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北京南郊地区不同性别成年人非优势手臂桡骨远端骨密度及骨折风险预测工具FRAX计算出的全身骨折风险与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DEXA)的体检人群2 68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44名,女性1 736名,收集相关临床指标,计算BMI值,检测受检者非优势手臂的桡骨远端骨密度,登录网站计算FRAX骨折风险评分。按年龄及BMI分组,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分别研究桡骨远端骨密度及FRAX骨折风险评分与BMI及年龄之间的关系。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分别比较BMI各组及各年龄组桡骨远端骨密度和FRAX骨折风险评分的组间差异。结果 (1)北京南郊地区成年人非优势手臂桡骨远端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随年龄增高而降低,FRAX骨折风险评分即10年内发生全身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probability of a major osteoporotic fracture,PMOF)随年龄增高而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年龄组骨密度BMD值男性均高于女性,PMOF男性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北京南郊地区成年人非优势手臂桡骨远端骨密度BMD随BMI的升高呈而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性别,PMOF在BMI为24~27.9(超重组)达高峰,正常体重组及肥胖组均低于超重组。(3)BMI各组中男性BMD值均高于女性,PMOF各BMI组中男性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密度BMD及PMOF与受检者性别、年龄、BMI均相关,其中同等年龄及BMI情况下,女性的骨折风险均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增加;随着BMI的增高,骨密度BMD逐渐增高,但此时骨折风险不随BMD的增高而降低,而表现为超重人群骨折风险最高,正常体重人群骨折风险最低,故超重亦是使骨折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通过利用FRAX软件,测量桡骨远端骨密度的高低并充分考虑性别、年龄、BMI等因素可有效评估患者的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FRAX工具模拟评估中国、日本、德国三国人群的10年内重要部位骨折概率(PMOF)及10年内髋部骨折概率(PHF),分析比较不同国家的骨折风险性差异,分析比较各国骨折风险与年龄、性别的变化关系。方法收集2976例受检者FRAX骨折风险评估危险因素11项及股骨颈骨密度BMD,应用FRAX骨折风险评估网站分别模拟评估中国、日本、德国三国模式下PMOF、PHF,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分别对三国数据进行两两比较,并观察三国PMOF、PHF性别间差异及随年龄的变化趋势。结果 1)三国不论男性、女性,均表现为PMOF在40~49岁中国最小、德国最大,50岁以上中国最小、日本最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HF在40岁~59岁日本最小、德国最大,60岁以上中国最小、德国最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三国不论男性、女性,PMOF、PHF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仅中国在80岁以上年龄组两者概率有所下降。三国50岁以后女性10年内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均大于男性,且女性PMOF、PHF概率增长的速度明显大于男性。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概率存在地域差异,在同等条件下,欧洲国家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大于亚洲国家,发达国家骨折的概率大于发展中国家。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概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肌源性因子及骨代谢指标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门诊绝经后女性患者215例,根据纳排标准筛选出184例,其中绝经后骨质疏松88例,骨量减少65例,正常骨量31例。收集基线资料、肌骨代谢指标(碱性磷酸酶(ALP)、I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鸢尾素(irisin)及肌肉抑制素(MSTN)等)及BMD,应用FRAX评估软件来评估骨折风险。控制年龄、骨量、FRAX风险等级比较肌骨代谢指标、体质指数(BMI)及体表面积(BS)的差异,并对绝经后女性骨折风险和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骨折风险概率与相关变量间的关系。结果 不同年龄组间BMD、PMOF及PHF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骨量组间BMI、BS、ALP、PMOF及PHF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FRAX不同风险组年龄、BS、BMD、Ca、ALP、PINP、irisin及MSTN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FRAX骨折概率与年龄、PINP、MSTN成正相关(P<0.05),与BMI、BS、BMD及irisin成负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INP与irisin是骨折风险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 基于适合亚洲人群的FRAX干预阈值研究,绝经后女性年龄、PINP与irisin是骨折风险评估的敏感因素,这对优化骨质疏松骨折风险模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应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及检测股骨颈骨密度(BMD)方法对本院3881例中老年人进行研究,探讨FRAX工具与由检测股骨颈骨密度分析其未来10年内发生主要骨折风险概率(PMOF)及10年内髋骨骨折概率(PHF)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在莆田市第一医院门诊、病房以及体检的人员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接受双能X线骨密度仪(美国Hologic,Discover A)检测股骨颈BMD的3881例检查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218例,女性2663例,平均年龄(61. 5±12. 6)岁,按每十岁为一个年龄段,分别为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和≥80岁5个组,采用"中国"模式FRAX软件分析,系统自动生成PMOF及PHF,BMD用T值表示,T-1. 0为BMD异常(骨量低下和骨质疏松),T≥-1为BMD正常组。应用SPSS 25. 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881例参与者中BMD异常组1954例(51%),BMD正常组1927例(49%)。BMD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年龄较高、体重较轻、身高变矮较多及体质量指数(BMI)较低(P0. 001),应用FRAX工具在有或无录入骨密度值的情况下,BMD异常组PMOF及PHF(%)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 001); FRAX与骨密度测定值的相关分析得出FRAX预测的PMOF与股骨颈骨密度T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不同年龄段中,40~49、50~59、60~69、70~79岁组及≥80岁的BMD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8. 9%,40. 1%,53. 9%,68. 2%,76. 2%,平均为50. 3%。随着年龄的增大,PMOF显著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1)。有或无录入BMD值的情况下,骨密度异常组在不同年龄段PMOF及PHF(%)也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 001)。结论在有或无录入股骨颈骨密度值情况下应用FRAX评估工具得出,所有参与者的未来10年内发生主要骨折风险的概率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因此建议把FRAX作为一项骨质疏松基本的筛查工具在我国缺乏骨密度测定仪时推广应用,但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概率较国外低,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患者椎体变形与骨密度(BMD)和骨代谢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以GENANT半定量法为标准,按照胸腰椎椎体不同变形程度将883例骨质疏松患者分为GENANT 0级、0.5级、1级、2级、3级共5组,测量各组的BMD、体质量指数以及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N端中分子片段骨钙素(N-MID)等骨代谢指标,分析骨质疏松椎体变形程度与上述指标的相关关系,统计骨质疏松患者年龄、性别以及上述指标与骨折风险的相关性。结果椎体变形等级与BMD、体质量指数呈负相关(P0.05),与骨代谢指标呈正相关(P0.05);椎体变形GENANT 3级骨质疏松患者BMD、体质量指数低于其他GENANT等级,GENANT 1~3级患者骨代谢水平高于GENANT 0级、0.5级,GENANT 0级患者骨代谢水平最低(P0.05)。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其发生随年龄增加而呈现增大趋势;80岁以上人群BMD、体质量指数和骨代谢水平均低于其他年龄组,且存在椎体变形的比例最高(P0.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的椎体变形与BMD、体质量指数以及PINP、β-crosslaps、N-MID等骨代谢指标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综合运用性别、年龄、BMD、体质量指数和骨代谢指标能提高骨质疏松椎体变形的诊断准确率,对预测骨质疏松患者椎体变形程度和骨折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预测工具FRAX计算出的骨折风险及骨密度与BMI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78例糖尿病人群,开展相关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临床指标,并检测骨密度,计算FRAX评分。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FRAX评分及骨密度与BMI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L1-4、股骨颈的骨密度随着BMI的升高,呈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PMOF)和10年髋部骨折发生概率(PHF)在分组后无明显差异。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BMI有相关性,而FRAX评分与BMI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在新疆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人群骨折风险预测中的适用性评价。方法研究对象为1008例T2DM住院患者,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HbA 1c、Ca、25(OH) D、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股骨颈T值等指标,以及FRAX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分为FRAX评分(FRAX/-)(无骨密度值)和股骨颈骨密度T值(BMD T值),(FRAX/-)组髋骨骨折概率(probability of hip fracture,PHF)≥3%或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probability of a major osteoporotic fracture,PMOF)≥20%、(BMD T值)组T值≤-2. 5为治疗切点,若给出相同的治疗建议为相同组,否则为不同组。在两组进行一致性分析以评价FRAX在特定人群中的适用性。结果随着年龄增加,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增加,而较高的BMD值可以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性别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 01)。相同组有961例患者,不同组有47例,一致率达95. 3%(961/1 008)。其中,年龄、性别、股骨颈T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与不同组相比,相同组年龄小,股骨颈T值、BMD值高。FRAX与股骨颈骨密度T值评估骨折是否需要治疗进行一致性分析,Kappa值=0. 69,P0. 001。10年内PHF和PMOF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91(P0. 01)和0. 898(P0. 01)。结论 (FRAX/-)和(BMD T值)存在较好的一致性,FRAX软件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和预测新疆地区T2DM人群的骨折风险概率,同时给出较准确的干预治疗建议,FRAX作为一项初筛工具在我国2型糖尿病人群中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在新疆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人群骨折风险预测中的适用性评价。方法 研究对象为1008例T2DM住院患者,记录患者的 年龄、性别、民族、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HbA1c、Ca、25 (OH)D、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股骨颈T值等指标,以及FRAX中的 各种危险因素。分为FRAX评分(FRAX/-)(无骨密度值)和股骨颈骨密度T值(BMD T值), (FRAX/-)组髋骨骨折概率(probability of hip fracture,PHF)≥3%或主要骨质疏松性骨 折概率(probability of a major osteoporotic fracture,PMOF)≥20%、(BMD T值)组T 值≤-2.5)为治疗切点,若给出相同的治疗建议为相同组,否则为不同组。在两组进行一致 性分析以评价FRAX在特定人群中的适用性。结果 随着年龄增加,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风 险增加,而较高的BMD值可以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性别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1)。相同组有961例患者,不同组有47例,一致率达95.3%(961/1008)。其中,年 龄、性别、股骨颈T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不同组相比,相同组年龄小, 股骨颈T值、BMD值高。FRAX与股骨颈骨密度T值评估骨折是否需要治疗进行一致性分析, Kappa值=0.69,P<0.001。10年内PHF和PMOF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91(P<0.01)和0.898(P<0.01)。结论 (FRAX/-)和(BMD T值)存在较好的一致性, FRAX软件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和预测新疆地区T2DM人群的骨折风险概率,同时给出较准确 的干预治疗建议,FRAX作为一项初筛工具在我国2型糖尿病人群中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应用FRAX骨折风险评估系统联合桡骨远端1/3处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探讨FRAX联合不同部位骨密度后分析10年内发生全身骨折风险的概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488例分别接受DXA桡骨远端、股骨颈检查的体检人群,将桡骨远端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分别输入FRAX骨折风险评估系统,分析比较两种方法计算出的未来10年骨折风险概率随年龄、性别的变化趋势,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者间的差异。结果 FRAX联合Hologic法股骨颈骨密度及T指数桡骨远端骨密度所得到的未来10年骨折风险概率均整体表现为随年龄的增长呈增加趋势,其中Hologic股骨颈骨密度法女性骨折风险概率随年龄变化最为明显,且持续增加;60岁以后Hologic股骨颈骨密度法男性及T指数桡骨远端骨密度法女性随年龄增加幅度较缓慢;60岁以后男性T指数桡骨远端骨密度法骨折风险概率随年龄增长轻度下降;两种方法骨折风险概率的增加幅度男性均小于女性,不论性别、年龄,骨折风险概率均值T指数桡骨远端骨密度法均小于Hologic股骨颈骨密度法。结论 FRAX分别联合桡骨远端骨密度及股骨颈骨密度评估未来10年骨折风险概率随年龄、性别变化趋势相仿,但采用桡骨远端骨密度的方法可能导致未来10年内骨折风险概率的低估,故不推荐采用,但测量桡骨远端骨密度的方法较股骨颈骨密度更加方便、快捷,故在日常工作中可作为对骨质疏松症的筛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对青海地区汉族、回族、藏族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骨折风险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研究对象324例,收集所选患者的FRAX中相关骨折危险因素,在FRAX中录入相关指标后计算3组患者未来10年髋部骨折概率(PHF)及主要部位骨折概率(PMOF);根据民族将其分为汉、回、藏3组,比较三民族PMOF及PHF的差异;根据代入与不代入股骨颈骨密度T值分为FRAX(BMD-T)组和FRAX组,比较代入和不代入BMD-T时各民族PMOF及PHF的差异;以股骨颈骨密度T值≤-2.5为干预治疗金标准,运用ROC曲线确定本地区最佳干预阈值。结果①三民族代入和不代入BMD-T时PMOF和PH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民族PHF在男性人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无差异(P>0.05);而三民族PMOF在男性、女性人群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FRAX预测未来10年PMO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6(P<0.001),cutoff值为3.80%,PH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3(P<0.001),cutoff值为2.00%。结论①FRAX中代入BMD-T能更准确评估本地区T2DM患者骨折风险并指导治疗,当PMOF≥3.8%或PHF≥高于2.0%时即需要干预治疗。②三民族男性患者中汉族PHF最高,回族、藏族无差异,PMOF三民族间无差异;女性患者中PHF、PMOF三民族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桂西地区骨质疏松患者FRAX评分与体质量指数及外周血中钙、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6月住院患者221例,根据纳入标准筛选出69例。诊断为骨质疏松患者33例,男12例,女21例;诊断为非骨质疏松患者36例,男18例,女18例。随访并计算FRAX评分、收集相关临床电解质指标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统计分析骨质疏松组和非疏松组整体人群相关患者钙、磷离子值。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未来10年骨折风险概率/体质量指数(PMOF/BMI)、10年内髋部骨折概率/体质量指数(PHF/BMI)之间的关系。研究桂西地区患者FRAX评分及BMI与外周血中钙、磷指标是否存在相应关系。结果在骨质疏松组患者和整体人群中,外周血钙、磷及年龄等因素与PMOF和PHF之间均没有相关性(各项P值均>0.05)。在骨质疏松组中,BMI与PMOF和PHF之间没有相关性(P值均>0.05)。但是在整体人群中,BMI与PMOF和PHF之间有线性相关性(P<0.05),并且随着BMI增加,PMOF和PHF的数值越来越小。结论骨质疏松患者外周血钙、磷指标与骨质疏松骨折风险无明显相关性。依据本试验统计学分析,钙、磷指标在本算法中不能作为桂西地区诊断骨质疏松骨折风险的依据;在整体人群中,BMI与PMOF和PHF之间呈现负向相关性,提示低BMI人群容易发生骨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FRAX)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骨折风险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过手术治疗的Ⅰ期至Ⅲ期乳腺癌女性181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181例年龄和身体质量指数匹配的非乳腺癌女性作为对照组,收集个人基本信息、骨折风险因素、股骨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治疗方式等资料,比较不同组间的骨折风险,并进行骨折风险与临床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1)乳腺癌术后患者10年内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probability of major osteoporotic fracture,PMOF)和10年内髋部骨折概率(probability of hip fracture,PHF)较对照组无显著增加(P=0.570、0.582);(2)PMOF在芳香化酶抑制剂组最高,他莫昔芬组最低(P<0.05)。芳香化酶抑制剂组的PHF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和他莫昔芬组(P<0.05);(3)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股骨颈BMD、骨折史、父母髋部骨折史和激素应用史对PMOF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股骨颈BMD、骨折史对PHF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FRAX工具评估乳腺癌术后患者的骨折风险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FRAX■工具对江苏镇江地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070例江苏镇江地区中老年人群进行分组性研究,应用FRAX■工具计算未来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probability of major osteoporosis fracture,PMOF)和髋部骨折的概率(probability of hip fracture,PHF),分析年龄、体质量指数、有无骨质疏松性骨折史以及不同骨量对FRAX预测结果的影响。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10年内PMOF和PHF同步增加;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10年内PMOF和PHF同步下降;有骨质疏松性骨折史的人群10年内PMOF和PHF明显增加;随着骨量下降,10年内PMOF和PHF逐渐增加;不同骨量受人群在不同骨质疏松骨折风险组中的分布不同。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高风险人群中,骨质疏松者占78.1%,低骨量者占20.7%,正常骨量者占1.3%。结论FRAX■工具可用于江苏镇江地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骨折风险的评估。FRAX■工具可能低估了低骨量人群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该工具对中老年低骨量人群的预测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骨代谢特点及骨量丢失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中老年T2DM患者612例(男296例,女316例),根据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水平分为骨量正常组(108例)、骨量减少组(281例)、骨质疏松组(22...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FRAX工具预测桂西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FRAX工具针对该地区的应用价值及人群适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来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部分桂西地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198例,后根据纳入标准筛选出67例,并收集骨折风险要素的有关临床资料及骨密度测量T值。依据超声骨密度T值将被选者分为3组,T≥-1为正常组:37例;-2.5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FRAX联合腰椎或股骨颈骨密度评估中老年女性骨折风险。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骨密度检查的女性337例,收集其个人基本信息、FRAX风险评估值及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按照骨密度及年龄分组,根据上述资料计算10年内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和10年内髋部骨折概率,比较FRAX联合腰椎或股骨颈骨密度评估骨折风险的差异。结果无论代入股骨颈骨密度还是腰椎骨密度计算骨折风险,骨质疏松组的骨折风险均高于骨量减少组(P0.05);②无论是在骨质疏松组还是在骨量减少组,采用股骨颈骨密度计算的骨折风险均高于采用腰椎骨密度计算的值(P0.05)。③进一步分析显示,不同年龄组采用股骨颈骨密度计算出的骨折风险均高于采用腰椎骨密度计算的值(P0.05)。结论对于不同年龄组的骨量异常女性,FRAX联合股骨颈骨密度预测的骨折风险高于联合腰椎骨密度预测的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不同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代入FRAX工具后对于北京地区中老年人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北京地区9 726例中老年人群的相关资料,应用FRAX~?中国模式分别代入髋部BMD及腰椎BMD时10年内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的概率,评估FRAX~?在中老年人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1)应用FRAX~?分别代入髋部BMD及腰椎BMD后计算10年内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概率并行配对样本秩和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代入髋部BMD后,男性及女性人群随年龄增大,10年内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概率均增加。代入腰椎BMD后,女性人群随着年龄增大,10年内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髋部骨折概率均增加,但男性人群上述骨折概率并不伴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3)总人群中合并既往骨折史的骨折风险高于无既往骨折史人群。结论髋部BMD及腰椎BMD代入FRAX后均能较好地预测未来10年骨折的风险概率;对于男性病例,应用FRAX时更推荐代入髋部BMD预测未来10年骨折的风险概率;FRAX~?对中老年人骨折风险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