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余曼莉  晏长红  何玲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11):1431-1433,1436
目的:研究枸橼酸咖啡因和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早产儿病房收治的呼吸暂停的早产儿65例,患儿在常规治疗(保持正确的体位、按摩脊背、弹足底)不能缓解时加用药物治疗,枸橼酸咖啡因组35例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氨茶碱组30例给予氨茶碱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及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枸橼酸咖啡因组患儿的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均明显短于氨茶碱组(P<0.01),支气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亦低于氨茶碱组(P<0.05);2组患儿早产儿视网膜病、脑室内出血、脑白质软化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可减少呼吸暂停早产儿的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和支气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8例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枸橼酸咖啡因组与氨茶碱组各44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但不良反应橼酸咖啡因组明显低于氨茶碱组(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具有相似的疗效,但前者的安全性相对高。  相似文献   

3.
查琳  刘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3):421-423,426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和氨茶碱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临床预后及脑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包括在华中科技大附属同济医院新生儿科进修期间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与治疗,观察组加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对照组加用氨茶碱,比较治疗效果及预后、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神经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用药时间、呼吸暂停消失时间、血浆β-E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Gesel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和氨茶碱均可改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临床预后,枸橼酸咖啡因对于早产儿脑神经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nCPAP通气下,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2月我院NICU科室接收的呼吸暂停早产新生儿159例,根据用药不同随机分为咖啡因组以及氨茶碱组。比较两组患儿的nCPAP通气及撤机临床疗效、治疗安全性和并发症发生率相关指标。结果:从nCPAP治疗效果来说,咖啡因组通气时的呼吸暂停次数、吸氧治疗时间、升级为有创通气概率均优于氨茶碱组,撤机时的呼吸暂停发生次数、再次辅助通气时间低于氨茶碱组;从治疗安全性来说,咖啡因组的心动过速、喂养不耐受、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均低于氨茶碱组;从并发症发生率来说,咖啡因组的BPD和PVL发生率低于氨茶碱组。结论: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患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副作用发生率均优于氨茶碱,此外,咖啡因在辅助nCPAP通气脱机作用强于氨茶碱,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极低体重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分析2014年4月-2014年10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出现原发性呼吸暂停的82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枸橼酸咖啡因组和氨茶碱组,每组41例。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枸橼酸咖啡因组与氨茶碱组治疗48 h后呼吸暂停的发生率、住院期间使用N-CPAP时间及慢性肺疾患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咖啡因组患儿动脉导管未闭、颅内出血、心动过速、高血糖、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低于氨茶碱组(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与氨茶碱无明显差异,但其可减少颅内出血及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极低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儿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儿氨茶碱治疗,给予观察组患儿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氧疗时间与CPAP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氨茶碱,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极低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在改善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200例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持续正压通气+枸橼酸咖啡因,n=100)和对照组(持续正压通气+氨茶碱),对比2组患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暂停次数、撤机时间、疗程、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气指标(PaO2、PaCO2)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持续正压通气疗法,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呼吸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安全可靠,是理想的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比较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对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的治疗情况.方法 收集呼吸暂停早产儿84例,随机将患儿分成两组,治疗组43例,对照组41例,两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抚触背部足底、保暖、吸氧、积极治疗原发病),治疗组给予枸橼酸咖啡因,对照组用氨茶碱.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为65.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起效所需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对照组为26.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死亡、脑损伤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病例.结论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以作为治疗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行氨茶碱和枸橼酸咖啡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达到缓解患儿病情和改善预后的目的.方法 选取原发性呼吸暂停60例早产儿予以回顾性地分析,按照临床所用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将行单纯氨茶碱治疗3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行单纯枸橼酸咖啡因治疗3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浆β-EP水平(136.02±23.50)ng/L比对照组(220.48±36.80)ng/L优,且平均用氧时间(4.20±2.06)d、呼吸暂停终止时间(2.20±1.02)d及呼吸暂停持续时间(25.50±5.20)s、发作次数(2.50±0.60)次、症状消除时间(43.02±4.40)h均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在两组治疗后HR、SpO2、PaO2均改善基础上,其改善幅度均比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 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行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能够缓解病情,改善患儿呼吸暂停状况,优化患儿血浆β-EP水平及HR、SpO2等指标,安全性高,预后效果佳,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5):63-65
目的研究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正压通气辅助呼吸与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62例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以持续正压通气辅助呼吸治疗为主,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枸橼酸咖啡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儿的氧疗时间、持续正压通气时间均长于治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正压通气辅助呼吸可对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的呼吸暂停症状进行有效改善,临床疗效确切,康复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早产儿呼吸暂停采取无创机械通气(NIPPV)联合枸橼酸咖啡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共75例,其中2018年1月-2019年2月50例。按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A(n=25)、对照组B(n=25)与观察组(n=25)。对照组A行持续气道正压(CPAP)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对照组B行NIPPV治疗,观察组行NIPPV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比较三组监测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呼吸暂停次数,呼吸暂停持续天数、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及无创呼吸时间均低于对照组A、B,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A、B(P0.05)。观察组慢性肺病、颅内出血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A、B(P0.05)。观察组脑白质软化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A、B,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黏膜损伤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A,而略低于对照组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可减少每日呼吸暂停次数,缩短无创呼吸时间、用氧时间与住院时间,改善血气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将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86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参照组采取氨茶碱治疗,研究组采取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其平均用氧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并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采取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的缩短患儿用氧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极低体重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体重<1500 g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呼吸暂停发作后,予以弹足底、托背等触觉刺激,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选择合适方式氧疗后仍反复发作者,加用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枸橼酸咖啡因,对照组予以氨茶碱。对比两组在治疗呼吸暂停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及持续正压通气(C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呼吸暂停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治疗期间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喂养不耐受、尿量过多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两组氧疗时间及C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极低体重儿的呼吸暂停比氨茶碱更有优势,可作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治疗呼吸暂停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枸橼酸咖啡因和氨茶碱用于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在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患有呼吸暂停的早产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儿随机分为枸橼酸咖啡因组和氨茶碱组,每组60例。枸橼酸咖啡因组接受20?mg/kg的枸橼酸咖啡因静脉注射 并5或7.5?mg/(kg·d)的维持剂量,氨茶碱组接受5?mg/kg的氨茶碱静脉注射并1.5或2.0 mg/(kg·8?h)的维持剂量。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跟踪检测血药浓度、心率、动脉压等指标,并监测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 枸橼酸咖啡因的有效率为91.67%,氨茶碱的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咖啡因组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有差异(P?<0.05),氨茶碱组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有差异(P?<0.05)。两组心率和动脉压在不同时间点、组内、变化趋势比较均无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咖啡因组的心动过速、高血压、烦躁不安和抽搐的总发生率为13.3%,低于氨茶碱组的40.0%,且枸橼酸咖啡因组的烦躁不安现象较氨茶碱组少(P?<0.05)。结论 枸橼酸咖啡因和氨茶碱均可有效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但枸橼酸咖啡因的疗效更好,不良反应率更低。  相似文献   

15.
狄义红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9):1650-1651
目的比较氨茶碱与枸橼酸咖啡因对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确山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8例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儿氨茶碱,给予观察组患儿枸橼酸咖啡因。比较两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MDI)、智能发育商数(DQ)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M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DI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MD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DQ维度(社交行为、语言、大运动、精细运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氨茶碱相比,枸橼酸咖啡因对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效果较好,更有助于促进患儿智力及智能发育,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患儿86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氨茶碱治疗,给予研究组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P0.05);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1.63%,明显较对照组的27.91%低(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明显优于氨茶碱,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呼吸暂停早产儿采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纳入94例呼吸暂停早产儿,所有患儿均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按入院顺序将患儿分为两组各47例。其中47例患儿联合氨茶碱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7例患儿联合枸橼酸咖啡因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呼吸暂停频率、NCPAP使用时间、氧气使用时间及不练反应。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36%、76.60%,观察组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呼吸暂停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暂停频率、NCPAP使用时间以及氧气使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77%、27.6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是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有效药物,症状改善快、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无创辅助通气模式联合枸橼酸咖啡因在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治疗效果,探讨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优化方案。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2年8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0例胎龄≤34周的呼吸暂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病例资料,将患儿分为NCPAP联合枸橼酸咖啡因组(n=44)和NIPPV序贯NCPAP联合枸橼酸咖啡因组(n=46)。采用t 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检验等,对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呼吸暂停疗效、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NIPPV序贯NCPAP联合枸橼酸咖啡因组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总有效率为91.30%,高于NCPAP联合枸橼酸咖啡因组的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创通气失败及相关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喂养不耐受、鼻损伤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采用NIPPV序贯NCPAP的通气模式,较传统单用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缩短治疗及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相对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维持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NICU收入住院,出生胎龄34周的88例符合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两组采用不同维持剂量枸橼酸咖啡因静脉滴注治疗,低剂量组(首剂量20mg/kg,之后每日维持量为5mg/kg)与高剂量组(首剂量20mg/kg,之后每日维持量为10mg/kg),每组44例,直至患儿呼吸暂停消失1周停药。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后呼吸暂停的发作频次、接受机械通气比例、机械通气天数及呼吸暂停消失时间。结果:高剂量组患儿呼吸暂停发作频次、接受机械通气比例均低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机械通气天数及呼吸暂停消失时间均短于低剂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咖啡因治疗有关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临床合并症,包括颅内出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以20mg/kg负荷量后,10mg/kg维持量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这一时间段内该院儿科收治的64例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2例,甲组采用氨茶碱进行治疗,而乙组采用枸橼酸咖啡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乙组患者腹胀、心率增快、胃潴留和BDP等指标均优于甲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喂养不耐受比较组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患者,采取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效果与氨茶碱相似,可明显的改善患者呼吸暂停的状况,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