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技术在桡动脉和头静脉吻合造瘘(AVF)术前血管评估以及术后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Voluson 730彩色超声诊断仪,高频线阵探头(612 MHz),对拟行动静脉造瘘的45例患者进行术前血管评估及术后随访,总结超声技术的应用价值,探讨如何完善动静脉造瘘术前血管评价。结果本组45例拟行AVF术患者,9例放弃桡动脉-头静脉造瘘,其中桡动脉不同程度钙化2例;头静脉内径过细(<1.5 mm)1例;头静脉分支较多且(或)内径<2.0 mm 3例;头静脉内壁增厚、毛糙3例。术后观察,36例行AVF术患者,4例出现头静脉血栓,1例出现前臂水肿,其余31例动静脉瘘未见异常。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技术对血管的评价为临床动静脉造瘘术提供了完善的直观的信息,可以提高动静脉造瘘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测、分析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和逐渐成熟过程中产生的相关变量,以达到预测糖尿病患者动静脉内瘘的预后效果和成熟时间的目的。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以高频探头检测两组患者自体动静脉造瘘术前的血管(如桡动脉、头静脉)基本情况,检测和筛查造瘘术后桡动脉、头静脉、瘘口的管壁情况、内径、血流量等相关指标。结果糖尿病组11例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达到成熟的时间平均约为4周,非糖尿病组18例患者内径及血流量达到成熟的时间平均约为3周。结论糖尿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内径及血流量达到成熟的时间均较非糖尿病患者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静脉内瘘术前、术后及其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肾内科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8例临床资料,使用超声筛选适合造瘘术的前臂血管,术后超声监测随访AVF血流量及内漏狭窄、血栓等并发症。结果头静脉内径大于或等于1.3mm、桡动脉内径大于或等于1.5mm适合造瘘血管,血流量在430ml/min左右,即能满足血透要求,又能降低内瘘并发症。本组并发症是桡动脉细小斑块14例,内瘘血栓7例,内瘘口狭窄6例,瘘旁形成血肿2例,头静脉瘤样扩张9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对动静脉内瘘术前血管的选择、吻合部位的确定、术后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监测分析以及内瘘合并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壮医药线点灸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五象医院收治的86例首次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并于术前2周、术后12 h开始术侧肢体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前2周、术后24 h应用根据辨证施治组方的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比较两组术前2周、术前1天及术后4周、12周头静脉内径,术后4周、12周内瘘静脉血流量,术后4~12周动静脉内瘘成熟情况、成熟时间及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2周头静脉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前1天、术后4周、术后12周头静脉内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4周、12周观察组内瘘血流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内瘘成熟时间短于对照组,内瘘物理成熟率、超声成熟率均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 <0.05)。结论 壮医药线点灸可改善内瘘术前血管条件,增加血流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透患者动静瘘口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飞利浦IU22超声仪检测血液透析患者桡动脉和头静脉的狭窄程度、血流量、动静脉内瘘吻合口的内径。结果动静脉内瘘术后,12例患者的头静脉、桡动脉血管狭窄及吻合口内径虽有不同程度降低,血流量仍能达到240 m L/min以上,但不影响患者的血透治疗。22例术后出现不同并发症。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血透患者动静瘘口作用显著,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蒋克国  王佳  黄蕾  肖蓓 《安徽医药》2021,25(2):284-287
目的 探讨端侧吻合法建立前臂直径<2.0 mm头静脉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的效果,为预测直径<2.0 mm头静脉血管是否能建立AVF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合肥市滨湖医院建立AVF并且留在血液净化中心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病人30例.根据术前超声测量头静脉管腔直径大小,分为观察组(头静脉血管直径<2.0 mm)和对照组(头静脉血管直径>2.0 mm),各15例.超声测量两组术前和术后的头静脉、桡动脉和术后瘘口直径和平均血流流速,记录首次上机透析时间,透析12周后采集透析时的血泵血流量、有效血流量和动脉压,评价AVF功能及成功率.结果 对照组均一次性成功建立AVF,成功率100%(15/15).观察组中12例一次性成功建立,1例二次手术后成功建立,1例术后12周后经球囊扩张后可以使用,1例选择颈内半永久管作为长期血管通路,首次成功率80%(12/15),总成功率93%(14/15).观察组和对照组首次使用时间分别为(40.14±13.26)d和(31.00±4.77)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延后(P<0.05).术后4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瘘口直径分别为(3.41±0.08)mm和(4.15±0.65)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头静脉直径分别为(3.87±0.81)mm和(4.74±0.99)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1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透析时有效血流量分别为(247.8±20.60)mL/min和(263.60±22.59)mL/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端侧吻合法在前臂位置同样适合建立头静脉管腔直径<2.0 mm病人的AVF,但需要较长的成熟期,成熟后基本不影响透析.  相似文献   

7.
李健  卢慧  刘萍  张家庆  许家岭 《安徽医药》2019,40(2):129-132
目的 探讨手术前左室收缩功能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吻合术后头静脉内径及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零五医院收治并拟建立AVF的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54例,根据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54例患者分为LVEF正常组33例(LVEF >50%)和LVEF降低组21例(LVEF ≤ 50%)。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头静脉内径及术后2周、4周、6周、8周头静脉内径和血流量,比较两组患者头静脉内径及血流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术前LVEF与术后头静脉内径和血流量变化值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8周内头静脉内径及血流量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正常组术后4周、6周、8周头静脉内径均大于LVEF降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正常组术后6周、8周头静脉血流量均大于LVEF降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LVEF与术后2~4周、4~6周及6~8周头静脉内径变化值成正相关(r=0.270、0.305、0.308;P均<0.05),术前LVEF与术后4~6周及6~8周头静脉血流量变化值成正相关(r=0.318、0.299;P均<0.05)。结论 AVF吻合术前LVEF影响术后头静脉内径及血流量的变化,高LVEF有利于术后头静脉的扩张及血流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动静脉造瘘术后应用前列腺素E1对于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 方法120例维持性透析患者,拟行动静脉造瘘术前按完全随机设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动静脉造瘘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口服双嘧达莫50 mg, ti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前列腺素E1 10 μ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后静脉缓慢推注,qd;术后1周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 术后1个月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动静脉瘘血流量,了解通畅情况,并记录治疗组和对照组内瘘成熟后血管初次血液透析使用的时间. 结果 治疗组1个月内瘘通畅59例(98.3%),对照组通畅52例(86.7%)(P<0.05);治疗组内瘘血流量(466±147) mL&#8226;min-1,对照组为(351±89) mL&#8226;min-1(P< 0.01);治疗组内瘘初次使用时间(22.7±4.3)d,对照组为(28.2±7.1) d (P< 0.01).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因子Ⅰ均无明显改变. 结论 前列腺素E1能改善内瘘血流量,提高初期通畅率,促进内瘘的成熟,且不增大出血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手部健瘘操配合中药熏蒸促进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成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首次内瘘术后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组,其中30例术后接受常规干预(作为对照组),另30例术后接受手部健瘘操配合中药熏蒸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术后2周、术后4周、术后6周时头静脉血流量和头静脉内径,以及术后内瘘成熟率、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P <0.05)。比较头静脉血流量、头静脉内径,术后2周时,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4周、术后6周时,观察组头静脉血流量、头静脉内径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首次透析流量高于对照组,首次使用时间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手部健瘘操联合中药熏蒸对AVF成熟有促进效果,可增加透析血流量,降低并发症,对疾病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琦 《黑龙江医药》2022,(4):920-923
目的:探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液透析动静脉造瘘术前血管评估的应用价值,为后续临床检测奠定基础。方法:以本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需进行血液透析动静脉造瘘术患者为例,对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并分析其影像,判定筛选适合吻合造瘘的血管。结果:共有12例患者放弃了造瘘,其中3例由于头静脉内径过细(小于1.2mm),2例由于头静脉位置太深,3例桡动脉壁发生钙化,3例腋动脉显著狭窄,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8例失败,其中5例由于血管血流量不足,3例发生血栓。最终参与研究的患者中造瘘成功患者60例,成功率为75.00%;比较造瘘成功与失败患者的动静脉内径、血流量及流速发现成功组患者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血液透析动静脉造瘘术前血管评估,可以有效分析患者的血管情况,筛除不适合造瘘术的患者,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浪费,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试验对比,探究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LIFT-Plug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8例低位肛瘘的患者,分别行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和常规瘘管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复发的概率比较,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术后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遗留的瘢痕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中患者疗效显著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的总有效率比较,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常规瘘管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具有愈合时间短、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等优点,建议临床推广使用LIFT-Plug术治疗低位肛瘘.  相似文献   

12.
13.
Mammillary fistul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4.
姜克辉  王艳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2):175-176
目的:观察瘘型慢性根尖周炎带瘘根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患牙经一次性根管预备,超声荡洗,替硝唑冲洗液瘘道通过术后,经一次复诊在瘘口未痊愈的情况下用Vitapex糊剂+热牙胶即行带瘘根充。治疗2~3周、3个月、6个月、1年后复查。通过临床分析和X线检查评价其疗效。结果:53例患牙中,成功治愈49例,失败4例,成功率为92.45%。结论:瘘型根尖周炎经过彻底的根管清理及瘘道清理后带瘘根充,既缩短了就诊周期,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16.
17.
We are reporting a case of a newborn infant who was admitted to the Neonatal unit of the Tikur Ambessa Hospital. The baby was diagnosis to have H-type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 Th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choking, coughing and sneezing during breast-feeding. The definitive diagnosis was made by Fluoroscopy guided Barium swallow X ray at the age of 21 days. Surgical intervention was done and the baby was discharged in good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8.
19.
孙弢 《安徽医药》2013,17(6):1033-1035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2例术后发生肠瘘的结直肠癌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16例患者采用禁食,补液,抗炎,胃肠减压或外引流等基础治疗作为对照组,16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6mg.d-1微量泵输入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肠瘘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对漏出液时行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漏出液血清淀粉酶及胆汁酸水平。结果观察组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及瘘口闭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血清淀粉酶、胆汁酸及红细胞比容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例发生并发症,对照组3例发生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肠瘘患者采用基础治疗的同时,辅以生长抑素治疗,可进一步减少消化液分泌,促进瘘口修复,缩短住院时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