂复合物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差异。结果:将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依鲁替尼混悬液组和依鲁替尼磷脂复合物组(分别以0.5%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和水为溶剂,质量浓度均为5 mg/mL),每组3只。所有比格犬均单次灌胃相应药物混悬液15 mg/kg,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0.017、0.083、0.25、0.5、1、2、4、8、12 h于左前肢静脉取血2 m 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血浆中依鲁替尼的质量浓度。以甲苯磺丁脲为内标,色谱柱为Betasil C_(18),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5%三乙胺,用冰醋酸调节pH至3.2)(45∶55,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6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20μL。采用DAS 2.1.1软件计算两组比格犬的药动学参数,采用t检验考察两者的差异。结果:依鲁替尼检测血药浓度的线性范围5~5 000 ng/mL(r=0.999 8),定量下限为5 ng/mL,最低检测限为1.3 ng/mL;批间、批内RSD均小于10%,准确度为98.81%~106.20%,提取方法不影响待测物的测定。单次灌胃依鲁替尼混悬液和依鲁替尼磷脂复合物的t_(max)分别为(2.00±0.09)、(0.25±0.03)h,c_(max)分别为(610.67±21.36)、(2 308.72±100.41)ng/mL,AUC_(0-12 h)分别为(4 516.67±383.43)、(9 394.16±874.21)ng·h/mL,AUC_(0-∞)分别为(6 174.32±525.27)、(10 717.33±897.62)ng·h/m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鲁替尼磷脂复合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07.99%。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依鲁替尼血药浓度的测定及药动学的研究。将依鲁替尼制成磷脂复合物后,其药动学参数变化明显,药物吸收明显加快,生物利用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黄芩苷(baicalin,BA)、黄芩苷磷脂复合物(baicalin-phospholipid complex,BA-PC)、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自微乳给药系统(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 of baicalin-phospholipid,BAPC-SMEDDS)和黄芩苷自微乳给药系统(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 of baicalin,BA-SMEDDS)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预测BA-PC-SMEDDS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能力。方法:用相当于BA有效成分剂量为68 mg·kg-1的BA,BA-PC,BA-PC-SMEDDS和BA-SMEDDS,对大鼠进行口服给药和眼眶取血,HPLC色谱法测定血浆中BA的含量。结果:BA体内的药时曲线具有明显双峰现象,较BA单一成分,BA-PC,BA-PCSMEDDS与BA-SMEDDS的血浆浓度均有增加,Cmax分别为BA本身的3.89,6.70和11.01倍。BA-PC的AUC0~24h为BA的2.46倍,BA-PC-SMEDDS的AUC0~24h为78.19μg·h·m L-1,比BA-PC促进BA的吸收提高了2.38倍。但却发现BA-SMEDDS的AUC0~24h高达96.02μg·h·m L-1,显示其促进BA吸收有更強的能力。结论:BA-PC,BA-PC-SMEDDS和BA-SMEDDS显著增加了BA的吸收。BA-PC-SMEDDS进一步改善了BAPC促进BA吸收的能力,BA-SMEDDS较其他BA制剂促进BA的吸收更強。  相似文献   

9.
芍药苷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芍药苷磷脂复合物并对复合物进行表征。方法采用溶剂法制备芍药苷磷脂复合物,以复合物的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法优化制备工艺;并以紫外、红外光谱分析表征复合物的形成。结果采用无水乙醇为反应溶剂,药物与磷脂的比例为1∶2,溶剂用量为反应物质的质量浓度为100 g/L,40℃,反应4 h,为复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复合物的平均得率为(89.42±2.24)%(n=3);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表征新复合物的形成。结论芍药苷与磷脂发生相互作用,反应生成了新的复合物。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桅子苷的油水分配性能,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桅子苷磷脂复合物,并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测定不同pH体系中桅子苷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表明,复合物在不同pH的正辛醇-水系统中,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与桅子苷及其物理混合物有较大的差异,油水分配性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1.
羟基红花黄色素A-磷脂复合物及其微丸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磷脂复合物及其微丸的制备工艺。方法: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与磷脂的复合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应用挤出-滚圆技术制备羟基红花黄色素A-磷脂复合物微丸,以综合指标为微丸质量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使用转篮法考察微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不同介质中的溶出度。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与磷脂用量比1∶3,反应时间2小时,反应温度40℃;微丸的最佳制备条件为:黏合剂浓度3%,滚圆时间10分钟,滚圆转速20 Hz。微丸内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pH分别为6.8和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及去离子水中均可很好地溶出3,0分钟内溶出度达90%以上。结论:该处方工艺制备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磷脂复合物微丸质量符合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褪黑素缓释片的制备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制褪黑素HPMC骨架缓释片。并且研究缓释片的药物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方法 以HPMC为骨架制备褪黑素缓释片。考察褪黑素的颗粒大小 ,片剂中HPMC的种类及含量 ,片剂大小 ,填充物的种类及数量 ,压片力等影响药物释放度的因素。采用HPLC荧光检测器测定家犬静脉注射及口服褪黑素后的血药浓度。结果 褪黑素静脉注射后体内血药浓度符合双隔室模型。静注两种剂量后AUC与剂量成正比 ,生物半衰期分别为 6 7 7分和 84 6分 (P >0 0 5 )。褪黑素缓释片相对于常释胶囊的生物利用度为 83 8%。缓释片及常释胶囊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 3 75 %及 4 4 9%。结论 褪黑素缓释片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褪黑素缓释片及常释胶囊的绝对生物利用度都较低 ,缓释片的生物利用度低于常释胶囊但体内平均滞留时间显著长于常释胶囊。缓释片的体外释放与体内吸收速度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共载奥沙利铂-姜黄素脂质体复合物,并对其质控方法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被动载药技术制备脂质复合物,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脂质体复合物含量及包封率,采用Malvern粒度仪测定Zeta电位、动态光散射技术测定粒度与粒度分布。结果:奥沙利铂-姜黄素脂质体复合物的包封率分别为99.02%、97.97%,Zeta电位为(-8.36±1.8) mV;平均粒径为(134.6±1.9) nm,D10(99.2±2.2) nm,D50(137±1.7) nm,D90(189±1.1) nm,D100(248±1.6) nm;脂质体复合物于5℃±3℃稳定性考察6个月,各项考察指标均在标准规定范围内。结论:该技术适合奥沙利铂-姜黄素脂质体复合体的制备,建立的质控方法简单、准确,适合对该脂质体复合物的性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水飞蓟素磷脂复合物家兔体内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进行了水飞蓟素磷脂复合物家兔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研究。采用 HPL C法测定血浆中水飞蓟宾游离浓度和总浓度 ,结果显示在选定色谱条件下水飞蓟宾分离良好。水分蓟素原药与复合物服用后总药物浓度的药 -时曲线均出现双峰现象 ,AUC( 0~ 1 2 h) 分别为 5 .5 5和 11.95μg· m l- 1 · h- 1 ,Cmax分别为 0 .76± 0 .5 4、1.0 2± 0 .6 7和 1.6 3± 1.5 0、2 .75± 1.92 μg/ m l,Tmax分别为 1、4 h和 0 .5、2 h;给予水飞蓟素原药后游离药物的血药浓度低于检测限 ,给予复合物后游离药物的药 -时曲线也出现双峰现象 ,Cmax为 0 .99± 1.0 6、0 .35± 0 .31μg/ m l,Tmax为 0 .5、3h,AUC( 0~ 1 2 h) 为2 .4 8μg· ml- 1· h- 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匹多莫德磷脂复合物并对复合物进行鉴别。方法 以结合率为评价标准,结合单因素考察与正交试验设计法确定匹多莫德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并采用红外分析法、差式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鉴别所制得的复合物。结果 匹多莫德磷脂复合物反应条件如下:乙醇为反应溶剂,匹多莫德与磷脂的投料摩尔比为1:1,反应液中药物浓度为8 mg·mL-1,于60℃下磁力搅拌1 h。复合物红外图谱发生变化;差热扫描显示复合物的相变温度改变;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复合物呈现无定型特征。结论 确定制备匹多莫德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工艺,匹多莫德与磷脂形成复合物,结构不同于单体及物理混合物。  相似文献   

16.
山萘酚-3-O-芸香糖苷磷脂复合物的制备与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山萘酚-3-O-芸香糖苷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和理化性质考察。方法:制备山萘酚-3-O-芸香糖苷的磷脂复合物,测定其与山萘酚-3-O-芸香糖苷的溶解度,并对两者的水油分配系数进行分析。结果:与山萘酚-3-O-芸香糖苷相比,磷脂复合物不仅在正辛醇中溶解性有明显改善,在水中溶解度也有所升高;在不同pH的水一正辛醇系统中,复合物的表观油一水分配系数与山萘酚-3-O-芸香糖苷相比有一定的差异。结论:山萘酚-3-O-芸香糖苷磷脂复合物可明显改善山萘-3-O-芸香糖苷在水正辛醇中的溶解性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普罗布考混合胶束(Probucol loaded mixed micelles,PMM)用于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 选择磷脂、脱氧胆酸钠为辅料,以共沉淀法制备普罗布考混合胶束(PMM),并对其体外理化特性以及体内药动学行为进行评价。结果 制备了普罗布考混合胶束,其优化处方组成为磷脂︰脱氧胆酸钠︰普罗布考(3︰4︰1)。PMM平均粒径为82.28 nm,多分散系数为0.179,药物主要以非晶型状态存在于PMM中。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表明,与原料药相比,口服PMM后,普罗布考的峰浓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分别提高了2.28 倍和4.43倍。结论 混合胶束能够显著提高普罗布考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解决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1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象,对国产替沃噻吨胶囊与进口片剂进行了相对生物利用度及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国产胶囊与进口片剂比较,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81±0.487%;还发现10名健康志愿者在给药后3~5h 均有血药浓度回升现象,在药时曲线上呈现双峰,估计与肠肝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