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药鉴定中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鉴定中应用的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也称DNA分子遗传诊断技术)是利用任何生物种或个体都具有的特定DNA多态性,通过直接诊断分析DNA的多态性,避开遗传特性表现过程中的环境因素、数量性状遗传或部分与完全显性的干扰,快速准确地测定DNA的差异性。本文就近些年利用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对中药进行鉴定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80年代DNA分子标记技术诞生以来,DNA作为物证材料在案件侦破、司法鉴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DNA检测技术、PCR技术的发展,检验标记的增多,理论的不断完善,法医DNA检验技术向着准确、灵敏、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使得法医DNA技术能够越来越好地满足刑事侦查和司法审判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及其在生药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杨柳  程波  曾凡波 《中国药师》2004,7(7):559-561
DNA分子遗传标记(DNA molecular genetic markers)本质上是指能反映生物个体或种群间基因组中某种差异特征的DNA片段.这种DNA片段是由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或PCR扩增、分子杂交后在电泳胶上或杂交膜上检测到的[1].物种的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就是由于其基因组中DNA遗传多态性的结果,检测这种多态性的方法就是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而利用比较物种间DNA分子的遗传多样性的差异来鉴别物种就是遗传标记鉴别.  相似文献   

4.
DNA分子标记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本文介绍了几种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概述了近年来该技术在药用植物鉴别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基于RAPD分子标记技术的中药材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爱农  秦民坚 《中南药学》2008,6(3):338-341
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学领域日益渗透,在分子水平上检测基因多态性分子标记的中药鉴定方法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应用,其中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肽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简称RFLP)和随机扩增的多态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相似文献   

6.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分析方法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和意义。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和结论:分析了分子标记技术的特点、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以及在药用植物学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分子标记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两种DNA条形码候选区对常见人参属药用植物品种的鉴别能力.方法 选择ITS2和psbA-trnH序列扩增并测序,运用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非加权分组平均法(unweighted group average method,UPGMA)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DNA分子技术用于医学蛭类的遗传进化、物种分类、药材鉴定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总结了蛭类鉴定中常用的线粒体基因组,分析DNA分子技术在中药动物类药材鉴定上的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9.
海马类药材的分子遗传标记鉴定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应用古DNA研究技术从5种海马药材中提取DNA,用PCR技术扩增约450bp的12SrRNA基因片段和约490 bp的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DNA序列分析。用RFLP分析方法可以鉴别2种海马,用DNA序列分析方法得到的分子遗传标记可以鉴别所有5种海马。对其它动物类药材的鉴定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吴瑛  周素娣  李萍 《海峡药学》2000,12(4):103-105
DNA分子标记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药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品种鉴别、良种选育、基因定位及资源分类等,大大推动了这些领域的发展,本文主要综述该技术在药用植物分类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念虹  化敏  戴衍朋  石典花  周倩 《药学研究》2020,39(12):717-721
甘草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临床应用广泛,其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活性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年来有关文献,对甘草的抗氧化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甘草抗氧化性能的进一步研究以及扩大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蜡梅属植物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镇痛等药理活性。然而,现今研究多关注其种质资源、品种分类、化学成分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缺乏分子生物学方向的系统总结。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基因组学、分子标记、分子鉴定、转录组学和功能基因克隆等方向的研究结果对蜡梅属药用植物的系统进化、遗传多样性、分类鉴定、次生代谢、抗逆机制及生长发育过程等多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梳理,并就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和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加快蜡梅属药用植物的深度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甘草和大戟配伍的体外肝毒性。方法 采用显微观察法和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甘草单煎液、大戟单煎液、甘草-大戟合煎液和甘草-大戟单煎混合液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并比较大戟单煎液、甘草-大戟合煎液和甘草-大戟单煎混合液相当浓度下细胞毒性的大小。结果 大戟单用及大戟与甘草配伍均有细胞毒性,且呈剂量相关性;与大戟单煎液相比,甘草-大戟单煎混合液细胞毒性无明显差异,甘草-大戟合煎液细胞毒性减小。结论 甘草和大戟配伍导致大戟的体外肝毒性减小。  相似文献   

14.
马蓝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蓝,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华南及华东地区,是重要的爵床科药用植物。由其茎、叶加工而成的青黛,以福建产品质最佳,被誉为建青黛,是福建道地药材。马蓝的根入药称南板蓝根,与青黛一起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材品种。青黛及其原植物马蓝的指标性成分靛玉红(indirubin)是具有抗白血病功效的中成药“黄黛片”及“当归龙荟丸”的主要活性成分。笔者主要综述了马蓝种质资源的分布、生物学特征、栽培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等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马蓝种质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为马蓝及青黛的相关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发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的提取DNA方法,筛选出了一种适合快速提取发菜DNA的方法。方法 分别利用自主研发的硅珠DNA纯化技术、细菌试DNA提取试剂盒和植物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发菜基因组DNA。结果 本实验室开发的硅珠DNA提取纯化技术具有快速、无毒以及获得的发菜DNA纯度高等优势。通过PCR扩增和测序得到16S rRNA基因,利用Blast软件进行序列比对,与发菜同源性为99%。结论 本研究研制的发菜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可用于发菜源性的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16.
薯蓣属(Dioscorea)植物是中药材的重要来源,山药、穿山龙、粉萆薢、黄山药、绵萆薢等中药皆来源于该属植物。菲类化合物是该属植物中一类重要的化学成分,包括菲单体、二氢菲、四氢菲、菲醌和菲二聚体5种结构类型,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降血糖、抗肥胖、抗菌、抗病毒、神经保护等药理活性,其中一些菲类化合物活性多样且作用显著,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目前未见针对薯蓣属植物中菲类化学成分的系统性综述报道,本文对薯蓣属植物中的菲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以促进薯蓣属植物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蓝盆花属植物隶属于川续断科(Dipsacaceae),全世界约100种,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南部和西部,中国有9种2变种,产东北、华北、西北及台湾等地。植物化学研究发现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酚酸类、萜类和香豆素类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肝纤维化、抗氧化、抗肿瘤和抗菌等多种药理活性。蓝盆花属植物大多数在国内外广泛作为民族传统用药,潜在药用价值较大。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蓝盆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壮药材滇桂艾纳香专属性检验方法。方法:采用基原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分子生物学及特征图谱等方法对滇桂艾纳香及其易混品种东风草和高艾纳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三者的根、茎、叶性状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滇桂艾纳香头状花序小(直径0.5~0.8 cm),东风草头状花序大(直径1.5~2 cm),高艾纳香头状花序具密集的长绒毛;三者的根、茎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基本相同,高艾纳香具基部膨大的非腺毛;薄层鉴别(1)中高艾纳香比滇桂艾纳香和东风草少1个斑点;薄层鉴别(2)中滇桂艾纳香比东风草和高艾纳香少1个特征斑点;ITS2序列N-J树聚类分析显示三者具有良好的单系性,三者种间最小遗传距离均大于种内最大遗传距离;与滇桂艾纳香对照图谱相比,东风草平均相似度为0.962,高艾纳香平均相似度仅为0.789。结论:高艾纳香与滇桂艾纳香区别较大,不宜混用,在日常使用中应注意甄别;东风草与滇桂艾纳香在性状、显微、薄层、分子生物学、特征图谱等方面相似度较高,在对二者进行充分的药理活性以及临床试验等基础上,可考虑作为滇桂艾纳香的替代品使用,以缓解药用资源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快速、准确鉴别药材香薷及其混伪品,保障香薷的药材质量和用药安全。方法 收集石香薷、江香薷和香薷植物材料分别进行matK和ITS2序列的扩增与测序,测序结果经Codon Code Aligner软件校对,同时从GenBank下载石香薷、江香斋及其易混品种海州香薷、香薷、密花香薷、牛至等物种的matK和ITS序列。其中,ITS序列经隐马尔可夫模型去除两端的5.8S和28S序列,共得到16个物种的ITS2序列50条;经Clustal软件校对共获得9个物种的matK序列28条。通过Mega7.0软件分析matK和ITS2序列,计算所有物种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构建邻接法(neighbor joining,NJ)聚类树,通过ITS2 Database预测ITS2二级结构,采用4Sale软件比对二级结构,通过ProfDistS软件构建基于联合ITS2一级序列及其二级结构的剖面邻接(profile neighbor-joining,PNJ)系统发育树。结果 基于matK和ITS2序列的遗传距离均表明香薷正品与其各种混伪品之间存在明显barcoding gap。NJ和PNJ进化树的拓扑关系一致,可以区分药材香薷及其混伪品。香薷的ITS2二级结构与其各混伪品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建议matK和ITS2序列均可以作为鉴别香薷与其混伪品的DNA条形码,ITS2二级结构信息的加入可丰富鉴定结果,为香薷药材的准确鉴别、香薷属与石荠苎属植物的科学分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