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目的:优选穿心莲内酯过饱和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工艺,以提高穿心莲内酯的溶解度及生物利用度。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及伪三元相图的工艺初步筛选后,采用单纯形网格法,以粒径、多分散指数和乳化时间为指标,确定穿心莲内酯自微乳的处方;以析晶情况、粒径、多分散指数、乳化时间以及穿心莲内酯的溶出度为考察指标筛选最佳促过饱和抑制剂。结果:穿心莲内酯过饱和自微乳处方为油酸乙酯-(聚山梨酯-80)-聚乙二醇40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4M(20∶35∶45∶1)。穿心莲过饱和自微乳乳化后的平均粒径(29.26±0.56)nm,多分散指数0.19±0.02,Zeta电位(-10.23±2.34)mV,乳化时间(62.39±2.03)s,1 h累积溶出度高达91%。结论:加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4M后可明显抑制穿心莲内酯自微乳液的析晶时间,增加自微乳的稳定性;相较于普通自微乳可明显提高穿心莲内酯的体外溶出度,进而提高该成分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姜黄素自纳米乳(CUR-SNEDDS)中药物分散过饱和度和维持时间,引入沉淀抑制剂(PPIs),制备姜黄素过饱和自纳米乳(CUR-SSNEDDS)。通过溶解度试验、油相和表面活性剂的配伍变化、表面活性剂乳化能力的考察以及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出CUR-SNEDDS处方组成,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处方。以维持姜黄素(CUR)在人工胃肠液中的过饱和浓度和持续时间筛选沉淀抑制剂(PPIs)类型及用量,同时采用偏光显微镜评估结晶抑制效果,并对CUR-SSNEDDS质量及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评价。所制备的CUR-SSNEDDS处方为丙二醇单辛酸酯(capryol 90)-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kolliphor RH40)-二乙二醇单乙基醚(transcutol HP)-聚乙烯己内酰胺-聚醋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Soluplus)(7.93∶66.71∶25.36∶5),载药量为(65.12±1.25)mg·g~(-1),形成的纳米乳黄色透明,乳滴呈圆球形且分布均匀,乳化时间为(21.02±0.13)s,平均粒径为(57.03±0.35)nm,多分散指数(PDI)为(0.23±0.01),Zeta电位为(-18.10±1.30)mV,CUR-SSNEDDS体外稀释后显著抑制结晶的形成与生长,过饱和度在2 h内可维持在10以上,在人工胃肠液中CUR溶出的速度和程度均显著提高。Soluplus可有效维持过CUR过饱和状态,增强CUR体外溶出。  相似文献   

3.
水飞蓟宾过饱和自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水飞蓟宾过饱和自乳化给药系统(S-SEDDS),并对其基本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处方配伍试验和伪三元相图的绘制,以乳化时间、色泽和粒径为指标,筛选过饱和自微乳的处方组成。采用HPLC法测定水飞蓟宾S-SEDDS中药物;并以水飞蓟宾自乳化给药系统(SEDDS)为对照,考察药物溶出特征。结果水飞蓟宾S-SEDDS的最佳处方组成为:油相中链甘油三酯(MCT)40%、乳化剂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Cremophor RH40)48%、助乳化剂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Labrasol)12%,羟丙甲纤维素(HPMC)的加入量为50 mg/g;水飞蓟宾S-SEDDS的平均粒径为49.6 nm,自乳化时间<3 min,载药量为39.3 mg/g;体外溶出试验表明处方中加入少量的沉淀抑制剂,可有效维持药物在S-SEDDS中的过饱和溶解状态。结论所制备的水飞蓟宾过饱和自微乳处方达到了设计要求,为新制剂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崔升淼  张慧文  张建  叶珍珍  廖华卫 《中成药》2012,34(7):1250-1254
目的对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释药系统及其大鼠体内药动学进行评价。方法以粒径、zeta-电位和乳化时间为指标,采用伪三元相图法、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筛选和优化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释药系统处方;考察自乳化制剂的乳化效率、溶出度与药动学。结果该自乳化介质处方为吐温-80、Transcutol P和油酸乙酯,其比例为47∶39∶13,遇水可自发形成粒径为47.25 nm的稳定微乳。该自乳化释药系统的乳化效率与溶出度高。大鼠体内药动学结果表明:与山楂叶总黄酮混悬液相比,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释药系统达峰时间提前,tmax为40.0 min,而其混悬液tmax为100.0 min;AUC0-∞提高了79%。结论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释药系统显著提高了山楂叶总黄酮的体外溶出和体内吸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HPMC)、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olyvinylpyrrolidone k30,PVP k30)、聚乙二醇4000(polyethylene glycol 4000,PEG 4000)对穿心莲内酯自纳米乳(AG-SNEDDS)在人工肠液中分散相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星点设计优选AG-SNEDDS处方;以过饱和度为指标,考察PVP k30、HPMC、PEG 40003类沉淀抑制剂(PPI)对AG-SNEDDS在人工肠液中分散后过饱和行为的影响,并用偏振光显微镜考察沉淀类型。结果 AG-SNEDDS处方为丙二醇单辛酸酯(propylene glycol caprylate,Capryol 90)-[聚氧乙烯蓖麻油(polyoxyethylene castor oil,Cremophor EL)-聚山梨酯-20(polysorbate 20,Tween-20)(1∶1)]-二乙二醇单乙基醚(diethylene glycol monoethyl ether,Transcutol HP)质量比为12.9∶40.5∶46.6;形成的乳剂均一透明,载药量为(6.93±0.04)mg/mL,乳化时间为(22.33±0.33)s,平均粒径为(14.25±0.65)nm。HPMC、PEG4000能维持AG-SNEDDS的肠液分散后的过饱和,且作用效果与用量呈正相关;PVP k30低浓度时降低AG-SNEDDS的肠液分散后的过饱和,中、高浓度时可维持过饱和。3种沉淀抑制剂均使沉淀颗粒粒径减小。结论沉淀抑制剂能维持穿心莲内酯自纳米乳在人工肠液中分散时的过饱和,维持过饱和的能力因沉淀抑制剂的类型和用量而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丹参酮ⅡA自微乳化软胶囊,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以外观、乳化时间、乳化后粒径为指标,确定最佳处方;测定丹参酮ⅡA自微乳化软胶囊的溶出度。结果:处方选用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无水乙醇为助乳化剂,油酸乙酯为油相,其比例是2:1:2。所制得的微乳外观均一透明,平均粒径为(25.8±3.9)nm;在pH1.2无酶人工胃液中15min累积溶出率〉85%。结论:通过处方筛选制备出了丹参酮ⅡA自微乳化软胶囊,具有较好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自微乳释药系统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表征和体外释放行为考察。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自乳化效率试验及伪三元相图对盐酸小檗碱自微乳进行处方筛选。以粒径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对盐酸小檗碱自微乳处方进行优化并验证。结果:盐酸小檗碱自微乳最优处方为中链甘油三酯(MCT)∶RH40∶聚乙二醇400的质量比为23.29%∶54.08%∶22.63%,载药量为95 mg/g,平均粒径为58 nm。盐酸小檗碱自微乳在人工肠液中,2 h内累积释放度90%。结论:盐酸小檗碱自微乳制备工艺简单,有效改善了盐酸小檗碱的溶出速度。  相似文献   

8.
赵丹丹  黄挺  黄绳武 《中草药》2015,46(6):822-831
目的制备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过饱和自微乳化释药系统(supersaturatable 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SMEDDS),增加难溶性药物VP-16的溶解度,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为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VP-16 S-SMEDDS的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行研究,从不同油相、表面活性剂的配伍情况以及不同助表面活性剂伪三元相图中微乳区域的大小,确定自微乳化浓缩液的基本处方组成;以VP-16的溶解度和析晶情况为考察指标进行处方优化,筛选适宜的促过饱和物质和最佳处方载药量;进行VP-16 S-SMEDDS的制备工艺研究,以自微乳化速率为指标,考察制备工艺对过饱和自微乳液自乳化能力的影响,并对VP-16 S-SMEDDS进行理化性质、溶出度、稳定性的考察。结果确定最优处方为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RH40)-聚乙二醇400(PEG 400)-辛酸葵酸三甘油酯(GTCC)-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 K30)(20∶20∶10∶1),其中药物用量为2%。最佳工艺条件为37℃,20 r/min磁力搅拌20 min。VP-16 S-SMEDDS的平均粒径为(82.7±3.3)nm,粒径分布较集中,3批VP-16 S-SMEDDS中VP-16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9.98 mg/g;溶出实验结果表明,在60 min时累积溶出率接近100%。稳定性研究的结果表明,高温与光照均影响VP-16 S-SMEDDS的稳定性与自微乳化能力,而冷热循环对其无影响,初步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VP-16 S-SMEDDS的稳定性良好。结论优化处方的VP-16 S-SMEDDS能显著增加VP-16的溶解度,且质量稳定,可进一步提高VP-16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9.
水飞蓟宾自微乳化胶囊剂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沐淦  龙晓英  陈莉  何琳 《中成药》2012,34(2):242-247
目的 研制水飞蓟宾自微乳化胶囊剂并对其进行体内外评价.方法 通过正交设计和伪三元相图的绘制,对自微乳化系统中的油相、乳化剂及助乳化剂的组成、用量进行研究,筛选最佳处方组成和组成比例.以自制水飞蓟宾胶囊作对照,RP-HPLC测定大鼠灌胃后的血药浓度,用3p97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 水飞蓟宾最佳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处方组成及其比例为水飞蓟宾-中链甘油三酯-Cremophor RH40-PEG400=3.85∶16.15∶60∶20,所形成的微乳的平均粒径为14.6 nm,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16 min内累积溶出百分率均超过95%,自制水飞蓟宾颗粒胶囊溶出很少.胶囊内容物水飞蓟宾预乳化浓缩液(SLB-PMC)和水飞蓟宾颗粒浓度-时间数据符合一级吸收单室模型,水飞蓟宾预乳化浓缩液的Cmax为0.70 μg/mL,而自制水飞蓟宾颗粒仅为0.104 μg/mL,水飞蓟宾预乳化浓缩液的AUC比水飞蓟宾颗粒提高了11.7倍,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 265.22%.结论 将水飞蓟宾制成自微乳化胶囊能显著提高其体外溶出和体内吸收.  相似文献   

10.
卢秀霞  何琳  陈锦娜  李敏媛  潘育方 《中草药》2014,45(22):3256-3265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口服自微乳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对其质量、体外溶出度以及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通过溶解度考察、正交设计与伪三元相图的绘制,以自乳化时间、外观、粒径和稳定性为指标,筛选并优化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对微乳后的形态、药物质量、体外溶出度以及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所得丹参酮ⅡA自微乳的处方组成:油酸乙酯(50%)、聚山梨酯80(40%)、聚乙二醇400(PEG 400,10%),油相-水相(1∶50),载药量3.0 mg/g,自乳化时间1 min,外观均一透明,粒径(51.39±1.50)nm,多分散系数0.211±0.022,Zeta电位(-11.35±1.19)m V。溶出度结果表明,丹参酮ⅡA口服自微乳在0.1 mol/L HCl溶液中30 min药物累积溶出度可达96%。稳定性结果表明高温与光照对制剂有较大影响,应4℃避光保存。结论丹参酮ⅡA自微乳制备简单,增加药物在水中溶解度,有利于胃肠道吸收,符合主要指标要求,为丹参酮ⅡA新剂型的进一步开发与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黄芪甲苷自乳化释药系统(SMEDDS),并考察其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方法根据黄芪甲苷在不同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中的溶解度以及配伍实验结果,确定了黄芪甲苷SMEDDS的处方组成,并通过伪三元相图法绘制出能够形成理想微乳液区域各组成成分的用量范围;评价黄芪甲苷SMEDDS经水分散后形成微乳的微观结构、粒径分布以及体外药物释放情况;考察黄芪甲苷SMEDDS经模拟人体生理体液稀释后的稳定性;通过大鼠在体小肠灌流实验考察黄芪甲苷自微乳液在大鼠肠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黄芪甲苷SMEDDS处方由Capmul MCM、聚山梨酯80、Transcutol H构成;在形成微乳区域内任选择一点处方用量制备黄芪甲苷SMEDDS,经水分散后形成淡蓝色乳光微乳液,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微乳大小均匀,呈圆球状分布,平均粒径为(45.4±5.8)nm;黄芪甲苷SMEDDS在3种溶出介质中药物溶出速率均显著提高;其形成的微乳液在模拟人体生理液体中物理稳定性良好。黄芪甲苷SMEDDS在大鼠整个肠的吸收速率显著高于原料药混悬液。结论将黄芪甲苷制备成SMEDDS可提高药物溶出速率,增强肠道对药物吸收程度,有望改善黄芪甲苷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2.
仲粒  李小芳  廖艳梅  刘罗娜  龙家英  张琳琳 《中草药》2019,50(13):3044-3051
目的研究甘草黄酮自微乳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油相与乳化剂配伍实验及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甘草黄酮自微乳的处方组成;以平均粒径、自乳化时间、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纯形网格法优化处方,并对甘草黄酮自微乳的理化性质、体外溶出度及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甘草黄酮自微乳处方中油相为肉桂油(10%)、乳化剂为RH-40(55%)、助乳化剂为1,2-丙二醇(35%)。所得自微乳外观均一透明,自乳化后平均粒径(16.30±0.22)nm,多分散指数0.155±0.008,Zeta电位(-20.11±0.50)m V,载药量(86.03±0.37)mg/g。溶出度实验表明,甘草黄酮30 min累积溶出率达90.65%。稳定性实验表明,高温与光照影响甘草黄酮自微乳的稳定性,应低温避光保存。结论甘草黄酮自微乳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能显著增加药物的溶解度,从而提高甘草黄酮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该有效部位相关制剂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侯雨  朱琳  张奇镔  叶小风  柯俏颖  徐志士  魏颖慧 《中草药》2023,54(12):3815-3823
目的 研究大黄-黄芪多组分自微乳的处方与制备工艺,评价制剂质量,并考察其大鼠肠吸收特性。方法 通过溶解度实验、油相与乳化剂和助乳化剂配伍实验及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出最优处方组成;并从自微乳的外观、形态、粒径、稳定性等方面对自微乳进行评价。通过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考察自微乳的肠吸收特性。结果 自微乳处方中油相为辛酸癸酸单双甘油酯、乳化剂为聚氧乙烯蓖麻油35、助乳化剂为乙二醇。在微乳形成区选择各辅料用量,采用适宜方法加入大黄总蒽醌及黄芪总皂苷制得的组分自微乳,外观均一透明,加水分散后形成黄色乳光的微乳液,透射电镜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下观察到微乳分散均匀,无黏连,呈大小均一圆球形乳滴;平均粒径为(33.01±0.12)nm、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on index,PDI)为0.10±0.02、电位为(-10.10±1.00)m V;自微乳中大黄总蒽醌和黄芪总皂苷质量分数分别为6.29、8.80 mg/g。自微乳中大黄总蒽醌在十二指肠、空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及表观吸收系数(Papp)较回肠段均有显著提高;黄芪...  相似文献   

14.
鸦胆子油自微乳的制备及溶出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鸦胆子油自微乳,并考察其溶出度.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气相色谱法筛选辅料,伪三元相图优化自微乳处方,并进行药物溶出度试验.结果:鸦胆子油自微乳最优处方为鸦胆子油-辛酸癸酸三甘油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聚乙二醇400 12∶ 12∶65∶11,乳滴粒径<50 nm,15~20 min可基本完全溶出.结论:鸦胆子油自微乳稳定性良好,提高了用药的顺应性,且制备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15.
王益  李婉蓉  杨佳佳  周雪  吴林菁  甘诗泉  沈祥春  陶玲 《中草药》2018,49(18):4277-4283
目的制备氧化苦参碱(OMT)磷脂复合物(PC)自乳化释药系统(OMT-PC-SEDDS),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及体外释放度考察。方法通过伪三元相图的绘制,以乳化区域面积为指标,筛选处方中乳化剂、助乳化剂种类及混合乳化剂比值(K_m),以溶解度大小考察油相种类,确定最佳处方;并对OMT-PC-SEDDS的外观、平均粒径、自乳化时间、体外释放特性及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 OMT-PC-SEDDS最佳处方为乳化剂Kolliphor HS 15与助乳化剂乙醇质量比为2∶1,中链甘油三酯(MCT)与Kolliphor HS 15和乙醇的总质量的质量比为2∶8。制备得到的OMT-PC-SEDDS外观呈澄明液体,稳定性良好,加水稀释后形成浅乳白色并带淡蓝色乳光的乳液,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呈类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355.00±19.50)nm,Zeta电位为(-12.80±0.66)mV。在pH 6.8磷酸缓冲液中,OMT、OMT-PC和OMT-PC-SEDDS的体外释放在4 h分别达到93.84%、88.39%、88.61%。结论考察所得最佳处方制备的OMT-PC-SEDDS粒径适宜,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李明  侯世祥  毛声俊  金辉  王乾韬 《中草药》2017,48(13):2632-2637
目的研制复方丹参冻干乳剂,改善复方丹参片中脂溶性成分的溶出。方法采用高速剪切-均质法制备复方丹参液态乳;以物理外观、复溶效果为评价指标,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法优选油相比例与支架剂用量,进而以冷冻干燥法制得复方丹参冻干乳剂。以方剂中脂溶性代表成分丹参酮IIA、龙脑为检测指标,分别考察复方丹参冻干乳剂与片剂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溶出度;以复溶后外观、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为指标,考察冻干乳剂长期留样稳定性。结果液态乳油相(中链甘油三酸酯)比例为10%,加入18%麦芽糖和0.25%β-环糊精作为支架剂时,制备的冻干乳剂外观均匀、复溶迅速且完全,稳定性良好。以人工胃液为溶出介质,复方丹参冻干乳剂中的丹参酮IIA、龙脑在30 min时的累积溶出率分别为(94.8±2.8)%、(97.4±2.9)%;而复方丹参片中的丹参酮IIA几乎未溶出,龙脑的累积溶出率也仅为(23.3±3.4)%。以人工肠液为溶出介质,片剂中的丹参酮IIA、龙脑在120 min时的累积溶出率分别为(42.5±2.7)%、(74.4±1.8)%,仍显著低于冻干乳剂的(97.8±1.9)%、(92.7±3.5)%。冻干乳剂室温放置1年后,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结论与市售片剂相比,冻干乳剂可显著提高复方丹参方剂中脂溶性成分的溶出度,且具有速释特点,其物理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穗花杉双黄酮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通过溶解度试验、处方配伍试验及绘 制伪三元相图筛选辅料种类及用量,通过比较不同处方自微乳外观、粒径及乳化时间优选处方工艺,确定穗花杉双黄酮自微乳载药量并评价其体外释放情况和稳定性。结果: 穗花杉双黄酮自微乳最佳处方为m穗花杉双黄酮:m聚氧乙烯蓖麻油:m油酸乙酯:m1,2-丙二醇=5.0:47.5:19.0:28.5,乳滴呈圆球性,粒径(15.37±0.09) nm,Zeta电位(-17.1±0.24) mV,在不同pH介质中自微乳制剂均能快速完全释放药物。结论: 穗花杉双黄酮自微乳可显著提高穗花杉双黄酮的体外溶出度,且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18.
岳山岚  梁华  李根  何丽  黄清庭  帅淑平  张芸榕  杨俊毅 《中草药》2016,47(20):3618-3625
目的将鸢尾苷元(TG)制备成自微乳口服释药系统(SMEDDS),并对其体外溶出行为进行考察。方法以D-optimal设计原理为基础使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制剂处方进行优化,对制备出的制剂进行质量评价及体外溶出度研究。结果最终制备得到的TG-SMEDDS用水稀释10倍后得到粒径为(14.95±0.31)nm的O/W型微乳。粒径分布较均匀,Zeta电位为(-12.53±0.80)mV,载药量为20 mg/g,平均测定量为标示量的(99.03±0.70)%。TG-SMEDDS在pH 1.2盐酸溶液及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10 min累积溶出率均接近100%。结论 D-optimal设计可成功应用于TG-SMEDDS的处方优化,制备出的TG-SMEDDS相比TG原料药溶出度有显著改善,可以预期相较于TG原料药,TG-SMEDDS将更有利于胃肠道吸收,该研究结果可为TG剂型设计以及临床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