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分别采取标准内科治疗及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进展性脑卒中治疗的新途径。方法:选取进展性脑卒中病例46例,均符合进展性脑卒中诊断标准,且进展时均完成DWI+MRA检查,明确为颅内、外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其中23例均采用包括Solitaire取栓等方式在内的血管内治疗+标准内科治疗(血管内治疗组);另外23例按照标准内科治疗(标准内科治疗组)。结果:90 d内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2分,血管内治疗组19例;标准内科治疗组6例(P 0. 05);血管内治疗组1例发生无症状性颅内出血,标准内科组未发生(P 0. 05);血管内治疗组无死亡病例,标准治疗组死亡4例(P 0. 05)。结论:对于因颅内大动脉闭塞所致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明显优于标准内科治疗,且两种治疗方法在安全性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庄永娟 《山东医药》2005,45(34):50-50
肝素是临床常用的抗凝药物.进年来,我们在临床上应用肝素治疗进展性脑卒中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进展性脑卒中在临床上较常见,由于病情呈进展性恶化,且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困难,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非进展性脑卒中高,因此对于进展性脑卒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而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严重的止血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长期以来人们对DIC的基础和临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最近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对DIC发病机制有了新的更深入的认识 ,治疗更为合理与有效。现综述如下。1 对DIC发病机制的新认识众所周知 ,DIC的发生与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以及凝血 -抗凝 -纤溶系统失调有关。近年来随着止血基础、临床与药理研究的发展 ,人们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或特别强调了某一环节在DIC发病中的重要意义。1 .1   细胞因子是DIC的始…  相似文献   

5.
<正>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国内外研究均表明约90%以上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发生闭塞的血管为大脑中动脉与颈内动脉,而在发作后短期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中,其发作频率与颅内外血管的病变关系密切〔13〕。本研究分析症状相关侧颅内外血管病变与老年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1材料与方法 1.1对象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6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第四届脑血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8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登记入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注册数据库进行管理,随机分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组及阿司匹林单药抗血小板治疗组,评估患者发病14 d、12个月美国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有无出血等药物安全性,综合评估短期双抗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及mRS评分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访12个月的mRS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临床疗效的评价方面,在治疗后14 d,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NIHSS评分的有效率(47.5%)及mRS评分的有效率(90%)均有所增高,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12个月时的NIHSS评分的有效率(72.5%)及mRS评分有效率(92.5%)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较单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长期预后,且不增加患者的颅内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进展性脑卒中(progressive cerebral stroke,PS)是指在发病1周内经临床治疗仍进行性加重的脑卒中,属于难治性脑血管病,其发病率为脑卒中病人的30%左右,致死率、死亡率较一般脑卒中为高[1].本研究回顾分析我科诊断明确的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对照组作疗效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1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均于入院后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术前进行凝血功能和心电图检查,给予血管内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随访3个月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3 d、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术后3 d,且术后3个月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术后1个月(均P<0.05)。随访3个月预后不良23例、预后良好96例。单因素分析表明,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组性别、吸烟、糖尿病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年龄≥80岁比例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高血压患者明显多于预后良好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将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年龄、高血压、LDL-C和CRP为影响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高血压、LDL-C和CRP为影响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进展性脑卒中(SIP)约占脑梗死20%40%〔1〕。由于病情呈进展性恶化,且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困难,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非SIP患者高,本文探讨SIP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期间我院住院治  相似文献   

10.
郑春玲  赵红霞 《山东医药》2004,44(22):36-36
2000年10月至2003年10月,我院采用综合方法治疗进展性脑卒中4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进展性脑卒中致残率、致死率较高。近年来,国内外许多文献均有脑梗死后体温变化导致病情进展的报道,因此,对体温变化影响脑组织病理生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与体温变化进行综述。1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PS)的定义关于进展性脑卒中目前并无统一的定义,国外曾应用演变性脑卒中、恶化性脑卒中和PS等来描述。目前对PS的时限界定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总体上可以分为发病一段时间内(如  相似文献   

12.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血管内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治疗较困难。近年来应用介入神经放射技术进行血管内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就基础和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过去几年,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ultrasound;IVUS)显然已从研究工具过渡到临床,并常规用于评价介入治疗是否成功以及解决诊断中的疑难问题。仪器技术上的改进和正在完成的临床试验,将会促进血管内超声的较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在导管...  相似文献   

14.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某些严重疾病基础上,由特定诱因引发的复杂病理过程.致病因素引起人体凝血系统激活、血小板活化、纤维蛋白沉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微血栓形成;继之消耗性降低多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在凝血系统激活的同时,纤溶系统亦可激活,或因凝血启动而致纤溶激活,导致纤溶亢进.临床上以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病性溶血等为突出表现[1-2].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波立维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1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1例)和波立维组(30例),波立维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波立维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5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波立维组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波立维可降低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徐州地区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利用脑卒中注册数据库,前瞻性连续登记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546例,其中进展性脑卒中80例,对照组为完全性脑卒中组,进行1∶1匹配研究,对可能引起脑卒中进展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完全性脑卒中组相比,进展性脑卒中组既往有饮酒史、糖尿病史及血管狭窄的发生率更高,病程中体温升高及空腹高血糖可能参与了脑卒中的进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0.028,95%CI 0.001~0.982)、发热(OR=0.019,95%CI 0.000~0.931)对于脑卒中进展的贡献较大。结论徐州地区既往有高血压、饮酒史、糖尿病、血管狭窄及病程中发热的患者容易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17.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甫东 《内科》2007,2(4):630-631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指急性胰腺炎(AP)时,胰腺有局部并发症(如坏死、囊肿、脓肿等)或合并其他脏器(肺、肾、脑、心等)并发症。SAP约占AP的20%。30%,以病程延长,局部并发症多和病死率高为主要特点,胰腺坏死并感染以及死亡发生率均随坏死范围增加而加大,其病死率高达10%-20%。SAP早期以内科保守治疗及微创治疗为主,本文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6层螺旋CT头颈部CT血管成像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06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展组)和269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256层螺旋CT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特点。结果 (1)进展组患者头颈部动脉狭窄发生率91.5%,高于对照组患者(58.7%,P<0.05),进展组患者头颈部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分别为37.1%和46.4%)高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7.0%和3.1%;均P<0.05)。(2)进展组患者头颈部动脉软斑、溃疡斑的比例(分别为37.0%和48.0%)高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2.6%和31.6%;均P<0.05)。(3)早期进展型患者头颈部动脉中、重度狭窄比例(分别为43.4%和50.0%)高于晚期进展型患者(分别为14.3%和23.8%;均P<0.05),早期进展型患者软斑、溃疡斑的比例(分别为40.0%和45.7%)高于晚期进展型患者(分别为16.7%和20.0%;均P<0.05)。结论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头颈部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和不稳定性斑块有关,动脉狭窄和斑块性质可作为病情进展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伴发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比率分别为51.43%、68.57%,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血糖、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计数均高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P0.05)。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高密度脂蛋白(HDL)、血小板数量低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糖、高胆固醇、高LDL、低HDL、白细胞数量增多、高血小板平均体积、高血小板分布宽度、高FIB原容易促发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超时间窗前循环进展性大动脉闭塞急诊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8年3月福建省漳州市医院脑血管病介入科行急诊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177例,经头部CT或MRI证实为前循环大血管缺血性卒中,并排除了颅内出血。根据发病至穿刺时间的不同,将177例患者分为两组:(1)超时间窗组,即发病至血管内治疗时间>6~72 h,且病情进展;(2)时间窗内组,即发病至血管内治疗时间≤6 h。超时间窗患者通过通过多模式MR进行选择。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即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静脉溶栓、CT致密征、替罗非班运用比例、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血管堵塞部位、良好侧支循环比例、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90 d良好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90 d病死率。结果(1)超时间窗组患者年龄、NIHSS评分、心房颤动比例均低于时间窗内组[(59±12)岁比(65±10)岁,t=2.849;14(10,16)分比16(14,20)分,Z=3.893;15.2%(5/33)比48.6%(70/144),χ^2=12.309],发病至手术时间、吸烟比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比例及高脂血症比例均高于时间窗内组[26.2(11.9,38.8)h比3.2(2.0,4.2)h,Z=8.959;57.6%(19/33)比33.3%(48/144),χ^2=6.707;6.1%(2/33)比0,χ^2=4.236;36.4%(12/33)比19.4%(28/144),χ^2=4.39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时间窗内组静脉溶栓、CT致密征比例均高于超时间窗组[37.5%(54/144)比3.0%(1/33),χ^2=14.894;52.8%(76/144)比24.2%(8/33),χ^2=8.767],替罗非班、血流代偿>2级比例均低于超时间窗组[34.0%(49/144)比84.8%(28/33),χ^2=28.212;22.2%(32/144)比48.5%(16/33),χ^2=9.369],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卒中TOAST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68,P<0.01)。两组血管堵塞部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血管成功再通率、症状性出血率、异位栓塞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时间窗内组mRS评分≤2分比例低于超时间窗组[59.0%(85/144)比84.8%(28/33),χ^2=7.754],病死率高于超时间窗组[18.8%(27/144)比3.0%(1/33),χ^2=4.98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多模式MR选择合适的超时间窗进展性前循环脑大动脉闭塞的患者进行急诊血管内治疗是安全可行的,该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