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穴位埋线疗法是在我国传统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利用埋藏的羊肠线等对穴位持久刺激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2000年以来,我们应用穴位埋线配合口服药物的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12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采用协定配方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64例,临床观察结果痊愈48例,好转14例,总有效率达97%。认为穴位埋线疗法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分析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医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9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穴位埋线治疗,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研究组治疗期间辅以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与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中医护理干预康复期间并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与复发,对照组康复过程中复发4例(8.3%),研究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83.3%,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后给予中医护理干预可以切实改善预后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埋线)和对照组(电针),在可比条件下进行,于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仅给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配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4周后停止治疗,评价近期疗效,并分别于停止治疗后2、4、6周评价远期疗效。结果:停止治疗后的近期疗效评价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71.05%,明显优于对照组48.78%(P〈0.05),差异有显著性;停止治疗后2、4、6周时的同期有效率比较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较单纯口服抗组胺药疗效明显,且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7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内服自拟中药益气固表汤、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祛风止瘁口服液.两组治疗3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治疗结束10天后观察疗效,3个月后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78.4%;复发率分别为16.1%、43.7%.[结论]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润燥止痒胶囊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80例口服润燥止痒胶囊4粒,每日3次,配合协定方穴位埋线,每2周1次,疗程4周;对照组80例只进行穴位埋线,方法疗程同观察组。记录治疗前、治疗4周后各项目的评分,依据治疗前后的评分变化计算疗效指数。结果观察组2例患者脱失,对照组3例患者脱失。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31%和71.43%,2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1.41,P<0.05)。观察组患者口服润燥止痒胶囊有3例出现大便稀,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穴位埋线后分别有5例和7例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无菌性炎症,均自行缓解。结论润燥止痒胶囊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标本兼治,提高疗效,为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慢性荨麻疹因其病程长、病因复杂、反复发作等特点,给临床治疗造成困难。作者采用肺俞穴位埋线治疗50例慢性荨麻疹,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养血润肠方联合穴位针刺治疗气血两虚型便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洛阳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气血两虚型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养血润肠方、穴位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中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总IgE的影响。方法3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给予穴位埋线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后4周和8周进行疗效评价,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8周时症状积分低于治疗4周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总Ig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4周和8周时的有效率分别为57.14%和68.57%(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能明显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总IgE水平,缓解症状和体征,且方法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黄艳霞  覃继锋 《华夏医学》2005,18(4):626-626
荨麻疹是西医病名,中医称为“风疹,瘾疹”,俗称“鬼风疙瘩”,是一种临床常见皮肤粘膜过敏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有急、慢性之分.本科自1998年开始运用穴位埋线法治疗该病18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观察病例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穴位埋入羊肠线配合自血疗法(抽取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2 ml+自体肘静脉血3 ml,迅速注入大椎、双侧肺俞、膈俞穴,每穴1 ml);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加显效率为89.2%,对照组为6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穴位埋线结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方法独特,经济方便,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5.
穴位埋线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新利 《疑难病杂志》2009,8(11):681-68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引起的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作用。方法11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抗组胺、抗HP感染治疗,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联合抗组胺、抗HP感染治疗,2组在治疗结束3个月后进行疗效及HP转阴率的评定。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和75.0%(P<0.01);HP的转阴率分别为58.6%和35.0%(P<0.05),复发率分别为7.7%和23.5%(P<0.01)。观察期间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穴位埋线联合药物疗法治疗HP感染引起的慢性荨麻疹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从气血两虚辨证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极度疲劳且持续半年以上为特征,同时伴有低热、淋巴结肿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神经精神症状、免疫学异常和其他非特异性表现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味对气血两虚型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门诊治疗的慢性胃炎辨证为气血两虚型者11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7例。治疗组给予黄芪建中汤加味和西药,对照组仅给予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6.5%,对照组显效率为6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气血两虚型慢性胃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牛桦  李涛  何晓华  胡雨华 《宁夏医学杂志》2012,34(11):1178-118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方法将90例CAG患者疗法分为埋线组、针刺组和药物组各30例,治疗后对3组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穴位埋线组治疗CAG总有效率为93.33%,针刺组80.0%,药物组76.67%。埋线组临床症状积分降低明显(P<0.05),SF-36评分增高明显(P<0.05)。结论穴位埋线法对CAG患者的症状改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很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三伏灸治疗肺气虚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3年6月海南省皮肤病医院皮肤科门诊慢性荨麻疹肺气虚型患者7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常规使用抗组胺类药物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三伏灸治疗,中医三伏灸治疗是在每年的三伏天前开始,一年一个疗程.2013年的三伏天即6月开始进行治疗,约10 d治疗一次,5次为一个疗程;2014年三伏天再做第2个疗程治疗,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3%(26/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1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局部症状积分为(2.16±1.09)分,明显低于其治疗前的(10.01±2.21)分和对照组治疗后的(7.21±1.8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复发率为16.67%,对照组复发率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伏灸治疗肺气虚型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 ,中医学称为“风中经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多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额纹消失 ,口角向健侧歪斜等症状。病因多为脉络空虚 ,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 ,以致经气阻滞 ,经脉失养 ,筋肌纵缓不收而致。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方法治疗气血两虚型面瘫 4 0例 ,现整理如下。1 临床资料4 0例均为门诊患者 ,男 2 5例 ,女 15例 ,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在 12~ 6 9岁之间 ,平均年龄4 0岁。病程最短 2天 ,最长 6个月。2 治疗方法(1)针灸取穴 :翳风、颊车、地仓、下关、合谷 (健侧 )随证配穴 :鼻唇沟平坦 :迎香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