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间歇性声门下冲洗联合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100例气管切开急性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气管切开套管,进行常规气管切开气道护理;观察组采用声门下可冲洗、吸痰的气管切开套管,在常规气道护理的基础上,间歇行声门下滞留物的冲洗、吸引,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为18.00%,对照组VAP发生率为38.0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门下冲洗联合吸引可以显著降低机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王翠云 《安徽医药》2018,22(10):2048-2050
目的 探讨ICU模拟肺的规范化管理措施,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对2015年 1月1日至12月31日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模拟肺采用常规管理方法:无专人管理模拟肺,使用后的模拟肺外表面、外接口给予75%乙醇擦拭消毒,再用一次性无菌巾包裹,不定期将使用后的模拟肺送供应室予环氧乙烷消毒灭菌,为对照组;对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入住ICU的机械通气患者模拟肺采用规范化管理方法:设专人管理模拟肺,定点放置,使用中严格执行手卫生及无菌操作原则,模拟肺定点放置集中予环氧乙烷消毒灭菌,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使用中模拟肺内表面的带菌率。 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8.6%(13/70)和7.1%(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使用中的模拟肺带菌率分别为45%和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CU模拟肺的规范化管理措施,可降低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使用中模拟肺内表面的带菌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气囊上冲洗在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A组):常规吸痰,对气囊滞留物不做处理;囊上吸引组(B组):对气囊滞留物进行吸引,8h1次;记录2组患者3、6、9、12、15d气管切开气囊上和气囊下滞留物的细菌培养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B组细菌量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9d后,A组发生VAP的例数为4、6、9例,B组为0、1、2例。B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气囊上冲洗可预防和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及防治。方法71例上呼吸机的患儿通过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吸引痰做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大肠杆菌属、不动杆菌等。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重在防治,VAP的治疗,抗生素的正确选用是关键,临床应采用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机械通气在新生儿临床的广泛应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院内感染病死率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1].如何进行预防是目前较为棘手的问题,为引起大家的重视降低VAP的发生,相应的预防措施也不断被提出并实施应用.现将预防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抗菌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 9%~ 2 4% ,病死率为 2 0 %~ 5 0 % ,其病原菌多数为细菌 (70 %~ 80 % ) ,其中革兰阴性杆菌约占 90 3 % ,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 (4 7 8% ) ,其次为肠杆菌科细菌 (3 1 6% )。由于开始难以获得病原学证据 ,因此经验治疗特别重要 ,应选择广谱高效抗菌药物 ,采取“重锤猛击”策略 ,以确保治疗效果。一旦明确了致病菌及药敏结果 ,有针对性改用窄谱抗菌药物治疗。初始经验治疗以联合用药更可靠 ,并在 48~ 72h重新评估治疗方案 ,对治疗无效者应根据痰培养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持续声门下吸引在ICU预防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是否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将入住ICU行MV超过48 h患者分为观察组(持续声门下吸引组)和对照组(常规人工气道组),分析2组患者VAP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28.12%和48.39%,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为6.9 d和9.7 d,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9 d和22.6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有效的持续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发生率,缩短MV治疗时间,减少ICU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闫广玲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288-2289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口腔干预的防治效果。方法将200例经口气管插管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同时设健康对照组。观察组每天采用2.5%碳酸氢钠溶液行口腔擦洗加冲洗,每天4次,对照组用0.9%氯化钠溶液棉球行口腔擦洗。两组均在口腔护理前后测定pH值,48h后行痰培养及口腔定植菌监测。分析两组患者pH值,病原学检测结果及VAP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pH值较对照组高,与健康对照组接近,口腔定植菌明显减少,VAP发生率降低。结论口腔内微环境的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或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工气道的集束化管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探讨有效可行的人工气道管理方法。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机械通气≥5d、采用传统的人工气道管理方法的10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机械通气≥5d、采用集束化的人工气道管理方法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痰病原学检查结果,采用t检验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采用人丁气道的集束化管理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11%vs51%,P〈0.05),机械通气时间缩短(11.35±5.32vs15.13±6.07,P〈0.051,ICU住院时问缩短f14.03±7.54vs17.59±8.12,P〈0.05)。结论人T气道的集束化管理能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程森中  胡波  曹琴  黄明礼 《安徽医药》2020,24(12):2394-2398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NLR)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在机械通气病人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2月在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 152例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病人,根据是否发生 VAP分为 VAP组(72例)与非 VAP组(80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 NL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 FIB水平, logistic分析影响机械通气病人发生 VAP的危险因素;采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 NLR、FIB在 VAP中的诊断价值,并比较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诊断效能。结果 VAP组 COPD例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 Ⅱ(APACHEⅡ)评分、有创通气例数均显著高于非 VAP组(P<0.05)。与非 VAP组(3.15±0.94)、(2.39±0.59)g/L比较, VAP组病人血清 NLR、FIB水平(6.41±1.38)、(3.27±0.75)g/L显著升高;随着病情风险程度的升高, VAP病人血清 NLR、FIB水平升高(P<0.05)。通气时间、 APACHEⅡ评分、 NLR、FIB为影响机械通气病人发生 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NLR对 VAP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 0.810(95%CI:0.738~0.869); FIB对 VAP预测的 AUC值为 0.767(95%CI:0.692~0.832)。 NLR联合 FIB诊断机械通气病人 VAP的灵敏度显著高于 NLR、FIB单项检测(P<0.05)。结论 NLR、FIB为影响机械通气病人发生 VAP的危险因素。两者在机械通气病人 VAP的发生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后诊断效能更优。  相似文献   

11.
李云会  王芳  方宏  孙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4,(14):2198-220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144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改进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22.1 d,对照组为36.2 d;干预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8例,发生率为11.1%,对照组发生呼吸机肺炎18例,发生率为25.0%。以上2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并撤除机械通气1 h后,在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心率方面,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实施改进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对72例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发生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72例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分离出致病菌180株,革兰阴性(G^-)杆菌124株(68.9%),革兰阳性(G^+)球菌41株(22.8%),真菌15株(8.3%)。两种及两种以上致病菌混合感染51例(70.8%),合并真菌感染的15例。G^-杆菌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敏感;鲍氏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除了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5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复方甲基异恶唑敏感。G^+球菌中,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耐药性严重,对万古霉素保持高度敏感。真菌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对氟康唑较敏感。结论VAP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为G^-杆菌,且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混合感染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48h后发生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经机械通气治疗48h以上发生新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性反应,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VAP的发生影响重症患者的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和医疗费用。而在我国VAP的发生率为7%~70%,病死率达50%~69%。笔者探讨VAP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杰  徐英  江金桐 《安徽医药》2019,23(9):1838-1841
目的 探讨持续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控制联合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气管插管病人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的先后次序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予以持续声门下吸引。对照组予以德国VBM气囊压力测量表,每4小时测量气囊压力并予以调节;观察组予以持续气囊压力控制装置进行气囊压力监控。比较两组气囊压力达标率、声门下引流量、痰液胃蛋白酶、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气囊压力达标率99.37%高于对照组60.38%(P<0.05);观察组在第1、2、3天声门下引流量(41.15±7.23)、(46.58±5.43)、(47.00±7.71)mL/24 h多于对照组(24.71±5.25)、(30.32±6.18)、(31.81±4.68)mL/24 h(P<0.05);插管后48 h、72 h观察组痰胃蛋白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予以持续气囊压力监测联合声门下吸引可降低病人误吸和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但对病死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细菌学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回访分析95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结果48例患者中革兰氏阴性菌30株,革兰氏阳性菌15株,真菌3株。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细菌为主。结论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技术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注意洗手,及时清除患者口咽部的分泌物,防止分泌物流入下呼吸道,导致VAP发生,同时加强空气消毒,呼吸机管道消毒,防止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污染,同时有效使用抗生素是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和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小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 分析134例机械通气患儿308例次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致病菌分布和耐药性状况,并对早发性和迟发性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学构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共检出致病菌498株,革兰阴性细菌416株(83.5%),革兰阳性球菌66株(13.2%),真菌16株(3.2%),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5株(7.0%)[含耐甲氧西林株22株],表皮葡萄球菌19株(3.8%)[含耐甲氧西林株为11株],前5位致病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55株(31.2%)、鲍氏不动杆菌56株(11.2%)、铜绿假单胞菌54株(10.8%)、大肠埃希菌39株(7.8%)、金黄色葡萄球菌35株(7.0%);药敏结果显示这几类菌株的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对革兰阴性细菌较为敏感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革兰阳性细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对头孢唑林、利福平、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迟发性小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混合培养阳性比例显著高于早发性呼吸机相关肺炎.结论 小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菌构成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呈现出多重耐药现象,真菌常见,抗菌治疗应依据于病原学和药敏实验的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集柬化治疗措施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102例机械通气时间大于或等于48h患者分为传统治疗组50例和集束化治疗组52例.比较两组VAP发生率和病死率及机械通气和入住ICU的时间。结果集束化治疗组能明显降低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减少机械通气和入住ICU时间。结论集束化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预防ICU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孟宪香 《河北医药》2009,31(3):338-339
机械通气是抢救和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随着机械通气广泛应用产生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这一并发症发生随之大增,国外报道,VAP发病率达9%~70%,病死率高达50%-69%。国内有医院调查,发病率为43.19%,病死率为51.6%,成为院内感染不可忽视的因素。VAP是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后48h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性炎症。  相似文献   

19.
钟先进  黄家丽 《安徽医药》2022,26(9):1778-1780
目的 探讨U形气道管理在预防有创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省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采用U形气道管理的82例有创机械通气病人作为试验组,同期收治的采用常规气道管理的85例有创机械通气病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气道堵塞发生率、气囊压力合格率和床头抬高合格率、VAP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病人的气道堵塞发生率、VAP发生率[0.19‰(1/523)比1.53‰(8/524)]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病人的气囊压力合格率、床头抬高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病人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与对照组病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形气道管理用于有创机械通气病人,病人的气道堵塞等并发症明显减少,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谢中志 《淮海医药》2009,27(3):239-239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机械通气48 h以上84例住院患者,通过体温、气管内吸出脓性分泌物、外周血白细胞、痰细菌培养、X线胸片,动脉血氧分压的观察,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果本组VAP的发生率为77.5%,VAP的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且对抗生素多数耐药。结论VAP病死率高,且致病菌耐药普遍较高,应加强预防措施,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