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洁  黄蒂  周希彬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9):1634-1635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治疗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有干眼症状的患者42例6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1例30眼治疗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rhEGF滴眼液滴眼,对照组单独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记录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2,4wk的干眼症状评分,裂隙灯下观察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荧光素染色(FL)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干眼症状评分、BUT,SⅠt,FL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2,4wk,治疗组干眼症状评分、BUT,SⅠt,FL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rhEGF滴眼液治疗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干眼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卡波姆眼用凝胶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160例16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80眼和试验组80例80眼。试验组采用卡波姆眼用凝胶联合rhEGF,对照组采用卡波姆眼用凝胶单药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1,4wk,记录患者干眼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情况并对眼部安全性进行评价。

结果: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眼部主观症状及泪膜功能检测(BUT,SⅠt,FL)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wk和4wk后,两组患者眼部主观症状及泪膜功能检测(BUT,SⅠt,FL)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试验组较对照组BUT明显延长(P<0.01),SⅠt浸湿滤纸长度明显增加(P<0.01)、FL着色密集度明显减少(P<0.01),所有观察病例中未发现明显不耐受药物的患者。

结论:卡波姆眼用凝胶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状,恢复泪膜稳定性,与rhEGF联合治疗的疗效可能优于其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滴眼液与羟糖苷滴眼液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泪膜稳定性及干眼症状的影响。

方法:以我院2015-01/2016-10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患者80例80眼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40例40眼,两组分别实施羟糖苷滴眼液及rb-bFGF滴眼液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炎症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泪液分泌试验(S I 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FL)、眼部干眼症状评分。

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0.0%,较对照组72.5%显著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P<0.05); 治疗前两组IL-6、TNF-α、S I t、BUT、FL评分、眼部干眼症状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后两组IL-6、TNF-α、S I t、FL评分、眼部干眼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UT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的各项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患者治疗中,rb-bFGF滴眼液在调节患者炎症因子表达、改善患者泪膜稳定性及干眼症状方面较羟糖苷滴眼液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疗效及对泪液氧化应激指标及TNF-α、IL-6水平影响。

方法:选取2016-02/2018-02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术后出现干眼症的患者112例172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56例86眼,其中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眼表、泪液功能以及泪液中氧化应激指标和炎性因子指标。

结果:观察组治疗4wk后总有效率为96.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2%(P=0.001)。两组患者术前1d的FL、BUT以及SⅠt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L均明显降低,术后治疗4、8、28d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 BUT和SⅠt均明显升高,术后治疗4、8、28d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泪液中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过氧化物脂质(LPO)、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总抗氧化能力(TAC)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MDA和LP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OD和TA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泪液中炎性因子TNF-α和IL-6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NF-α和IL-6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

结论: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后干眼效果显著,不仅能促进泪膜稳定性,还能减少泪液分泌和角膜损伤,其作用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指标、调节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明目羊肝丸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对围绝经期女性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泪液中白介素-33(IL-33)、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

方法:纳入围绝经期女性干眼症患者80例160眼,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80眼。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明目羊肝丸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和治疗前后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及泪液中IL-33、IL-6水平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OSD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SⅠt、BUT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泪液中IL-33、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泪液IL-33、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91,P=0.018)。

结论:明目羊肝丸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干眼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可能与降低泪液炎症介质IL-33、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杨钊  李凤媚  何文静  陈琦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11):1992-1996

目的: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氟米龙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对干燥综合征型干眼患者中央角膜前弹力层神经纤维的改善。

方法: 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2017-01/2020-07在我院诊断为干燥综合征型干眼患者52例104眼,随机分为试验组26例52眼使用0.1%氟米龙滴眼液联合0.3%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对照组26例52眼使用0.3%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12wk的中央角膜前弹力层神经纤维直径、串珠数和弯曲度评分以及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和眼压。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央角膜前弹力层神经纤维直径、串珠数和弯曲度评分、BUT、SⅠt和眼压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2、4和12wk后,试验组患者BUT均比对照组延长(P<0.05),治疗12wk,试验组比对照组SⅠt增加、神经纤维直径增粗、串珠数减少、弯曲度评分降低(均P<0.05),治疗12wk两组患者眼压无差异(P>0.05)。

结论:氟米龙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燥综合征型干眼患者安全有效,有助角膜神经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杞菊地黄汤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18-01/2020-01收治的120例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应用杞菊地黄汤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均治疗1mo,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及生活质量\〖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觉相关生存质量量表(NEI-VFQ-25)\〗差异。

结果:经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P<0.05); 治疗1mo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眼干涩、异物感、畏光、视物不清)、BUT、SⅠt、FL水平较治疗前均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BUT时间长于对照组, SⅠt水平高于对照组,FL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 随访3mo,两组患者NEI-VFQ-25(一般健康状况、活动障碍、视力障碍)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随访3mo的NEI-VFQ-25各部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杞菊地黄汤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眼部不适症状,改善泪膜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泪膜的变化,比较羟糖苷滴眼液与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术前无干眼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干眼的患者49例70眼,完全随机分为治疗1组(A组)、治疗2组(B组)、对照组(C组)。A组23眼术后给予常规抗炎治疗,并于术后第7d联合应用羟糖苷滴眼液,B组22眼术后给予常规抗炎治疗,并于术后第7d联合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 C组25眼术后只给予常规抗炎治疗,不加用任何人工泪液,分别于术前2d; 术后 7,14,30,90d对三组行干眼主观症状问卷调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mer I test, SⅠ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 fluorescein staining,CFS)评分。

结果:手术前2d三组间干眼症状评分、SⅠt,BUT,CFS检查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d及术后90d三组组间比较主观症状评分、SⅠt,BUT,CFS等检查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组内术前与术后7,14,30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30d A组及B组与C组两两比较主观症状、SⅠt,BUT,CFS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 B组SⅠt,BUT较A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泪膜稳定性明显下降,并出现干眼症状,加用羟糖苷滴眼液或玻璃酸钠滴眼液对恢复泪膜结构及稳定性有一定作用,从而改善干眼症状,而玻璃酸钠滴眼液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泪液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有干眼症状的患者62例62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1例31眼,治疗组采用人工泪液(泪然)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金因舒)滴眼,对照组单用人工泪液。记录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2,4wk的干眼症状评分,裂隙灯下观察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干眼症状评分、BUT,SⅠt,F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4wk,治疗组干眼症状评分、BUT,SⅠt,F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泪液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干眼疗效优于单用人工泪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氯替泼诺滴眼液对比单纯玻璃酸钠滴眼液在临床治疗干眼患儿时的作用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4-08/2016-08于本院接受人工泪液治疗的水液缺乏型干眼儿童共128例256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64例128眼,联合组给予玻璃酸钠联合氯替泼诺滴眼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的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6wk行眼表综合分析系统(Keratograph 5M)检查,测定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泪河高度、睑板腺红外线照相,裂隙灯下观察角膜荧光素染色,对各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治疗2wk后两组患儿的泪河高度和BU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睑板腺评分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6wk后,两组患儿的泪河高度和BU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和治疗2wk后,睑板腺评分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和治疗2wk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2、6wk后,联合组患儿的泪河高度和BUT水平均高于同时期对照组,而睑板腺评分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低于同时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儿用药前后眼压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酸钠联合氯替泼诺滴眼液较单纯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在临床治疗干眼儿童时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冯联兵  刘祥朝 《眼科研究》1992,10(4):237-240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间接法及硫代巴比妥酸方法对实验性兔眼球透热术后房水的纤维连接蛋白及丙二醛进行了测定,并对术后组织病理进行了观察。表明兔眼术后房水中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1周时达高峰,1个月时基本降到正常。房水中纤维连接蛋白含量3天至1周时下降明显。讨论了房水中丙二醛及纤维连接蛋白的含量变化及术后组织病理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角巩膜穿孔伤一期急诊手术在视功能重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对168眼角巩膜穿孔伤进行回顾性分析,单纯角巩膜修补术3 6眼,角巩膜修补 虹膜复位术93眼,巩膜修补 热凝 硅胶外加压术2眼,角巩膜修补 白内障摘出2 4眼。角膜修补 白内障摘出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3眼。结果 全部病例伤口均甲级愈合。术前视力无光感6眼,光感~0 . 0 4者84眼,0. 0 5~0 .2 5者71眼,0 . 3~1. 0者7眼。术后视力无光感4眼,光感~0. 0 4者3 9眼,0. 0 5~0. 2 5者92眼,≥0 . 3者3 3眼。脱盲率5 2 . 2 2 %。脱残率3 6. 62 %。结论 角巩膜穿孔伤一期手术水平决定了伤眼治疗结果,应把角巩膜伤口的缝合视为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13.
川芎嗪眼部电离子导入治疗玻璃体出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电离子导入治疗玻璃体出血的疗效及机理。方法:将兔实验性玻璃体出血模型18只(36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2组,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观察出血的自然转归;用药组: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电导入治疗。分不同时间点抽取兔房水和玻璃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房水和玻璃体中的药物浓度。用检眼镜观察眼底的可见度,以判断玻璃体出血吸收的情况。结果:对兔实验性玻璃体出血,川芎嗪注射液电离子导入组出血吸收较对照组快。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电离子导入法可促进玻璃体出血的吸收,缩短病程,是一种简易有效的眼局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屈光不正对人眼微扫视性眼球运动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屈光不正患者17例和无屈光不正的受试者17例,按照屈光状态与眼别进行分组。屈光不正者未戴镜矫正条件下17只主导眼为ADa组,17只非主导眼为ANa组;屈光不正者戴镜矫正条件下17只主导眼为ADb组,非主导眼为ANb组;正常受试者主导眼为ND组,非主导眼为NN组。采用高速眼球运动记录系统对受试者双眼分别进行注视性眼球运动记录。采用自编的Matlab程序对微扫视性眼球运动成分进行识别、提取和分析。对各组微扫视幅度、峰值速度、发生频率、微扫视间隔时间等量化指标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两两比较采用Turkey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组间平均微扫视幅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Da组(5.42%±0.26%)、ANa组(5.48%±0.25%)较ADb组、ANb组、ND组、NN组幅度变异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67,P〈0.01);ADa组[(55.25±2.40)°/s]、ANa组[(54.51±1.77)°/s]微扫视峰值速度较ADb组、ANb组、ND组、NN组小(F=311.84,P〈0.01);ADa组[(1.56±0.03)Hz]、ANa组[(1.57±0.05)Hz]微扫视发生频率较ADb组、ANb组、ND组、NN组低(F=155.25,P〈0.01);ADa组[(558±23)ms]、ANa组[(555±22)ms]微扫视间隔时间较ADb组、ANb组、ND组、NN组长(聘102.12,P〈0.01);屈光不正者戴镜或不戴镜及正常受试者主导眼与非主导眼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屈光不正者戴镜条件下与正常受试者比较,各项指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屈光不正可影响人眼微扫视性眼球运动的行为,表现为微扫视幅度变异度增加、峰值速度降低、发生频率降低及微扫视间隔时间延长。戴镜可矫正屈光不正患者微扫视的异常。  相似文献   

16.
谢汝欣  黄敏丽 《眼科新进展》2016,(12):1184-118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且最严重的眼部并发症之一,现已成为20~74岁人群致盲的首要原因。其病理改变主要包括早期的神经细胞凋亡以及后期新生血管形成。米诺环素作为一种半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除了具有抗菌、抗炎症反应外还有抗新生血管、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着重于米诺环素对DR的抑制作用,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米诺环素抑制DR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米诺环素在DR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改良型抗青光眼滤过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钢  孟永安 《国际眼科杂志》2006,6(5):1156-1157
目的:探讨改良型抗青光眼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01/2006-01在我科住院的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0例40眼,每位患者一侧眼行传统的小梁切除虹膜周切术(传统术),另一侧行改良型抗青光眼手术(改良术),将两组疗效对照,随访观察18mo以上。结果:改良术组远期眼压控制与传统术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型抗青光眼手术是常用抗青光眼手术的联合,较易掌握,且远期疗效较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眼位对主动追踪效果的影响。方法以金属环模拟虹膜及瞳孔,其上置3.5 mm厚透明PMMA板模拟角膜,将该模拟装置置于MEL-70准分子激光主动追踪系统下,分别标记模拟装置在中央位置及位置偏移5 mm及10 mm后主动追踪系统所指示切削中心位置,观测两种位置偏移引起的追踪效果偏差量。结果偏差量分别为0.15mm及0.25 mm。结论眼位对主动追踪有影响,这种影响对常规屈光手术是可接受的,对高阶像差的影响则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ET-1的眼科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内皮素1(ET-1)是体内已知的作用力最强、持续时间最长的缩血管肽,目前在眼科有了较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就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青光眼、角膜疾病中的作用研究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对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秀兰 《眼科》2012,21(1):3-6
对于合并白内障的青光眼,其现代的处理原则、适应证、手术方式、手术时机以及临床疗效等一直是讨论的热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发展对青光眼治疗具有重要贡献。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策略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如前房角粘连范围、用降眼压药物数量、晶状体混浊程度以及视力情况等。规范、精细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青光眼手术技巧是选择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前提。要尽量避免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期行联合手术。合并有白内障或有白内障手术指征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选择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还是先青光眼后白内障手术抑或先白内障后青光眼手术仍需深入研究。对于其它类型的青光眼如恶性青光眼,急进地摘除晶状体也存在争议。(眼科,2012,21: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