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析朱丹溪"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的学术思想及临证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学习《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中有关窠囊的论述内容,总结窠囊的病因病机特点阐述朱丹溪辨治窠囊、遣方用药的独到之处,并附以验案二例以示临床应用。[结果]朱丹溪在论著中提出"痰挟瘀血遂成窠囊"之说所论窠囊,是以气病日久成痰化瘀、胶结隐匿于体内深处为主要病机具有不易清除、病势缠绵、病症繁多的临床特点。在治疗上朱丹溪注重疏调气机、导痰破瘀力求直捣窠囊,以二陈汤、四物汤为主方佐以痰瘀同治之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所附医案以窠囊学说为指导,采用痰瘀同治、调气解毒之法治疗早期胃癌和结肠息肉,临床疗效确切。[结论]朱丹溪的窠囊学说理法方药完备,对临床痰瘀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深入挖掘和学习。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张杰教授临床运用下瘀血汤的经验,探讨其临证应用本方的思路。[方法]选取张杰教授运用下瘀血汤治疗肝硬化、输卵管堵塞、冠心病、颈总动脉斑块之验案4则,并结合历代医家的相关论述,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用药特点等方面对验案进行分析。[结果]张师认为,下瘀血汤中?虫之咸寒走窜,桃仁之苦温推陈,大黄之苦寒荡涤,药专力宏,破血逐瘀之力颇强,只要抓住“瘀”这一主要病机,此方不仅可以治疗产妇瘀血内结之腹痛及妇人瘀阻胞宫之经水不利,灵活加减配伍后可广泛应用于多个部位的瘀血病证。张师运用此方治疗肝郁脾虚、痰毒瘀阻之肝积,胸阳不振、心脉瘀阻之胸痹,冲任虚寒、瘀阻胞宫之不孕,肝郁气滞、痰瘀内停之眩晕,疗效显著。[结论]张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下瘀血汤加减治疗多种瘀血病证,扩大了经方的应用范围,经验特色鲜明,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胸痹心痛的主要病理因素是痰浊、血瘀、气滞。这也衍生出胸痹心痛有痰浊阻络、瘀血阻络、气滞血瘀型。然痰浊、血瘀、气滞三者互化,故痰浊、血瘀、气滞贯穿胸痹心痛的始终。目前临床上胸痹心痛的病机论述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心阳虚、心阴虚。辨证治疗多以益气、养阴、化瘀、活血为主。然在临床有许多病例往往表现为郁热征象,具有相当大的比例,被临床医生忽视。本人从师于于凯成教授学习,同时查阅古医籍后,明了郁热心痛古籍就有记载。  相似文献   

4.
痰瘀并治举隅周语平中医系痰饮与瘀血致病可见于多种疾患,诸如咳喘、胸痹、肿胀、惊悸、悬饮、积聚、头痛、眩晕、遗精、痹证等,且临证疑难顽证,久治无效者,多与痰瘀交阻有关,正如朱丹溪所言“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痰瘀治法先贤多有发挥,颇多启发,临证遇疑难顽证...  相似文献   

5.
窠囊学说是关于痰瘀互结理论的重要论述,经过历代医家的发挥和临床实践,得以不断发展与完善。近年来,肺结节作为呼吸科常见病、多发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基于窠囊学说论述肺结节的病机与治疗,以期拓宽中医药对肺结节的认识。肺结节病位深伏,病邪胶固难解,不易施治,调畅气机、化痰活血是其基本治则,需多管齐下,缓缓图之。  相似文献   

6.
周亚滨教授认为胸痹的病机为心脉痹阻,心失所养,性质属于本虚标实证。标实在于"瘀血、痰浊、寒凝、气滞"等有形实邪痹阻心脉,本虚主要为"气虚、阳虚",两者相互影响。胸痹的病位在心及血脉,涉及他脏。认为"祛瘀通脉、涤痰逐瘀、温阳散寒、益气通络"为胸痹的主要治法。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急性期针对标实以通利血脉为主,缓解期针对本虚以培补"阳脏",改善体质为主。  相似文献   

7.
正冠心病归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等范畴,痰瘀互结被认为贯穿冠心病病理始终,是形成动脉粥样斑块的物质基础,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1-3]),正如清代曹仁伯《继志堂医案》所云:"胸痛彻背,是名胸痹……此病不惟痰浊,且有瘀血交阻隔间。"结合现代临床研究,诸多学者发现冠心病患者以痰瘀互结型多见,该类患者血管狭窄程度以中重度为主,且较其他证型病变更为广泛~([4-5])。《丹溪心法》云:"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窠囊作为痰瘀互结的病理实体,为有形实邪,与动脉粥样斑块极为相似~([6-7])。  相似文献   

8.
豁痰理血法治疗胸痹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痹一病总属本虚标实之证。虚者气血阴阳不足,实者阴寒、痰浊、瘀血阻滞导致气血不畅,瘀阻不通,胸阳痹阻,发为胸痹。临床上形体肥胖者患胸痹多属痰浊壅塞为患。如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生冷,或嗜酒成癖,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健,聚湿成痰,痰阻脉络,则气滞血瘀,胸阳失展而成胸痹。治疗上,对此型胸痹仅活血化瘀,效果不佳。若治以豁痰开结,通阳泄浊,多能收效。笔者用此法临床观察了30例痰浊壅塞型胸痹,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选自2001年12月~2003年11月内科门诊病人。患者年龄、性别以50~65岁为主,其中男18例,女12例。病程:最短…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证。现今医家遵从《素问.痹论》中"心痹痛者,亦有顽痰死血"的论述,指出痰浊瘀血交阻是胸痹心痛的主要病机之一。痰浊同瘀血常常是相兼为病的,其血瘀与痰浊既是病理过程中的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相互结滞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痰瘀互结理论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疗效。近年来,根据中医学发展与临床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继承潘智敏教授治疗痰证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长期跟师查房、门诊抄方、教学面授、整理分析病例等[方法],归纳总结潘智敏教授对痰证的病机认识和临床治疗中用药特色。[结果]潘智敏教授认为在痰证的形成与发展中,痰浊与气滞、湿阻、瘀血等因素有着相生、相兼为病的胶着关系。治疗中运用"五积理论",立方始终以利水化湿积、祛痰积、化瘀积为主,临床中每获良效。[结论]潘智敏教授对痰证的病理病机有深入的研究,治疗始终抓住气滞、湿阻、瘀血相兼为病及发病链条的关系,组方灵活,对指导临床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胸痹证治文献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就历代关于胸痹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方药等内容进行系统的文献整理研究 ,明确胸痹一名首见于《黄帝内经》 ,《内经》认为胸痹的关键病机应是寒凝、痰饮、瘀血痹阻心脉。《金匮要略》明确了阳虚阴盛、本虚标实为胸痹的关键病机 ,确立了辛温通阳、温化痰饮为本病的治疗大法。历代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唐代增用辛香通散、清心化痰之品治疗本病 ,清代开始广泛使用活血化瘀疗法。认为对胸痹进行系统文献研究对现代临床治疗本病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胸痹属本虚标实之证,心气虚损无力推动津血运行日久则为痰瘀;痰瘀交结则脉道不畅气血运行滞缓,又必致虚。李军教授对气虚痰瘀交结型胸痹的诊治研究颇深,临床上应用益气通阳、涤痰化瘀法治疗此型胸痹病屡见奇效。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即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于中医学“胸痹“、“胸痛“、“真心痛“、“厥心痛“范畴,以往认为本病多因瘀血、痰阻所致,治疗上以活血化瘀,除痰通痹为主.笔者根据气血的理论和前人的经验,认为气血失调是本病的主要病机之一,主张以调理气血的方法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临床上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4.
周仲瑛教授从五脏辨治胸痹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仲瑛教授治疗胸痹园机活法,变化多端。在理论上发展延伸了“阳微阴弦”的胸痹病机学说,从五脏相关理论出发,实现病性、病理因素与脏腑病位的有机结合。本文选取授诊治胸痹验案四则,分别从心肺同病,痰瘀闭阻、心肾两虚,阴阳失调、心脾同病,中阳不足、心肝同病,气血不利论治,抓住脏腑病机立法处方,收效颇佳,体现了周师辨治胸痹的灵活性和从五脏辨治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李满静  周萍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0):896-897
冠心病(CHD)心绞痛属于祖国医学“胸痹心痛”范畴,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也是心内科的疑难病证。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疗法。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深入提高,在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循环和治疗其并发症方面都取得较好的疗效。1祖国医学对本病的病机认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苔脉象,大多数医家认为胸痹心痛可分为以下几种证型:心气虚损、心阳不振、心阴不足、痰浊痹阻、心血淤滞、寒凝气滞型等[1],或兼而有之。李济仁[2]认为本病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为心脾肾亏损,标为瘀血痰浊,分为心脾阳虚、气滞痰阻和心肾阴虚、血淤阻络…  相似文献   

16.
胸痹属本虚标实证,正气内虚为胸痹发病的决定因素,正虚首先是心阴、心阳之虚,为病之根本;心阴、心阳亏虚,导致气血失畅,实邪痰浊或瘀血内阻,为病之标。汤粉英主任认为胸痹虚证虽有气、血、阴、阳之分,但以气阴两虚为主,实邪痰浊或瘀血内阻为病之标,但以瘀血为多见,临床运用自拟益气养阴化瘀方,治疗胸痹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痰、瘀关系的深入探讨,促进相关治疗方案的优化。[方法] 通过查阅痰、瘀关系病机理论的中医学文献,剖析痰、瘀病机的共性特征以及在致病先后、致病部位与相兼致病上的区别,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治疗方案。[结果] 痰、瘀致病具有共性特征,“痰瘀交阻”乃痰、瘀病证之后的“久久之病”的病机,痰性胶固、瘀兼痰之性,痰未必兼瘀、瘀必兼痰,痰瘀病位不同、痰在瘀先。痰瘀交阻治以化痰祛瘀,治瘀必兼化痰,治痰则未必兼用化瘀,治痰在治瘀之先。[结论] 痰、瘀、痰瘀交阻是中医临床疑难杂证的重要病机,痰瘀并治、化痰祛瘀兼用具有盲目性与笼统性,对其治疗方案的优化——精准化、精细化,必将有效地提高痰、瘀病证临床治疗的针对性与疗效。  相似文献   

18.
胸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典型症状为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现对胸痹的病因病机加以阐述,分析痰浊闭阻引起胸痹的病机,并结合临床,对栝蒌薤白半夏汤在此证中的运用加以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医理论认为胸痹的病机为心气不足无力推动血行,瘀血内停阻滞心脉,不通则痛。在气虚血瘀的基础上,还可挟痰浊、阴虚等从而形成因虚致实,因实致虚,虚实夹杂等复杂的病理变化。究其基本病机仍是本虚标实,气虚血瘀,故治疗上当以通为补,通补兼施。提出以益气活血为治疗胸痹的治疗大法,契合根本病机特点,从而达到补气治本,通畅血脉、攻彻邪气之效,临床运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王亚丽教授认为胸痹之病,胸阳不振为本,痰浊阻滞、气滞血瘀为标,当察气血、审阴阳、辨痰瘀,标本兼治。常以仲景之法,治本则补气通阳、开结化浊,治标则明辨痰浊、瘀血等,又虑及胸痹之病多病邪夹杂互搏,故精于合方加减,擅用对药,活用经方力求病皆与方相应,临证运用,疗效颇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